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桥川 《内科》 2020年第3期365-366,共2页
血液内科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是一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先进检验技术高度结合的学科,处于医学发展的最前沿,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量大。血液内科的这些特点导致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LBL... 血液内科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是一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先进检验技术高度结合的学科,处于医学发展的最前沿,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量大。血液内科的这些特点导致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无法完全胜任教学需要,导致学生普遍感觉血液内科难学、在参加考试遇到血液内科相关题目不能正确回答、在诊断治疗血液内科患者时面临困难,最终对血液内科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克服LBL教学模式的缺点,各高校均对主流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继续研究和改进血液内科教育模式以适应医学迅速发展的需要仍十分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 网络课程 血液内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模式在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赖颖晖 施玲玲 杨高晖 《内科》 2018年第4期659-660,共2页
翻转课堂结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BL)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进行被动的学习,而是在课前和课堂上参与各种有意思的教... 翻转课堂结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BL)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进行被动的学习,而是在课前和课堂上参与各种有意思的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学习。笔者将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内科的见习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探索和尝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深度增加、课堂讨论气氛浓烈,学生的表达、沟通、团队协作、文献查阅和临床思维能力均得到较大提高,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教学 翻转课堂 基于团队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血液肿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涌连 彭志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235-237,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抗血液肿瘤活性是其研究热点之一。其抗血液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诱导细胞分化...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抗血液肿瘤活性是其研究热点之一。其抗血液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诱导细胞分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促进抑癌基因表达和抑制癌基因表达等方面。文中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血液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血液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俸云菊 苏华丽 +1 位作者 李智 黄晓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颅内出血将其分为颅内出血组(n=10)和非颅内出血组(n=156)。查阅...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颅内出血将其分为颅内出血组(n=10)和非颅内出血组(n=156)。查阅两组的病例资料,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经相关检查确诊颅内出血患者10例(占6.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细菌培养或病毒核酸结果阳性及中枢神经白血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体温升高及高血压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BC、PLT、PT、FIB、D-D、CRP、PCT及体温升高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巩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颅内出血 单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和玲 周贻振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24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3例,发生率为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24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3例,发生率为0.01%,3例患者均死亡。结论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死率极高、预后很差,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护士要做好各项治疗配合及护理工作,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栓性微血管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雪 彭志刚 《内科》 2009年第4期595-597,共3页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肿瘤细胞 凋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教育光盘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屏 梁梅梅 +1 位作者 梁金清 李辉萍 《内科》 2008年第6期942-943,共2页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 教育光盘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白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减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梁金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7-28,共2页
白细胞减除术是配合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对23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35例次白细胞减除术,取得满意的疗效。主要护理要点:(1)重视此项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2)护士要了解机器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加强配... 白细胞减除术是配合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对23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35例次白细胞减除术,取得满意的疗效。主要护理要点:(1)重视此项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2)护士要了解机器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加强配合;(3)术中保持穿刺血管的通畅,观察有无口唇麻木、肢体麻木等低血钙症状及低血容量反应症状;(4)术后重点观察皮肤、粘膜出血情况及头晕,心使等贫血加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减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雪梅 《内科》 2006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寻求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老年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存在明显特点,表现为怀疑、焦虑和恐惧。②大部分老年白血病患者表现抑郁。③少数患者因化...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寻求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老年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存在明显特点,表现为怀疑、焦虑和恐惧。②大部分老年白血病患者表现抑郁。③少数患者因化疗后反应及并发症多,表现为拒绝治疗和敌视。④少数患者虽然病情较重,但心情开朗、豁达,疗效满意。针对上述心理变化,采取了以下护理对策:①突出老年人心理护理。②进行老年病及老年白血病相关知识教育。③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相结合。结论对老年白血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的全方位、个体化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白血病患者 心理护理方法 特点分析 心理特点 临床心理 个体化护理 知识教育 心理障碍 心理变化 疗效满意 护理对策 全方位 老年病 化疗后 并发症 治疗 抑郁 恐惧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疲劳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梅梅 《内科》 2007年第5期867-868,共2页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急性白血病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彬宾 周吉成 《内科》 2009年第3期434-436,共3页
关键词 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 临床特征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军 彭志刚 《内科》 2007年第4期632-634,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金清 《内科》 2007年第6期1007-1007,共1页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roX-5调节M1巨噬细胞极化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的机制
14
作者 朱丽华 章忠明 +3 位作者 李薇 冯霞 王芃 刘兰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NecroX-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roX-5组、LPS组和NecroX-5+LPS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诱导ARDS模型,NecroX-5组和NecroX-5+LPS组造模前7 ... 目的:探讨NecroX-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roX-5组、LPS组和NecroX-5+LPS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诱导ARDS模型,NecroX-5组和NecroX-5+LPS组造模前7 d腹腔注射10 mg/kg NecroX-5。造模后24 h收集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TNF-α、IL-6、IL-23、iNOS水平,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CD68^(+)CD86^(+)表达,qPCR检测CD86、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D86、iNOS、HMGB1、RAGE蛋白表达。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ecroX-5组、LPS+IFNγ组和NecroX-5+LPS+IFNγ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极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RAGE蛋白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NecroX-5+LPS组BALF中TNF-α、IL-6、IL-23、iNOS含量下降,肺组织损伤程度减小,CD68^(+)CD86^(+)阳性表达降低,iNOS、CD86 mRNA与蛋白表达量下降,HMGB1、RAGE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LPS+IFNγ组比较,NecroX-5+LPS+IFNγ组细胞F4/80+CD11b+CD11c+标记百分比下降,此外,HMGB1与RAGE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NecroX-5可能通过调节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HMGB1/RAGE表达,改善大鼠ARDS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NecroX-5 M1巨噬细胞极化 HMGB1/RAGE途径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方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
15
作者 梁金清 杨梅雪 +1 位作者 梁冰 陆沙鸥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76-1278,共3页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劼 牟海霞 《内科》 2008年第3期433-436,共4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院的护理程序
17
作者 梁金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4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程序 出院后 免疫功能 造血系统 护理知识 医护工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18
作者 梁金清 《内科》 2006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治疗 白血病 免疫抑制治疗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发现 严重并发症 死亡原因 免疫功能 基因缺陷 恢复 关键因素 血小板 实体瘤 标准 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慧函 杨丽 +5 位作者 凌瑛 滕海英 陈国连 周雪梅 李高叶 应燕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以期为CLABSI防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数据为对照,2021年为干预期,干预前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定期开展导管维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培训及考核,感...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以期为CLABSI防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数据为对照,2021年为干预期,干预前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定期开展导管维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培训及考核,感染控制科开展手卫生培训并动态监测CLABSI;干预期构建多学科协作小组,通过回顾分析及现况调查明确根本原因,制定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从重点科室、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导管维护等重点环节改善。动态监测CLABSI发生率及CLABSI防控措施依从率变化情况。结果:2020年CLABSI发生率为0.115‰,2021年CLABSI发生率为0.138‰。2021年第二季度CLABSI发生率上升为0.251‰,但干预后第三、四季度相比第二季度CLABSI发生率分别下降了53.4%、51.4%。CLABSI防控管理措施总依从率、CVC置管措施总依从率、PICC维护措施总依从率均有显著提升(P均<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可以提高CLABSI防控重点措施依从率,降低CLABSI发生率,可为CLABSI防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李桥川 邱录贵 《内科》 2008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对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供者稳态及G-CSF动员过程中骨髓、外周血CD34+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变化,并应用结晶紫染色测定CD34+细胞的黏附功能。结果G-CSF动员后CD...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对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供者稳态及G-CSF动员过程中骨髓、外周血CD34+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变化,并应用结晶紫染色测定CD34+细胞的黏附功能。结果G-CSF动员后CD34+CD49d+细胞比例无显著下降,外周血CD34+CD62L+、CD34+CD54+和CD34+CD11a+细胞比例增高。动员后CD34+细胞表面CD49d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减弱,但CD49e、CD62L、CD11a、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虽呈减弱趋势,却无统计学差异。动员后CD34+细胞黏附纤连蛋白能力下降。结论G-CSF通过降低造血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的黏附而产生动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黏附分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