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九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覃韬 老启芳 黄冰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恶性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1~13 d。7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动脉及其分...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恶性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1~13 d。7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确诊为肺栓塞;2例猝死者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确诊后均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监测生命体征,2例行面罩吸氧;7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组3例死亡,6例经对症治疗2~4周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及呼吸困难、胸痛、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下肢肿胀等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肿瘤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肿瘤患者手术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2
作者 黄玲 张爱桂 +3 位作者 蒙丽英 张丽凤 黎阳 黄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7期91-93,共3页
总结了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科发生的65例胸、腹腔手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例资料和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严密监测、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体位管理、建立静脉通道和保守治疗的护理等。认为胸、腹腔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的... 总结了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科发生的65例胸、腹腔手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例资料和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严密监测、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体位管理、建立静脉通道和保守治疗的护理等。认为胸、腹腔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的变化,评估引流管引出液的量和性质,综合分析监护和检测数据,及时发现出血先兆,必要时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和手术止血,以提高胸、腹腔内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肿瘤 腹腔肿瘤 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手术患者复苏期少量饮水对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爱桂 黄玲 +4 位作者 张丽凤 蒙丽英 黎阳 黄冰 潘灵辉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复苏期少量饮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全麻苏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的胃肠道术后患者按手术单、双日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有饮水需求时先给予温开水20 mL,之后根据患者需求给予饮...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复苏期少量饮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全麻苏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的胃肠道术后患者按手术单、双日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有饮水需求时先给予温开水20 mL,之后根据患者需求给予饮水,每次20-40 mL,两次饮水间隔时间最少2 h;对照组口渴时以棉签蘸水湿润嘴唇;观察两组口渴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口渴发生率对照组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腹痛、腹胀及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复苏期少量饮水可减轻口渴感,满足患者生理需求,且可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全麻复苏期 少量饮水 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状气管导管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玲 张丽凤 +5 位作者 张爱桂 蒙丽英 李桂政 黎阳 黄冰 潘灵辉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3期2128-2131,共4页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密封性能,比较两种形状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1)实验研究:将相同型号的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同时进行静态液体密封测试,观...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的密封性能,比较两种形状套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1)实验研究:将相同型号的柱形套囊气管导管与锥形套囊气管导管同时进行静态液体密封测试,观察10min内套囊上液体渗漏情况;(2)临床研究:根据患者转入ICU选择不同形状套囊导管进行分组,柱形套囊组132例,锥型套囊组105例,两组病例均从气管导管冲洗管内注入0.2%亚甲蓝5ml,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气管黏膜染色情况,统计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1)10min内,相同型号的锥形套囊气管导管液体渗漏量明显少于柱形套囊气管导管;(2)锥形套囊组预防VAP的发生率优于柱形套囊组,特别是预防早期VAP发生率优于柱形套囊组;但在预防长期留置导管VAP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锥形套囊组发生VAP的时间明显较柱形套囊组晚。结论使用封闭效果良好的锥型套囊导管,可减少声门下滞留物的渗漏量,延迟VAP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套囊 柱形套囊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口腔护理方案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溃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丽凤 周春锋 +2 位作者 李素兰 黄莹 黄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口腔护理方案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溃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口腔护理方案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溃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改良口腔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Beck口腔评分、牙菌斑指数、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结果干预7 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eck口腔评分及牙菌斑指数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改良口腔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其口腔清洁情况,有效降低牙菌斑指数、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改良口腔护理方案 口腔溃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轮转护士培训模式实施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玲 张爱桂 +4 位作者 张丽凤 蒙丽英 黎阳 黄冰 潘灵辉 《内科》 2015年第3期406-407,388,共3页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ICU轮转的1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带教;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ICU轮转的20名护士为观察组,实施"师带徒"专科培训,观察两种培训方法的效果... 目的探讨ICU轮转护士的培训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ICU轮转的1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带教;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ICU轮转的20名护士为观察组,实施"师带徒"专科培训,观察两种培训方法的效果。结果轮转护士经过"师带徒"专科培训后,其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及ICU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护士独立上岗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师带徒"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有利于ICU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师带徒 专科培训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改进测压方法为核心的气道管理策略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黄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28,共3页
案例背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口咽部和胃肠道返流物,被气管导管套囊阻隔滞留于声门下腔隙。中华医学会推荐将套囊... 案例背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口咽部和胃肠道返流物,被气管导管套囊阻隔滞留于声门下腔隙。中华医学会推荐将套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O可确保气道密闭,防止气管黏膜损伤。目前,手持测压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发现临床中普遍存在低套囊压力现象,既往研究认为其原因是吸痰、吞咽、声门下吸引、患者体位、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测压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管理 口咽部 临床结局 案例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冲洗液在ICU动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冲洗液应用于ICU动脉置管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的ICU危重患者90例,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使用浓度2.5 U/m L的肝素冲洗液,乙组使用浓度1 U/m L的肝素冲洗液,丙组使用生理... 目的:探讨3种不同冲洗液应用于ICU动脉置管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的ICU危重患者90例,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使用浓度2.5 U/m L的肝素冲洗液,乙组使用浓度1 U/m L的肝素冲洗液,丙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果:3组动脉堵管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肝素冲洗液与生理盐水在ICU动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均较佳,能有效保持动脉导管畅通,减少患者穿刺点渗血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动脉置管 冲洗液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联合口诀法对ICU实习护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 被引量:21
9
作者 邓小娥 黄玲 +4 位作者 林景 蒙丽英 张丽凤 周春锋 黄梅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在ICU护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的理论、操作成绩,操作失误...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在ICU护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的理论、操作成绩,操作失误率,抢救时各项操作落实时间及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环境评估和顺序颠倒失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抢救落实措施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00%。结论情景模拟联合实训口诀法培训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提高护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情景模拟 口诀 ICU 护生 培训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气囊上滞留物封闭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招春园 黄玲 +3 位作者 常龙 韦姿 林景 周春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不同黏稠度气囊上滞留物的封闭效果,为临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用20 mL注射器制作9个气管模型分为3组,每组锥形、柱形、梭形气囊导管各1根。使用持续测压仪予导管气囊充气并维持压力29~30 cmH2O,将机械通... 目的探讨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不同黏稠度气囊上滞留物的封闭效果,为临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用20 mL注射器制作9个气管模型分为3组,每组锥形、柱形、梭形气囊导管各1根。使用持续测压仪予导管气囊充气并维持压力29~30 cmH2O,将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Ⅰ度、Ⅱ度、Ⅲ度滞留物分别注入气囊导管上,观察30、60、120、240、360、480 min气囊上滞留物的渗漏情况。不同黏稠度滞留物每组重复操作10次。结果3种形状气囊导管不同黏稠度滞留物、不同观察时间渗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锥形气囊的封闭效果最好,柱形气囊次之,梭形气囊最差;随着时间延长,各形状气囊导管均会渗漏。建议临床可选用带冲洗式的柱形或锥形气囊导管,及时冲洗及抽吸气囊上滞留物,以预防经口咽途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气囊导管 锥形气囊 柱形气囊 梭形气囊 气囊上滞留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小娥 黄玲 +4 位作者 林景 招春园 谢显龙 黎阳 周春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为拓展紧急抢救时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36人,根据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在全身智能模拟人模型上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操作,2 min内进行5个标准循环,此次循环以口...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时佩戴口罩行人工呼吸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为拓展紧急抢救时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救护理小组成员36人,根据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在全身智能模拟人模型上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操作,2 min内进行5个标准循环,此次循环以口对口方式进行人工通气;休息40 min后,另一次循环的单人心肺复苏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方式行人工通气。收集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客观数据(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合格次数),记录操作前后Borg疲劳评分和通气方式选择意愿。结果两种通气方式的通气合格率及胸外按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后戴口罩通气的Borg疲劳评分显著高于与口对口通气(P<0.05);94.44%急救小组成员更愿意佩戴口罩对患者进行人工通气的心肺复苏操作。结论佩戴口罩进行人工呼吸的通气方式是有效和可行的,能确保通气效果,且不影响胸外按压质量,是医护人员更愿意接受的人工通气方法,可提升心肺复苏通气的可操作性,但需缩减操作时间,以免疲劳而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口对口 佩戴口罩 人工呼吸 通气 胸外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囊测压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招春园 黄玲 +3 位作者 卡沙木姐 熊晨仪 邓小娥 林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2-66,共5页
目的比较持续测压与间断测压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间断测压组和持续测压组。间断测压组使用气囊测压表采用改进方法分别间隔4 h、6 h、8 h监测... 目的比较持续测压与间断测压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间断测压组和持续测压组。间断测压组使用气囊测压表采用改进方法分别间隔4 h、6 h、8 h监测1次气囊压力;持续测压组采用持续测压仪持续测压。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炎性指标。结果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科第1天、第3天、第7天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24 h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测压组检测值25~30 cmH 2O;间断测压组间隔4 h、6 h、8 h检测气囊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8 h检测气囊压力<25 cmH 2O。结论两种测压方法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提示锥形气囊导管应用两种测压方法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间断测压间隔时间以≤6 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锥形气囊 气囊测压法 测压间隔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炎性指标 气囊上滞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