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分布状态、危险因素及预后
1
作者 何罗宜 刘品晶 +2 位作者 黄静铭 古立新 汤展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了解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分布状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急诊科、ICU 1区、ICU 2区115例VA-ECMO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了解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分布状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急诊科、ICU 1区、ICU 2区115例VA-ECMO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观察此类患者是否合并CLS及其VA-ECMO运行时间及状态;同时记录各患者疾病类型、血气分析pH值、HCO3-浓度、乳酸值(LAC)、血清白蛋白等。各因素对VA-ECMO并CLS之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结果总体VA-ECMO患者发生CLS为61例,占比高达53.04%。脓毒症、ECPR、pH值、LAC值为VA-ECMO并CLS危险因素(P<0.05)。CLS组ECMO 24 h运行失败率高达49.18%,高于非CLS组(P<0.001)。CLS组ECMO运行时间均值为39.53 h,低于非CLS组(t=2.318,P<0.05)。CLS组死亡率高达88.24%,高于非CLS组(57.69%)(χ^(2)=14.18,P<0.001)。结论VA-ECMO合并CLS比例并不低,脓毒症、ECPR、pH值、LAC为VA-ECMO并CLS危险因素,VA-ECMO合并CLS严重影响ECMO运行。对于VA-ECMO患者,应高度关注毛细血管渗漏状态及其危险因素,早期处理潜在病因,促使ECMO顺利进行,进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体外心肺复苏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ICU患者显性误吸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彩虹 刘霞琴 +3 位作者 覃双文 陆秀红 李玲 黄德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为识别高危人群、降低显性误吸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人ICU患者798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成人ICU患者显性误吸发生率为16.9%,机械通气、胃... 目的探讨成人ICU患者发生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为识别高危人群、降低显性误吸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人ICU患者798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显性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成人ICU患者显性误吸发生率为16.9%,机械通气、胃残余量、腹腔内压力、误吸史、呕吐是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成人ICU患者有发生显性误吸的风险,需重点关注机械通气、有误吸史及呕吐的患者,减少胃残余量和降低腹腔内压力,以减少显性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ICU 误吸 显性误吸 机械通气 胃残余量 腹腔内压力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肾占位”起病的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松 陈强 +1 位作者 曾宇 陈朝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结,以期降低该病的误诊误治,提升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脓毒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方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覃双文 陆秀红 +3 位作者 李玲 谢明杰 黄柳云 黄德斌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8-156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方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1月—12月入住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治疗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方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1月—12月入住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治疗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常规锻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肌力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7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38例,实验组39例。实验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肌力评分、ICU活动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镇痛及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肌力,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康复 综合康复 机械通气 ICU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与脓毒性休克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立创 蒋良艳 +3 位作者 张碧霞 吴绍雷 胡军涛 汤展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5-1730,共6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的表达水平和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并按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的表达水平和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并按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的30例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组的IFN-γ的表达水平,分析组间IFN-γ的表达水平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的IFN-γ表达水平较健康体检人群低[212.80(151.11,255.79)ng/L vs.343.37(314.5,427.95)ng/L,P<0.01]。96例脓毒性休克中有54例存活组,42例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SBP、DBP、SI、Lac、IL-6、IFN-γ、PCT、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示Lac、IFN-γ表达下降、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6.491(1.404~30.004)、0.954(0.954~0.999)、3.476(1.210~9.984),P<0.05]。INF-γ和Lac、APACHEⅡ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35。绘制Lac、IFN-γ、APACHEⅡ的ROC曲线,三者的AUC分别为0.847、0.869、0.833,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78,三者联合预测的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01)。结论IFN-γ表达水平下降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Γ干扰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FRT、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宁 汤展宏 易其琼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铁蛋白(FRT)、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60例非脓毒... 目的 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铁蛋白(FRT)、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6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清,检测血清VitD、FRT、HB-EGF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FRT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VitD、HB-EGF水平低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55例存活,3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TNF-α、IL-1β、FRT高于存活组患者,而VitD、HB-EGF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itD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CRP、PCT、TNF-α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HB-EGF与APACHE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FRT与APACHE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血清VitD、FRT、HB-EGF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82(95%CI:0.72~0.86),灵敏度为84.39%,特异度为69.3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HB-EGF水平较低,FRT水平较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维生素D 铁蛋白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预后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技术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在烧伤早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江家树 汤展宏 +2 位作者 胡军涛 张驰 潘熠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51-2155,共5页
目的:评估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和传统补液公式方案在烧伤早期液体复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烧伤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评估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和传统补液公式方案在烧伤早期液体复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烧伤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例)和对照组(6例)。研究组在 PiCCO 技术目标导向下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依据传统补液公式,在传统生命体征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CVP)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日均补液总量、日均尿量、日均心率、日均平均动脉压(MAP)、日均 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第1~3天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脏指数(CI)、CVP,第 3天血肌酐水平、第 3天血尿素氮水平、ICU 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日均补液总量、日均尿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日均心率、日均 MA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日均 CV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第2天、第 3天 ITBI、CI 高于第1天,第 3天 ITBI、CI 高于第2天(P 〈0.05)。研究组患者第1~ 3天 CV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第 3天血肌酐水平、第 3天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病死率为3/7,对照组为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结论采用 PiCCO 技术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烧伤早期更有利于精准判断患者所需液体量,以尽早达到复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 目标导向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国栋 李兴国 +1 位作者 王恒 温汉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高、中、低剂量硫酸镁(MgSO_4)预处理和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20只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假手术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30只)、不同剂量MgSO_4(20、40、80 mg/kg)... 目的探讨使用高、中、低剂量硫酸镁(MgSO_4)预处理和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20只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假手术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30只)、不同剂量MgSO_4(20、40、80 mg/kg)预处理组(30只,每一剂量组均为10只)、不同剂量MgSO_4(70、140、280 mg/kg)治疗组(30只,每一剂量组均为10只)。预处理组小鼠缺血前腹腔注射不同剂量MgSO_4,治疗组小鼠于再灌后即刻腹腔注射不同剂量MgSO_4。观察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其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ATP酶的活性。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评估并记录各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和治疗组小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中、高剂量治疗组与预处理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P<0.05或P<0.01)。不同剂量治疗组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及T-NOS、iNOS活性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小鼠脑组织iNOS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小鼠脑组织中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高剂量预处理组小鼠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中、低剂量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高剂量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小鼠旷场实验和悬挂实验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MgSO_4预处理和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NOS和iNOS活性和减少NO合成而增加ATP酶的活性,减轻神经元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胡军涛 汤展宏 +1 位作者 彭涛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402-3404,共3页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动脉血乳酸与肝、肾功能以及氧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50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在患者移植术前和术毕、术后12...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动脉血乳酸与肝、肾功能以及氧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50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在患者移植术前和术毕、术后12、24、48、72h等时段对肝、肾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监测的同时,观察动脉血乳酸与上述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术后动脉血乳酸随着肝功能的恢复逐渐下降,在术后48h后恢复至正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0.270,P=0.008;R=0.540,P<0.01);动脉血乳酸与尿素氮呈现负相关(R=-0.231,P=0.024),但与肌酐无明显相关性(R=0.078,P=0.45);术后动脉血乳酸与动脉与肺动脉血氧分压差(Pa-paO2)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既能反映全身氧代谢的状态,又可判断移植肝功能,可作为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重要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动脉血乳酸 肝功能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状态、液体出入量等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罗宜 赖洁 汤展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为了解脓毒症患者在肺部超声、液体出入量、外周血血小板、炎症指标分级等因素下预后,并得出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随机表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114例脓毒症患者。入院... 目的为了解脓毒症患者在肺部超声、液体出入量、外周血血小板、炎症指标分级等因素下预后,并得出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随机表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114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收集记录所有脓毒症后患者结局,并在脓毒症诊断时收集患者肺部超声情况、外周血血小板、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年龄、性别,同时记录结局时总液体出入量。肺部超声、液体出入量、外周血血小板、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年龄、性别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定性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 2个分区融合B线(白肺)、结局液体出入量正平衡、外周血血小板下降、高降钙素原、高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0.05)。> 2个分区融合B线(白肺)脓毒症患者病死率高于≤2分区融合B线(白肺)脓毒症患者(P <0.05)。结论出现> 2个分区融合B线(白肺)、液体出入量正平衡、外周血血小板下降、高APACHEⅡ分值的脓毒症患者提示预后不良,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脓毒症 液体管理 降钙素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血容量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罗宜 刘品晶 +1 位作者 黎李萍 汤展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目的为了解机械通气下应用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血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广西中西医结合医院ICU 2区及1区机械通气治疗脓毒症患者136例,... 目的为了解机械通气下应用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血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广西中西医结合医院ICU 2区及1区机械通气治疗脓毒症患者136例,应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床旁超声同步检查,记录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每搏变异率、下腔静脉最小直径(IVCD_(min))、IVC扩张指数,同时收取NT-pro BNP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机械通气下患者各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对应IVCD_(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值GEDVI组IVCD_(min)x±s:(1.57±0.32)cm;IVCD_(min)反应机体容量不足的最佳截点为1.35 cm,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40%、84.80%;IVCD_(min)反应机体容量过负荷的最佳截点为1.81 cm,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50%、89.60%。下腔静脉扩张指数反映容量反应性最佳截点为14.47%,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7%、81.0%。结论对于机械通气下脓毒症患者,IVCD_(min)<1.35 cm,需注意机体血容量不足状态;IVCD_(min)>1.81 cm,应早期警惕容量负荷过重。临床应及时评估机体血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以准确指导液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床旁超声 PICCO NT-PRO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预测因素分析
12
作者 黄彬 卢凤坤 +2 位作者 李小荣 汤展宏 胡军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36-2742,共7页
目的探讨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期间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早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242例COVID-19患者,包括117例轻/中型患者,55例重型患者,70例危重型患者;男165例,女77例,中位年龄70(59,80)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合并肺炎、合并血流感染、APACHEⅡ评分、入院时呼吸频率、收缩压以及早期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尿素、肌酐、白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心脏病、脑卒中、合并血流感染、WBC、IL-6水平高、LYM水平低是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3.253(1.694~6.246)、5.251(2.378~11.592)、6.920(2.499~19.189)、1.111(1.041~1.186)、1.003(1.001~1.006)、0.571(0.353~0.926)]。ROC曲线分析显示,WBC、LYM、IL-6及三者联合检测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均P<0.05),WBC、LYM与IL-6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既往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早期合并血流感染、入院时IL-6、WBC水平较高、LYM水平低是有助于早期预测COVID-19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WBC、LYM与IL-6三者联合检测对COVID-19发展成重型、危重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