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分布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CD31 positive microvessel density,CD31-MVD)差异,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影像学上“牛眼征”特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1月广...目的对比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分布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CD31 positive microvessel density,CD31-MVD)差异,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影像学上“牛眼征”特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及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纤维及CD31-MVD在肿瘤区和边缘区的分布情况。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的边缘区与原发性肝癌组边缘区天狼星红染色强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11 vs 0.43±0.10,P>0.05);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边缘区CD31-MVD值高于肿瘤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2.65 vs 2.31±1.33,P<0.05);原发性肝癌组其边缘区与肿瘤区表达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4±1.14 vs 8.44±1.13,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肝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其肿瘤中微血管的分布差异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南宁市武鸣区一起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预防腺病毒疫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一对一调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疫情的空间分布和聚集情况进行探究,通过核...目的分析南宁市武鸣区一起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预防腺病毒疫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一对一调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疫情的空间分布和聚集情况进行探究,通过核密度和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该起疫情的空间流行分布特征。结果此次疫情共228例儿童感染腺病毒,无重症以及死亡病例。感染者年龄主要为5~9岁,发病时间集中在2019年7月28日-8月4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与扁桃体肿大。Moran’s I Z值为3.76(P<0.05),提示腺病毒感染患者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性,核密度分析显示此次疫情感染患儿在全区范围内分布。结论暑假期间具有较强的人口流动性,应警惕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家长带儿童到公共场所游玩时,需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空间分析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现疫情发病的聚集区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分布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CD31 positive microvessel density,CD31-MVD)差异,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影像学上“牛眼征”特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及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纤维及CD31-MVD在肿瘤区和边缘区的分布情况。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的边缘区与原发性肝癌组边缘区天狼星红染色强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11 vs 0.43±0.10,P>0.05);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边缘区CD31-MVD值高于肿瘤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2.65 vs 2.31±1.33,P<0.05);原发性肝癌组其边缘区与肿瘤区表达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4±1.14 vs 8.44±1.13,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肝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其肿瘤中微血管的分布差异有关。
文摘目的分析南宁市武鸣区一起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预防腺病毒疫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一对一调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疫情的空间分布和聚集情况进行探究,通过核密度和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该起疫情的空间流行分布特征。结果此次疫情共228例儿童感染腺病毒,无重症以及死亡病例。感染者年龄主要为5~9岁,发病时间集中在2019年7月28日-8月4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与扁桃体肿大。Moran’s I Z值为3.76(P<0.05),提示腺病毒感染患者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性,核密度分析显示此次疫情感染患儿在全区范围内分布。结论暑假期间具有较强的人口流动性,应警惕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家长带儿童到公共场所游玩时,需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空间分析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现疫情发病的聚集区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