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人民医院2006~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健成 黄义昆 谢玲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1373-1374,共2页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集到的74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剂型、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集到的74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剂型、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ADR涉及中药品种21种。所涉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占96.0%)。结论应加强中药ADR监测意识,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踝脉搏波速度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中敏 胡世红 +6 位作者 张林潮 韦春凌 韦金儒 廖虹 涂强 李燕丽 沈柳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055-4057,共3页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评估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3 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baPWV;询问有关病史和吸烟史。采用...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评估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3 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baPWV;询问有关病史和吸烟史。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简易评估工具"对受检者进行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以受检者10年ICVD发病绝对风险<5.0%、5.0%~、10.0%~、20.0%~,分别定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危险程度的差异、不同危险程度组间baPWV的差异。将baPWV≥1 400 cm/s定为增快,比较各危险程度组baPWV增快检出率的差异;将受检者baPWV与其ICVD危险得分行相关分析。结果 35~组、45~组、55~64岁组危险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个年龄组,低危受检者baPWV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受检者baPWV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的baPWV均值分别为(1 356±171)、(1 626±220)、(1 786±307)和(2 032±458)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低危组baPWV增快率为35.9%(1 042/2 916),中危组为88.1%(182/202),高危组为91.9%(55/56),极高危组为100.0%(37/37),4个危险度组baPWV增快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aPWV值与ICVD危险评分间呈正相关(r=0.67,P=0.0001)。结论 baPWV与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有密切关系,其增快可预测ICVD发病风险,有助于检出危险人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脉搏波速度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成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4
3
作者 肖运平 肖恩华 +5 位作者 罗建光 卞读军 贺忠 尚全良 梁斌 李默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通过病理、影像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Ⅱ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24~48h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肿瘤切除后对标本进行病理观察... 目的通过病理、影像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Ⅱ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24~48h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肿瘤切除后对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并与术前DW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病理与DWI对照:肿瘤存活区多为高信号(12/15),亦可为等信号(3/15);凝固性坏死区多为低信号(8/15),亦可为等信号(6/15),1例呈高信号(1/15)。肿瘤成活区与坏死区ADC值分别为(1.42±0.16)×10-3mm2/s、(1.58±0.18)×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②不同坏死程度的整个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结论肝癌TACE后DW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能较好地鉴别肿瘤成活、坏死组织,并反映肿瘤坏死情况,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浸泡及注射治疗糖尿病足36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毅斌 盛正和 +3 位作者 黄艳霞 陈柳芳 朱媛月 张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糖尿病足洗剂并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患者用自拟糖尿病足洗剂浸泡及红花注射液于患肢股动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4.4%... 目的:探讨自拟糖尿病足洗剂并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患者用自拟糖尿病足洗剂浸泡及红花注射液于患肢股动脉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4.4%。结论:糖尿病足洗剂浸泡及红花注射液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中药浸泡 股动脉注射 红花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龙 李兵 +4 位作者 苟凌云 唐运鹏 刘华彦 吴康 潘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21-62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30例38个椎体PVP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120 min,平均50 min。术后2周VAS(2.7±0.2)分,与术前(8.0±0.2)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1.92,P=0.00)。27例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24.3月,胸腰背疼痛无再发或加重,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相邻椎体未见骨折。结论 PVP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尤其多发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甘涛 夏涛 +4 位作者 李威 罗运生 陈远健 杨颢 张明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分析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到2007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的507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29例。详细记录AFPGC的临... 目的分析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到2007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的507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29例。详细记录AFPGC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分析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AFPGC占同期胃癌的5.7%,与普通胃癌相比,AFPGC具有较高的淋巴转移率、肝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FP水平偏高,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原发病灶AFP染色强阳性,术后AF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降至正常。生存分析发现产AFP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普通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淋巴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结论产AFP胃癌具有易发生肝转移、淋巴转移且预后差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胎蛋白胃癌 胃肿瘤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汤中敏 韦春凌 +5 位作者 谭世诚 沈柳恒 李春卉 胡世红 张林潮 黎文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 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095例、女1 032例;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SUA、...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 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095例、女1 032例;年龄35~64岁。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SUA、血糖、血脂和ba-PWV。以受检者ba-PWV值<1 400 cm/s为正常,1 400~1 599 cm/s为轻度增快,1 600~1 799 cm/s为中度增快,≥1 800 cm/s为重度增快,对比不同ba-PWV组人群的SUA水平。以SUA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50μ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HUA),比较各组HUA检出率。将SUA水平与ba-PWV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ba-PWV正常组、轻度增快组、中度增快组和重度增快组的SUA水平分别为(360.7±100.1)、(394.0±97.5)、(390.4±100.1)和(414.0±118.9)μmol/L,4组间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14,P=0.000)。男性SUA水平为(412.6±91.7)μmol/L,高于女性的(294.6±70.0)μmol/L(P=0.000)。各ba-PWV组中的男性SUA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4组受检者HUA的检出率分别为30.6%、40.9%、41.0%和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HUA检出率(43.7%)高于女性(17.2%,P=0.000)。男性SUA水平与ba-PWV无线性相关性(r=0.043,P>0.05);女性SUA水平与ba-PWV呈正相关(r=0.248,P<0.05)。以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水平为自变量,以ba-PWV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年龄、空腹血糖、SUA、体质量、TG、肌酐对ba-PWV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SUA水平增高与ba-PWV增快相关,对存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成人应重视SUA和ba-PW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脉搏波速度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蒋忠胜 温小凤 +5 位作者 李敏基 张鹏 胡家光 陈念 柯柳 覃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6-1277,1280,共3页
目的探讨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的时机。方法根据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HIV/HCV双重感染者分为A、B、C 3组,A组19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135或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 目的探讨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的时机。方法根据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HIV/HCV双重感染者分为A、B、C 3组,A组19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135或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900~1 200 mg口服,1次/d,48周为1个疗程;B组1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350个/μl)先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8周,再采用A组相同的方案治疗;C组3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先给予HAART,复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并持续8周以上再采用A组相同方案治疗。分别在基线及治疗后12周、24周、48周、72周复查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3组患者中早期病毒学应答(EVR)29例(46.03%),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8例(44.44%)。A+B组的EVR(69.70%)和SVR(66.67%)均高于C组(EVR为20.00%、SVR为20.00%)。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HIV/HCV双重感染者抗HCV治疗的最佳时机,其疗效和单纯丙肝患者相近,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人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 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庄亚强 莫军扬 +1 位作者 任占平 梁志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3-556,561,共5页
【目的】探讨美蓝法示踪和定位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并探索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IHC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判断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灶的价值。【方法】66例乳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美蓝法示踪和定位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并探索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IHC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判断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灶的价值。【方法】66例乳腺癌患者,用美蓝示踪行SLNB,对SLN及腋窝淋巴结(ALN)进行HE染色;随机选取40例SLN进一步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IHC染色及RT-PCR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SLN微转移灶检出的敏感性、准确率及假阴性率的差异。【结果】66例中,美蓝示踪成功检出63例,检出率达95.5%。IHC与RT-PCR比较无差异,而与H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美蓝法SLNB也有很高的检出率,由于常规病理检查对微转移的诊断率低,结合IHC及RT-PCR检测能则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提高SLN中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CK19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和Forns指数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忠胜 温小凤 +3 位作者 柯柳 覃川 陈念 李敏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验证APRI和Forns指数对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和血脂,用ROC曲线评价APRI和Forns指数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Forns指数的... 目的验证APRI和Forns指数对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和血脂,用ROC曲线评价APRI和Forns指数诊断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能力。结果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Forns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12和0.315(P<0.01);肝纤维化S4的APRI和Forns指数均高于S0/S1/S2/S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和Forns指数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S4)的AUC均小于0.7,诊断S4的AUC均大于0.7;APRI诊断S4的敏感性(SN)80、特异性(SP)74、阳性预测值(PPV)34.5和阴性预测值(NPV)95.6;Forns指数诊断S4的SN92、SP63、PPV29.9和NPV97.9。结论APRI和Forns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肝纤维化S4的诊断,但对肝纤维化S1、S2和S3的区分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庄亚强 莫军扬 +1 位作者 戴文斌 朱宝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50-1051,共2页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近10年来乳腺外科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国内对SLNB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老年患者是否也适合SLNB的报道较少。我们回顾分析了本院107例行SLN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在老年患者中治疗的...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近10年来乳腺外科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国内对SLNB的研究较多,但针对老年患者是否也适合SLNB的报道较少。我们回顾分析了本院107例行SLN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在老年患者中治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老年患者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16层CT仿真内镜与电子肠镜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刚 阮天宇 +3 位作者 黄小莉 曹治婷 邹莹 刘正刚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56例大肠癌患者在肠内充气1000-1500ml后行快速容积扫描,在图像工作站采用后处理软件行仿真内镜戍像,检查结果与电子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56例大肠癌患者在肠内充气1000-1500ml后行快速容积扫描,在图像工作站采用后处理软件行仿真内镜戍像,检查结果与电子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56例中仿真内镜共检出肿瘤146个,检出率为93.6%;电子肠镜检出肿瘤139个,检出率。为89.1%。仿真内镜对肿块型和混合型大肠肿瘤的判断较肠镜准确,两种方法的分型符合率分别为98.5%、88.6%和88.2%、77.1%;肠镜对浸润型及溃疡型大肠肿瘤的判断较仿真内镜准确,两种方法的分型符合率分别为96.9%、100%和87.5%、95.2%。仿真内镜对右半结肠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高于肠镜,对左半结肠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与肠镜无明显差异。结论:仿真内镜可从任意角度及远、近两端分别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对病变定位准确,并可判断肿瘤浸润范围,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结肠镜检查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腹部介入诊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运平 刘惕生 +5 位作者 许彪 韦力歉 韦少仁 黄超 杨宁涛 肖恩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C臂CT在腹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行腹部介入诊疗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行C臂CT检查,评价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其中25例与近期多层螺旋CT(MSCT)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在35例行介入... 目的探讨C臂CT在腹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行腹部介入诊疗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行C臂CT检查,评价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其中25例与近期多层螺旋CT(MSCT)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在35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8.6%(24/35)C臂CT在常规DSA基础上能提供额外影像信息,22.9%(8/35)影响了最初通过常规DSA制定的介入治疗方案;7例行肝动脉造影CT(CTHA)及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检查患者,诊断均准确;C臂CT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2.62(稍差于MSCT)。结论在腹部介入诊疗中,C臂CT能提供较高质量的软组织断层影像,在常规DSA基础上提供较多额外影像信息,并影响介入方案的制定,有利于介入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CT 平板探测器 腹部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利华 黄景彬 +5 位作者 魏益平 李佳 祝曙光 华平 王铭辉 张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2-564,569,共4页
【目的】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5例(A组),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B组),取心肌组织作TUNEL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分析术前和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参照围... 【目的】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5例(A组),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例(B组),取心肌组织作TUNEL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分析术前和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参照围手术期肌钙蛋白T(cTnT)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03±0.002)和B组(0.004±0.003)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组(0.012±0.008,P<0.001)和B组(0.006±0.004,P<0.001)均高于术前;A、B两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别有明显差别(P<0.05)。围手术期cTnT水平A组在CPB末和术后2 h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害小于停跳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心脏手术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刚 曹治婷 +1 位作者 邹莹 刘正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IPA的5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常规做胸部X线及MSCT检查,其中48例做了2次以上的X线及C...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IPA的5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常规做胸部X线及MSCT检查,其中48例做了2次以上的X线及CT复查。结果:本组IPA病灶形态多样化,表现为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2例,单发或多发小结节状影18例,出现"晕环"征14例,肺内肿块影9例,胸膜下楔型实变影5例,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8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39例,X线胸片和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8.5%及100%。结论:IPA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早期出现的"晕环"征及中晚期出现的"空气新月征"较具特征性,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肺曲霉菌 体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守疗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情况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广莉 李立 唐培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生殖状态,寻求对再次妊娠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的106例未生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6例和药物治疗组4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两种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生殖状态,寻求对再次妊娠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的106例未生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6例和药物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随访宫内妊娠、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不孕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宫内妊娠及继发不孕方面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异位妊娠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未生育异位妊娠患者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保守性治疗 生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刚 文斌 +2 位作者 周苏斌 王伟 包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62-462,共1页
1999年3月~2003年8月我院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后行肾囊肿去顶术15例,随访3~35个月,平均11个月,未见复发。腹腔镜经腹膜后肾囊肿去顶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关键词 腹腔镜 肾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电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后人乳头瘤病毒16、18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晶雪 李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清除的近期效果并分析对HPV16、1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清除的近期效果并分析对HPV16、18持续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Ⅱ/Ⅲ的患者167例。均对其检测HPV16、18 DNA并行宫颈LEEP治疗。术后6个月检测HPV16、18 D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感染HPV16、18感染率为77.95%。术后6个月复测HPV16、18感染率为7.87%。术后6个月随访,HPV16、18持续阳性、TCT异常及LEEP后切缘阳性的43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变残存率为9.30%。结论:①宫颈LEEP对清除女性生殖道HPV16、18感染有一定作用。②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多产次及切缘阳性是高级别CIN经LEEP治疗后HPV16、18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③切缘阳性是高级别CIN经宫颈LEEP治疗后病变残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环形电切术 持续感染 切缘阳性 病变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芳勇 韦金儒 黎荣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TAP(T and small Protrusion)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TAP组及单支架组,所有患者主支血管直径均≥2.5 mm,分支血管直径≥2.0 mm。TAP组采... 目的探讨对比TAP(T and small Protrusion)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TAP组及单支架组,所有患者主支血管直径均≥2.5 mm,分支血管直径≥2.0 mm。TAP组采取边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TAP技术),单支架组边支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检测手术局部麻醉后、术后1、24和72 h 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的水平,并记录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两组的短期疗效比较,TAP组的心绞痛及MACE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TAP术后24、72 h的CRP及BNP组明显低于单支架组(P<0.05)。结论 TAP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优于单支架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TAP技术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敞法结合2种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后牙根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山 谭曲波 +4 位作者 梁非照 郭宏剑 陶艳萍 黎钢 何燕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评价倒敞法结合Hero642和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后牙根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颗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最大根管弯曲度≥25°的后牙分为2组,各50例。实验组(A组)采用倒敞法,而对照组(B组)不采用倒敞法机械预备。A组... 目的:评价倒敞法结合Hero642和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后牙根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颗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最大根管弯曲度≥25°的后牙分为2组,各50例。实验组(A组)采用倒敞法,而对照组(B组)不采用倒敞法机械预备。A组以机用开口锉根管中上端敞开后,手用K锉预备根尖,再先用镍钛器械Hero642,后用ProTaper预备根管;B组则直接应用Hero642和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根管。2组均用侧压法充填根管。根据X线片情况,预备时间,器械折断、疼痛等并发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疗效,1年随访率95%。结果:A组倒敞法结合Hero642和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后牙根管,锥度、流畅度好,术后疼痛少且程度轻,无器械折断;而B组发生器械折断3支(P>0.05);充填恰充率、欠充率、流畅度、术后疼痛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倒敞法结合Hero642和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后牙根管,成形、根充效果好,并发症少,最大限度发挥了各自优点,是预备重度弯曲后牙根管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倒敞法 镍钛器械 弯曲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