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圣明 陈军 +4 位作者 李春君 骆成飘 陈肖瑜 陈璞琳 韦常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60-763,共4页
目的: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 目的: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3~66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等检测相关免疫标记物,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例IMT患者肿瘤发生于肺脏、纵隔、肝脏、腹腔、膀胱等部位。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肿瘤细胞增生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个别病例见脓肿形成。间质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背景或胶原化。预后不良病例肿瘤细胞有异型性,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及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ALK、SMA、S-100、CD117、CD34的阳性率依次为:91%(10/11)、55%(6/11)、100%(11/11)、27%(3/11)、18%(2/11)、9%(1/11),Ki-67阳性率为3%~40%,CK、H-caldesmon、DOG1均为阴性。随访11例患者4~22个月,7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其中3例表现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细胞有异形性,可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及核仁,增殖指数增高,免疫组织化学ALK,SMA,H-caldesmon可以帮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ALK 临床病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伴发其他原发癌1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辛辛 林思彤 罗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伴发其他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1例GIST伴发其他原发癌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OG-1在伴发其他原发癌的GIST细胞及原发癌细胞中...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伴发其他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1例GIST伴发其他原发癌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OG-1在伴发其他原发癌的GIST细胞及原发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伴发其他原发癌的GIST平均直径为1.9 cm,其中伴发食管癌5例(46%);胃癌2例(18%);肝癌、子宫颈癌、胰腺癌和肾癌各1例(各占9%)。组织学类型均为梭形细胞型。生物学危险度分级较低(P<0.05)。免疫表型:GIST细胞DOG-1阳性者11例(100%);癌细胞DOG-1阳性者8例(72.7%)。结论 GIST伴发其他原发癌主要为消化系统癌变,组织学以梭形细胞型为主。熟悉GIST伴发其他原发癌的免疫表型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该类疾病病理诊断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原发癌 临床病理特征 DO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P53蛋白、C-erbB-2癌蛋白和PCNA在大肠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3
作者 罗元 苏建家 +1 位作者 覃思繁 梁秀就 《广西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5-18,共4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C-erbB-2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大肠腺癌、29例腺瘤及33例息肉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和48.2...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C-erbB-2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大肠腺癌、29例腺瘤及33例息肉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和48.28%;而在息肉与正常粘膜中不表达。P53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以及与腺瘤的大小、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P<0.05)。C-erbB-2仅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6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均无关(P>0.05)。PCNA100%表达,其所表示的细胞增殖指数与P53的表达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87,P<0.01及r=0.8696,P<0.01)。结果表明P53的表达与大肠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检测P53与PCNA的表达水平将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治以及分析大肠癌的增殖活性和恶性度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C-erbB-2是大肠癌的癌性标志,有可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P53 C-ERBB-2 PCNA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ST1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春平 曾丽霞 +4 位作者 陈志宁 陈肖瑜 林思彤 骆成飘 马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探讨TPS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RNA测序数据和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TPST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差异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EnV... 目的探讨TPS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RNA测序数据和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TPST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差异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PST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差异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PST1的生物功能。结果TPST1 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TPST1与病理分期(P=0.029,r=-0.10)、T分期(P<0.001,r=-0.215)和N分期(P<0.001,r=-0.213)呈负相关。TPST1高表达组患者无瘤生存期(P=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9)更长。TPST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的黏附等功能有关。结论TPS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新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TPST1 诊断 预后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ENO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陈肖瑜 罗文奇 +3 位作者 张凤友 蒋芳诚 莫濡蔚 党裔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2(enolase 2,ENO2)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er,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ENO2蛋白在97例CCRCC及配对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NO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2(enolase 2,ENO2)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er,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ENO2蛋白在97例CCRCC及配对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NO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CGA数据库中542例CCRCC和72例正常肾组织中ENO2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CCRCC和正常肾组织中ENO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GEPIA在线网站分析ENO2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TIMER在线数据分析ENO2表达与糖代谢路径关键基因HK2、ALDOA、PGK1、PKM2及LDHA的相关性。结果ENO2蛋白在CCRCC中的高表达率为71.13%,而在正常肾组织中几乎不表达,ENO2表达与ISUP/WHO分级(P=0.019)、有无肾周脂肪侵犯(P=0.028)明显相关。TCGA-CCRCC数据库中,CCRCC组的ENO2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RCC中ENO2 mRNA(AUC=0.959,P<0.001)和蛋白水平(AUC=0.964,P<0.001)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ENO2与糖代谢路径相关基因HK2、ALDOA、PGK1、PKM2和LDHA的表达呈正相关。GEPIA在线网站分析ENO2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提示,ENO2 mRNA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组。结论ENO2在CCRCC中过表达,有助于评估ISUP/WHO分级,可辅助CCRCC的病理诊断,并可能与糖代谢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烯醇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MT、P53和Bcl-2表达与含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宁瑞玲 宋向群 +4 位作者 罗元 陈军 于起涛 李志革 曾爱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73-375,共3页
关键词 晚期NSCLC 方案治疗 BCL-2表达 ERCC1 顺铂 P53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MT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飞翔 曹骥 +5 位作者 赵荫农 苏建家 杨春 陈军 刘剑勇 欧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9-271,276,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B-MYB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D1 c-myc和p53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波 欧超 +5 位作者 罗元 曹骥 班克臣 焦杨 李瑗 苏建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及癌旁肝组织CyclinD1、c-myc及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D1、c-myc及p53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及癌旁肝组织CyclinD1、c-myc及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D1、c-myc及p53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yclinD1及c-myc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在HCC中p53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c-myc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637,P=0.0022、r=0.3445,P=0.0273,);CyclinD1、c-myc及p53在人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CyclinD1的检出率与门静脉癌栓明显有关(P<0.05),p53的检出率与血清AFP和TS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D1、c-myc及p53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个数、HBsAg状况无明显关系。结论:CyclinD1、c-myc及p53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YCLIND1 C-MYC p53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胚胎性肉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盛鑫 吴飞翔 +3 位作者 陈军 刘剑勇 赵荫农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UESL,并检索国内近25年间文献报道的UESL,共120例,提取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ESL病... 目的:分析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UESL,并检索国内近25年间文献报道的UESL,共120例,提取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ESL病例,多表现为腹部包块,HBsAg和AFP阳性率低(17.72%和8.64%),肿瘤平均直径为(13.82±4.90)em。72.34%的病例超声表现以实质性高回声为主,91.78%的病例CT以囊性低密度为主要表现。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高于手术联合化疗组(为72.97%和30.77%),但两组的复发时间和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1(5.4~16.6)个月。结论:UESL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UESL的关键,术后联合化疗有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肉瘤 未分化肉瘤 胚胎性肉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表型和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新青 邝晓聪 +2 位作者 韦常宏 黄俊琪 叶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SMA和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表达。选取85例非DFSP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对照组,10例非DFSP作为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对照组。结果: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SMA在73例DFSP中阳性率分别是100%、91.78%、61.64%、0、0、6.85%,在对照组中不同程度表达,其中CD34的表达在鉴别诊断中有意义。COL1A1/PDGFB融合基因在DFSP的阳性率为86.96%(60/69),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在DFSP的诊断中,COL1A1/PDGFB融合基因是DFSP较为特异性、敏感性的标记,而CD34是DFSP相对理想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COL1A1/PDGFB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与MMP-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发龙 陈军 曾丽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MMP-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在肝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及MMP-9在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58/80)和52.5%(4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MMP-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在肝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及MMP-9在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58/80)和52.5%(42/80)。OPN的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个数有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清AFP值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大小、血清AFP值无关。OPN与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55,P=0.022)。结论:OPN与MMP-9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肝癌转移及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骨桥蛋白 MMP-9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恶性肌上皮瘤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丽霞 廖芝玲 +3 位作者 马韵 陈军 陈志宁 陈肖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6-1067,共2页
患者男性,51岁。2013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入院。CT示:左侧胸廓塌陷,体积缩小,左肺上下叶不张,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左膈抬高,纵隔左移;左侧主支气管狭窄;纵隔及双侧肺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左侧... 患者男性,51岁。2013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入院。CT示:左侧胸廓塌陷,体积缩小,左肺上下叶不张,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左膈抬高,纵隔左移;左侧主支气管狭窄;纵隔及双侧肺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左侧胸腔积液。考虑为左肺门中央型肺癌伴左肺叶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肌上皮瘤 恶性 病理学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鼻咽VX2移植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 转移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江琼 王安宇 +5 位作者 朱小东 苏丹柯 张俊 秦朝军 黄盛才 陈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建立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观察肿瘤局部生长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特性及在18F—FDGPET—CT、MRI图像上的表现。方法:将VX2瘤细胞株荷瘤新西兰白兔麻醉后,解剖将肿瘤剥离,制成1×10^7~2×10^7/mL细胞悬液,... 目的:建立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观察肿瘤局部生长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特性及在18F—FDGPET—CT、MRI图像上的表现。方法:将VX2瘤细胞株荷瘤新西兰白兔麻醉后,解剖将肿瘤剥离,制成1×10^7~2×10^7/mL细胞悬液,注入兔腹股沟,形成传代兔传代。在CT引导下,将瘤细胞悬液注入兔鼻咽部,建立免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后,观察兔症状及肿瘤生长、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1只兔在鼻咽种植瘤细胞2~4周内,37只在鼻咽部形成实体瘤,成功率90.2%(37/41),7只意外死亡,30只进入研究。鼻咽部肿瘤成瘤后均增长迅速,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常见的周围浸润部位有咽旁间隙、鼻腔、口咽、颅底、斜坡、颞下窝、海绵窦等。病理检查符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3.3%(28/30),双颈淋巴结转移率43.3%(13/30)。2例出现肺多发转移6.7%(2/30)。30只兔鼻咽结构、周围组织器官及鼻咽肿物、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在18F—FDGPET—CT图像上均能清晰显示。结论: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且成功率高。鼻咽部肿瘤成瘤后迅速向周围浸润性生长,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在18F—FDGPET—CT、MRI图像上能清晰显示鼻咽腔内外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影像证据,是进行人类鼻咽癌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物 动物模型 VX2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爱群 葛莲英 +1 位作者 罗元 林思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凋亡基因Survivin、Bcl-2表达,探讨Hp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W-S银染法和美蓝法联合检测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肠化生(IM)、46例不典... 目的: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凋亡基因Survivin、Bcl-2表达,探讨Hp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W-S银染法和美蓝法联合检测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肠化生(IM)、46例不典型增生(AH)、65例胃癌(GC)组织中Hp的感染,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p阳性感染率、Survivin、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随着胃癌形成中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上升。CAG组、IM组、AH组和AC组Hp感染率较CSG组明显升高(P<0.05)。CAG组、IM组、AH组、GC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SG组患者(P<0.05,P<0.01);IM组、AH组、GC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SG组患者(P<0.05,P<0.01)。AH组和GC组Hp感染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0.05);IM组、AH组和GC组Hp感染与Bcl-2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Survivin、Bcl-2是Hp感染胃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参与了胃癌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SURVIVIN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7和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军 曹骥 覃思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07-370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量化其...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MCM7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7和Rb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10)。结论:MCM7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和Rb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4与XPC编码区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小英 王超 +6 位作者 黄炳臣 姚金光 黄永秩 曾丽霞 马韵 夏强 龙喜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4和XPC编码区突变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发病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式,采用TaqMan-聚合酶链反应(TaqMan-PCR)技术分析1 499例HCC患者和2 045名对照者XRCC4第...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4和XPC编码区突变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发病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式,采用TaqMan-聚合酶链反应(TaqMan-PCR)技术分析1 499例HCC患者和2 045名对照者XRCC4第247密码子及XPC第939密码子的基因型,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XRCC4和XPC编码区突变与AFB1相关性HCC发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①XRCC4和XPC编码区多态性增加HCC的发病风险(P<0.05),风险值分别为2.01和1.76;②XRCC4和XPC突变基因型与AFB1暴露在HCC发病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③XRCC4和XPC突变基因型调节HCC的预后。结论 XRCC4和XPC编码区突变增加AFB1相关性HCC的发病风险,并影响HC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黄曲霉毒素B1 XRCC4 XPC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圣明 罗元 +2 位作者 韦常宏 陈肖瑜 陈璞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3,共2页
病例1:男性,55岁,因“吞咽困难3个月余”于2013年4月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全腹CT示胃底贲门区肿物,大小为6.1 cm×4.5 cm,考虑胃癌。仅行活检,标本为小块组织3个,最大径0.1 cm。肿瘤细胞主要为短梭形肿瘤细胞(图1),胞... 病例1:男性,55岁,因“吞咽困难3个月余”于2013年4月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全腹CT示胃底贲门区肿物,大小为6.1 cm×4.5 cm,考虑胃癌。仅行活检,标本为小块组织3个,最大径0.1 cm。肿瘤细胞主要为短梭形肿瘤细胞(图1),胞质偏少嗜酸性,染色质细腻,未见核仁;核分裂像12个/10HPF。初诊考虑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或低分化腺癌。病理诊断:胃恶性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诊断免鼻咽VX2移植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价值
18
作者 黄江琼 王安宇 +5 位作者 朱小东 苏丹柯 张俊 秦朝军 黄盛才 陈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Biograph Sensation 16 PET-CT一体大型机在诊断兔鼻咽VX2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性质上的价值。方法:建立兔鼻咽VX2肿瘤模型,利用Biograph Sensation 16 PET-CT一体大型机完成^(18)F-FDG PET-CT扫描,测量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 目的:探讨Biograph Sensation 16 PET-CT一体大型机在诊断兔鼻咽VX2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性质上的价值。方法:建立兔鼻咽VX2肿瘤模型,利用Biograph Sensation 16 PET-CT一体大型机完成^(18)F-FDG PET-CT扫描,测量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解剖清扫双侧颈部淋巴结,分别标记,测量淋巴结最短径,获得病理结果。将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30只移植成功并存活的鼻咽VX2肿瘤兔,解剖检出颈部淋巴结共5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42枚。28只兔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93.3%。2)^(18)F-FDG PET-CT诊断真阳性的28枚淋巴结SUV为3.820±1.658,其淋巴结最短径为0.83±0.37cm,大于PET-CT诊断假阴性的14枚淋巴结最短径(0.38±0.15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9,P=0.000)。3)^(18)F-FDG PET-CT对淋巴结最短径<0.5cm及≥0.5cm两组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0.250、0.8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5,P=0.000)。准确性分别为0.571、0.84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7,P=0.028)。4)在转移淋巴结较小,仅结内侵犯时或被膜下侵犯时,PET-CT能发现部分病灶,但假阴性高。结论:Biograph Sensation 16 PET-CT一体大型机能很好显示中型动物的兔VX2鼻咽移植癌颈部淋巴结;对于最短径≥0.5cm的颈部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高,特异性为100%,是有价值的影像检查;对于仅结内侵犯或被膜下侵犯的小淋巴结,^(18)F-FDG PET-CT能发现部分病灶,但假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结肿瘤 VX2瘤株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B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吴飞翔 赵荫农 +4 位作者 曹骥 罗元 欧超 李瑗 苏建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erbB家族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rbB家族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C-erbB-3、C-erbB-4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目的:探讨erbB家族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rbB家族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C-erbB-3、C-erbB-4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8%(32/55)和36.36%(20/5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27%(26/55)和72.73%(40/5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erbB-2、C-erbB-3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等有关,C-erbB-2、C-erbB-3、C-erbB-4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C-erbB-2及C-erbB-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关,而C-erbB-4低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单克隆抗体 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蛋白产物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朱小东 刘颖新 +3 位作者 王安宇 葛莲英 陈发龙 罗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6-817,共2页
关键词 鼻咽癌 PTEN蛋白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