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FIB、NTx、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卢启海 王伟 +1 位作者 莫晓东 咸建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 目的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PSA、NTx,采用血液凝固法测定FIB。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水平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5),无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升高、NTx升高、PSA升高、Gleason评分≥7分及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8、0.663、0.742及0.815。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AUC大于FIB、NTx、PSA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血浆FIB、NTx、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有关,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纤维蛋白原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启海 王伟 莫晓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三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8例患者均进行三孔法E... 目的:探讨用三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8例患者均进行三孔法ELRP。然后,观察这4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这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开放性手术及直肠损伤等情况,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前列腺癌生化复发。这48例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190 min,术中的出血量为180 ml,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为1.8 d,术后胃肠蠕动恢复的时间为1.4 d,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为15 d,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结论:用三孔法ELRP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法 前列腺癌根治术 腹膜外入路 治疗效果 临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