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吕艳杭 吴姗姗 +5 位作者 王振常 叶学劲 符燕青 段桂姣 苏晓文 农小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62,共8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区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区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毒治疗1年,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A组2例患者脱落,B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A组、B组分别纳入38、39例患者。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黄疸评分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丙二醛(MDA)水平及CD8+细胞分数低于A组、B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PT短于A组、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1例、腹腔积液1例;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间质干细胞移植 柔肝化纤颗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炎性因子 免疫应答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化纤颗粒促进BMSC向肝脏归巢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姗姗 黎妍 +1 位作者 王振常 吕艳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08-3015,共8页
目的研究柔肝化纤颗粒促进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脏归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部分,大鼠分为肝纤维化模型加BMSC移植组,及肝纤维化模型加BMSC移植联合柔肝化纤干预组,BMSC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柔肝化纤含药血清(低、中... 目的研究柔肝化纤颗粒促进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脏归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部分,大鼠分为肝纤维化模型加BMSC移植组,及肝纤维化模型加BMSC移植联合柔肝化纤干预组,BMSC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柔肝化纤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干预组。分别采用qPCR,WesternBlot法检测SDF-1、CD62P、CD62E、CD44、CXCR4、VCAM-1和CD49D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冷冻切片检测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向肝组织归巢情况。结果与单独BMSC移植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联合干细胞干预组大鼠肝脏干细胞粘附相关基因和干细胞归巢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单独BMSC移植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联合干预组大鼠肝脏内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实验部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高浓度柔肝化纤含药血清能够显著上调干细胞归巢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能够促进BMSC向纤维化肝组织归巢,并能够提高肝脏募集干细胞聚集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DF-1/CXCR4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肝化纤颗粒 干细胞 归巢 募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化纤颗粒组方规律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秋雨 王振常 庞秋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柔肝化纤颗粒是王振常教授有效治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心得方剂,现已成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的院内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处方在祖国传统中医基础上,结合壮医药,组方严谨,方中以鳖甲、黄精、... 柔肝化纤颗粒是王振常教授有效治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心得方剂,现已成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的院内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处方在祖国传统中医基础上,结合壮医药,组方严谨,方中以鳖甲、黄精、枸杞子为君药,柔肝益肾;以黄芪、薏苡仁、鸡内金、橘红为臣药,健脾化湿;以虎杖、泽兰、牡蛎为佐药,化结散瘀;以黑枣为使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文章从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出发,系统阐述了其组方规律,得出柔肝化纤颗粒的治法用药核心为滋补肝肾、健脾祛湿、散瘀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肝化纤颗粒 肝纤维化 规律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