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水环境容量下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熹 李锡杰 +2 位作者 覃程荣 郭士光 张健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我国化学机械浆产能迅速扩张,填补了“限废令”执行所造成的再生纤维缺口。水环境容量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约束性条件,造纸工业发展需要水环境容量作为支撑,以消纳废水排放的潜在环境影响。本文回顾了末端污染控制... 我国化学机械浆产能迅速扩张,填补了“限废令”执行所造成的再生纤维缺口。水环境容量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约束性条件,造纸工业发展需要水环境容量作为支撑,以消纳废水排放的潜在环境影响。本文回顾了末端污染控制对削减行业污染物排放的支撑作用,探讨了国内纸浆产能提升面临的水环境容量限制,主张降低单位产品水耗是持续削减造纸工业环境影响的必经之路,提出了制定造纸工业水再生利用导则的必要性,总结了清洁化生产与中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技术,以期为推动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造纸 增产不增污 中水回用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泥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文红宇 彭扬帆 +1 位作者 梁东景 贺盛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8,共9页
采用白泥和粉煤灰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混凝土。根据白泥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使用行星式球磨机改变白泥粒径与比表面积,建立了不同龄期和白泥掺量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了单掺白泥混凝土和白泥-粉煤灰二元复掺混凝... 采用白泥和粉煤灰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混凝土。根据白泥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使用行星式球磨机改变白泥粒径与比表面积,建立了不同龄期和白泥掺量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了单掺白泥混凝土和白泥-粉煤灰二元复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变化规律,分析了白泥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微观形貌下的水化产物探究了白泥与粉煤灰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掺量<10%的单掺白泥混凝土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更高的早期强度,掺量为20%时,白泥掺入混凝土起到微晶核效应。白泥掺量增大时,易使混凝土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变得松散。白泥与粉煤灰协同作用下,白泥-粉煤灰二元复掺混凝土(L5F15)84天龄期时,抗压强度可达50.47 MPa,比单掺白泥混凝土(L20)的抗压强度提高12.7%,胶凝体系微观孔隙明显减少。掺入白泥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粉煤灰的掺入可以改善白泥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与抗碳化性能,建立的白泥混凝土碳化深度实用预测模型,相关性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泥 抗压强度 抗氯离子渗透 抗碳化性能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参数对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鹏 余存 +4 位作者 任兆永 覃玉海 贺盛 王龙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车辆运行会引起桥梁振动,随着跨径增大,桥梁非线性增加,车桥耦合作用愈加明显.本文以575 m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广西平南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脉动试验和现场无障碍行车试验,同时建立了精细化车桥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车... 车辆运行会引起桥梁振动,随着跨径增大,桥梁非线性增加,车桥耦合作用愈加明显.本文以575 m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广西平南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脉动试验和现场无障碍行车试验,同时建立了精细化车桥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车重影响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探索其响应规律,并提取桥梁重要截面处的冲击系数与现行规范计算值比较,讨论现行规范对该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现场脉动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不同工况下的动应变时程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车速在20 km/h~60 km/h范围内,该桥的动力响应与车速大小无明显关系,当车速超过60 km/h时,挠度会随车速增加而急剧增大.车重增加会导致该桥最大动挠度增加,冲击系数减小,但桥梁实际的总响应并未减小.因此,严格控制过桥车辆的速度和车重,可有效降低行车荷载对桥梁的冲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响应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 现场试验 精细化有限元 冲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和健康风险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晓丹 马华菊 +6 位作者 廖俊鸿 吴昊 王启明 曹红军 陈秋颖 高何凤 狄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为了解广西某铅锌矿区(110°34'40″E,23°53'20″N)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45个土样,对6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 H平均值为5.05,呈弱酸性,调查区域土壤主要受到As和Pb重金属污染。Hakanson... 为了解广西某铅锌矿区(110°34'40″E,23°53'20″N)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45个土样,对6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 H平均值为5.05,呈弱酸性,调查区域土壤主要受到As和Pb重金属污染。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的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As>Pb>Cd>Cu>Zn>Cr。与国内其他铅锌矿区土壤相比,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于表层土壤。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和Pb的人群致癌健康危害较大,As和Pb重金属健康风险水平大于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涛 廖长君 +4 位作者 蒋林伶 罗绪中 廖妤婕 涂春艳 秦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介绍了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通过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矿山污染状况、修复工程量及修复目标。首先,确定工程修复技术,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直接在场地内进行原位阻隔覆盖;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先采用固化/稳定化... 本文介绍了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通过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矿山污染状况、修复工程量及修复目标。首先,确定工程修复技术,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直接在场地内进行原位阻隔覆盖;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先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达到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后,运至填埋场进行异位阻隔填埋。其次,通过固化/稳定化小试和中试,确定B-MSM投加量为3.0%、土壤含水率为35%及搅拌停留时间为5min等工程应用参数,既保证了修复工程质量,又降低了修复成本。最后,结合当地植物品种,选用耐受重金属的乡土先锋植物构建乔灌草植物搭配组合,对修复后的矿山进行生态复绿。本工程的成功实例为其他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矿山 固化/稳定化 阻隔技术 生态复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颗粒填料对Cd^(2+)的吸附特征及其孔隙结构动态演变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杰 王树飞 +4 位作者 罗豪豪 苏建 曹斐姝 廖长君 陈俊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4-2515,共12页
以PRB复合颗粒填料(CGF)开展动态吸附试验,探究其对Cd^(2+)的动态吸附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借助可视化手段与孔隙网络模型(PNM),探究吸附前后CGF的几何特征与孔隙结构演变规律,明确填料消蚀与孔隙堵塞的动态平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泵... 以PRB复合颗粒填料(CGF)开展动态吸附试验,探究其对Cd^(2+)的动态吸附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借助可视化手段与孔隙网络模型(PNM),探究吸附前后CGF的几何特征与孔隙结构演变规律,明确填料消蚀与孔隙堵塞的动态平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泵速为10 r/min、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GF的平衡吸附量最大,达到了1.81 mg/g;泵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最大,且低流量更有利于CGF对Cd^(2+)的吸附。吸附后孔隙率提高了7.79%,分形维数最多下降了7.95%,孔隙堵塞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CGF溶蚀降低了表面积与平均等效直径,但球度在1.4~1.6范围的颗粒占比提高到75.9%。吸附后平均配位数由10.43降低至8.65,降低了17.07%;同时参与配位的“棍体”与“球体”数量分别降低了43.28%与31.63%。CGF消蚀导致动态柱中部发生堵塞,降低了孔隙与喉道的连接,但并未出现“实质性”堵塞,PNM仍保持良好的连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PRB) 动态吸附 填料消蚀 孔隙堵塞 最大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PRB复合颗粒填料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净化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杰 王树飞 +3 位作者 苏建 廖长君 罗豪豪 陈俊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2-2126,共15页
鉴于传统可渗透反应墙(PRB)填料价格昂贵,且易消蚀、钝化,本文以钢渣、脱硫石膏等固废材料制备了复合颗粒填料(CGF),探究CGF对Cd^(2+)的等温吸附与动力学特征,并结合浸水试验明确CGF的强度损失规律与散失特性。借助动态吸附试验探究不... 鉴于传统可渗透反应墙(PRB)填料价格昂贵,且易消蚀、钝化,本文以钢渣、脱硫石膏等固废材料制备了复合颗粒填料(CGF),探究CGF对Cd^(2+)的等温吸附与动力学特征,并结合浸水试验明确CGF的强度损失规律与散失特性。借助动态吸附试验探究不同条件下CGF的动态吸附规律,明确CGF对Cd^(2+)的净化机制。结果表明:CGF对Cd^(2+)的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与颗粒内扩散控制,符合PS-order模型与Langmuir模型。T3组CGF综合性能最好,吸附量达到8.12 mg/g,且28 d散失率最小,为4.98%,强度损失率为6.16%。Thomas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CGF的动态吸附行为,泵速对CGF的穿透曲线影响最大,且动态平衡吸附量qe随初始浓度、床层高度增加而提高。CGF通过水化反应、火山灰反应生成C-S-H凝胶、AFt等水化产物,在提供颗粒强度的同时又可通过共沉淀、离子置换等方式实现对Cd^(2+)的吸附。本文可为有色金属矿山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可渗透反应墙 吸附 污染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处理中水质监测参数的实时预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德强 王一博 +2 位作者 靳震震 陆立海 洪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2-738,共7页
针对污水处理厂生化池中参数监测智能化水平不高、人力耗费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麻雀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parrow Search Algorith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SA-LSTM)的水质参数预测模型。以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区溶解氧(Di... 针对污水处理厂生化池中参数监测智能化水平不高、人力耗费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麻雀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parrow Search Algorith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SA-LSTM)的水质参数预测模型。以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区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好氧区混合液悬浮固体(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质量浓度、缺氧区DO、缺氧区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厌氧区DO和厌氧区ORP 6个关键指标为数据样本,进行实例研究。将SSA-LSTM的预测结果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PSO-LSTM)、深度森林以及支持向量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SSA-LSTM在6个参数上的均方误差(EMSE)和决定系数(R2)均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性,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麻雀算法 废水处理 水质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下粉煤灰-市政污泥固废基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贺盛 夏鑫 +1 位作者 覃志笛 于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为改善市政污泥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劣化效果,在氢氧化钠及水玻璃的复合激发下,用经生石灰改性后的市政污泥取代10%细骨料,粉煤灰分别取代10%、20%与30%水泥,制备了混凝土;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表观现象、相对质量、相对动... 为改善市政污泥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劣化效果,在氢氧化钠及水玻璃的复合激发下,用经生石灰改性后的市政污泥取代10%细骨料,粉煤灰分别取代10%、20%与30%水泥,制备了混凝土;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表观现象、相对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相对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随粉煤灰掺量与碱当量的变化规律;分别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与相对抗压强度为损伤变量建立不同的冻融损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表观损伤愈发严重,内部孔隙增多,相对动弹性模量及相对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粉煤灰及碱激发剂的加入可以改善市政污泥对混凝土冻融耐久性的劣化效果,降低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当粉煤灰掺量10%、碱当量4%时,粉煤灰会在碱激发剂及改性污泥中残余碱的联合作用下被较充分地激发,消纳改性污泥中的残余碱,减弱市政污泥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劣化效果,此时,混凝土水化程度最高,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动弹性模量损失及抗压强度损失最小,且服役寿命最长,约为16 a以上;相对动弹性模量与相对抗压强度相关性良好,分别以两者为损伤变量的冻融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固废资源化利用 冻融循环 微观结构 冻融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PVA-β-CD三元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宝定 谢锐邦 +5 位作者 黄丽婕 赵含宇 曹畅 彭玉铭 李铭睿 韦应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氯丙烷(ECH)发生交联反应,制备具有高溶胀性能的CMC-PVA-β-CD三元复合水凝胶,并研究了CMC,PVA,ECH,β-CD添加量对水凝胶溶胀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氯丙烷(ECH)发生交联反应,制备具有高溶胀性能的CMC-PVA-β-CD三元复合水凝胶,并研究了CMC,PVA,ECH,β-CD添加量对水凝胶溶胀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20.0 mL水,0.52 g CMC,0.20 g PVA,1.2 mL ECH,0.24 gβ-CD时,水凝胶溶胀率最高,为2 040.62 g/g,压缩应力为7.90 kPa。与PVA-CMC二元水凝胶相比,CMC-PVA-β-CD三元水凝胶的压缩应力和结晶度均有提高。该三元复合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溶胀率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医药、消毒杀菌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溶胀率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纤维素基Zn_(3)In_(2)S_(6)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11
作者 颜寒晖 梁吟娜 +3 位作者 熊建华 郭士光 杨崎峰 王双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文章研究采用蔗渣纤维素和Zn_(3)In_(2)S_(6)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法成功制备了蔗渣纤维素基Zn_(3)In_(2)S_(6)(SBC@ZIS)光催化剂,并利用SBC@ZIS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2,4-DCP)。运用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SEM-EDS、XPS和XRD对SBC@ZI... 文章研究采用蔗渣纤维素和Zn_(3)In_(2)S_(6)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法成功制备了蔗渣纤维素基Zn_(3)In_(2)S_(6)(SBC@ZIS)光催化剂,并利用SBC@ZIS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2,4-DCP)。运用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SEM-EDS、XPS和XRD对SBC@ZIS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TOC分析SBC@ZIS降解2,4-DCP的性能。FT-IR和XRD结果证实了SBC与ZIS的结合未显著改变ZIS的结构。通过SEM-EDS表征发现,SBC载体上具有O、C、Zn、In和S元素,在XPS表征中,SBC@ZIS表现出与ZIS同样的衍射峰,两者表征均证明了ZIS很好地负载在SBC上。紫外可见漫反射表明ZIS固定于SBC后,其光吸收范围发生了红移,即从524 nm红移至600 nm,表明SBC@ZIS有利于提高ZIS在可见光下的吸收范围。通过单因素实验可知,在最优条件下,SBC@ZIS对2,4-DCP(50 mg/L)的降解率可达87%,相较于单独ZIS光催化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并且总有机碳的去除率达到了71%,相较于ZIS提高了17个百分点。将Zn_(3)In_(2)S_(6)负载于蔗渣纤维素上,有利于提高回收利用性和光催化性能,为2,4-DCP的高效降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In_(2)S_(6) 蔗渣纤维素基SBC 2 4-二氯苯酚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游离亚硝酸联合预处理污泥强化厌氧消化的机制解析
12
作者 雷谨旭 谢立 +5 位作者 吴宛励 张健 谢春敏 朱琦 李超 汤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190,共11页
本研究对超声波(US)预处理、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及超声波-游离亚硝酸(USFNA)联合预处理对于污泥有机质溶出、絮体分散、细胞内容物释放及产甲烷性能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US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使絮体分散与胞外聚合物溶出,FNA预... 本研究对超声波(US)预处理、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及超声波-游离亚硝酸(USFNA)联合预处理对于污泥有机质溶出、絮体分散、细胞内容物释放及产甲烷性能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US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使絮体分散与胞外聚合物溶出,FNA预处理则是使细胞内容物释放。US-FNA联合预处理后,污泥甲烷产率较未预处理增加了37.1%,分别达到US预处理的1.07倍和FNA预处理的1.08倍,但US与FNA在联合预处理中所发挥作用各自独立,并未发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引入FNA会降低污泥厌氧消化初期产气速率,未对累积产气量造成显著影响。根据发酵后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解析,发现FNA是影响污泥微生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游离亚硝酸 剩余污泥预处理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酚醛树脂为前驱体合成氮掺杂中空碳球及其类酶活性研究
13
作者 汪玉鑫 郑燕宁 +4 位作者 杨崎峰 孙建华 孙丽霞 张美新 廖丹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38,共7页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为前驱体,三聚氰胺为氮源,球形碳酸钙为模板剂,氢氧化钾为扩孔剂,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氮掺杂中空碳球(NHCS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NHCSs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及化学价...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为前驱体,三聚氰胺为氮源,球形碳酸钙为模板剂,氢氧化钾为扩孔剂,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氮掺杂中空碳球(NHCS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NHCSs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及化学价态进行了表征,探究了NHCSs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及反应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中间体。结果表明:在弱酸性和H_(2)O_(2)存在的条件下,NHCSs可以快速地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蓝色产物;经过氢氧化钾扩孔处理后的NHCS-1对TMB和H_(2)O_(2)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采用简单快速的比色法检测H_(2)O_(2),线性范围为8~1000μmol/L,检测限为4.9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中空碳球 过氧化物模拟酶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废弃硅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洋 刘明庆 +6 位作者 王磊 尹爱经 黄忠林 姚丹丹 代威 王宁 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5-793,共9页
为研究云南省某废弃硅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d、Cr、Cu、Ni、Pb、Zn、Hg和As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为研究云南省某废弃硅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d、Cr、Cu、Ni、Pb、Zn、Hg和As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弃硅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Cd、Cr、Cu、Ni、Pb、Zn、Hg和As的平均值分别为0.39、82.04、33.24、44.85、50.62、109.20、0.12 mg·kg^(-1)和34.40 mg·kg^(-1),分别为云南土壤背景值的1.77、1.26、0.72、1.06、1.25、1.22、2.00倍和1.87倍;土壤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Cd、Zn、Hg、As和Pb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来自废弃硅厂的煤烟,Cr、Cu和N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与其余重金属呈显著负相关或不相关,可能来自母质或其他污染源;单项污染指数表明,土壤As存在超标现象,为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内梅罗综合指数表明,靠近硅厂的果园(S1)和稻田(S2)土壤呈轻度污染,远离硅厂的稻田(S3)土壤呈清洁状态;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表明,靠近硅厂的S1和S2土壤呈亚污染状态,远离硅厂的S3土壤呈清洁状态。研究表明,应该重视该区域农用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并优先开展As污染的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综合质量影响指数 废弃硅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与微生物共同固化过湿性铝尾黏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欧孝夺 莫鹏 +2 位作者 江杰 苏建 彭远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4-631,共8页
因土体孔隙小,目前微生物矿化技术(MICP)在铝尾黏土固化中鲜有应用。基于尾矿库复垦需求,采用生石灰与微生物共同固化技术(生化固化技术)对过湿性铝尾黏土进行处理并与石灰固化技术处理进行对比,通过SEM扫描、压汞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 因土体孔隙小,目前微生物矿化技术(MICP)在铝尾黏土固化中鲜有应用。基于尾矿库复垦需求,采用生石灰与微生物共同固化技术(生化固化技术)对过湿性铝尾黏土进行处理并与石灰固化技术处理进行对比,通过SEM扫描、压汞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性试验揭示其生成物元素组成、土体微观结构和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与土中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大量较大直径孔隙,为微生物生存提供空间;生石灰与铝尾黏土中水反应生成Ca(OH)2导致土体pH值和温度升高,试验生石灰掺入量导致的土体温度上升处于试验菌种耐受范围内,同时该菌种具有较好耐碱性,能够利用生石灰水解产生的Ca^2+进行矿化作用,但过高碱性会影响其代谢,故应控制生石灰掺量;石灰固化技术处理铝尾黏土能够提升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压缩系数;生化固化技术处理铝尾黏土能有效填充土体孔隙和黏结土颗粒,处理效果优于生石灰固化技术处理,考虑生化固化效果的最优生石灰掺入量为23.33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固化 微生物 生石灰 铝尾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槽示踪剂浓度扩散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欣欣 向民奇 +3 位作者 黄振峰 邓远锋 成刚 潘瑞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7-957,共11页
针对单层双桨叶圆形搅拌槽不同参数(桨叶角度、桨叶离底高度、桨叶宽度、桨叶直径,水平加料点),运用CFD软件Fluent对搅拌槽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混合时间、搅拌功率和单位体积混合能等3个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桨... 针对单层双桨叶圆形搅拌槽不同参数(桨叶角度、桨叶离底高度、桨叶宽度、桨叶直径,水平加料点),运用CFD软件Fluent对搅拌槽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混合时间、搅拌功率和单位体积混合能等3个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桨叶角度和桨叶离底高度条件下的实验研究,运用电导率测试法测量搅拌溶液浓度的变化曲线,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位体积混合能指标能综合混合时间与搅拌功率,可作为参数优化的指标;在单因素条件下,桨叶角度优化为20°、桨叶离底高度为500 mm、桨叶宽度为80 mm、桨叶直径为300 mm,水平加料点为100 mm;实验研究中示踪剂Na Cl溶液的浓度变化曲线与数值模拟的溶液浓度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77~0.86,故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搅拌槽参数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搅拌实验 搅拌功率 单位体积混合能 混合时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阻断废纸制浆废水厌氧污泥钙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健 潘积琦 +5 位作者 刘熹 连华 陈国宁 王志伟 韦天辉 王双飞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7,共7页
利用废水处理营养剂磷酸盐阻断碳酸钙结晶,探讨了磷酸盐对碳酸钙的晶格畸变及表层剥离作用,并对磷酸盐阻断厌氧反应器钙截留可行性进行了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向预酸化池中补充磷酸盐能够有效阻断厌氧反应器内污泥钙化,将钙截留率... 利用废水处理营养剂磷酸盐阻断碳酸钙结晶,探讨了磷酸盐对碳酸钙的晶格畸变及表层剥离作用,并对磷酸盐阻断厌氧反应器钙截留可行性进行了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向预酸化池中补充磷酸盐能够有效阻断厌氧反应器内污泥钙化,将钙截留率从38%降至8%以下;基于磷酸盐的污泥钙化阻断方法,通过调整磷酸盐投加方案可避免钙化污泥置换、碱化沉淀除钙引入非必须化学品或破坏污泥结构的弊端,为废纸制浆企业提供了技术可行、经济可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磷酸盐 废纸制浆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有机物特性及在Fenton处理中的去除行为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永利 刘杨 +3 位作者 王双飞 宋海农 陈楠 周永信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31,共5页
研究了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物(EfOM)的组成和特性,探讨了EfOM在Fenton深度处理中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EfOM主要为疏水性物质,其中疏水酸的CODCr和UV254表征含量分别为64%、53%,占比例最少的为弱疏水物质,分别为7%和10%;EfOM主... 研究了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物(EfOM)的组成和特性,探讨了EfOM在Fenton深度处理中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EfOM主要为疏水性物质,其中疏水酸的CODCr和UV254表征含量分别为64%、53%,占比例最少的为弱疏水物质,分别为7%和10%;EfOM主要为表观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采用Fenton深度处理法可有效去除EfOM,当H2O2用量为0.5 Qth,初始pH值为3,H2O2与Fe2+物质的量比为5∶1,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出水可达到GB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Fenton出水中疏水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亲水物质;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被有效去除,出水中主要为分子质量小于3000的有机物,占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造纸废水 EfOM FENTON处理 有机物去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果园表土有机氯、磷农药残留及其风险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运球 陈羽 唐秀观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5-330,共6页
通过评价漓江流域果园土壤农药残留及其风险,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创建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在重要的葡萄园、柑橘园和桃园采集表土,分析其27种有机氯、磷农药残留,运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食品中农药最... 通过评价漓江流域果园土壤农药残留及其风险,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创建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在重要的葡萄园、柑橘园和桃园采集表土,分析其27种有机氯、磷农药残留,运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结合时间代替空间的方法进行评价。漓江流域典型果园表土中,所检测的6种有机磷和21种有机氯农药中16种的残留量在报出限之下,检出率为0%和24%。检出的有机氯农药为滴滴涕总量(DDTs)、对,对一滴滴伊(P,p-DDE)、对,对一滴滴涕(P,PDDT)、六六六总量(HCHs)和乙体六六六(β-HCH),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50~10.67ng/g、〈0.50~8.32ng/g、〈0.70~2.35ng/g、〈0.50~0.64ng/g和〈0.50~0.64ng/g,检出率为68.8%、68.8%、6.3%、6.3%和6.3%。就桃园、葡萄园和柑橘园而言,表土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5%、100%和0%、0%、6.3%,并分析出柑橘园表土滴滴涕和六六六均源于历史上工业品的使用。三大果园表土达到I类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生产的柑橘、葡萄和桃有机氯、磷再残留量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果园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污染膨胀土热脱附后无荷载膨胀率的变化
20
作者 杜静 淳野杨 +2 位作者 周东 刘宗辉 戴书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2-1451,共10页
为了得到热脱附后柴油污染膨胀土的膨胀特性,以南宁膨胀土为背景土,制备不同掺量的柴油溶度污染土;并在模拟热脱附环境中进行实验室土壤修复,得到修复后的柴油污染膨胀土,最后进行无荷载膨胀率测试。同时利用XRD分析、压汞测试和气相色... 为了得到热脱附后柴油污染膨胀土的膨胀特性,以南宁膨胀土为背景土,制备不同掺量的柴油溶度污染土;并在模拟热脱附环境中进行实验室土壤修复,得到修复后的柴油污染膨胀土,最后进行无荷载膨胀率测试。同时利用XRD分析、压汞测试和气相色谱测试进行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掺量一定时,加热温度越高,无荷载膨胀率越低;加热温度一定时,柴油掺量越大,无荷载膨胀率越小。机理分析结果显示:柴油的掺入对黏土矿物基本没有影响;加热温度和柴油掺量的增加可增大柴油污染膨胀土孔隙率和孔隙平均直径,虽然加快了水分浸入,增强黏土水化作用,但是增大的膨胀空间,削弱了膨胀潜势,最终导致无荷载膨胀率降低。同时,残余“碳”存在,可减缓或者阻隔水与黏土矿物表面的水化作用,导致无荷载膨胀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无荷载膨胀率 黏土矿物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