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十五面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覃椿筱 梁燕理 +1 位作者 陈嘉 黄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9,共13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15面铜鼓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各类型铜鼓合金配比与铸造工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石寨山型鼓为铜锡合金;北流型、冷水冲型与... 为了解不同类型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15面铜鼓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各类型铜鼓合金配比与铸造工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石寨山型鼓为铜锡合金;北流型、冷水冲型与灵山型鼓为铜锡铅合金且铅锡含量较高,合金配比稳定;麻江型鼓锡含量均高,铅含量波动较大。显微组织观察显示,1面石寨山型鼓局部有滑移带及再结晶组织,2面麻江型鼓局部有滑移带,其余鼓全为铸态组织,α固溶体晶间分布(α+δ)共析体,皆有硫化物夹杂,多数存在数量不等的铅颗粒弥散或聚集分布,部分样品可见富铁相、氧化亚铜、自由铜颗粒。7面麻江型鼓均见较多缩松,位于样品截面中部。分析结果反映的不同类型铜鼓合金配比、夹杂物、铸造缺陷特征,可为铜鼓铸造技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合金成分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类藏品的展陈方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诗莉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0,共4页
近年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作为专题性研究不多。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方式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展示方式对比,结合纺织品类藏品的特点,初步探索能够有... 近年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作为专题性研究不多。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纺织品类藏品的展示方式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展示方式对比,结合纺织品类藏品的特点,初步探索能够有效诠释纺织品类藏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更好地彰显博物馆人文情怀的展示方式,真正让博物馆里的纺织品藏品"活起来",让观众能够真正看得懂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纺织品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纺织品 藏品 展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单一类型文物多元内涵的展示手段——基于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改陈的实践
3
作者 黄诗莉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3,共5页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单一类型文物 展览 广西民族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平博物馆馆藏东汉双耳铜甑铸造工艺及其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献源 刘彦琪 +3 位作者 朱丽彬 卢影 关晓武 吴世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2,共9页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铜甑 修复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精油对博物馆空气霉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双娥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3,共11页
从广西民族博物馆易滋生霉菌的展柜里分离、纯化及鉴定了三株霉菌,并研究香叶精油、罗勒精油和山苍子精油对霉菌的抑菌效果,测试这些植物精油喷洒于纸张表面后纸样的防霉性及鉴定三种精油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三种供试植... 从广西民族博物馆易滋生霉菌的展柜里分离、纯化及鉴定了三株霉菌,并研究香叶精油、罗勒精油和山苍子精油对霉菌的抑菌效果,测试这些植物精油喷洒于纸张表面后纸样的防霉性及鉴定三种精油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三种供试植物精油对霉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在纸张上的防霉效果也很明显,其综合抑菌效果大小为:香叶精油>罗勒精油>山苍子精油。GC-MS分析表明,香叶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香叶醇(56.73%)、橙花醇(38.31%)。罗勒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丁香酚(83.14%),己二醇(16.15%)。山苍子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柠檬醛(36.01%),(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9.71%)和柠檬烯(16.67%)。植物精油作为博物馆展存环境的空气防霉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空气霉菌 植物精油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观众的“力量”助推博物馆社会教育在新时代的改革——影响评估实验方法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韦姗杉 吴伟镔 赖雪芳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5,共6页
自“十三五”以来,在新博物馆学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重心也逐渐从原来的收藏研究转向公共文化服务。然而,面对公众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当前博物馆提供社会教育服务能力依然相对不足,服务模式和产品相对单一。因此在... 自“十三五”以来,在新博物馆学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重心也逐渐从原来的收藏研究转向公共文化服务。然而,面对公众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当前博物馆提供社会教育服务能力依然相对不足,服务模式和产品相对单一。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对两个展览,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影响评估研究,检验展览的社会教育效果,发现观众的反馈和期待,以观众的“力量”助推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教育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中国博物馆学
7
作者 龚维玲 盘福东 《中国博物馆》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处在世纪之交的博物馆学,有责任对本世纪中国博物馆学理论发展的现实历程和丰富内容作出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按它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探索一条积极可行的道路,依靠这种认识主动去指... 处在世纪之交的博物馆学,有责任对本世纪中国博物馆学理论发展的现实历程和丰富内容作出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按它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探索一条积极可行的道路,依靠这种认识主动去指导博物馆实践,有效地推动博物馆按照自己的逻辑、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并开启博物馆学繁荣的一个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世纪之交 意识形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能动反映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阿多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博物馆自身存在的价值
8
作者 盘福东 《中国博物馆》 1995年第4期40-41,46,共3页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博物馆原有的路子,已"愈走愈窄","重建"、"重构"的呼声不断,却鲜见真正能达到目的的行动,更多的是"失措的烦恼",甚至有人称研究博物馆学为"游离的学科"。博物馆亟...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博物馆原有的路子,已"愈走愈窄","重建"、"重构"的呼声不断,却鲜见真正能达到目的的行动,更多的是"失措的烦恼",甚至有人称研究博物馆学为"游离的学科"。博物馆亟需为自己的整体存在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史学家 价值 整体存在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经济冲击 苏联模式 反映论 学科定位 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田东雾云洞更新世脊椎动物群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耿娇 王頠 +3 位作者 莫进尤 黄志涛 田锋 黄慰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51,共10页
发现于广西田东雾云洞之脊椎动物化石有9目24科44属种,根据动物群的组成分析并结合地貌特征判断,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早期。根据动物习性分析,其生存的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
关键词 广西田东雾云洞 中更新世 晚更新世早期 脊椎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西晚白垩世一新的巨龙类恐龙 被引量:8
10
作者 莫进尤 黄超林 +2 位作者 赵仲如 王頠 徐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记述了采自广西南宁市郊晚白垩世地层中一巨龙类恐龙新属种:右江清秀龙(Qingxiu- saurus youjiang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正型标本包括以下不关联的头后骨骼:一段较完整的前部尾椎神经棘、左右胸骨板、左右肱骨。它以以下独特特... 记述了采自广西南宁市郊晚白垩世地层中一巨龙类恐龙新属种:右江清秀龙(Qingxiu- saurus youjiang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正型标本包括以下不关联的头后骨骼:一段较完整的前部尾椎神经棘、左右胸骨板、左右肱骨。它以以下独特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巨龙类:前部尾椎神经棘板状结构不发育、相对较高并呈桨状;胸骨与肱骨最大长之比值较低(约0.65)。广西发现的新属种以及近年来报道的巨龙类恐龙材料表明,亚洲巨龙类恐龙的头后骨骼形态变异度高,白垩纪时期这类恐龙曾在亚洲广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南宁 晚白垩世 巨龙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国有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代汉 周天福 +2 位作者 黄寿昌 杨振科 唐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8,共5页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法对 1 990~ 2 0 0 1年广西国有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十多年来呈下降趋势。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根源是林场人口急剧增长和不当的森林经营方式。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法对 1 990~ 2 0 0 1年广西国有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十多年来呈下降趋势。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根源是林场人口急剧增长和不当的森林经营方式。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转变森林经营方式以遏制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国有林场 森林生物多样性 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早白垩世那派组一原始的巨龙形类恐龙 被引量:3
12
作者 莫进尤 王危页 +2 位作者 黄志涛 黄鑫 徐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09-1109,共1页
关键词 蜥脚类恐龙 早白垩世 广西 骨骼化石 新属新种 特征区别 nov 新属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植棉史考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昕 李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518-6520,共3页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秋时期广西已经开始植棉,但是不普遍。其最初种植的种类为亚洲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棉向长江流域的扩展,演变为种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追溯从三国到清代广西植棉发展的历程,还原其发展情况,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植棉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广西田东却林缅甸先炭兽的新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茜 陈耿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1-296,T001,共7页
记述了产自广西田东县却林那读组中一残破的缅甸先炭兽 (Anthracokeryxbirmanicus)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描述 ,对该种特征进行了补充和分析 ,并认为其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可能是用来作为争夺领域和配偶的武器。终生生长的上犬齿的发现 ,证明... 记述了产自广西田东县却林那读组中一残破的缅甸先炭兽 (Anthracokeryxbirmanicus)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描述 ,对该种特征进行了补充和分析 ,并认为其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可能是用来作为争夺领域和配偶的武器。终生生长的上犬齿的发现 ,证明炭兽类具有性双形。将那读动物群和缅甸邦唐动物群进行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田东 中-晚始新世那读组 缅甸先炭兽 牙齿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苋科一新记录植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鼎 周丽双 曾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6,共1页
广西苋科一新记录植物方鼎,周丽双,曾玲(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广西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关键词苋科,巨苋藤属,新记录,广西ANEWRECORDOFAMARANTHACEAEFROMGUANGXI... 广西苋科一新记录植物方鼎,周丽双,曾玲(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广西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关键词苋科,巨苋藤属,新记录,广西ANEWRECORDOFAMARANTHACEAEFROMGUANGXI¥FangDing(Guang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科 巨苋藤属 新记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马钱科度量草属植物四新种
16
作者 方鼎 覃德海 +1 位作者 周丽双 陆小鸿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描述中国广西马钱科度量草属4新种,即:凤山度量草(MitreolapingtaoiD.FangetD.H.Qin)、长叶度量草(M.macrophyllaD.FangetD.H.Qin)、匙叶度量草(M.spat... 本文描述中国广西马钱科度量草属4新种,即:凤山度量草(MitreolapingtaoiD.FangetD.H.Qin)、长叶度量草(M.macrophyllaD.FangetD.H.Qin)、匙叶度量草(M.spathulifoliaD.FangetL.S.Zhou)和紫脉度量草(M.purpureonerviaD.FangetX.H.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科 度量草属 新分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麻织史研究初探
17
作者 徐昕 李富强 《农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在考古实据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考证了广西植麻用麻的历史。广西的麻纺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不断得到发展。在汉代,麻已普遍成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纤维的种类较多,有大麻、苎麻、黄麻和蕉麻。在宋代,选材、脱胶... 在考古实据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考证了广西植麻用麻的历史。广西的麻纺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不断得到发展。在汉代,麻已普遍成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纤维的种类较多,有大麻、苎麻、黄麻和蕉麻。在宋代,选材、脱胶、灰冶、上浆及织作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工艺,以苎麻为主,兼有蕉麻。此时织物成为贡品及闻名的商品四处流通,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进行广西麻织史的回顾,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及社会经济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织 历史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独木舟放射性碳定年
18
作者 管永精 阮向东 +6 位作者 吴伟明 王慧娟 王伟昭 姜山 何明 刘克新 付东坡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3,共4页
为了确定在广西合浦县发现的古独木舟的年代,利用北京大学的小加速器质谱计对4个取自独木舟不同部位的木头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此独木舟的14C年龄为(365±20)BP.经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校正后,表明独木舟建造的... 为了确定在广西合浦县发现的古独木舟的年代,利用北京大学的小加速器质谱计对4个取自独木舟不同部位的木头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此独木舟的14C年龄为(365±20)BP.经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校正后,表明独木舟建造的日历年龄在1460-1580AD(2σ的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加速器质谱 定年 树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3
19
作者 莫运明 谢志明 +2 位作者 邹异 谢锋 江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346,共3页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经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现已知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23种。两栖动物反映华中华南区系特征,优势科为角蟾科和蛙科,均有6种;爬行动物反映华南区系特征,... 广西底定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经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现已知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23种。两栖动物反映华中华南区系特征,优势科为角蟾科和蛙科,均有6种;爬行动物反映华南区系特征,优势科为游蛇科,有11种。就该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保护 底定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11种两栖动物的分布及占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万雅琼 吴军 +3 位作者 莫运明 武正军 李桂芬 徐海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采用占域模型分析了2014和2015年广西大瑶山、猫儿山、弄岗、北流大容山和北流六麻5个区域两栖动物观测数据。大瑶山记录到两栖动物21种,猫儿山23种,弄岗15种,北流大容山26种,北流六麻13种。泽陆蛙、饰纹姬蛙、花姬蛙、沼蛙和斑腿泛树蛙... 采用占域模型分析了2014和2015年广西大瑶山、猫儿山、弄岗、北流大容山和北流六麻5个区域两栖动物观测数据。大瑶山记录到两栖动物21种,猫儿山23种,弄岗15种,北流大容山26种,北流六麻13种。泽陆蛙、饰纹姬蛙、花姬蛙、沼蛙和斑腿泛树蛙在5个区域都有分布。采用占域模型分析了11种常见两栖动物在空间上的占据概率,估算其占域率和探测率,将5个栖息协变量和1个探测协变量引入模型,初步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两栖动物占域率分布的影响,并对占域模型的适用性、探测率及调查力度进行评估,从而优化模型以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全国两栖动物的观测,为进一步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两栖动物 观测 分布 占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