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相关性鼻咽癌预后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烨 赵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3-368,共6页
妊娠相关性鼻咽癌(Pregnancy Associated Nasopharyngeal Cancer,PANPC)是一种更为罕见的、特殊类型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NPC),其治疗模式通常参照非妊娠相关的成人鼻咽癌治疗指南。妊娠期间体内代谢状态复杂,常规治疗模式下... 妊娠相关性鼻咽癌(Pregnancy Associated Nasopharyngeal Cancer,PANPC)是一种更为罕见的、特殊类型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NPC),其治疗模式通常参照非妊娠相关的成人鼻咽癌治疗指南。妊娠期间体内代谢状态复杂,常规治疗模式下,妊娠相关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是否有别于非妊娠相关性鼻咽癌患者,其治疗策略是否应有所不同,目前关于妊娠相关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研究报道不多且结论不一,本文就此作归纳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性鼻咽癌 妊娠期 放疗 化疗 预后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微形态学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赢 韦成江 +4 位作者 龚晗 赖浩 赵伟 冯雁 林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对比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分布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CD31 positive microvessel density,CD31-MVD)差异,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影像学上“牛眼征”特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1月广... 目的对比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分布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CD31 positive microvessel density,CD31-MVD)差异,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影像学上“牛眼征”特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及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纤维及CD31-MVD在肿瘤区和边缘区的分布情况。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的边缘区与原发性肝癌组边缘区天狼星红染色强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11 vs 0.43±0.10,P>0.05);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边缘区CD31-MVD值高于肿瘤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2.65 vs 2.31±1.33,P<0.05);原发性肝癌组其边缘区与肿瘤区表达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4±1.14 vs 8.44±1.13,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肝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其肿瘤中微血管的分布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结直肠癌肝转移 牛眼征 胶原纤维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华颖 刘鑫 +4 位作者 林春香 韦可璇 宋秋露 张维明 赵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2-348,共7页
为探讨自噬对照射过程中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将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8 Gy X-线照射(IR)组、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组、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组、照射+雷... 为探讨自噬对照射过程中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将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8 Gy X-线照射(IR)组、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组、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组、照射+雷帕霉素(IR+Rapa)组和照射+三甲基腺嘌呤(IR+3-MA)组,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自噬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CCK8实验检测照射、雷帕霉素和3-M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LC3B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照射可增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P<0.05),同时,照射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可增强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3-MA抑制自噬可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照射可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P<0.05),激活或抑制自噬可分别增加或抑制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5)。表明X-线照射可激活自噬,促进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发生。激活自噬可以提高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反之,抑制自噬可阻碍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自噬 照射 侵袭 迁移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射诱导自噬对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介导免疫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春香 韦可璇 +1 位作者 宋秋露 赵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5-613,共9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外泌体(Exosomes)携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免疫抑制相关。为探讨照射能否调节PD-L1的表达从而...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外泌体(Exosomes)携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免疫抑制相关。为探讨照射能否调节PD-L1的表达从而改善TME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及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联合或不联合照射下PD-L1、LC3B和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其次,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照射前后PD-L1的表达及定位改变;再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前后外泌体中PD-L1(sEVs-PD-L1)的表达;最后,采用生物信息学对ATG7与乳腺癌预后、信号通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D-L1在TNBC中的表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PD-L1可通过自噬-溶酶体降解,照射后诱导自噬可以促进PD-L1的胞浆转移及下调sEVs-PD-L1的表达,具体机制可能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激活及外泌体转运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照射可以通过影响自噬及外泌体的发生,使PD-L1在微环境中表达下调,进而调控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 外泌体 自噬 PD-L1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罂粟碱通过调节自噬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5
作者 韦可璇 张华颖 +2 位作者 林春香 宋秋露 赵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4-623,共10页
为探究罂粟碱(Papaverine,PPV)和细胞自噬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机理,将肝癌HepG2、Huh7细胞进行X射线照射,并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罂粟碱(PPV)组、单纯照射(IR)组,然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 为探究罂粟碱(Papaverine,PPV)和细胞自噬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机理,将肝癌HepG2、Huh7细胞进行X射线照射,并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罂粟碱(PPV)组、单纯照射(IR)组,然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实时定量PCR(RT-PCR)实验检测LC3B、ATG7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自噬相关标志物LC3B、p62、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罂粟碱对肝癌HepG2和Huh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显著降低肝癌细胞LC3B、ATG7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和LC3-Ⅱ/LC3-Ⅰ的蛋白表达,提高p62、p-PI3K、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此外,罂粟碱还可以提高肝癌细胞的放射治疗(RT)效果。上述结果表明罂粟碱通过PI3K/AKT/mTOR通路抑制HepG2、Huh7细胞自噬,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提高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碱 肝癌 自噬 放射敏感性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