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周霓 李玲波 林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8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针对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觉、术后感染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耳... 目的针对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觉、术后感染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听力不全发生率为1.2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并有效的预防病情的复发,降低术后感染、听觉障碍的发生率,所以可以将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置管 腺样体切除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子松 林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1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鼻肿瘤 乳头状瘤 内窥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治疗上气道阻塞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玲波 林琳 +6 位作者 甘柳萍 韦孟灵 覃冠锻 金淑华 陈子松 封继明 张锦龙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波微创技术对8例鼾症和48例OSAHS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波微创技术对8例鼾症和48例OSAHS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咽腔宽敞,手术前后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neaindex,AHI)均值、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均值及鼾声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愈3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1%。结论微波消融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鼾症和轻及中度OSAHS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微波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玲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5期277-278,279,共3页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 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 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1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手术治疗 头面部 颈部 烧伤 临床意义 适应证 手术时机 吸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