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组合植被指数的红树林树种遥感分类与生物碳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亮东
张威
+1 位作者
邓淞文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3,共13页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训练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R)的分类模型,并使用In VEST模型计算了2019-2023年研究区红树林生物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红树林识别指数(MRI)与其他植被指数进行组合后能够显著提高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分类精度;2019-2023年,研究区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总生物碳储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02%。由于光学影像无法准确区分无瓣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桐花树混交群落,本研究结果对红树林混交群落中桐花树群落面积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在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以其他省份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项目为参考,促进广西蓝碳碳汇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
组合植被指数
物种分类
生物碳储量
In
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地耦合视角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2
作者
岳跃民
王克林
+4 位作者
罗为群
韦霄
李德军
张伟
吴协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59-8164,共6页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转型面临恢复效果区域差异大、生态功能稳定性弱、忽视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挑战与科技需求,提出从侧重自然生态系统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以区域生态...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转型面临恢复效果区域差异大、生态功能稳定性弱、忽视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挑战与科技需求,提出从侧重自然生态系统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为目标,聚焦喀斯特关键带地上-地下耦合过程,加强石漠化与社会-生态过程的互馈机制、功能微生物-钙协同促进土壤碳氮高效固持机理、基岩生境植被恢复关键带水分养分保障机制等研究,突破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岩溶多界面蓄水-保土协同增效、岩土组构与生态位互补的植被群落改造、生物固氮与有机废弃物高效利用的种养协调、生态-岩溶过程协同的固碳能力提升等关键技术,形成喀斯特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农业产业转型协同的绿色发展模式,有助于实现喀斯特区域人地耦合与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与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社会-生态过程
关键带
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组合植被指数的红树林树种遥感分类与生物碳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亮东
张威
邓淞文
王英辉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
广西
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3,共13页
基金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无固废与近零碳运河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桂科AA23062054)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013)资助。
文摘
红树林的物种结构对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有极大的影响,红树林生物碳储量是核算红树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构建11种植被指数组合,针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优势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训练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R)的分类模型,并使用In VEST模型计算了2019-2023年研究区红树林生物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红树林识别指数(MRI)与其他植被指数进行组合后能够显著提高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分类精度;2019-2023年,研究区无瓣海桑和桐花树的总生物碳储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02%。由于光学影像无法准确区分无瓣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桐花树混交群落,本研究结果对红树林混交群落中桐花树群落面积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在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茅尾海地区红树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以其他省份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项目为参考,促进广西蓝碳碳汇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
组合植被指数
物种分类
生物碳储量
In
VEST模型
Keywords
mangrove
remote sensing
combined vegetation indice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iomass carbon stock
InVEST model
分类号
X8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地耦合视角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2
作者
岳跃民
王克林
罗为群
韦霄
李德军
张伟
吴协保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
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
研究
站
广西
喀斯特生态过程与服务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
研究
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科学院
广西
植物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59-816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0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52,U20A2048)。
文摘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转型面临恢复效果区域差异大、生态功能稳定性弱、忽视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等问题,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挑战与科技需求,提出从侧重自然生态系统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为目标,聚焦喀斯特关键带地上-地下耦合过程,加强石漠化与社会-生态过程的互馈机制、功能微生物-钙协同促进土壤碳氮高效固持机理、基岩生境植被恢复关键带水分养分保障机制等研究,突破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岩溶多界面蓄水-保土协同增效、岩土组构与生态位互补的植被群落改造、生物固氮与有机废弃物高效利用的种养协调、生态-岩溶过程协同的固碳能力提升等关键技术,形成喀斯特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农业产业转型协同的绿色发展模式,有助于实现喀斯特区域人地耦合与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与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社会-生态过程
关键带
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Keywords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ocio-ecological processes
critical zone
ecosystem services improvement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组合植被指数的红树林树种遥感分类与生物碳储量变化研究
唐亮东
张威
邓淞文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地耦合视角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岳跃民
王克林
罗为群
韦霄
李德军
张伟
吴协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