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矿产资源储备机制优化与实现路径探索
1
作者 吴国东 黄荣强 +1 位作者 吴城明 费小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5,共7页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产资源安全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储备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备机...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产资源安全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储备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备机制对稳定矿产资源市场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和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要求,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储备模式,分析了矿产资源储备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储备为例,提出了矿产资源战略储备、调控储备、周转储备模式,从而补充单一的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储备。结合“净矿”出让的要求和程序,探索了调控储备、周转储备的程序。从制定矿产资源储备管理办法、构建多层次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拓宽矿产资源储备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矿产资源储备机制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资源储备 资源安全 自然资源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优先的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大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国土空间规划 小城镇 规划策略 隆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策略研究——以广西钦州市为例
3
作者 袁子荃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研究聚焦于在钦州市打造以农业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生态协同、治理效能提升和人才培养等策略,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高质量发展。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研究聚焦于在钦州市打造以农业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生态协同、治理效能提升和人才培养等策略,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高质量发展。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与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探索构建典型的乡村振兴模式,进而推广至全广西。规划强调区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制定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增进各方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激发乡村自主发展的潜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钦州市乡村经济转型开辟新路径,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有效的区域乡村振兴推进途径,涵盖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区域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链 资源共享平台 城乡一体化 乡村旅游 规划策略 广西钦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纤维作物在铅锌矿区土壤中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志永 陈富宁 +3 位作者 赵驱云 黄鹏 姚静林 胡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7,共10页
为了明确纤维作物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种纤维作物(棉花、苘麻、黄麻、亚麻)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其修复铅锌矿砂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除亚麻外,棉花、苘麻、黄麻等3种作物均能在铅锌... 为了明确纤维作物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种纤维作物(棉花、苘麻、黄麻、亚麻)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其修复铅锌矿砂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除亚麻外,棉花、苘麻、黄麻等3种作物均能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生长,棉花、苘麻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_(PSⅡ))]受损,棉花、苘麻、黄麻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AN)、气孔导度(Gs)]下降。棉花、苘麻AN下降的原因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黄麻AN下降由气孔因素引起。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上,棉花、苘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38.5%、63.9%,苘麻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29.4%,黄麻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对铅、锌重金属污染的耐受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麻、棉花、苘麻;在铅、锌的富集系数方面,黄麻与棉花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苘麻;棉花、苘麻、黄麻的铅、锌转运系数值都大于1,且以黄麻转运系数为最高。因此,推荐黄麻作为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的优势作物。综上,棉花、苘麻、黄麻均能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生长,其中黄麻更适宜作为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势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作物 铅锌污染 作物生长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和电路理论的南宁市国土空间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宁琦 朱梓铭 +2 位作者 覃盟琳 史倩倩 宋苑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18,共13页
为了构建一个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并向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有底线思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与绿色版图设计,提出了长时间序列演进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的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为了构建一个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并向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有底线思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与绿色版图设计,提出了长时间序列演进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的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新方法。以南宁市为研究区域,取2000—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首先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结合斑块连通性指数进行生态源地的提取与景观阻力值的设定,其次运用电路理论构建总体生态网络并提取关键廊道,最后借助Linkage mapper工具生成重要夹点进行综合部署与落地以优化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研究区南部重点走廊质量有所改善,但较少有走廊连接南部地区与东南方角落。期间,生态网络平均电流值持续上升,2020年最大电流值与平均电流值达到最大,生境质量最佳;综合利用MSPA和电路理论可以有效地确定源区并精准判断生态网络的落地与演变规律。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一套思路与具体方案,是新时期国土空间多要素统筹规划和优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 电路理论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网络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春阳 程丽华 +4 位作者 糜新宇 谭一波 徐庆玲 冯建强 胡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时样地328个,利用地统计学、Moran’s I、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的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平均值为46.82 t/hm^(2),森林植被碳密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2)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全局Moran’s I值为0.366,森林植被碳密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P<0.01),在空间分布上呈聚集分布;3)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球状模型(Spherical)、指数模型(Exponential)、高斯模型(Gaussian)、圆形模型(Circular)理论模型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进行了拟合,指数模型的平均标准差最接近于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最接近于1,表明指数模型为最优模型。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指数模型的块基比(块金值与基台值)为52.78%,表明森林植被碳密度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受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地形、地貌趋于一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植被碳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碳密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协调关系及分区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庞晓菲 陆汝成 +4 位作者 张利国 李思旗 覃璐园 韦绍音 秦秋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探究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生态位宽度、耦合协调度和权衡强度模型分析广西边境地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协调/权衡关系特征,并分区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地区“三生”功... 为探究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生态位宽度、耦合协调度和权衡强度模型分析广西边境地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协调/权衡关系特征,并分区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地区“三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显著,生产功能生态位宽度以扩张状态为主,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变化格局;生活功能生态位呈萎缩后扩大趋势;生态功能生态位宽度呈现萎缩态势,呈“双高多平”空间布局。(2)土地利用功能耦合协调类型区分为濒临失调型及勉强协调区,总体由濒临失调型向勉强协调型演变,勉强协调区主要为经济相对繁荣区,濒临失调型集聚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山区;两两功能权衡强度较低为防城区,权衡强度较高为那坡县、龙州县。(3)全区可划分为低协调区、生产—生活功能优势区、生产—生态功能优势区、生态—生活功能优势区、生产功能优势区、生态功能优势区、生活功能优势区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整体往协调态势发展,后续发展应注重以生态优先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协同与权衡 生态位宽度模型 分区优化 广西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的共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晋良海 王抒情 +2 位作者 邵波 王昕煜 闵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4,共9页
解析事故致因之间的关系图谱,厘清事故致因的共现特征,对于揭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至关重要。收集近10年来300起典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文本数据,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和特征项降噪,基于事... 解析事故致因之间的关系图谱,厘清事故致因的共现特征,对于揭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至关重要。收集近10年来300起典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文本数据,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和特征项降噪,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提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致因要素;通过改进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算法,挖掘高权重事故致因关键词,构建可视化共现网络图谱,探究事故致因的共现规律;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事故致因特征相关性,确定事故致因类团。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具有显著的共现规律,部分直接致因与间接致因之间呈现出耦合共现特征,部分事故致因呈现显著的类团结构,可将共现致因联系起来作为“集群”风险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 安全生产事故 事故致因 共现特征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因子法的柳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9
作者 程丽华 曾春阳 刘雪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817-1820,共4页
目前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标准存在局限性,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此,本文基于限制性因子法,针对柳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展开研究。根据调查区域实际用地情况选取调查对象和方法,通过数据来源与处理,转化不同数据的格式... 目前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标准存在局限性,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此,本文基于限制性因子法,针对柳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展开研究。根据调查区域实际用地情况选取调查对象和方法,通过数据来源与处理,转化不同数据的格式,定义统一的空间坐标系;选取各评价指标,检验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基于限制性因子法建立分级标准,划分宜耕地等级,实现柳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经评价分析,柳城县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其中,宜垦为水田的面积高达9755.75 hm^(2),可直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为4955.35 hm^(2),柳江区、柳城县、鹿寨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等级地分布面积更大,通过评价可以证明这些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因子法 耕地 图斑面积 宜垦地类 耕地后备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耕地项目中青苗补偿工作阻滞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10
作者 朱新颖 杨振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
青苗补偿在补充耕地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项目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也是检验基层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青苗补偿工作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恰当地回应涉及群众的权益需求,处理不当不仅阻碍补充耕地项目实施进程,还会影响当地政府对耕地的保护... 青苗补偿在补充耕地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项目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也是检验基层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青苗补偿工作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恰当地回应涉及群众的权益需求,处理不当不仅阻碍补充耕地项目实施进程,还会影响当地政府对耕地的保护以及对后续类似项目的推进。因此,在结合实际项目推进经验、文献资料查询的基础上,探究群众的实施意愿、补偿标准的确定以及补偿资料的要求等对青苗补偿工作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后续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耕地项目 青苗补偿 工作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治理模式思考及实践——以崇左市渠楠屯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婧 覃海雪 +2 位作者 邱桂莹 廖丽萍 黄慧妍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6-70,共5页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将自然保护地治理方式分为有政府管理、公益治理、社区治理和共同治理四类,但未涉及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治理内容。自然保护地周边...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将自然保护地治理方式分为有政府管理、公益治理、社区治理和共同治理四类,但未涉及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治理内容。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内的生物物种与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物种高度重合,对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进行治理,不仅是该区域自身发展的要求,还会给生物物种的保护带来积极作用,因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文章通过对现有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适合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的治理模式,即由非政府组织主导、多方参与的创新治理模式,并以崇左市渠楠屯为案例地区进行实证分析,论证该治理模式的合理性,以期为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治理模式 保护与发展 崇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兴艳 赵翠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43-51,共9页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类型,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处在不断变化中;乡村性整体呈减弱趋势,各县域间乡村性差异减小,空间集聚程度增强,乡村性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强;同一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乡村性强度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乡村性强度整体偏高,工业主导型偏弱,商旅服务型乡村性强度呈两极分化,均衡发展型乡村性强度整体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 乡村发展类型 县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优理论下的市县级城市体检策略与诊断实践——以梧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国彧 蒋海勇 +1 位作者 黄瓒 周思静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22,共6页
城市体检是诊治“城市病”的先决条件。在城市体检由试点城市逐步推广的背景下,文章针对一般市县城市体检中存在的技术普适性不足、诊断方法单一、体检结论传导阻滞等问题,借鉴经济学次优理论,在技术水平和投入成本的限制条件下,从优化... 城市体检是诊治“城市病”的先决条件。在城市体检由试点城市逐步推广的背景下,文章针对一般市县城市体检中存在的技术普适性不足、诊断方法单一、体检结论传导阻滞等问题,借鉴经济学次优理论,在技术水平和投入成本的限制条件下,从优化指标体系、深化诊断方法和强化反馈传导三方面提出了实现体检效能最大化的策略,并结合梧州市城市体检实践,探讨了一般市县提升城市体检效能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病 城市体检 次优理论 体检效能 市县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化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韵鋆 《黑龙江粮食》 2021年第4期67-68,70,共3页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当下热点问题。同时,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标准化管理也是新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土地集约利用是以农村建设为契机、以群众就业为基本、升级土地流转、优化土地布局的重要举...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当下热点问题。同时,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标准化管理也是新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土地集约利用是以农村建设为契机、以群众就业为基本、升级土地流转、优化土地布局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对农业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基本伦理进行阐明,然后提出宏观调控、经营模式、用地机制、土地流转四方面问题,最后基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标准化建设进行策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标准体系 土地集约利用 农村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轨DSM提取技术的滑坡体积估计
15
作者 庾露 黄艳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滑坡发生后,区域内通常仍有持续性降雨,传统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所采用的同轨测量方式受限于重访周期固定、成像幅宽和成像时刻区域可能存在云层遮挡等限制,往往难以获取灾后地形信息。为此,提出基于异轨DSM提取技术,将符合生产要求的高质... 滑坡发生后,区域内通常仍有持续性降雨,传统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所采用的同轨测量方式受限于重访周期固定、成像幅宽和成像时刻区域可能存在云层遮挡等限制,往往难以获取灾后地形信息。为此,提出基于异轨DSM提取技术,将符合生产要求的高质量卫星影像加以筛选并重新组合利用,采用二次高程校正方法进一步降低滑坡前后DSM总体误差,实现不依赖实地控制点,使用常规光学卫星在复杂山地环境下提取滑坡体积的新思路。以2020年7月发生在湖北省恩施市的沙子坝滑坡为例,使用滑坡后两景不同时期的高分2号卫星影像构成异轨立体像对生成了DSM,并与滑坡前由资源3号02星生成的DSM结合提取了此次滑坡体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经过外部高程数据的二次校正精度后,异轨与同轨立体测量技术所生成的DSM精度相当,均满足1∶10000 DEM高山地的测图要求。(2)提取的滑坡体积为296.28万m^(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可通过体积变化分布准确识别滑坡的构造特征。研究成果对基于遥感的滑坡构造特征分析,以及常规山地地形测绘等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体积 异轨立体测量 数字表面模型 高程校正 高分2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