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半圆试件断裂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周科平 吴家有 +3 位作者 周诗彤 杨春 李杰林 高峰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9,共12页
为了研究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Ⅰ型和Ⅰ/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对含有3种角度和3种长度预制裂缝的半圆红砂岩试样组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裂缝角度和长度对红砂岩试样Ⅰ型和Ⅰ/Ⅱ型断裂韧度和裂纹路径等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 为了研究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Ⅰ型和Ⅰ/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对含有3种角度和3种长度预制裂缝的半圆红砂岩试样组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裂缝角度和长度对红砂岩试样Ⅰ型和Ⅰ/Ⅱ型断裂韧度和裂纹路径等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试样在Ⅰ型和Ⅰ/Ⅱ型断裂时均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红砂岩纯Ⅰ型断裂韧度KⅠC=7.179 MPa·mm1/2;在Ⅰ/Ⅱ型复合断裂中,裂缝长度较小时,红砂岩复合型等效断裂韧度随裂缝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裂缝长度增加至一定值时,复合型等效断裂韧度随裂缝角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并不是简单的随裂缝角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长度 裂缝角度 断裂韧度 断裂能 破坏模式 半圆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笼箱盖复式岩体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2
作者 梁婷 王登红 +4 位作者 侯可军 李华芹 黄惠明 蔡明海 王东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4-1636,共13页
广西大厂矿田中部的笼箱盖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尽管前人对其中个别阶段岩体进行过年龄精测,但迄今还没有对多期岩体进行过系统的年代学精测。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MC-... 广西大厂矿田中部的笼箱盖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尽管前人对其中个别阶段岩体进行过年龄精测,但迄今还没有对多期岩体进行过系统的年代学精测。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系统测定了岩体中单颗粒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结果显示出,笼箱盖复式岩体形成经历了103.8~102Ma、96.6~93.86Ma、90.1~85.1Ma3期活动,其中96.6~93.86Ma为主体形成时期,其第一阶段形成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96.6±2.5Ma)、细粒含斑的黑云母花岗岩(94.3±2.2Ma),第二阶段形成中细粒等粒状黑云母花岗岩(96.1±2.0Ma),第三阶段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93.86±0.84Ma)。这些岩体之间界限清晰、无明显冷凝边,说明岩浆活动是一种连续的脉动过程。大厂矿田的锌铜矿体、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成主要与笼箱盖复式岩体的第二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过程在短暂时间完成。笼箱盖复式岩体的形成时期与中国东部110~80Ma大规模成矿过程是吻合的,成岩成矿作用可能与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成岩期次 笼箱盖复式岩体 广西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钼冶炼二次资源中回收铼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荥斐 孙子豪 +6 位作者 卜显忠 孙伟 韩海生 宋学文 王森 薛季玮 张崇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26-3147,共22页
铼(Re)作为稀缺战略性金属元素,超90%Re应用于高温超级合金与铂-铼催化剂的生产。我国Re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严重制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本文系统回顾了冶炼二次资源中Re提取的研究进展。铜钼冶炼烟尘和废酸是最主要含Re二... 铼(Re)作为稀缺战略性金属元素,超90%Re应用于高温超级合金与铂-铼催化剂的生产。我国Re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严重制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本文系统回顾了冶炼二次资源中Re提取的研究进展。铜钼冶炼烟尘和废酸是最主要含Re二次资源,回收技术需因原料差异开发。当前主流工艺为火法预处理-湿法浸出-深度提铼,但存在能耗高、回收率低等问题。深度提Re的关键在于实现Re与杂质元素的高精度分离。化学沉淀法和非化学沉淀法是常用方法,非化学沉淀法回收效果好,但局限于弱酸性或中性环境;化学沉淀法操作简便、选择性高,然而易杂质共沉淀,影响Re纯度,尤其在硫化沉淀中,精准调控硫离子浓度对提升Re分离效率至关重要,优化硫化剂类型与添加方式可改善沉淀效果。本文围绕“源头控制-过程强化-精准分离”,剖析Re回收关键技术问题,展望研究新方向,为冶炼二次资源中Re的高效分离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 冶炼废酸 硫化沉淀 深度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铜坑锡多金属矿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18
4
作者 梁婷 王登红 +2 位作者 屈文俊 蔡明海 韦可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利用Re-Os同位素技术,对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获得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22±44)Ma。黄铁矿的N(187Os)/N(188Os)初始比值为0.56±0.12;γOs值为197.46~394.16,平均值为293.49,介... 利用Re-Os同位素技术,对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获得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22±44)Ma。黄铁矿的N(187Os)/N(188Os)初始比值为0.56±0.12;γOs值为197.46~394.16,平均值为293.49,介于地幔与地壳之间,结合矿物中普通Os的w(Os)u对w(Re)/w(Os)比值,提出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Re-Os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铜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区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范森葵 黎修旦 +2 位作者 成永生 陈承珍 黄伟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835,共8页
位于丹池成矿带的大厂锡矿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和重要的锡矿产出地。大厂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脉岩,位于主要矿床的两侧,成群成带分布。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是在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之后同期或充填时间前后相差不... 位于丹池成矿带的大厂锡矿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和重要的锡矿产出地。大厂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脉岩,位于主要矿床的两侧,成群成带分布。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是在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之后同期或充填时间前后相差不大形成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穿过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包含围岩角砾和矿化。花岗斑岩的SiO2、Al2O3、CaO和MgO含量较高,K2O+Na2O含量较低。岩石的氧化度较低,暗示成岩部位较深,属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其侵位固结前经过充分的演化分异,对成矿有利;闪长玢岩具有碱、铝、钛、镁、铁含量都较高的特点,岩石的氧化度较高。脉岩来源于地壳的重熔;脉岩沿南北向断裂充填形成,侵入时间晚于成矿期;矿床分带特征与脉岩的成岩环境一致;脉岩中丰富的主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变化趋势,表明其提供了成矿物质或者其所充填的断裂曾是矿液运移通道,在成矿后才被充填,脉岩本身也为成矿物质提供了来源;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可能是由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推测有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参与岩脉旁侧多金属矿床的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矿区 脉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与成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某半氧化铜矿石预脱碳加温硫化浮选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明振 吴伯增 +1 位作者 陈锦全 卜显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89,共4页
广西某铜矿石铜氧化率在27%以上,且含1%左右的碳质,属难选半氧化铜矿石。矿山选矿厂采用直接常温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铜精矿品位只有18%左右且回收率不到60%。为了给现场工艺流程改造提供依据,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黄药+DY组合为捕收剂,... 广西某铜矿石铜氧化率在27%以上,且含1%左右的碳质,属难选半氧化铜矿石。矿山选矿厂采用直接常温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铜精矿品位只有18%左右且回收率不到60%。为了给现场工艺流程改造提供依据,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黄药+DY组合为捕收剂,在60℃下对该矿石进行了预脱碳加温硫化浮选试验,获得了Cu品位为20.57%、Cu回收率为62.75%的铜精矿,与现场生产相比,选别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氧化铜矿石 预脱碳 加温硫化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96号矿体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6
7
作者 范森葵 王登红 +5 位作者 梁婷 吴德成 韦可利 周鸿军 黄惠明 屈文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大厂96号矿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发现的最大单体锌多金属矿体,产于巴力—龙头山矿床与拉么矿床之间,埋深600~800m,在巴力区下部以锡多金属为主,往北东至黑水沟—大树脚区过渡为锌铜矿体,含锡甚低,具有明显的特... 大厂96号矿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发现的最大单体锌多金属矿体,产于巴力—龙头山矿床与拉么矿床之间,埋深600~800m,在巴力区下部以锡多金属为主,往北东至黑水沟—大树脚区过渡为锌铜矿体,含锡甚低,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锌和锡含量自西向东呈降低趋势,相反铜有富集趋势,锑与铅仅在浅部富集,往深部愈近岩体,银富集程度愈趋于降低。主要成矿元素随着深度的加大,其含量呈现波状起伏变化而不是截然变化。96号矿体北段锌铜矿体有较为明显的充填交代特征,不管是锡多金属矿段还是锌铜矿段都产于同一层位的层间破碎带中,其成因与长坡—铜坑、拉么矿床一样,属燕山晚期岩浆热液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厂矿田 96号矿体 成矿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贫铟锡多金属硫化矿石中铅锑的浮选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明振 曾纪术 +1 位作者 陈锦全 魏宗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针对广西大厂贫铟锡多金属硫化矿石因磁黄铁矿含量上升,铅锑品位下降,铅锑混浮捕收剂效果差,造成铅锑精矿指标不理想的问题,进行了磁黄铁矿弱磁选—铅锑混浮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46.88%的矿石,经1次磁黄铁矿弱... 针对广西大厂贫铟锡多金属硫化矿石因磁黄铁矿含量上升,铅锑品位下降,铅锑混浮捕收剂效果差,造成铅锑精矿指标不理想的问题,进行了磁黄铁矿弱磁选—铅锑混浮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46.88%的矿石,经1次磁黄铁矿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20 kA/m)后,以丁铵黑药+苯胺黑药+DY为组合捕收剂进行1粗2精2扫铅锑混合浮选,获得了Pb+Sb品位为55.08%,铅、锑回收率分别为93.22%、90.94%,锌含量为4.61%的铅锑混合精矿,与生产现场相比,铅锑混合精矿Pb+Sb的品位提高了2.91个百分点,铅、锑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06、5.13个百分点,锌含量下降了0.58个百分点。因此,组合捕收剂丁铵黑药+苯胺黑药+DY可显著改善铅锑混浮精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铟锡多金属硫化矿 磁黄铁矿 脆硫锑铅矿 铅锑混合浮选 组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羊角尖一带含矿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东明 于萍 +4 位作者 黑欢 刘博胜 袁远 黄惠明 王显彬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91,共8页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低,向上至各个地层中呈锯齿状变化,而且多数成矿元素的高值点并没有在岩体的内部或边缘,而是远离一段距离,Zn、Cu集中在罗富组灰岩蚀变后的透辉石绿帘石化矽卡岩中。这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元素运移的方向是由下而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说明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厂矿田 含矿地层 元素地球化学 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Ⅴ)-Ga(Ⅲ)-H_(2)O酸性溶液体系钒镓分离的热力学分析
10
作者 聂子杰 张伟光 +4 位作者 李义兵 陈日凡 曹雪娇 陈杨 黄宇坤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1,共8页
针对酸性溶液体系中钒、镓难以高效分离回收的问题,研究了V(Ⅴ)-Ga(Ⅲ)-H_(2)O体系中钒、镓离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并利用冶金热力学计算公式模拟计算出了溶液浓度优势区域与组分优势区域,同时结合碱滴定试验和拉曼检测结果确定了钒、... 针对酸性溶液体系中钒、镓难以高效分离回收的问题,研究了V(Ⅴ)-Ga(Ⅲ)-H_(2)O体系中钒、镓离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并利用冶金热力学计算公式模拟计算出了溶液浓度优势区域与组分优势区域,同时结合碱滴定试验和拉曼检测结果确定了钒、镓分离的适宜lg[C]T-pH范围。结果表明:优势pH范围在2~3之间,在此区间内,钒离子将产生摩尔分数>90%的钒同多酸根大核阴离子,同时镓主要以小核阳离子形式存在,加大了酸性溶液中钒、镓的化学状态差异性,同时有效避免了氢氧化镓的大核沉淀的形成,有利于富集溶液中钒、镓的分离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同多酸根 大核阴离子 区域优势图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找金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学善 秦德先 +3 位作者 邓家凤 周鸿军 余阳先 甘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文章根据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已有找金线索的系统整理、找金条件的分析、金与其他成矿元素关系的研究及地表原生晕金含量平面分布图的编制,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指出了5个找金远景地段。据此预测结果,最近在其中的3个地段中取样13件,金含量... 文章根据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已有找金线索的系统整理、找金条件的分析、金与其他成矿元素关系的研究及地表原生晕金含量平面分布图的编制,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指出了5个找金远景地段。据此预测结果,最近在其中的3个地段中取样13件,金含量在0 .2~2 .2 g/t之间的样品有7件。因此通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大厂矿田内找金有望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找金线索 找金条件 找金远景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钙高铬低品位钒渣直接焙烧硫酸浸出提钒
12
作者 陆鸿宇 张伟光 +6 位作者 陈日凡 曹雪娇 李中林 陈杨 李义兵 王泽玮 黄宇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钒渣是含钒钛磁铁矿冶炼的副产物,既是一种有潜力的有效提钒提铬原料,也是中国提钒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目前主要采用浸出法提取渣中的钒,而含铬的有毒溶液提钒后不能妥善处理,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威胁。此外,由于钒和铬在溶液... 钒渣是含钒钛磁铁矿冶炼的副产物,既是一种有潜力的有效提钒提铬原料,也是中国提钒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目前主要采用浸出法提取渣中的钒,而含铬的有毒溶液提钒后不能妥善处理,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威胁。此外,由于钒和铬在溶液中的化学性质相似,很难完全分离。基于此,研究了钙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钒渣中提取钒,而铬基本不被浸出留在渣中,考察了不同焙烧条件和浸出条件对钒渣中钒、铬、钙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渣中富含铁和硅元素,其中钒主要以三价离子状态存在于钒铁尖晶石(FeV_(2)O_(4))中。钒渣主要矿物组成还包括橄榄石相(Fe_(2)SiO_(4))、硅酸盐相及辉石相(Ca(Mg,Al,Fe)Si2O6),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钒渣的矿物多样性。钒渣在n(CaO)/n(V_(2)O_(5))=1.25、钒渣粒度75μm、950℃焙烧3 h,然后在70℃下用20%硫酸溶液浸出3 h,钒浸出率可达88.99%,铬、钙基本不浸出,钒渣杂质脱除效果较好。实现了从高铬钒渣(HCVS)中高效提取钒,浸出渣可作为提取铬的新原料,为钒钛磁铁矿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高铬低品位钒渣 钙化焙烧 酸浸 选择性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锡铜坑矿全尾砂胶结充填对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昌狮 陈云嫩 +5 位作者 吴乐文 张绍国 张大超 罗先伟 聂锦霞 吴速英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9,共5页
分别采用1∶4和1∶6两种不同的灰砂比(水泥/尾砂)制成胶结充填体试块在不同来源地下水水样中浸泡,浸泡后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规定的含量限值进行对照分析,考察金属矿山尾砂胶结充填对地下水... 分别采用1∶4和1∶6两种不同的灰砂比(水泥/尾砂)制成胶结充填体试块在不同来源地下水水样中浸泡,浸泡后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规定的含量限值进行对照分析,考察金属矿山尾砂胶结充填对地下水的污染。结果表明,灰砂比为1∶4和1∶6的金属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块放置14 d后分别被6种水样浸泡90 d后均不会使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且含量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规定的含量限值,不会对生产、生活用水产生不良影响,故用于井下空区充填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地下水 重金属 金属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反衍拟合的复小波改进方法在XRF图谱本底扣除中的应用
14
作者 蒋小平 金炜奇 +5 位作者 吴昱呈 赵慧琳 刘玉嵘 马速良 龙永全 黄艳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827,共11页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是煤中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本底扣除准确度直接影响矿物金属分选的精细度。针对传统本底扣除方法本底契合度低、衍射峰面积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小波变换的反衍拟合XRF本底扣除优化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是煤中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本底扣除准确度直接影响矿物金属分选的精细度。针对传统本底扣除方法本底契合度低、衍射峰面积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小波变换的反衍拟合XRF本底扣除优化方法。利用逆置寻谷的方法获得模拟本底谱线,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剥离谱线中的重叠峰谷,使模拟谱线进一步逼近实际本底,利用复小波变换方法对模拟本底谱线进行分解与重构,最终获得XRF图谱本底。利用反衍拟合的复小波改进方法对仿真图谱和真实图谱进行本底扣除实验,并与实数小波和双树复小波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衍射峰净峰面积误差低于1%,本底面积误差低于0.1%,本底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XRF) 矿物分选 复小波变换 本底扣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爆破振动监测与衰减规律多元线性化回归 被引量:34
15
作者 胡建华 尚俊龙 +1 位作者 罗先伟 周科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9-53,共5页
岩体爆破振动效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准确预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是开展爆破设计与灾害控制的基础。在分析了传统萨道夫斯基公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质点与爆心高程差的萨道夫斯基修正公式,并将其非线性函数... 岩体爆破振动效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准确预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是开展爆破设计与灾害控制的基础。在分析了传统萨道夫斯基公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质点与爆心高程差的萨道夫斯基修正公式,并将其非线性函数关系式线性化,建立了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多元线性数学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理论推导得到模型中K、α和β三个未知参量,获得了修正的萨道夫斯基爆破振动衰减多元线性化回归公式。针对铜坑矿锌铜矿岩体单孔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和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所提出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多元线性化回归公式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爆破振动衰减多元线性化回归公式可靠度高,且式中参量表达含义与锌铜矿岩体坚硬特性相吻合,能够为锌铜矿体后期爆破开采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爆破振动 振动监测 衰减规律 多元线性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协同开采人工矿柱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庆发 古德生 +1 位作者 周科平 苏家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8-2342,共5页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顶板-人工矿柱协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组合结构的变形协调机制,推导人工矿柱压缩量关系式;基于突变理论,构建人工矿柱突发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失稳的充要条件力学判据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矿柱突发失...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顶板-人工矿柱协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组合结构的变形协调机制,推导人工矿柱压缩量关系式;基于突变理论,构建人工矿柱突发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失稳的充要条件力学判据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矿柱突发失稳与刚度比k、介质均匀性系数m具有密切相关性;改变人工矿柱的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顶板的稳定性,这可为采空区应力环境再造和人工矿柱的科学设计提供基本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协同开采 采空区 人工矿柱 失稳 尖点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楔形掏槽爆破腔体时空演化及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建华 杨春 +2 位作者 周科平 周炳任 张绍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09-3315,共7页
为改善矿山巷道掘进掏槽爆破现状,采用AUTO 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构建垂直单楔形掏槽爆破数值模型,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定义岩石单元失效获得掏槽腔体扩展演化过程。通过多方位剖视掏槽腔体,从时空演化角度研究垂直单楔形掏... 为改善矿山巷道掘进掏槽爆破现状,采用AUTO 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构建垂直单楔形掏槽爆破数值模型,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定义岩石单元失效获得掏槽腔体扩展演化过程。通过多方位剖视掏槽腔体,从时空演化角度研究垂直单楔形掏槽在铜坑矿阶段运输巷道掘进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AUTO CAD与ANSYS联合建模技术可克服ANSYS对于复杂模型构建的缺点,实现巷道掏槽精细化数字建模;定义岩石单元失效使得掏槽腔体演化过程更直观,整体上形成双向主次的喇叭状掏槽腔体结构,腔体空间上X和Y向呈三角形分布,Z向不同段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应力波叠加作用对孔底附近掏槽腔体形状影响显著,靠近掌子面附近腔体形态主要受炮孔空间布置方式影响,为提高爆破的效果,辅助爆破可以适当倾斜布置;垂直单楔形掏槽体积比直孔桶形掏槽体积明显增大,其有效掘进进尺2 m,效率比达91%;辅助孔与掏槽孔起爆时间应控制在毫秒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掏槽爆破 巷道掘进 时空演化 联合建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1 位作者 古德生 苏家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0-1086,共7页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新技术。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模式,并对利用模式进行系统分类,研究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并进行利用模式分类,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工程应用表明:新机制不仅处理空区隐患,而且实现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同时还大大降低空区处理成本,甚至达到零成本。研究成果可为空区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采空区处理 协同利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联合企业开采最优生产能力的确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爱祥 郭立 +1 位作者 刘湘平 周科平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针对矿业联合企业特点 ,考虑采、选、冶生产平衡 ,建立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最优生产能力的经济数学模型 ,并采用基于随机搜索的遗传算法求解 ,全局寻优的收敛性较好。利用编制的生产能力优化软件对铜坑锡矿 92 #矿体生产能力进行优化 ,得... 针对矿业联合企业特点 ,考虑采、选、冶生产平衡 ,建立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最优生产能力的经济数学模型 ,并采用基于随机搜索的遗传算法求解 ,全局寻优的收敛性较好。利用编制的生产能力优化软件对铜坑锡矿 92 #矿体生产能力进行优化 ,得出该矿体最优生产能力为 15 0万t/a ,并可根据未来实际情况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开采 技术经济学 生产能力 遗传算法 优化 矿业联合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铟中铁 被引量:11
20
作者 覃祚明 尹周澜 +1 位作者 黄旭 王薇惟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建立了基于碰撞/反应池(CCT)技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铟中铁元素的方法。在CCT模式下,有效地消除了如^(40)Ar^(16)O等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不分离基体就可直接测定铁。方法检出限为0.06ng/mL,精密度(RSD,n=... 建立了基于碰撞/反应池(CCT)技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铟中铁元素的方法。在CCT模式下,有效地消除了如^(40)Ar^(16)O等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不分离基体就可直接测定铁。方法检出限为0.06ng/mL,精密度(RSD,n=11)<8%,回收率为94.0%~102.1%。方法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相比,操作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碰撞/反应池技术 高纯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