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3
1
作者 杨渊 肖增明 +2 位作者 李世德 罗高斌 陈晓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 对 2 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 ,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对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汽化消融成形治疗 ,术后随访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 2月~ 11月随访 ,优 15...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 对 2 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 ,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对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汽化消融成形治疗 ,术后随访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 2月~ 11月随访 ,优 15例 ,良 7例 ,差 1例 ,优良率 95 7% ,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结论 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椎间盘汽化成形术 ,是一种安全、微创、操作简单、疗效佳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 ,但手术适应证一定要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成形 等离子体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被引量:13
2
作者 贺茂林 肖增明 +2 位作者 李世德 黄成彬 李挺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5.8岁。L4~L58例,L5...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5.8岁。L4~L58例,L55例,L5~S18例,L4~S1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2例,E级18例。术前腰骶角为19°±3.5°。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500~900ml,平均700ml。无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患者即可佩戴支具站立及下地行走。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7.8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1例B级恢复到D级,1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2例D级恢复到E级;腰骶角为26°±6.5°;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段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抑制成骨肉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实验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世德 韦程寿 +2 位作者 詹新立 肖增明 劳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成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100!g隔天于治疗组荷瘤裸鼠肿瘤周围及瘤块内注射,对照组用等量PBS注射,共给药6次。测量两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肿瘤湿重,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成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100!g隔天于治疗组荷瘤裸鼠肿瘤周围及瘤块内注射,对照组用等量PBS注射,共给药6次。测量两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肿瘤湿重,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光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肿瘤体积、重量、MVD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抑瘤率达54.05%。病检发现治疗组肿瘤内有散在点状或线状坏死灶,甚至小片状坏死灶,对照组很少出现坏死灶。结论:抗VEGF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抑制裸鼠体内人成骨肉瘤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抗VEGF抗体 微血管密度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4
4
作者 詹新立 肖增明 +3 位作者 李世德 劳山 陈前芬 罗高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 ̄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 ̄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分区切除 重建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冲 詹新立 +3 位作者 肖增明 崔明星 贺聚良 覃一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D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术。于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B、C组山羊均存活,D组山羊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存活山羊均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效果:A组均Ⅰ级融合;B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3只;C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D组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组织学融合效果:A组Ⅰ级融合3只,Ⅱ级融合1只;B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C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D组Ⅲ级融合2只,Ⅳ级融合1只。A组优于B、C、D组(P<0.05),B、C组优于D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次全切除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安全、可靠,融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内固定 钛板 前路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2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贺茂林 肖增明 +2 位作者 李世德 黄成彬 李挺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2例12膝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4.2岁(23~40岁)。结果...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2例12膝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4.2岁(23~40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120~180min,出血量为500~900mL,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5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引流量为300~700mL,平均450mL。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骨巨细胞瘤。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中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肿瘤无复发。内固定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评分为15~28分,平均23.8分,其中≥18分为11例,优良率占92%。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具有效果良好,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膝关节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贺茂林 肖增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66-470,450,共6页
糖皮质激素应用范围广泛且往往长期使用,它的主要副作用就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并增加骨折风险。并非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才会导致骨质疏松。老年人及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前即存在骨矿密度低的患者,骨量丢失更加明显,更易导致骨折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应用范围广泛且往往长期使用,它的主要副作用就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并增加骨折风险。并非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才会导致骨质疏松。老年人及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前即存在骨矿密度低的患者,骨量丢失更加明显,更易导致骨折的发生。除了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骨量丢失,如: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腺发育不全及低体重等。本综述说明了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危人群、发病机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目前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依赖于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摄取,定期的体育锻炼。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双膦酸盐和甲状旁腺素的应用给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尽管我们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已有长足进步,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骨矿密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健 劳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281-3283,共3页
异位骨化(her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非骨化组织中有新生骨的形成,它不同于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HO形成的是戊熟的板层状骨。通常分成两大类:一类为获得性HO,常见的有创伤、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烧伤等引起的... 异位骨化(her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非骨化组织中有新生骨的形成,它不同于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HO形成的是戊熟的板层状骨。通常分成两大类:一类为获得性HO,常见的有创伤、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烧伤等引起的HO,这一类在临床工作最为常见,亦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另一粪为遗传相关性HO,如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艮(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这是一种罕见的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全身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转移性钙化 遗传相关性 营养不良性 骨化性纤维 结缔组织病 骨化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合并胸椎管髓外造血瘤样变1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子明 肖增明 陈前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47-747,754,I0002,共3页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髓外造血 瘤样变 胸椎管 椎管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