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核心基因
1
作者 薛廷 郑乐婷 +1 位作者 董菲 钟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芯片数据GSE8545、GSE10006、GSE11906、GSE19407和GSE20257下载自GEO数据库,前4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DEGs)取交集获得共有差异基因并... 目的: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芯片数据GSE8545、GSE10006、GSE11906、GSE19407和GSE20257下载自GEO数据库,前4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DEGs)取交集获得共有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NETs相关基因集与共有差异基因重叠得到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差异表达基因(NETs-DEGs),并在GSE20257中进行验证和诊断效能评估、富集分析和小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mRNA表达量验证。结果:149个共有DEGs被获取,DO分析富集于肺疾病和COPD。GO功能注释涉及烯烃化合物代谢、细胞激素代谢、内质网腔、信号受体和氧化应激活动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参与细胞色素P450代谢、化学致癌活性氧、甾类激素生物合成和吞噬体等。GSE20257验证发现NETs-DEGs TLR7和CYP4F3均上调,且AUC值为0.750和0.947。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集中于脂溶性维生素分解代谢信号通路、吞噬体、花生四烯酸单加氧酶活性、模式识别受体、花生四烯酸代谢、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ETs形成。相较于空气暴露组小鼠,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肺气肿小鼠肺组织TLR7和CYP4F3 mRNA表达量增多(P<0.05)。结论:TLR7和CYP4F3可能是COPD发病过程中NETs形成和释放的核心基因,有望成为COPD免疫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差异表达基因 中性粒细胞诱捕网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战瑞 赵铖 刘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3-1724,共2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由多种潜在病因引起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产生细胞因子风暴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状态。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因子风暴 基因缺陷 恶性增生 过度炎症反应 组织细胞 系统性硬化症 干燥综合征 STI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用于构建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曾雯 雷玲 赵铖(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18-1920,F0003,共4页
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手段的重要途径。目前多采用啮齿类动物疾病模型,但其与人类遗传学基础相差甚远,不能复制人类疾病的组织学、免疫学特点的全貌。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更为接近于人的发病特征,但其实际应用中面... 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手段的重要途径。目前多采用啮齿类动物疾病模型,但其与人类遗传学基础相差甚远,不能复制人类疾病的组织学、免疫学特点的全貌。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更为接近于人的发病特征,但其实际应用中面临多种困难。树鼩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性,是潜在的理想试验动物模型。树鼩已成功建立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少见应用。本文综述树鼩的基因、免疫分子、免疫器官等研究进展,探讨树鼩用于建立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的优势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自身免疫性疾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RNA测序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核心基因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廷 郑乐婷 +2 位作者 董菲 周广 钟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目的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下载单细胞数据GSE173896和芯片数据GSE38974。GSE173896进行质控、批次矫正、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及... 目的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下载单细胞数据GSE173896和芯片数据GSE38974。GSE173896进行质控、批次矫正、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及组间树突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C-DEG)鉴定。GSE38974差异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DEG)与DC-DEG取交集获取共有DC-DEG,评估共有DC-DEG对COPD的诊断效能和共有DC-DEG富集分析及其与GSE38974免疫细胞浸润中激活的树突状细胞(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Th17细胞的相关性。肺气肿小鼠模型肺组织对共有DC-DEG的mRNA表达量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GSE173896得到组间DC-DEG 18个,GSE38974得到646个DEG,两者取交集得到3个DC-DEG,包括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 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和S100A9,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1、 0.804和0.966。基因本体论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主要富集于慢性炎症反应、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 Toll样受体(TLR)结合、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IL1RN、 S100A8和S100A9均与激活的DC、 pDC及Th17细胞呈正相关。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肺气肿小鼠肺组织IL1RN、 S100A8和S100A9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结论 IL1RN、 S100A8和S100A9可能是DC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核心基因,为后续COPD的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 树突状细胞(DC)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雷玲 钟小宁 +3 位作者 赵铖 米存东 李佳荃 曾晶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肺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博莱霉素注射4周组(SSc组),观察小鼠皮肤/肺部炎症和纤维化(pulmo...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肺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博莱霉素注射4周组(SSc组),观察小鼠皮肤/肺部炎症和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病理切片,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皮肤/肺组织CD4+IL-17+Th17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肤/肺部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IL-17A和IL-6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Sc组比对照组皮肤炎症和肺纤维化评分(Ashcroft评分)明显增加(2.6±0.84 vs.0.4±0.52,2.80±1.81 vs.0.60±0.70),皮肤/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明显增多[(3.17±1.74)mg/g vs.(1.45±0.40)mg/g,(0.53±0.14)mg/g vs.(0.38±0.16)mg/g],均P<0.05。SSc组外周血、皮肤和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7±0.89)%vs.(1.02±0.32)%,(5.80±2.02)%vs.(1.64±0.58)%,(5.24±2.43)%vs.(1.92±0.98)%,P<0.01];与对照组相比,SSc组皮肤/肺组织IL-17A、IL-6 mRNA的表达量,皮肤RORγt mRNA的表达量增高,均P<0.05。SSc组外周血IL-17、IL-6含量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Th17细胞、IL-17和IL-6的含量与皮肤/肺部炎症、PF评分、皮肤HYP含量呈密切正相关,皮肤/肺组织Th17细胞分别与皮肤/肺部炎症、皮肤/肺HYP含量密切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在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及肺组织表达增高,与皮肤/肺部炎症、纤维化病变密切正相关,并通过IL-17、IL-6等细胞因子参与SS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硬皮病 系统性 肺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雷玲 赵铖 +1 位作者 米存东 钟小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70-23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65例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特点并观察治疗后HRCT的变化。结果:(1)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的ILD(SLE.ILD)发生...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65例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特点并观察治疗后HRCT的变化。结果:(1)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的ILD(SLE.ILD)发生率低,为3.3%,发病年龄较其他CTD—ILD早(P〈0.05)。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ILD(RA—ILD)较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的ILD(pSS.ILD)病程长(P〈0.05),系统性硬化继发的ILD(SSc-ILD)发生率最高(53.6%)。22.2%RA—ILD出现活动后气促,比pSS.ILD、SLE-ILD少见(P〈0.05)。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和体征最多见.80%SSc-ILD出现雷诺现象。1例PM—ILD患者死亡。(2)60%SSc.ILD抗Scl-70抗体阳性,83.3%PM/DM-ILD抗Jo-1抗体阳性。(3)胸部HRCT常见网格状、斑片状及结节状影,SLE和SSc磨玻璃影多见;pSS蜂窝影多见(36.4%),SLE及pSS出现肺动脉高压(PAH)较多见。(4)治疗后胸部HRCT60%的患者吸收好转,RA好转比例最高,23.3%患者无明显变化,16.7%患者病变进展。结论gRA.ILD最常见,活动后气促和继发PAH少,病变易吸收好转。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多见,病变相对晚期。SLE-ILD多为急性病变,继发PAH多见。SSc-ILD发生率最高,易出现雷诺现象、抗Scl-70抗体。PM-ILD抗Jo-1抗体多见.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肺疾病 间质性 临床特点 高分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与TGFβ1的关系及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雷玲 钟小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1-673,共3页
T辅助细胞17(Th17)是一种由CD4+T淋巴分化而来的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由白细胞介素(IL)-23介导的IL-17族细胞因子.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许多研究证实,Th17细胞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在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银... T辅助细胞17(Th17)是一种由CD4+T淋巴分化而来的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由白细胞介素(IL)-23介导的IL-17族细胞因子.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许多研究证实,Th17细胞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在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炎症肠病、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肺纤维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TH17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兆云 赵铖 +3 位作者 米存东 陈战瑞 雷玲 唐美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ANFH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等相匹配40例无ANFH的SLE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ANFH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等相匹配40例无ANFH的SLE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的异同点。结果:病例组40例,平均年龄(26.95±6.16)岁,并发ANFH病程1~126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糖皮质激素起始量、第一年1~2个月、3~6个月、7~12个月3个阶段糖皮质激素日平均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OR=0.907,P=0.034,95%CI0.829~0.903),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OR=2.069,P=0.006,95%CI1.230~3.481)。结论:SLE并发ANFH与年龄、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口腔溃疡、抗心磷脂抗体、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有关,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荣军 文静 +1 位作者 高静琳 赵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BPC)<50×109/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结果:10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BPC)<50×109/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结果:10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2例(75.2%),部分缓解(PR)15例(13.8%),无效(NR)12例(11.0%)。与有效组(CR+PR)比较,无效组(NR)骨髓巨核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间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发生率和补体(C)3、C4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组和大剂量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可能为影响SLE并发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 巨核细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骨侵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培培 米存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92-1693,共2页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SpA)是以中轴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强直性脊柱炎(AS)为原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aSpA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中Treg/Th17亚群失衡在...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SpA)是以中轴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强直性脊柱炎(AS)为原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aSpA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中Treg/Th17亚群失衡在aSpA发病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IL-23/IL-23R/Thl7/IL-l7轴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轴型 骨侵蚀 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 发病机制 a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子宸 王荷郡 +4 位作者 赵铖 郑乐婷 文静 陈战瑞 雷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12月确诊的34例SLE并发DAH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发病率为0.39%,年龄19(IQR 11.75...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12月确诊的34例SLE并发DAH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发病率为0.39%,年龄19(IQR 11.75~32)岁,病程6(2~15.75)个月,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为19.5(16~25)分;抗双链DNA抗体定量24.35(2.89~129.25);补体C3 0.38(0.26~0.84)g/L。预后:总体病死率73.5%,经风湿免疫科治疗52.9%。影响病死率的治疗有CTX(OR=0.059,95%CI 0.006~0.554,P=0.013)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大于常规剂量激素治疗(OR=0.059,95%CI 0.006~0.554,P=0.013)。结论 SLE合并DAH症状常不典型,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等,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应用CTX联合大于常规剂量激素治疗原发病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弥漫性肺泡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红丽 雷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444-3445,共2页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CTD),患病率(50-300)/100万人口,目前没有有效逆转纤维化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SSc组织纤维化和抗体的产生与活化的CD4+T细胞相...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CTD),患病率(50-300)/100万人口,目前没有有效逆转纤维化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SSc组织纤维化和抗体的产生与活化的CD4+T细胞相关,T效应淋巴细胞亚群T辅助细胞(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和它们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纤维化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D4+T淋巴细胞在SS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 系统性硬化病 发病机制 CD4+CD25+ 组织纤维化 CD4+T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结缔组织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与系统性硬化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志清 赵铖(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02-1907,共6页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又称硬皮病,其特点是免疫异常、血管病变、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较多认为是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血管病变以及炎症介质的产生导致不受调节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过度纤维化...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又称硬皮病,其特点是免疫异常、血管病变、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较多认为是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血管病变以及炎症介质的产生导致不受调节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过度纤维化是SSc的标志,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度沉积会导致纤维化和器官功能障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最初感染宿主反应和各种系统性免疫介导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核心作用。TNF-α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凋亡和纤维化过程中兴奋性白细胞介素的信号传导。研究发现,在SS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并有利于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的发展,TNF-α通过调节纤维增生功能参与血管内皮的激活、免疫反应的调节和结缔组织的代谢。因此,TNF-α被认为是SSc进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纤维化 炎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4
作者 江学军 赵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88-1888,共1页
患者女,18岁,入院前3d开始出现发热、持续性上腹痛及频繁恶心、呕吐,门诊查体见腹肌紧张、中上腹压痛、反跳痛,查血淀粉酶966U/L.上腹部CT见胰腺肿大,密度不均,边界不清,胰周渗液,提示胰腺炎,拟“急性胰腺炎”收入院。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首发表现 腹肌紧张 上腹压痛 胰腺肿大 腹部CT 血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