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兰素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治疗潜力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京朔 刘首诗 郭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32-2137,共6页
该综述系统探讨了来源于传统中药石斛的活性成分毛兰素在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为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侵袭性亚型,TNBC因治疗靶点匮... 该综述系统探讨了来源于传统中药石斛的活性成分毛兰素在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为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侵袭性亚型,TNBC因治疗靶点匮乏,治疗选择有限,临床仍主要依赖传统化疗方案。毛兰素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展现了显著的抗癌潜力,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特别是线粒体功能紊乱介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依赖性途径的激活,从而增强癌细胞对死亡信号的敏感性。在分子水平,毛兰素在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等关键致癌通路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细胞凋亡。然而,尽管毛兰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其开发仍面临溶解度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挑战。因此,探索毛兰素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及作为放射增敏剂的潜力成为提升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研究方向。值得关注的是,毛兰素通过重塑凋亡调控网络(如调节Bax/Bcl-2蛋白比例)克服TNBC耐药性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极具前景的多靶点治疗候选药物。目前大多数证据来自体外和动物实验,未来需通过人类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结合纳米递送系统优化、结构衍生物开发等策略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本综述系统梳理毛兰素诱导凋亡的核心机制及治疗潜力,为开发针对TNBC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三阴性乳腺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功能障碍 半胱天冬酶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康亮 卢覃培 +4 位作者 王德宝 朱丹 朱凯铭 黄雪静 郭宏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1128,共11页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萌发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种胚形态可将种子萌发过程细分为8个时期,即种胚未萌动时...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萌发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种胚形态可将种子萌发过程细分为8个时期,即种胚未萌动时期(S1期)、心形胚时期(S2期)、种胚膨大时期(S3期)、胚根未突破种皮时期(S4期)、子叶柄伸长和胚根突破种皮时期(S5期)、下胚轴突破种皮时期(S6期)、上胚轴伸长时期(S7期)、胚根伸长时期(S8期)。(2)不同萌发时期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β-淀粉酶。(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5期最高,S1期最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先下降后升高。(4)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 3)、脱落酸(ABA)和水杨酸(SA)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整体呈下降趋势;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茉莉酸(JA)、油菜素内酯(BRs)随种子萌发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细胞分裂素类(CTKs)含量无显著变化;IAA/ABA和GA 3/ABA随种子萌发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CTKs/ABA则不断升高。(5)ABA、IAA、GA 3含量与胚率呈负相关,而ACC、JA、BRs、POD、CAT、β-淀粉酶活性与胚率呈正相关。综上认为,七叶一枝花在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各不相同,其中α-淀粉酶活性、POD活性可能与种胚胚根伸长有关,GA 3可能影响种胚形成,而ABA则可能抑制种胚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萌发阶段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血脑屏障的纳米载体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静 谢家丽 +2 位作者 李金玲 谭国鹤 刘斯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81-2986,共6页
血脑屏障是血-脑、脑脊液-脑、血-脑脊液3种屏障的总称,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动态、复杂的生理环境所必需的,却也是脑内药物递送的关键屏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枢神经系... 血脑屏障是血-脑、脑脊液-脑、血-脑脊液3种屏障的总称,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动态、复杂的生理环境所必需的,却也是脑内药物递送的关键屏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其治疗难点之一就是药物难以穿透血脑屏障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血脑屏障生理结构特点的逐步认识,开发出许多靶向递送药物进入神经中枢系统的新策略,其中,基于纳米材料的药物递释系统已成为增强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实现神经中枢系统疾病治疗的极具应用前景的工具。本综述围绕穿透血脑屏障的纳米材料递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对其类型、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等性状进行介绍,就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纳米载体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食蟹猴糖尿病模型的肝脏病理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春林 滕夏虹 +3 位作者 黄芬 王淑艳 吴迪 张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9,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用量不足条件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探讨长期高血糖所致青少年食蟹猴肝损伤特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静脉注射68 mg/kg的链脲佐菌素,诱导4只3岁的食蟹猴成为1型糖尿病模型,然...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用量不足条件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探讨长期高血糖所致青少年食蟹猴肝损伤特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静脉注射68 mg/kg的链脲佐菌素,诱导4只3岁的食蟹猴成为1型糖尿病模型,然后经长期的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4年后,对模型猴进行血生化、PAS染色、苏丹III染色及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等指标的检测,另外选取4只健康与模型猴年龄匹配的猴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猴血清学检测指标中总胆汁酸、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猴比较,糖尿病猴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肿胀,肝细胞PAS染色(糖原染色)加深,苏丹Ⅲ染色(脂肪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电镜结果显示糖尿病猴肝细胞内胞质糖原颗粒增多;线粒体电子密度显著增高,结构不清;窦周隙内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在长期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条件下,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是肝糖原贮积和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增生,这些病理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变特点存在显著不同,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肝脏 食蟹猴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5
作者 王柏惠 王经 +2 位作者 王琦 黎静 谭机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 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 目的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 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颈背部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周称重1次,按照体重调整给药剂量,并利用超声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Western blot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心腔大小、射血分数、衰老相关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变化,接近心脏自然衰老的各项指标,无小鼠死亡。结论利用D-半乳糖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模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是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心脏衰老 衰老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增强与即刻早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青芸 束会娟 +3 位作者 熊欣欣 郭忠信 刘媛媛 谭国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741,共5页
学习和记忆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一直都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早在1949年科学家就提出了突触可塑性假说:突触是神经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关键部位,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生物学基础;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突触连接会增强,传递效率... 学习和记忆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一直都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早在1949年科学家就提出了突触可塑性假说:突触是神经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关键部位,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生物学基础;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突触连接会增强,传递效率会提高。20年后,科学家发现在家兔脑内的海马区给予一个高频电刺激后,其海马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会出现持续性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即刻早期基因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中毒影响脑内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熊欣欣 田杰 +4 位作者 束会娟 黄青芸 郭忠信 谭国鹤 杨伯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神经发生是由神经干细胞产生成熟的高度分化功能性神经细胞的过程,是哺乳动物大脑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对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及功能的产生和维持都十分关键[1]。神经发生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最为活跃,能够产生机体中所有类型的神... 神经发生是由神经干细胞产生成熟的高度分化功能性神经细胞的过程,是哺乳动物大脑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对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及功能的产生和维持都十分关键[1]。神经发生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最为活跃,能够产生机体中所有类型的神经细胞,如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生 重金属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脑缺血过程中皮层谷氨酸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卫晨 陶国现 +3 位作者 唐荣平 刘国龙 张志明 岳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28-1733,共6页
目的探讨食蟹猴脑缺血过程中皮层细胞外谷氨酸水平动态变化。方法取3只(7.3±1.5)岁的食蟹猴,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近端夹闭1 h后放开,建立食蟹猴脑缺血性模型,并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MRI)、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探讨食蟹猴脑缺血过程中皮层细胞外谷氨酸水平动态变化。方法取3只(7.3±1.5)岁的食蟹猴,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近端夹闭1 h后放开,建立食蟹猴脑缺血性模型,并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MR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表现。在MCA M1夹闭前、夹闭过程中、夹闭放开后和术后第1、2周于手术同侧大脑皮层运动区同一部位,运用电化学微电极传感器技术检测该部位谷氨酸水平。结果短期夹闭MCA M1段的食蟹猴大脑皮层运动区谷氨酸水平在MCA M1夹闭过程中较夹闭前上升(P=0.003);夹闭放开后较夹闭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术后第1周较夹闭放开后下降(P=0.004);术后第2周较术后第1周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脑缺血时可能加速皮层细胞外谷氨酸的释放,再灌注后谷氨酸的释放可能有所减弱或处于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氨酸 大脑中动脉 食蟹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秋萍 付杰军 +3 位作者 程智萍 薛薇 李巧凤 郭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 探讨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kaempferol-7-O-neohesperidoside, K7ON)抗前列腺癌细胞(prostate cancer, PCa)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K7ON对PCa细胞PC3、DU145、C4-2和LNCap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K7O... 目的 探讨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kaempferol-7-O-neohesperidoside, K7ON)抗前列腺癌细胞(prostate cancer, PCa)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K7ON对PCa细胞PC3、DU145、C4-2和LNCap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K7ON对DU14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SuperPred等数据库获取K7ON和PCa的靶点;从Venny在线平台获取K7ON与PCa的共同靶点,应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7ON对PC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Skp2、p27和p21蛋白的表达;应用Sybyl X2.0将Skp2与K7ON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K7ON可显著抑制PC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筛选出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共34个,其中Skp2、p27等是K7ON治疗PCa的关键靶点,进一步的GO和KEGG功能功能富集表明其机制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K7ON处理可使DU14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与对照组相比,Sk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27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分子对接结果显示K7ON与受体Skp2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K7ON可抑制PC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kp2-p27/p2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 前列腺癌 网络药理学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Skp2-p27/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血糖对1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肾脏病理学的影响
10
作者 况昕宇 姜佩文 +2 位作者 吴冬君 邹春林 宋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8-2003,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模型,观察长期高血糖对T1DM食蟹猴肾脏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8只4岁雄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4只食蟹猴作为对照组,4只食蟹猴通过注射STZ诱导构建T1DM模型作为模型组... 目的通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模型,观察长期高血糖对T1DM食蟹猴肾脏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8只4岁雄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4只食蟹猴作为对照组,4只食蟹猴通过注射STZ诱导构建T1DM模型作为模型组。运用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肾小球超微结构,采用形态学计量分析测算肾小球面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足细胞足突的相对数量以及平均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病理学改变:肾小球面积增大(P<0.01)、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袢受压,内皮细胞窗孔排列紊乱,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糖蛋白积聚,足突数量减少(P<0.001),足突平均面积减少(P<0.05),足细胞裂孔增宽,融合足突数量增加(P<0.001)。结论长期高血糖可致T1DM食蟹猴模型肾脏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食蟹猴 肾脏 足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滕夏虹 陈帅 +3 位作者 邹春林 杜可晨 曹津津 宋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构建T1DM食蟹猴模型为模型组,正常食蟹猴为对照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构建T1DM食蟹猴模型为模型组,正常食蟹猴为对照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左心室心肌细胞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减少(P<0.01),单位线粒体面积内相对电子密度、线粒体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均降低(P<0.0001,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线粒体表面积体积比、线粒体平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心肌细胞胞质中脂滴增多,左心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数量减少、基底膜增厚(P<0.0001)。结论长期高血糖引起T1DM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细胞和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食蟹猴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系统论再认识中药现代化发展之路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宏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8期1623-1627,共5页
中药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中药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导思想。中医系统论的提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中医系统论... 中药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中药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导思想。中医系统论的提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中医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结合"西药中药化"和"化学中药"研究观点,再认识中药现代化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系统论 中药 现代化 西药中药化 化学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联合紫杉醇对前列腺癌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维权 李小兰 +2 位作者 薛薇 常明 郭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litchi seed,TFLS)是否增强前列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Prostate cancer paclitaxel resistance cells,PCa-Txr)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敏感性,以及TFLS与PTX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litchi seed,TFLS)是否增强前列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Prostate cancer paclitaxel resistance cells,PCa-Txr)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敏感性,以及TFLS与PTX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TFLS和PTX对PCa-Txr细胞及亲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低细胞毒性剂量TFLS提前处理或与PTX同时作用PCa-Txr细胞来观察细胞对PTX敏感性;采用Chou T C推荐的联合方案来观察TFLS与PTX联合应用对PCa-Tx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依据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判断TFLS与PTX联合应用对PCa-Txr细胞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结果TFLS抑制PCa-Txr细胞及亲本细胞的增殖,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FLS提前处理或与PTX同时作用PCa-Txr细胞均未能增加耐药细胞对PTX的敏感性。TFLS联合PTX明显抑制PCa-Txr细胞活性,CI值小于1,两药联合应用存在协同作用。结论TFLS抑制PCa-Txr细胞的增殖,TFLS联合PTX协同地抑制PCa-Txr细胞,但TFLS未能增加PCa-Txr细胞对PTX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紫杉醇 前列腺癌 耐药细胞 增敏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表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巧凤 罗雪菲 +4 位作者 何颂华 李振麟 运晨霞 郭宏伟 兰太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27,共9页
本实验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提取后的物料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超... 本实验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提取后的物料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超高分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对工艺优化后的黄酮提取物进行成分表征。结果表明,以pH为4的5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40 g/m L,加入0.08%纤维素酶,51℃酶解60 min之后,再采用450 W微波处理3 min,该条件下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得率可达35.01%±0.75%,比单独采用纤维素酶、微波处理分别提高了66.87%和18.12%。相对于单独采用纤维素酶或微波处理,二者联合作用时,石崖茶细胞壁破碎更为彻底,利于成分溶出。HPLC-Q-TOF-MS初步鉴定工艺优化后的提取物中含13种成分,分别为儿茶素、原花青素、表儿茶素、木犀草苷、野漆树苷、山茶苷B、槲皮苷、山茶苷A、芹菜素、金圣草黄素、野蔷薇苷、棕榈酸、熊果酸。本实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崖茶 黄酮类成分 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 扫描电镜(SEM) 高效液相色谱-超高分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lin7泛素连接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玉苗 付杰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6,共5页
Cullin7(Cul7)作为核心支架蛋白与ROC1、Skp1和Fbxw8一起构成SCF(Skp1-Cullin-F-box)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Cul7是对人和小鼠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Cul7对细胞转化、p53活性调节、细胞衰老以及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说明其具有... Cullin7(Cul7)作为核心支架蛋白与ROC1、Skp1和Fbxw8一起构成SCF(Skp1-Cullin-F-box)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Cul7是对人和小鼠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Cul7对细胞转化、p53活性调节、细胞衰老以及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说明其具有癌基因的特征。Cul7在乳腺癌、肺癌、肝细胞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通过参与细胞转化和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lin7 肿瘤 泛素连接酶 P5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al1对小鼠胚胎期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和轴突投射的影响
16
作者 李芳 黄青芸 +7 位作者 刘斯佳 郭忠信 熊欣欣 桂林 束会娟 黄绍明 谭国鹤 刘媛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4-533,共10页
大脑皮层的发育是脑结构形成与功能建立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及胼胝体区的轴突投射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受基因转录的调控,但相关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转录因子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prote... 大脑皮层的发育是脑结构形成与功能建立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及胼胝体区的轴突投射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受基因转录的调控,但相关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转录因子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protein1)是体内重要的生物钟节律因子之一,最新研究发现其还参与调节海马神经祖细胞增殖,提示其与神经发育存在潜在的相关性。为明确Bmal1基因在大脑皮层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Bmal1基因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al1基因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并且在发育期的大脑内呈现特定的表达规律:在胚胎后期和出生后早期脑内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以出生后第3d为高峰。进一步通过联合使用小鼠子宫内胚胎电转和RNAi干扰方法敲减脑内神经元中Bmal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胚胎期皮层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发生了延迟,延迟程度与RNAi的敲减效率呈正相关,存在一定的基因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胚胎期脑内神经元中降低Bmal1表达水平以后,胼胝体轴突向对侧大脑半球的投射也出现了明显的缺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BMAL1是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放射状迁移以及轴突投射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调控分子,为从转录因子角度深入理解大脑皮层发育的分子调节机制和寻找调控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发育 BMAL1 神经元迁移 轴突投射 子宫内胚胎电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基因家族对成年神经发生的转录调控作用
17
作者 桂林 熊欣欣 +2 位作者 陈相任 刘媛媛 谭国鹤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成年神经发生是脑内一个复杂而高度调控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维持了脑内可塑性和相关功能。近年来,成年神经发生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内在因素中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转录,协调成年神经发生过程中遗传程序的表达。Sox基因家族... 成年神经发生是脑内一个复杂而高度调控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维持了脑内可塑性和相关功能。近年来,成年神经发生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内在因素中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转录,协调成年神经发生过程中遗传程序的表达。Sox基因家族编码的Sox蛋白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对成年神经发生起着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就Sox基因家族中参与成年神经发生的关键因子展开综述,为人们理解成年脑内神经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 SOX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E-cadherin的TW2R细胞增强人胚胎干细胞生长
18
作者 宋琼 滕夏虹 +3 位作者 王丽惠 许倩倩 孙晓婷 邹春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可高效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人源饲养层细胞系。方法首先通过在TW2R细胞系稳定表达人E-钙黏素(E-cadherin)基因构建永生化人源饲养层细胞系TWE3R,并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TWE3R及其亲本细胞上的克隆形成数。将H9人胚胎干细胞... 目的构建一种可高效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人源饲养层细胞系。方法首先通过在TW2R细胞系稳定表达人E-钙黏素(E-cadherin)基因构建永生化人源饲养层细胞系TWE3R,并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TWE3R及其亲本细胞上的克隆形成数。将H9人胚胎干细胞在TWE3R细胞上经过10代连续传代培养后,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分析、拟胚体形成分析和畸胎瘤形成检测等实验。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永生化的人源饲养层细胞系TWE3R,TWE3R细胞可比其亲本细胞更高效地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并且TWE3R饲养层细胞还具有支持低密度接种条件下(每平方厘米5个)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特性。此外,H9人胚胎干细胞在TWE3R细胞上长期传代培养后,仍可保持所有人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特性、正常细胞核型以及在体内外均可分化形成所有3个胚层衍生物的潜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永生化人源饲养层细胞系TWE3R具有高效支持胚胎干细胞生长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人源饲养层细胞 E-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