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机械制动夹紧力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营江澎 孙有平 +2 位作者 吴光庆 陈鹏宇 季宏春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56,共9页
为了提高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可靠性,在分析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使用Matlab/Simulink和AMESim软件分别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仿真模型和机械执行机构物理模型,提出了基于期望夹紧力的转角预... 为了提高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可靠性,在分析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使用Matlab/Simulink和AMESim软件分别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仿真模型和机械执行机构物理模型,提出了基于期望夹紧力的转角预测前馈和模糊PID反馈的闭环控制策略。基于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联合仿真平台,采用阶跃信号、方波信号和梯形信号分别模拟车辆紧急制动、频繁制动和常规制动工况,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夹紧力闭环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策略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联合仿真 转角预测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压量对Al-0.75Mg-0.75Si-0.8Cu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成龙 孙有平 +3 位作者 何江美 李旺珍 罗章 刘鑫雨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4,共8页
熔炼制备Al-0.75Mg-0.75Si-0.8Cu合金,依次进行均匀化、轧制、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在不同下压量(0.04,0.08,0.12,0.16 mm)下进行搅拌摩擦焊接,研究了下压量对接头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下压量增大,焊核区晶粒尺... 熔炼制备Al-0.75Mg-0.75Si-0.8Cu合金,依次进行均匀化、轧制、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在不同下压量(0.04,0.08,0.12,0.16 mm)下进行搅拌摩擦焊接,研究了下压量对接头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下压量增大,焊核区晶粒尺寸增大,带状晶向等轴晶转变,大角度晶界占比先下降后趋于稳定,再结晶晶粒占比先降低后略有提高,同时由于焊核中心区的塑性变形增大,该区域A和C织构向B织构转变。不同下压量下接头最低硬度均出现在前进侧热机影响区。随着下压量的增大,接头的硬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升后降,均低于母材;当下压量为0.08 mm时,硬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最大,此时拉伸断口中存在小而密的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压量 搅拌摩擦焊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接轮式装载机的模型预测轨迹跟踪研究
3
作者 何心 徐武彬 +2 位作者 李冰 顾同成 惠翔禹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9-1587,共9页
铰接轮式装载机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无法实现前进、倒车切换行驶,无法提前预测转弯,影响控制效果。为此,提出基于期望路径预瞄与模型切换的轨迹跟踪算法,研究该算法对轨迹跟踪精度与转向电机使用的影响。首先,采用路径预瞄算法对转向... 铰接轮式装载机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无法实现前进、倒车切换行驶,无法提前预测转弯,影响控制效果。为此,提出基于期望路径预瞄与模型切换的轨迹跟踪算法,研究该算法对轨迹跟踪精度与转向电机使用的影响。首先,采用路径预瞄算法对转向电机提前控制,减小过调问题。其次,通过在控制预测模型中引入倒车机制,实现模型切换,达到连续控制前进、倒车行驶的目的。在小型装载机试验台上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预瞄距离与无预瞄相对应的控制相比,轨迹跟踪控制精度基本稳定在0.05 m以内,跟踪精度得到了提高,转向电机平均转速降低6.42%;采用模型倒车机制切换的控制实现前进、倒车连续运行,轨迹跟踪控制精度稳定在0.1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接轮式装载机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和各跨圆盘轴向安装位置对多跨多支承转子系统的影响
4
作者 车俊强 李冰 +1 位作者 刘寅生 叶博文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4,共8页
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多跨多支承转子(三跨四支承汽轮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转轴单元,假设圆盘为刚性,并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圆盘单元,采用动态系数模型建立滑动轴承单元,分析了不同轴承轴向安装位置或各跨... 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多跨多支承转子(三跨四支承汽轮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转轴单元,假设圆盘为刚性,并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圆盘单元,采用动态系数模型建立滑动轴承单元,分析了不同轴承轴向安装位置或各跨圆盘间距对转子失稳转速和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左端轴承安装位置改变量的增大,转子失稳转速逐渐增大,响应振幅逐渐减小,右端轴承则相反,随着中间轴承安装位置改变量的增大,转子失稳转速和响应振幅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中间轴承安装位置的改变使转子更易达到失稳转速,从而造成转子系统产生共振现象,因此应着重考虑中间轴承安装位置;各跨圆盘间距的增大均使转子失稳转速逐渐增大,且第1跨和第3跨圆盘间距的增大使转子的响应振幅逐渐减小,第2跨圆盘间距的增大使转子的响应振幅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因此应尽可能增大各跨圆盘安装间距,使转子不易达到失稳转速,避免转子系统产生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圆盘 转子 安装 临界转速 振幅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距孔组同轴度视觉检测系统设计
5
作者 尹顺 叶秀军 +3 位作者 张志存 梁蔓安 张厅瑞 杨宇航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3,共7页
针对大跨距孔组同轴度误差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无法在线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坐标变换的视觉检测方案。此方案通过伺服运动定位平台控制相机采集孔组侧面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孔组圆心像素坐标,经空间坐标变换后获得其对... 针对大跨距孔组同轴度误差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无法在线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坐标变换的视觉检测方案。此方案通过伺服运动定位平台控制相机采集孔组侧面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孔组圆心像素坐标,经空间坐标变换后获得其对应于基础坐标系下的位置及同轴度误差。为获得精确的孔组圆心像素坐标,针对车间环境光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Gamma校正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卡尺边缘检测改进算法的设计,提高孔组轮廓识别精度。就孔组空间坐标变换问题,给出其中具体的标定和旋转偏移补偿方法。使用该方案搭建的实验平台对装载机动臂样件孔组进行测量,并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的结果进行对照,实验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且视觉测量精度满足检测要求,方便在线检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距孔组 同轴度 视觉测量 图像增强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旋转机械圆度误差稳定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铮 李冰 +2 位作者 高宇星 苏来博 徐武彬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由于滑动轴承结构制造精度的限制和运行环境的变化,制造误差及运行磨损误差会对油膜连续性状态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滑动轴承工程性能,研究具体的影响机制对提升农用机械的工作精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课题组利用无限短轴... 【目的】由于滑动轴承结构制造精度的限制和运行环境的变化,制造误差及运行磨损误差会对油膜连续性状态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滑动轴承工程性能,研究具体的影响机制对提升农用机械的工作精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课题组利用无限短轴承模型假设建立误差滑动轴承模型,采用分形理论分离误差曲面各阶弦波特征,在频域范围内重构建立三维误差模型。根据含有制造误差的Reynolds方程表达式近似解析计算油膜特性,研究了制造误差对油膜厚度、油膜压力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1)在误差轴颈运行位置角变化范围内,油膜厚度在油膜压力较大值时会产生明显波动,并呈周期性变化;2)当偏心率从0.1变化到0.5时,带有误差的油膜压力相较于理想轮廓轴承在运行时间范围内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变化。同时,随着偏心率的增大,压力幅值变化增大。【结论】制造误差对油膜压力波动和方向承载力影响较大,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相应调整,降低误差影响,保持滑动轴承的工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位误差 润滑特性 短轴承 农用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有平 李崧 +2 位作者 何江美 吴光庆 王国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共7页
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滑模观测器对汽车质心侧偏角进行实时估计,用于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设计。以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扰动补偿的主动前轮转向滑模控制器,由主动转向控制器决策出额外附加前轮转角,... 以汽车线控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滑模观测器对汽车质心侧偏角进行实时估计,用于主动前轮转向控制器设计。以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基于扰动补偿的主动前轮转向滑模控制器,由主动转向控制器决策出额外附加前轮转角,使车辆响应跟随理想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改善汽车的横向稳定性。通过所建立的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双移线低路面附着系数,有、无侧向风的工况下验证了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主动前轮转向 扰动观测器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丝速度对铝/钢激光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勇 孙有平 +1 位作者 何江美 李旺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6,共6页
采用ER2319焊丝进行了6061-T6铝合金/Q235镀锌钢光纤激光熔钎焊接,分析了送丝速度对接头成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1.2 kW,焊接速度为1.2 m/min时,送丝速度在1.2~3.0 m/min范围内均可获得有效接头。接头的... 采用ER2319焊丝进行了6061-T6铝合金/Q235镀锌钢光纤激光熔钎焊接,分析了送丝速度对接头成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1.2 kW,焊接速度为1.2 m/min时,送丝速度在1.2~3.0 m/min范围内均可获得有效接头。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当送丝速度为2.4 m/min时平均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16.15 MPa。当送丝速度为1.8、2.4 m/min时,接头的上下表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可控制在10μm以内,而对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随着送丝速度的改变变化不明显,对接界面的IMC层主要由FeAl、FeAl_(2)、Fe_(4)Al_(13)相组成。接头的断裂形式为典型的解理断裂模式,而位于润湿铺展在钢表面的铝合金处则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激光熔钎焊 送丝速度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中制造误差建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振宇 徐武彬 +1 位作者 李冰 张子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由于滑动轴承工作表面的制造误差与油膜厚度在同一量级(μm)上,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为了更好地表达轴承所含制造误差的完整信息,揭示滑动轴承制造误差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圆柱曲面三维制造误差建... 由于滑动轴承工作表面的制造误差与油膜厚度在同一量级(μm)上,制造误差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为了更好地表达轴承所含制造误差的完整信息,揭示滑动轴承制造误差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圆柱曲面三维制造误差建模已成为滑动轴承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发展趋势。通过概括滑动轴承制造误差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传统误差模型、分形理论误差模型以及SDT三维误差模型的特点,并阐述了三种常用误差模型在滑动轴承中的建模研究,总结了制造误差模型在滑动轴承转子系统中建模的现存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明:SDT三维误差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表征滑动轴承完整误差信息,基于SDT的滑动轴承三维误差建模方法在滑动轴承误差建模与运行特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 传统误差模型 分形理论误差模型 SDT三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理论的线控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崧 孙有平 +1 位作者 吴光庆 王国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理想传动比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主动转向控制器。主动转向控制器根据状态参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经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计算出独立于驾驶员的额外附... 为了提高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理想传动比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主动转向控制器。主动转向控制器根据状态参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经过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计算出独立于驾驶员的额外附加转角,以对前轮转角进行补偿,使得汽车的实际响应跟随理想值,以改善汽车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和Carsim软件中建立了线控转向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在双移线、正弦输入以及高、低路面附着系数工况下对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主动转向控制器明显减小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2个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提高了汽车转向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系统 主动前轮转向 滑模控制 自适应趋近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推理的线控制动系统意图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光庆 孙有平 +1 位作者 李崧 王国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30,共11页
为提高线控制动系统制动意图识别的精准度,同时使其具备更强的制动场景适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算法,由车辆挡位、轮胎转角、制动踏板开度及制动踏板速度作为特征参量,对驾驶员制动意图与车辆行驶场景进行实时推理的制动意图识... 为提高线控制动系统制动意图识别的精准度,同时使其具备更强的制动场景适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算法,由车辆挡位、轮胎转角、制动踏板开度及制动踏板速度作为特征参量,对驾驶员制动意图与车辆行驶场景进行实时推理的制动意图识别策略,并基于各场景下车辆的实际制动需求对线控制动系统管路期望压力数值及其动态特性进行了匹配。该策略采用基于永磁同步电机FOC控制算法的PID闭环压力控制策略对模糊推理模型在不同制动意图与制动场景下所分配期望压力进行实时跟踪的形式,实现了由期望压力到系统管路实际压力的精准转化,成功将不同场景下为期望压力所匹配的压力变化动态特性赋予了管路实际压力,实现了不同场景下线控制动系统实际压力动态特性的差异化控制。最终基于所制定的整体控制策略分别在AMEsim与Simulink内搭建了机械液压模型及控制算法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制动意图识别与制动压力跟踪联合仿真,从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液压复合制动系统 模糊推理 制动意图识别 压力跟踪控制 磁场定向控制 制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单钢轮碾压机最优换道路径规划研究
12
作者 段方正 徐武彬 +5 位作者 孙金泉 李冰 王己林 唐俊豪 刘世航 王秀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为了确保单钢轮碾压机在换道碾压过程中转向稳定、保证压实质量,提出了一种换道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单钢轮碾压机换道路径曲线平滑度、转向稳定性和换道作业能耗作为优化目标,采用五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换道路径曲线,建立铰接式运动学模... 为了确保单钢轮碾压机在换道碾压过程中转向稳定、保证压实质量,提出了一种换道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单钢轮碾压机换道路径曲线平滑度、转向稳定性和换道作业能耗作为优化目标,采用五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换道路径曲线,建立铰接式运动学模型与换道路径点状态的对应关系,采用光谱优化器(Light Spectrum Optimizer,LSO)算法对五阶贝塞尔曲线中未知关键控制点坐标进行优化,得到近似最优换道路径。以某型单钢轮碾压机为例,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规划的最优换道路径曲线在起点和终点处的航向角和曲率均为0,且全程曲率连续,符合单钢轮碾压机作业要求,与文献[10]方法相比,该方法规划的最优换道路径最大横向误差和平均横向误差分别降低了3.8%和16.7%,最大曲率和平均曲率分别降低了18.0%和9.3%,平均整车油耗减少了3.8%。研究结果可为单钢轮碾压机无人驾驶作业提供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轮碾压机 路径规划 光谱优化器算法 贝塞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装载机物料细粒度检测优化算法
13
作者 顾同成 徐武彬 +3 位作者 李冰 李志恒 惠翔禹 何心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52,共14页
针对装载机智能铲装过程中缺少对物料细粒度方面的高精度检测算法问题,提出基于YOLOv5改进的物料细粒度目标检测算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细粒度特征的提取能力和对低质量数据的检测能力。为进一步利用注意力优化网络性... 针对装载机智能铲装过程中缺少对物料细粒度方面的高精度检测算法问题,提出基于YOLOv5改进的物料细粒度目标检测算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细粒度特征的提取能力和对低质量数据的检测能力。为进一步利用注意力优化网络性能,提出双线性注意力机制,研究最佳嵌入方案并将软阈值思想与双线性注意力机制结合,以达到缓解低质量数据对模型检测精度影响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YOLOv5,双线性注意力机制改进后的网络在高质量样本上的mAP@0.5为93.2%,提高6.0%,每秒检测帧数(FPS)为52.6;嵌入软阈值后,网络在低质量样本上的mAP@0.5为90.2%,提高9.9%,FPS为50.0,满足装载机智能铲装过程对算法检测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算法 智能铲装 物料识别 细粒度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高真空压铸AlSi10MnMg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罗国健 孙有平 +2 位作者 何江美 刘华燊 罗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分别对高真空压铸AlSi10MnMg合金进行T5(180℃×2 h)、T6(515℃×1 h空冷+175℃×2 h)和T7(460℃×1 h水冷+175℃×2.5 h)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该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过T5热处理后的铸... 分别对高真空压铸AlSi10MnMg合金进行T5(180℃×2 h)、T6(515℃×1 h空冷+175℃×2 h)和T7(460℃×1 h水冷+175℃×2.5 h)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该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经过T5热处理后的铸态试验合金铝基体相长大,圆整度较高,晶粒尺寸主要集中在20~80μm,硅相仍呈细长状,与铸态试验合金相比,试验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了8.9%,断后伸长率降低了9.1%;经过T6和T7热处理后,铝基体相形状不规则程度降低,晶粒尺寸分别为2~50,2~30μm,组织更均匀致密,硅相由铸态时的细长状演变为规则的圆形,试验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降低了26.0%和23.9%,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4.5%和72.7%;铸态和T5态试验合金的拉伸断裂方式均为韧脆混合断裂,T6和T7态试验合金的断裂方式则以韧性断裂为主,其中T7态试验合金拉伸断口中的韧窝细密且深,塑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压铸 AlSi10MnMg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溅冷却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罗章 孙有平 +2 位作者 何江美 吴光庆 刘鑫雨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58,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水溅冷却辅助搅拌摩擦焊(WCaFSW)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的搅拌摩擦焊(FSW)相比,WCaFSW能够显著降低焊核区的晶粒尺寸,促进焊核区各区域晶粒...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水溅冷却辅助搅拌摩擦焊(WCaFSW)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的搅拌摩擦焊(FSW)相比,WCaFSW能够显著降低焊核区的晶粒尺寸,促进焊核区各区域晶粒尺寸的均匀性,提高大角度晶界占比;FSW接头焊核区织构类型为■和B剪切织构,而WCaFSW接头焊核区织构类型为■和C剪切织构。WCaFSW接头抗拉强度高于FSW接头,但延伸率低于FSW接头。WCaFSW和FSW接头的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溅冷却 搅拌摩擦焊 接头组织 铝合金 织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应变速率对Mg-1%Al合金组织、阻尼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华燊 孙有平 +2 位作者 何江美 罗国健 刘鑫雨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187,共7页
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轧制Mg-1%Al合金板材,研究了轧制应变速率对Mg-1%Al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随着轧制应变速率增加,Mg-1%Al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织构强度减小;延伸率先升高... 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轧制Mg-1%Al合金板材,研究了轧制应变速率对Mg-1%Al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随着轧制应变速率增加,Mg-1%Al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织构强度减小;延伸率先升高后降低,在应变速率20 s^(-1)时达到最高,为25.33%。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室温阻尼性能增加,应变速率30 s^(-1)下应变振幅0.1%时阻尼值为0.061,是应变速率15 s^(-1)时的1.5倍。应变速率一定时,阻尼性能随着频率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Al合金 轧制应变速率 显微组织 阻尼性能 力学性能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小间隙对接焊焊缝特征点的识别
17
作者 孟祥超 孙有平 +1 位作者 何江美 杨春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2,共5页
针对薄板小间隙对接焊焊缝特征点检测问题,应用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根据线激光照射到焊缝表面形成间断的激光条纹,采用图像预处理以及图像形态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便于进行焊缝角点检测的焊缝图像,然后运用Shi-Tom... 针对薄板小间隙对接焊焊缝特征点检测问题,应用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根据线激光照射到焊缝表面形成间断的激光条纹,采用图像预处理以及图像形态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便于进行焊缝角点检测的焊缝图像,然后运用Shi-Tomasi角点检测法对焊缝图像进行角点检测,从而确定出焊缝特征点的位置。通过Labview进行了焊缝特征点识别程序的编写,并在厚度为2mm,焊缝间隙分别为0.3mm、0.4mm、0.5mm、0.6mm的铝合金薄板上进行了特征点识别检测,误差范围不超过0.15mm。结果表明,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相较于传统角点检测算法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提取到焊缝特征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小间隙 对接焊缝 LABVIEW 特征点 Shi-Tomasi角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后退火时间对轧制ZK60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朱嘉欣 孙有平 +2 位作者 何江美 谢尚恒 方德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对大应变轧制态ZK60镁合金进行350℃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时间(0~3 h)对其显微组织、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后退火时间由0延长到3 h,ZK60镁合金发生静态再结晶的程度增大,平均晶粒尺寸由6.86μm增大至23.35μm,位错... 对大应变轧制态ZK60镁合金进行350℃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时间(0~3 h)对其显微组织、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后退火时间由0延长到3 h,ZK60镁合金发生静态再结晶的程度增大,平均晶粒尺寸由6.86μm增大至23.35μm,位错密度由3.5391×10^(15) m^(-2)减小至1.3368×10^(15) m^(-2),(0002)基面织构强度由12.782弱化至1.715,抗拉强度由309 MPa降低到291 MPa,断后伸长率由22.60%增大到28.60%。在应变振幅小于0.01时,轧后退火处理对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较小;在应变振幅大于0.01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轧后退火态合金的阻尼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0镁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视觉拍摄角度对管长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见广 陆雨薇 +1 位作者 李远智 罗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管件长度的测量是管件加工和检测的一项重要过程,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非接触式测量作为一种智能、实时的测量方式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其中双目视觉测量是中小型零件测量常用的方式... 管件长度的测量是管件加工和检测的一项重要过程,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非接触式测量作为一种智能、实时的测量方式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其中双目视觉测量是中小型零件测量常用的方式。但对大型零件的测量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船舶管件尺寸普遍较大,采集数据难度较大,影响测量精度。经实验发现,其测量精度对拍摄角度较敏感,主要原因在于拍摄角度影响着管件内壁产生噪点的数目,进而影响圆心位置拟合精度和尺寸测量精度。本研究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测量精度与拍摄角度关系的研究,发现同一半径下,当相机光轴与管件轴线方向一致时,内壁反射产生的噪点较少,拟合圆心位置较准确,测量结果精度较高;不同半径时,半径越大对拍摄角度越敏感。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三坐标测量结果对比,发现在当拍摄角度在[87°,93°]时,测量精度最高,测量精度可达到(±0.230)mm,较之传统皮尺测量,精度提升了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摄角度 管件长度 视觉测量 圆心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多目标关节空间最优轨迹规划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龙 徐武彬 +1 位作者 杨宇恒 李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9,103,共8页
为了确保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运动平稳、快速、节能,提出一种轨迹规划方法,即以挖掘机挖掘作业时间及挖掘作业能耗为优化目标,在关节空间分别对挖掘机各个关节采用4-3-3-3-4分段多项式插值,以确保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工作平稳,无较大冲击... 为了确保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运动平稳、快速、节能,提出一种轨迹规划方法,即以挖掘机挖掘作业时间及挖掘作业能耗为优化目标,在关节空间分别对挖掘机各个关节采用4-3-3-3-4分段多项式插值,以确保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工作平稳,无较大冲击。以某型挖掘机为例,通过D-H法进行运动学逆解,将笛卡尔空间坐标转换至关节空间坐标,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对各个关节进行插值优化,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该轨迹规划方法能够准确地构造平滑轨迹,相比于仅仅以挖掘作业时间最短为目标进行规划,该轨迹规划方法在不同作业要求下对挖掘作业时间长、挖掘作业能耗大的问题都能起到一定的优化效果,为挖掘机的高效节能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轨迹规划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分段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