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肾替代疗法启动时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林 黄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127-2130,共4页
目的评估胱抑素C作为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依据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ICU治疗的SAKI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 目的评估胱抑素C作为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依据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ICU治疗的SAKI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监测行CRRT前降钙素原、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根据胱抑素C水平开始升高至行CRRT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48 h,29例)、B组(48~72 h,17例)和C组(>72 h,19例)。结果各组性别、尿量、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比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合并器官衰竭数、APACHEⅡ评分、SOFA、降钙素原、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年龄低于B、C组(P<0.05)。各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肾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肾功能恢复率高于B、C组(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未发现胱抑素C水平开始升高至行CRRT的间隔时间是S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b=0.113,OR=1.120,95%CI(0.482,2.603)]。结论以胱抑素C为启动CRRT的指标,在胱抑素C水平升高48 h内行CRRT可能会提高S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该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1rs7789045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关系
2
作者 李雪 薛超 +3 位作者 黎伟 黄莉 曹越琦 何佩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89-3393,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OD1)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ed polymorphism,SNP)与广西汉族人群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OD1)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ed polymorphism,SNP)与广西汉族人群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鉴定79例AAV患者(病例组)与112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中NOD1 rs7789045A/T位点基因型,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用来估计相对危险度,同时对病例组基因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1%、51.9%和59.8%、40.2%,两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病例组AA、A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3%、55.7%、24.0%,对照组AA、A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5%、44.6%、17.9%,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T、TT、AT+TT基因型增加了AAV的发病风险(OR=2.31,95%CI:1.14~4.67)、(OR=2.49,95%CI:1.06~5.85)、(OR=2.36,95%CI:1.21~4.61)。病例组中NOD1 rs7789045的3种基因型间的临床指标(发热、皮疹、关节痛、水肿、蛋白尿、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D1 rs7789045A/T是广西汉族人群中AAV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NOD1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人群STAT4 rs10181656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越琦 薛超 +2 位作者 黎伟 黄莉 何佩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90-3693,共4页
目的探讨STAT4 rs10181656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ssociated vasculitides,AAV)的易感性及临床症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限... 目的探讨STAT4 rs10181656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ssociated vasculitides,AAV)的易感性及临床症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用于122例AAV患者(病例组)及155例健康人(对照组)基因型的测定,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AV易感性关系,并收集临床症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STAT4 rs1018165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与AAV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基因型:OR=2.827,95%CI:1.207~6.621,P=0.017;等位基因:OR=1.537,95%CI:1.066~2.217,P=0.02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有无血尿亚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G+C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与血尿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基因型:OR=2.603,95%CI:1.017~2.664,P=0.046;等位基因:OR=2.393,95%CI:1.127~5.081,P=0.023)。结论STAT4 rs10181656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AAV易感性相关,与患者血尿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介导可溶性尿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流异常 被引量:2
4
作者 易扬 陈缘 +2 位作者 蒋远霞 杨海波 谢恺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探寻Toll样受体4(TLR4)与可溶性尿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自噬的关系。方法:用可溶性尿酸或/和氯喹(CQ)刺激HK-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形成。在可... 目的:探寻Toll样受体4(TLR4)与可溶性尿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自噬的关系。方法:用可溶性尿酸或/和氯喹(CQ)刺激HK-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形成。在可溶性尿酸刺激HK-2细胞的基础上加上TLR4抑制剂TAK242后采用RT-qPCR检测TLR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LC3-Ⅱ和P62的蛋白水平,并通过自噬双标腺病毒(mRFP-GFP-LC3)标记观察细胞内自噬流的变化。结果:可溶性尿酸可诱导HK-2细胞LC3-Ⅱ和P62的表达上调,其与CQ共同处理后LC3-Ⅱ及P62的表达进一步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噬小体增多,自噬溶酶体少见,提示自噬流受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溶性尿酸组TLR4、LC3-Ⅱ和P62的蛋白水平增高,而TAK242则抑制可溶性尿酸诱导HK-2细胞的TLR4、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自噬双标腺病毒实验结果显示,可溶性尿酸组与对照组相比,自噬小体显著增多,且自噬溶酶体较少;而与可溶性尿酸组相比,TAK242+可溶性尿酸组自噬小体减少,自噬溶酶体相对增多,表明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现象增多,形成自噬溶酶体的进程更顺畅。结论:可溶性尿酸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流受阻;同时,可溶性尿酸可通过TLR4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可溶性尿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人群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菲 蓝晶晶 薛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19-1924,1931,共7页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遗传变异(rs1467568、rs4746720)与广西人群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法对208例MPA患者和211例健康志愿者的SIRT1多态...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遗传变异(rs1467568、rs4746720)与广西人群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法对208例MPA患者和211例健康志愿者的SIRT1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差异,进行连锁不平衡、单体型以及遗传模型的分层分析;评价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症状的发生、实验室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SIRT1 rs1467568、rs4746720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单体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年龄≥54岁亚组中,SIRT1 rs1467568的显性模型(OR=0.50,95%CI:0.27~0.92,P=0.026)、超显性模型(OR=0.49,95%CI:0.26~0.92,P=0.026)和加性模型(OR=0.57,95%CI:0.33~0.99,P=0.045)与MPA较低易感性相关。在rs1467568中,携带GG基因型的MPA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谷丙转氨酶(P=0.012);在rs4746720中,携带TT、TC基因型的MPA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谷草转氨酶(P=0.036)。结论 SIRT1 rs4746720与广西人群MPA易感性无关,而rs1467568可能与广西部分人群(≥54岁)MPA易感性相关;rs1467568、rs4746720分别与MPA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人群ULK1基因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相关性
6
作者 饶金兰 朱艳 +3 位作者 何佩耕 黎伟 黄莉 薛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61-2666,共6页
目的探究ULK1基因的rs9652059、rs7953348和rs748808位点与广西人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探究ULK1基因的rs9652059、rs7953348和rs748808位点与广西人群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入选的177例原发性AAV患者(AAV组)和2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行遗传模型、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分析。结果ULK1的rs9652059等位基因C和rs7953348等位基因T为AAV的风险等位基因(P=0.028,OR=1.412,95%CI:1.038~1.919)。在显性模型(P=0.022,OR=1.66,95%CI:1.07~2.56)和对数加性模型(P=0.043,OR=1.40,95%CI:1.01~1.94)下,rs9652059和rs7953348与AAV的发生存在强关联性。在隐性模型下,携带TT+TC(rs9652059)、CC+CT(rs7953348)的AAV患者具有相对更高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748808在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9652059和rs7953348完全连锁不平衡。以TCT为参照,单体型CTT增加了AAV的发病风险(OR=1.42,95%CI:1.02~1.98,P=0.039)。结论ULK1基因rs9652059、rs79533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广西人群AAV的易感性相关,且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K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自噬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PA rs198358基因多态性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况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冰莹 韦海媛 +6 位作者 苏和平 陆正宇 黄子艳 黎伟 蒙如庆 黄剑华 韦秀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8-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NPP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容量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 目的探讨NPP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容量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DNA直接测序法得到基因型结果。分析NPPA rs198358 SNP与CAPD容量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资料完整CAPD患者中,年龄(43.40±13.78)岁,腹透龄(20.10±17.79)个月。NPPA rs19835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型有更高舒张压、BMI和血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AA型的腹膜转运类型以高平均转运为主。rs198358 AA型携带与舒张压、BMI、NT-proBNP水平相关。结论NPPA rs198358 AA型CAPD患者更容易有高血压及高平均转运的腹膜类型,NPPA rs198358与CAPD患者舒张压、BMI及NT-proBNP水平相关,NPPA基因多态性与CAPD容量评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A基因 CAPD 容量状况 rs198358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韦海媛 黎伟 +2 位作者 甘兰 蒙东梅 潘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2-965,共4页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104例,分为MS组(12例)和非MS组(9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104例,分为MS组(12例)和非MS组(9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影响PD患者发生MS的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MS组12例(11.5%),MS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尿量、血磷及尿酸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20例(19.2%),年龄、高密度脂蛋白、磷及血清铁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血脂紊乱31例(29.8%),白蛋白、尿酸及D/P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者10例(9.6%),血红蛋白和舒张压较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血磷是PD合并M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D合并MS者具有高龄、高尿酸、高血磷及尿量减少等特点。年龄及血磷是腹透患者发生MS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