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学敏 邓淑蓉 +2 位作者 彭玲玲 潘茂华 潘宇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7,471,共7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动态变化及其意义,阐明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气管切开插管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在造模...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动态变化及其意义,阐明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气管切开插管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48、72和168h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2组大鼠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2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2组大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β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组织于各个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等改变,Smith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肺组织炎症等变化不断加重,Smith评分升高(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各时间点肥大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颗粒,其中以24h脱颗粒最明显。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组胺水平在24、72和168h3个时间点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48h时2组组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24h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β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24h时达到最高峰(P<0.05)。结论:气管切开后大鼠肺部肥大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肥大细胞活性增强可能是气管切开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插管 肥大细胞 炎症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