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
作者 谢燕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引流、预防脑脊液漏、降低颅内压及受皮区护理。结果 18例均手术成功,手... 目的 探讨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引流、预防脑脊液漏、降低颅内压及受皮区护理。结果 18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8(5.2±0.1)h。术后2周发生出血3倒,术后1周发生脑脊液漏11例.无修复组织瓣坏死。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住院20~60(11.6±5.3)d。结论 采用娴熟的多学科护理知识护理该组患者.并发症减少.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侵及颅底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繁荣 唐如冰 +3 位作者 庞春华 覃蕾 赵凤娟 游雪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改善肿瘤患者失眠症状提供实践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JBI循证实践数据库、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医脉通、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指南...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改善肿瘤患者失眠症状提供实践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JBI循证实践数据库、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医脉通、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22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的提取和归纳。结果纳入12篇文献,包含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汇总了关于失眠筛查与评估、评估工具、转诊、睡眠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中医护理7个方面的24条证据。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定期筛查和评估肿瘤患者失眠状况,并根据临床实际组建多学科团队,结合患者意愿和睡眠情况提供适宜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睡眠障碍 失眠 失眠评估 循证护理 心理干预 运动干预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动脉自旋标记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吕虹裕 罗宁斌 +4 位作者 赖少侣 李伟 陆一昕 翟金娜 鲍若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血流量(TBF),并将计算出的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8例,包括腺淋巴瘤14例,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共17例。测量并经计算得出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腮腺肿瘤的nTBF分别为:3.71±1.65、0.89±0.25、1.55±0.60。腺淋巴瘤的nTBF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1)和恶性肿瘤(P<0.01),但是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的n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ASL能将腮腺腺淋巴瘤从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中鉴别出来,但是无法鉴别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ASL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nTBF的诊断阈值为2.03,诊断腺淋巴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3.5%。结论:3.0T MR ASL技术可以无创地、定量地评价腮腺肿瘤的TBF,并对腺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对善终认知的Meta整合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繁荣 游雪梅 +2 位作者 唐如冰 赵凤娟 林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目的系统整合恶性肿瘤患者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为开展高质量的肿瘤临终护理,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死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使用2016版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 目的系统整合恶性肿瘤患者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为开展高质量的肿瘤临终护理,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死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使用2016版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提炼出62个研究结果,归纳成11个新的类别,综合成4个整合结果:了解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信息并参与临终治疗决策;保持积极心态并为死亡做准备,实现舒适、体面的死亡;不成为家人的负担,并完成对家人的嘱托;得到家庭、宗教、医护团队和社会的支持。结论临终关怀医护人员应尊重恶性肿瘤患者的知情权并帮助患者参与临终治疗决策,通过高质量的临终护理和多学科协作的临终关怀模式满足患者身、心、社、灵的需求,帮助患者实现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善终 临终关怀 认知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阮林 韦力 +3 位作者 廉春蓉 张文佳 莫立根 李小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对照组、5 Gy、15 Gy和30 Gy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各组随机取出10只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空间记忆能力,行为测试结束后,... 目的探讨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对照组、5 Gy、15 Gy和30 Gy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各组随机取出10只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空间记忆能力,行为测试结束后,随机抽取7只测量其脑内伊文思蓝的含量,3只在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改变。结果照射后1周,15 Gy和30 Gy剂量组脑内依文思蓝明显升高;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30 Gy剂量组仍未见恢复。照射后1周,15 Gy和30 Gy剂量组小鼠第1次穿越平台的时间延长和穿越次数明显减少;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30 Gy剂量组仍未见恢复。电镜结果显示15 Gy剂量组照射后1周血脑屏障基膜周围出现透亮区,照射后4周恢复;30 Gy剂量组照射后1周血脑屏障基膜周围也出现透亮区,而照射后4周除血脑屏障基膜继续透亮区外,尚出现内皮细胞核固缩、神经元凋亡和脱髓鞘等现象。结论放射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是放射损伤的结果,可能也是放射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照射对小鼠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力 廉春蓉 +4 位作者 阮林 张文佳 莫立根 李小妹 杨伯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照射对成体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2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分别以0 Gy、5 Gy(小剂量)、15 Gy(中剂量)、30 Gy(大剂量)剂量进行照射,于照射后1周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照射对成体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2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分别以0 Gy、5 Gy(小剂量)、15 Gy(中剂量)、30 Gy(大剂量)剂量进行照射,于照射后1周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的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阳性细胞形态和数目。结果:照射后1周,各照射组SVZ的BrdU阳性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无差别,呈圆形、椭圆形以及梭形等;15 Gy、30 Gy照射组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5 Gy照射组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无差别(P>0.05)。结论:大中剂量60Co-γ照射会抑制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室管膜下区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EB病毒DNA的检测在鼻咽癌治疗后监控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莹 韦正波 许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152-415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或血清中Epstein-barr(EBV-DNA)在治疗效果、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控作用。方法:检索1966-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相关文献,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并采用RevMan4.2... 目的:系统评价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或血清中Epstein-barr(EBV-DNA)在治疗效果、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监控作用。方法:检索1966-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相关文献,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临床病例研究文献,病例总数1 267。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治疗后残留者血浆或血清EBV-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后完全消退者(OR=63.34,P<0.000 01),治疗后局部复发及转移者明显高于无复发及转移者(OR=49.93,P<0.000 01),EBV-DNA阳性的治疗后随访者今后复发或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者(OR=23.95,P<0.000 01)。结论:定量PCR检测出治疗后鼻咽癌患者血浆或血清EBV-DNA阳性,提示很有可能肿瘤未完全控制;随访的鼻咽癌患者,若EBV-DNA阳性,则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明显增高:EBV-DNA阳性的鼻咽癌随访者今后复发或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定量PCR 肿瘤复发 远处转移 EBV—DNA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猛 曾先捷 +5 位作者 姚洁民 覃文飞 成先桂 潘延斌 邝晓聪 李建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 :以稀有的黑色素细胞瘤患者来源建立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参照,初步明晰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为开拓两者的治疗思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 目的 :以稀有的黑色素细胞瘤患者来源建立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参照,初步明晰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为开拓两者的治疗思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黑色素细胞瘤侵袭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内容:(1)临床部分:收集黑色素细胞瘤建系来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肿瘤病灶以及侵袭相关的观察信息;(2)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以恶性特征明显的人A375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参照,研究本研究组构建的人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系的侵袭特性,包括Transwell小室实验和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侵袭相关的分子标志CD184、CD44、MMP-2和MMP-9。结果 :患者存活了7年,其间复发3次,手术2次,手术可见带包膜瘤体,可浸润生长至颅内外不同部位,并向邻近组织浸润生长,可见"芝麻"点状微小病灶,且主要沿微小血管方向和间隙浸润;Transwel小室实验发现黑色素细胞瘤细胞的迁移细胞数为76.8±12.8,显著低于A375黑色素瘤的123.1±15.2;与A375黑色素瘤比较,q RT-PCR检测的侵袭相关的分子标志CD184、CD44、MMP-2和MMP-9的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03±0.013、0.926±0.22与0.841±0.28,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中CD44的表达量为0.508±0.12,显著低于A375黑色素瘤细胞表达量。结论:黑色素细胞瘤有一定的侵袭性,但弱于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瘤 黑色素瘤 侵袭 分子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振文 何东生 +2 位作者 杨爱芳 黄愉峰 曾先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LM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7例头颈外科行喉鳞状细胞癌... 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LM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7例头颈外科行喉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分析LM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LMR者和低LMR者,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LMR最佳临界值为3.24,高LMR者81例,低LMR者66例。高LMR者1、3、5年的总生存率(98.76%、92.59%、85.18%)明显低于低LMR者(87.88%、69.7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OR=0.336,95%CI:0.149~0.758)、术前低LMR(OR=0.474,95%CI:0.248~0.907)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LMR值喉癌患者有着更好的总生存期,术前LMR值作为评估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