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引导经皮穿刺消融特殊部位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巍 杜悦 +3 位作者 张红霞 汪洪斌 陈雪梅 何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特殊部位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症状性子宫良性病变37例。于静脉麻醉下行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扫查、超声造影、人工腹水建立、穿刺活检、消融治疗,将病灶位...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特殊部位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症状性子宫良性病变37例。于静脉麻醉下行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扫查、超声造影、人工腹水建立、穿刺活检、消融治疗,将病灶位于浆膜下毗邻直肠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根据穿刺路径是否经过宫腔或是否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分为经腹超声引导组18例和联合超声引导组19例,比较两组消融过程的超声显示清晰度、疗效和短期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子宫肌瘤27例,子宫腺肌症10例。经腹超声引导组和联合超声引导组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引导组病灶19个,消融过程中均可完整清晰显示;经腹超声引导组病灶21个,受消融气体影响,消融灶后方均难以显示。经腹超声引导组17例进行阴道塞纱,2例建立人工腹水;联合超声引导组均未进行阴道塞纱和人工腹水建立。术后经腹超声引导组中16个病灶进行补充消融,联合超声引导组中9个病灶进行补充消融,补充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6,P>0.05)。两组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6,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C级以上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3,P>0.05)。结论经腹经阴道联合超声引导子宫特殊部位良性病变可显著增加消融灶及其周边组织的超声显示率,对安全有效地实施子宫良性病变的消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微波消融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巍 李建民 +5 位作者 粟景艳 潘小明 张晖 梁婷 陆伟 王大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后1h结节最大径及体积增大,治疗后1、3、6及12个月后结节逐渐缩小。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占93.24%(193/20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182/207);CEUS和(或)MR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回声较治疗前轻度增强;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占89.85%(186/207);消融治疗后1h,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CEUS和(或)增强MRI显示结节完全消融或大部分消融且消融后可见消融灶周边环状水肿带。穿刺活检见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结论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具有患者易耐受、可门诊治疗等优势,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 介入性 微波 消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超声显像在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巍 李建民 +5 位作者 潘小明 张晖 梁婷 梁海云 陆伟 王大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观察结节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造影增强等情况,超声引导定位,精确地将微波电极穿入结节内行微波消融,治疗后利用MRI和US显像判断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前后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7.5±5.6)mm和(15.9±6.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12)。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结节表现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83%);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MRI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CEUS检查结节呈无增强35个(85%),结节边缘少量星点状增强6个,经再次消融治疗后结节内无增强;MRI显示结节内均呈无增强,消融区域周边见水肿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结论MRI有助于全面了解结节的大小、空间结构及血流分布;US显像术前了解结节情况,实时引导和监测消融过程,两者联合应用对制定正确的消融策略和远期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结节 超声检查 乳房 磁共振成像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