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日英 李健龙 +3 位作者 覃雄林 朱宇佳 覃琼芬 付少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26-2829,共4页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HAART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 100例HIV感染和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12个月,每月用流式细胞仪Multi SET绝对计数法检测患者CD4+T细胞水平,b ...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HAART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收集3 100例HIV感染和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12个月,每月用流式细胞仪Multi SET绝对计数法检测患者CD4+T细胞水平,b DNA法(检测范围1.60 log^6.10 log RNA拷贝/m L)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1次,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12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升高430×106/L(P<0.01)。病毒载量于治疗后8个月全部降至可测水平(1.70 log拷贝/m L)以下,平均下降45 log拷贝/m L。结论:艾滋病患者经HAART治疗后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生存率与相关文献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效果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德文 黄格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45-244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补肺汤合二陈汤加减,两组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及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补肺汤合二陈汤加减,两组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及肺部啰音、哮鸣音等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提高疗效,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79
3
作者 苏芬莲 陈小勋 +4 位作者 莫旭林 蒋桌晋 陶宗欣 许杨 杨稀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33-233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69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简称KUB)、超声、螺旋CT(简称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结果:KUB、超声、CT相... 目的:探讨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69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简称KUB)、超声、螺旋CT(简称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结果:KUB、超声、CT相关诊断符合率分别:肠梗阻70.26%、93.31%、96.65%,梗阻部位54.64%、73.61%、80.30%,梗阻病因36.06%、66.54%、81.78%,肠绞窄诊断32.08%、69.81%、80.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60、44.94、123.12、59.97,P=0.00)。超声、CT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肠绞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3.396、3.04,P>0.05),诊断梗阻病因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CT优于超声。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方面,超声组与KU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21.016、50.03、30.20,P=0.00),超声组较优。结论:超声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是实时监测肠梗阻程度的最佳方法,对指导外科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超声 X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导杆在椎间孔镜穿刺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谭海涛 黄圣斌 +5 位作者 谢兆林 江建中 秦豪 李颖 陈国平 甘锋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 :探讨导航导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作用,分析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两组均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其中导... 目的 :探讨导航导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作用,分析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两组均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其中导航组采用导航导杆引导穿刺建立椎间孔镜工作套管,传统组采用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下建立椎间孔镜工作套管。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穿刺时间及术后1d、3个月、6个月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肢直腿抬高试验转阴性。穿刺次数,导航组穿刺为1.10±0.31次,传统组为10.53±5.5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导航组为8.30±1.24次,传统组为60.00±15.1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导航组为5.05±2.01min,传统组为34.80±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导航组分别为2.6±0.8、1.8±0.4、1.4±0.3,传统组分别为2.8±1.1、2.1±0.2、1.6±0.5,两组病例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病例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导航导杆引可以精准引导椎间孔镜手术工作套管的建立,解决椎间孔镜技术的瓶颈问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剌次数,避免副损伤及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导杆 椎间孔镜 穿刺定位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8
5
作者 覃斌 黄向华 +5 位作者 李长赞 董彤 李强辉 韦钢山 季汉初 吴清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1052-1053,共2页
关键词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治疗方法 微造瘘 体外冲击波碎石 开放性手术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勇 朱宇佳 +4 位作者 陈昌枝 杨家进 杨小勇 梁立强 杨柳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48-265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辅助装置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70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 目的:探讨人工肝辅助装置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70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胆碱酯酶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患者意识模糊、黄疸、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均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TA上升,治疗后近期有效率达72%,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浆过敏居多,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PE联合CVVH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病毒性 血液滤过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日英 李仕雄 +2 位作者 吴继周 朱宇佳 付少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判模型判断能力。结果 145名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8%(94/1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后判断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研究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8.0%,总正确率为90.0%。结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判断模型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预后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的表现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黎军强 黄欣 +3 位作者 韦进军 陈泉桦 郑菲 林海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尤其是DCE及DWI特征。结果:30例肿瘤MR...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尤其是DCE及DWI特征。结果:30例肿瘤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所有病例DWI均呈高-稍高信号,ADC值范围为(1.182±0.65)×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中24例病灶为I型曲线,6例为II型曲线;所有病灶第一分钟强化率为86.64%~87.99%,与正常卵巢对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征,结合DCE及DWI的特征能对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卵巢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152例CD_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许超宇 张宇锋 +1 位作者 李仕雄 朱宇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09-3911,共3页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及一、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52例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及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进行分析。按患者CD4+细...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及一、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52例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及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进行分析。按患者CD4+细胞计数分为CD4+>200个/μL与CD4+≤200个/μ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52例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总感染率为93.4%,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7.2%)、肺结核(50.7%)、细菌性肺炎(32.9%)、败血症(22.4%)、感染性腹泻(21.1%)。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为96.0%,高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患者(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几率增高。结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CD4+细胞计数是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定期监测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加强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机会性感染 CD4+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3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维模 李强辉 +3 位作者 黄向华 龙雪峰 覃斌 李长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URS)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WOLF输尿管镜治疗13例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中,合并后尿道结石1例,膀胱结石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术中术后...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URS)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WOLF输尿管镜治疗13例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中,合并后尿道结石1例,膀胱结石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技术可作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技术 输尿管镜检查 膀胱结石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维模 李强辉 +1 位作者 龙雪峰 郭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疗效与经验。方法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作者对32例(38侧)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实施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术中找到睾丸后,在腹腔内高位离断精索血管...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疗效与经验。方法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作者对32例(38侧)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实施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术中找到睾丸后,在腹腔内高位离断精索血管,游离输精管,保留睾丸固有韧带,将腹腔内睾丸经腹股沟管下降并固定于阴囊内。结果32例(38侧)均一期完成Fowler—Stephens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下降固定的睾丸无回缩、无萎缩,1例复发斜疝。结论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可作为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隐睾/外科学 治疗结果 JL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闭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龙雪峰 李强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61-864,共4页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在胚胎第4~8周时由尿生殖隔向泄殖腔移行受阻所致,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生率约为1/1 500~1/5000[1],男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3:1,无种族差异,部分病例有家性发病族倾向[2];据国内畸形监测网统计,...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在胚胎第4~8周时由尿生殖隔向泄殖腔移行受阻所致,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生率约为1/1 500~1/5000[1],男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3:1,无种族差异,部分病例有家性发病族倾向[2];据国内畸形监测网统计,在我国的发生率是2.81/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闭锁 消化道畸形 腹腔镜 肛门成形术 诊治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30
13
作者 韦华清 林月双 +3 位作者 陆志莉 陆蝶 姚冬梅 陈小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0期3543-35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的时机。[方法]将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时指导提肛肌训练;对照组从术前3 d、术日、术后留置...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病人提肛肌训练的时机。[方法]将1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时指导提肛肌训练;对照组从术前3 d、术日、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均训练提肛肌,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的病人则继续训练提肛肌,两组均观察至拔尿管后的第90天为止。比较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拔尿管当日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术后带尿管期间病人膀胱痉挛、血尿发生率分别为40%和3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拔尿管当日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训练提肛肌治疗暂时性尿失禁时机以拔除尿管当日发生尿失禁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电切术 提肛肌训练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翁柱庆 周凯 郭礼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3-704,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采用小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0例,治疗后12~24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采用小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0例,治疗后12~24个月获得随访238例、25~48个月获得随访230例、49~72个月获得随访200例,对其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联合注射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胶原酶 臭氧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经皮穿刺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日英 吴继周 李仕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13-3115,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39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5例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76%(91/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重型肝...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39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5例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76%(91/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肝性脑病(OR=16.27,95%CI:3.52~74.90)、腹水(OR=7.00,95%CI:2.12~23.10)、肌酐(OR=1.02,95%CI:1.01~1.03)、血氨(OR=1.02,95%CI:1.00~1.03)、凝血酶原活动度(OR=0.56,95%CI:0.47~0.65)。结论:肝性脑病、腹水、肌酐、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指标探究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阳冰 李建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24-3027,共4页
目的:研究DD、ALB、CHE、TN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生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D... 目的:研究DD、ALB、CHE、TN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生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DD、ALB、CHE、TNT及IL-17、IL-10、Foxp3、RORγt。结果:观察组CHE、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D、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MODS患者的CHE、ALB低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DD、TNT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且MODS累及脏器数目越多,CHE、ALB越低,DD、TNT越高;观察组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MODS患者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且MODS累及脏器数目越多,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越高;CHE、ALB与IL-17、IL-10、Foxp3、RORγt呈负相关,DD、TNT与IL-17、IL-10、Foxp3、RORγt呈正相关。结论:DD、ALB、CHE、TNT是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及MODS的早期预警指标,与MODS的严重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日英 吴继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索重型肝炎患者并肝肾综合征(HRS)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型肝炎并发HRS的发生率为28.3%(41/145)。多因... 目的探索重型肝炎患者并肝肾综合征(HRS)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型肝炎并发HRS的发生率为28.3%(41/1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主要因素为:腹水(OR=9.02,95%CI:1.30~62.79)、血清尿素氮(OR=1.52,95%CI:1.13~2.07)、血清肌酐(OR=1.12,95%CI:1.09~1.16)、血氨(OR=1.05,95%CI:1.03~1.08)。结论重型肝炎并发HRS的患病率较高,积极预防腹水的发生,动态监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血氨是预防HRS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肾综合征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超宇 顾琳 +1 位作者 朱宇佳 梁世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74-3875,共2页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重型肝炎分型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2)重型肝炎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是血糖正常组的2.52倍(P<0.01),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3)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泉桦 黎军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SFT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结果:本组ESFT的主要CT表现为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主要MRI表现为T1WI上肿瘤呈低... 目的:探讨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SFT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结果:本组ESFT的主要CT表现为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主要MRI表现为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示早期肿瘤实质轻度~明显强化,后期达强化高峰,呈"快进慢出"型强化。病理学检查提示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结论:ESFT的CT和MRI表现呈多样化,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多b值下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定性诊断价值及b值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泉桦 刘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和(或)针吸活检病理结果的59例患者共96枚腋窝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b值下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b=400 s/mm2时,以1.24×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8.53%、62.85%;b=800 s/mm2时,以0.95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77.14%、78.69%;b=1000 s/mm2时,以0.890×10-3mm2/s为阈值,分别是77.14%、81.97%。3组b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49,0.873。结论 ADC值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当b=1000 s/mm2时,ADC值定量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