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赖军华 李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4期75-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监测在指导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确诊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04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T指导组,分析两组的...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监测在指导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确诊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04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T指导组,分析两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不同治疗时间段内ICU停留患者的比例以及炎性反应水平。结果①PCT指导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少于对照组[(6.83±1.25)d vs(9.23±1.87)d,P〈0.05],且Kaplan-Meier曲线表明:两组不同治疗时间内未使用抗生素患者的比例有差异(P〈0.01);②Kaplan-Meier曲线表明:PCT指导组不同治疗时间段内ICU停留患者的比例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③PCT指导组的IL-6、CRP以及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的监测可作为指导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指标,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院床位的周转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监测 ICU感染 多重耐药菌 抗生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赖军华 廖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的41例心脏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支气管肺部灌洗,分析治疗后的总...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的41例心脏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支气管肺部灌洗,分析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感染控制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出院时间以及肺部感染评分情况。结果①研究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②研究组的感染控制天数(P〈0.01)、住院天数(P〈0.05)均小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治疗后的肺部感染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0~4"范围的人数小于对照组(P〈0.01),"5~8"和"9~12"的分布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较好,不仅降低了肺部感染评分,而且从根本上减少肺部细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心脏手术 肺部感染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赖军华 陆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53-54,共2页
目的评估集束化治疗在重症医学科实施情况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根据患者是否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分为两组。将完全实施6 h集束化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 目的评估集束化治疗在重症医学科实施情况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根据患者是否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分为两组。将完全实施6 h集束化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死率和住院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较好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应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赖军华 莫小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使用呼吸机、血糖、继发肺部感染、发病早晚及基础疾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使用呼吸机、血糖、继发肺部感染、发病早晚及基础疾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ARDS患者死亡40例,存活46例,死亡率为46.51%(40/86)。其中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组与无基础疾病组、合并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感染组、肺部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组、合并MODS组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机械通气、血糖、合并MODS、早发与晚发ARDS、确诊时APACHE评分、确诊时ALB指标、确诊时BUN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再对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合并MODS、确诊时APACHEⅡ评分等可能是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合并MODS、确诊时APACHEⅡ评分与ARD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