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汉族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秋莲 郑利平 +1 位作者 陆俊佳 杨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及其基因位点+148和+73的多态性与广西壮族及汉族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壮族、汉族MS患者和壮族、汉族健康人(各100例)血清中Cys C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及其基因位点+148和+73的多态性与广西壮族及汉族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壮族、汉族MS患者和壮族、汉族健康人(各100例)血清中Cys C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ys C+148和+73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血清Cys C水平及Cys C的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及汉族MS的相关性。结果壮族及汉族MS患者血清中Cys C水平分别与健康人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壮族、汉族MS患者组及壮族、汉族健康人对照组Cys C+73、Cys C+148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39,P=0.791;χ~2=4.841,P=0.564)。壮族、汉族MS组Cys C+73位点为GG基因型的患者Cys C水平低于AG和AA型,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MS组外周血Cys C水平与肌酐水平相关(P<0.01),与Cys C+73基因位点多态性亦有相关性(P<0.01)。结论广西地区壮族、汉族MS患者Cys C+73位点不同基因型Cys C水平存在差异,且与肌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基因多态性 壮族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尚晓斌 梁艺 +1 位作者 黄学成 王琦武 《内科》 2009年第4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75例ACS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VCAM-1和血脂水平。同时将...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75例ACS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VCAM-1和血脂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n=38)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37),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VCAM-1和血脂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hsCRP与V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治疗后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hsCRP与VCAM-1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1)。(2)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可显著降低TC、TG和LDL-C,HDL-C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对照组的TC下降,但TG、HDL-C和LDL-C无统计学差异。(3)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sCRP及VCAM-1治疗前后差值与血脂的治疗前后差值相关分析显示,hsCRP及VCAM-1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VCAM-1水平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hsCRP及VCAM-1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的炎症,其抗炎稳定斑块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在血液净化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志权 徐瑾 《内科》 2016年第2期211-213,235,共4页
血液净化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而抗凝一直是血液净化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技术难题。抗凝剂使用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后果,如抗凝不充分则出现凝血或血栓,若抗凝过度,则导致出血倾向。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抗凝剂,自2002年12月在中国上市以... 血液净化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而抗凝一直是血液净化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技术难题。抗凝剂使用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后果,如抗凝不充分则出现凝血或血栓,若抗凝过度,则导致出血倾向。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抗凝剂,自2002年12月在中国上市以来,为临床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通过与凝血酶催化位点结合抑制凝血酶发挥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副作用少,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抗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血液净化 凝血酶 抗凝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启良 张爱华 +4 位作者 黄建宁 陈炯 周忠学 梁真 何飞 《内科》 2009年第4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28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例,动脉狭窄25例。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无创、快捷、经济、安全、准确性较高等特点,在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中与DSA检查互补也可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可作为临床颅内血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颅内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管路更换时机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潘美成 《内科》 2009年第5期698-699,共2页
目的探讨既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又有利于降低相关医疗费用的更适合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更换时间。方法对72例需呼吸机支持的老年患者,分为9天组、7天组、5天组各24例,更换管路周期分别为9天、7天、... 目的探讨既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又有利于降低相关医疗费用的更适合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更换时间。方法对72例需呼吸机支持的老年患者,分为9天组、7天组、5天组各24例,更换管路周期分别为9天、7天、5天。同时观察3组患者发生VAP情况。结果5天组、7天组VAP的发病率明显低于9天组,7天组和5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VAP发生率相关,建议每7天更换1次,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路 更换时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减轻插胃管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陆美妮 陆美恩 《内科》 2012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减轻插胃管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病情需要插胃管留置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插胃管采用传统的方法;而实验组患者插胃管前口服10 mL利多卡因胶浆,其余操作同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减轻插胃管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病情需要插胃管留置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插胃管采用传统的方法;而实验组患者插胃管前口服10 mL利多卡因胶浆,其余操作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插胃管的不良反应及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高于实验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71.7%)明显低于实验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插胃管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可明显减轻患者插胃管引起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胃管 利多卡因胶浆 不良反应 一次插管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覃月和 《内科》 2008年第6期949-951,共3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