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2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10 位作者 郑志勇 苏奕明 郑毅 张科 罗长志 许太福 叶奕辉 蓝宇俭 韦肖敏 侯培勇 陆信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腔内修复 原位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转流联合多种原位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科 侯培勇 +3 位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许太福 苏奕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腔内修复。结果19例成功完成原位开窗,1例术中死亡。应用体外转流10例。9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其中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弯曲角度过大未能完成原位开窗,置入烟囱支架;4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双开窗,6例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三开窗。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术中因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3天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2例(1例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肺部感染),均治愈出院。18例随访时间6~30个月,(18±3)月,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弓部病变部位均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行腔内修复术微创、有效,但应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掌握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腔内修复 体外转流 原位开窗 激光 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合剂联合腔内修补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9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太福 李祺熠 +4 位作者 苏奕明 魏立春 张科 罗长志 侯培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瘤腔内注射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应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瘤腔内注射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9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短瘤颈(≤1 cm) 2例,瘤颈...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瘤腔内注射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应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瘤腔内注射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9例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短瘤颈(≤1 cm) 2例,瘤颈扭曲(角度> 60°) 8例,桶状瘤颈2例,严重钙化2例,附壁血栓1例。结果 9例均完成手术,其中1例术中出现Ⅰ型内漏,密切随访2个月,内漏消失,无需手术干预;其他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 2月,未见内漏、支架移位、感染及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纤维蛋白粘合剂瘤腔内注射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瘤颈 腹主动脉瘤 纤维蛋白粘合剂 腔内修补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