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锗药理、毒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鲁 莫宁 《广西科学》 CAS 1998年第4期55-60,共6页
有机锗是近30年研究较多的化合物。有机锗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癌、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抗衰老等;毒理学研究显示有机锗有长期毒性;通过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来阐明有机锗确切作用机理,才能使有机锗更好地为人类键康服务。
关键词 药理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Ⅰ型变态反应流行病学调查
2
作者 臧林泉 韦锦斌 +4 位作者 王乃平 仇小强 黄志明 陈美芳 张唯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0,共2页
为了查明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Ⅰ型变态反应的患病率,我们利用抽样调查与现场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广西3市13个县乡的正常人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调查,作为进一步研究Ⅰ型变态反应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患病率的基础对照... 为了查明广西肝癌高发区人群Ⅰ型变态反应的患病率,我们利用抽样调查与现场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广西3市13个县乡的正常人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调查,作为进一步研究Ⅰ型变态反应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患病率的基础对照数据资料。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病 流行病学 调查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住院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英兰 黄薇 +2 位作者 李力 唐步坚 杨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20年来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2004年20年间广西23家医院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075例,分4个年段(1985-1989年、1990-199... 目的了解广西20年来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2004年20年间广西23家医院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075例,分4个年段(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构成比从第1年段(1985-1989年)的30.69%降至第4年段(2000-2004年)的7.34%,排序从原来的第2位降至第4位。好发年龄均为20~39岁,农村妇女总的构成占55.44%,城镇与农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80年代和90年代都以晚期病例为主,2000年后Ⅰ期和Ⅱ期病例占53.5%,不同时期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5)。治疗以化疗为主(82%)。结论广西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构成中,排序由20世纪80年代的第2位降至90年代后的第4位,有逐渐下降趋势,可能与妇女生育观念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关。早期确诊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住院病例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炎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阳洁 刘华钢 《广西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从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内第二信使、活性氧、一氧化氮、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核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等多个方面对当前中药抗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已发展到从炎症的不同途径... 从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内第二信使、活性氧、一氧化氮、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核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等多个方面对当前中药抗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已发展到从炎症的不同途径和环节在分子水平对中药抗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对绝大多数中药抗炎作用的具体作用过程还了解得不够详细、全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也还比较少。建议今后应该从与炎症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AA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COX)异构酶及其下游的前列腺素(PGs)合成酶系和相应受体、磷酸二酯酶及其同功酶等更多的抗炎途径和环节对中药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炎作用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与组胺受体 被引量:6
5
作者 臧林泉 王乃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14-417,共4页
1 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组织胶和组织胺受体1.1 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的理化特性及其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简称Cyt P-450)酶系位于肝细胞内质网系膜。主要由Cyt P-450、Cyt-b<sub>5</sub>、... 1 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组织胶和组织胺受体1.1 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的理化特性及其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简称Cyt P-450)酶系位于肝细胞内质网系膜。主要由Cyt P-450、Cyt-b<sub>5</sub>、NADPH-Cyt P-450还原酶、NADH-b<sub>5</sub>-还原酶和环氧化物水化酶等组成。此酶作用时需NADPH和分子氧,且催化反应的底物特异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细胞色素 组胺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抗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东萍 黎肇炎 +3 位作者 杨斌 韦世秀 林发全 韦乃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 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一种胎盘抗凝蛋白 (theanticoagulationprotein ,PAP) ,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人胎盘抗凝蛋白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测... 目的 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一种胎盘抗凝蛋白 (theanticoagulationprotein ,PAP) ,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人胎盘抗凝蛋白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测定其抗凝活性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测定其蛋白分子量 ,用等电聚焦法测定蛋白的等电点。结果 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 4 9× 1 0 4,等电点约为pH4 9的单聚体抗凝蛋白。该蛋白能延长APTT时间 ,且延长的时间与剂量成线性关系 ,得率占胎盘总重量的 0 0 1‰。结论 此方法成功地从人胎盘中纯化出一种抗凝蛋白。该蛋白的性质与膜联蛋白Ⅴ比较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抗凝蛋白类 分离提纯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郎伞总黄酮对洛伐他汀降血脂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 黄仁彬 +3 位作者 张绪东 郭又嘉 付书婕 张士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玉郎伞总黄酮(从疏叶崖豆中提取)与洛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调节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评价玉郎伞总黄酮不同剂量[100、50、25 mg/(kg.d)]及其联合洛伐他汀[3mg/(kg.d)]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天冬... 目的探讨玉郎伞总黄酮(从疏叶崖豆中提取)与洛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调节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评价玉郎伞总黄酮不同剂量[100、50、25 mg/(kg.d)]及其联合洛伐他汀[3mg/(kg.d)]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脂的影响,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各用药组AST、ALT、AST/ALT水平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显著(P<0.01);肝质量、肝脏系数降低(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玉郎伞总黄酮高剂量联合洛伐他汀的作用明显比单用洛伐他汀好。结论玉郎伞总黄酮与洛伐他汀合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郎伞 总黄酮 洛伐他汀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心脑肾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简洁 梁钢 +1 位作者 韦郑凯 黄建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复方心脑肾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诱导大鼠肝癌中组胺H_1受体的基因表达
9
作者 李丽 王乃平 +2 位作者 宁宗 韦锦斌 臧林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中组胺H1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DAB)诱发大鼠肝癌模型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法研究肝癌组织、远癌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组胺H1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 ,并将其PCR产物进...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中组胺H1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DAB)诱发大鼠肝癌模型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法研究肝癌组织、远癌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组胺H1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 ,并将其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组胺H1受体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远癌肝组织 (P <0 0 1)和对照组肝组织 (P <0 0 1) ,且肝癌中组胺H1受体mRNA的碱基发生点突变。结论 组胺H1受体基因的转录减少以及H1受体基因的点突变可能与DAB诱导的大鼠肝癌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癌 组胺H1受体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对大鼠星状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莫宁 王鲁 +1 位作者 陈家欢 陈美芳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方法,观察神经肽P物质(SP)对大鼠星状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用灌流或用加压向细胞周围施加SP可使部分细胞发生膜除极反应。用低钙或用含河豚毒素克氏液灌流神经节,并不影响SP引起的除极反应的幅度和时程。...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方法,观察神经肽P物质(SP)对大鼠星状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用灌流或用加压向细胞周围施加SP可使部分细胞发生膜除极反应。用低钙或用含河豚毒素克氏液灌流神经节,并不影响SP引起的除极反应的幅度和时程。SP引起除极反应的同时常伴有膜电阻增大。当膜电位增大时,除极化反应幅度变小,反转电位为-80mV至-100mV,研究表明,SP对部分星状神经节细胞具有直接兴奋作用。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交感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细胞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对大鼠星状神经节细胞的除极化
11
作者 莫宁 《广西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P物质 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细胞 除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