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BI-RADS分类与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军杰 陈圆圆 +3 位作者 李智贤 曾健 韦康来 王斯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征象,探讨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分析3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超声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边缘毛刺...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征象,探讨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分析3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超声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纵横比、微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部血流、弹性评分及BI-RADS分类,术后行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表达,分析BI-RADS分类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边缘有毛刺征的IDC肿块ER、P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边缘无毛刺征者(χ2=7.618、6.178,P<0.05),有微钙化的IDC肿块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者(χ2=4.827,P<0.05),血流分级II^III级的IDC肿块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0~I级者(χ2=4.07,P<0.05);②ER、PR、CerbB-2表达阳性的IDC的BI-RADS分类明显高于ER、PR、CerbB-2阴性者(P<0.05)。结论边缘毛刺征、微钙化、血供丰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工作中有可能将ER、PR、CerbB-2阴性乳腺癌的BI-RADS分类低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超声检查 乳房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基因 ERBB-2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乳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罗 韦田福 +6 位作者 吴隆燕 韦海林 李瑞兰 肖秋玲 覃慧 何攀 罗铭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6-450,共5页
从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和相关机制、对乳腺癌患者的危害及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胰岛素抵抗的防范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管理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加速康复 快速康复 乳腺癌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3是乳腺癌的新型预后标志物且与免疫浸润相关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江涛 吴向华(指导) +4 位作者 王昌利 张瀚文 阮晖朝 符小兵 杨荣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747-2752,2757,共7页
目的:基于TCGA和GEO数据开发的多种在线工具探讨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预后价值和潜在调控机制。方法:采用GEPIA2.0、TIMER和Oncomine数据库联合分析CCL23在乳腺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基于G... 目的:基于TCGA和GEO数据开发的多种在线工具探讨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预后价值和潜在调控机制。方法:采用GEPIA2.0、TIMER和Oncomine数据库联合分析CCL23在乳腺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基于GEPIA2.0和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CCL23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预后潜力;采用LinkedOmics与GeneMANIA数据库阐明CCL23参与的生物学行为和蛋白互作网络;TIMER数据库探讨CCL23与肿瘤免疫细胞数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CCL23 mRNA表达显著下调,高表达CCL23 mRNA的乳腺癌患者OS、DFS、DMFS较好;前50个共表达基因中有18个与患者预后相关;KEGG富集分析提示CCL23及其共表达基因参与乳腺癌免疫调节。乳腺癌组织CCL23 mRNA表达与肿瘤纯度呈显著负相关,与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调节肿瘤纯度后,CCL23与多个CD4^(+)T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标志物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CL23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乳腺癌良好预后有关,具有作为乳腺癌预后潜在标志物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细胞 CCL2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BI-RADS4类乳腺病变 被引量:67
4
作者 陈圆圆 刘军杰 +4 位作者 魏晏平 丁雪明 李智贤 田桂湘 曾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32例BI-RADS4类乳腺病变,根据病变血流Adler半定量分级及弹性评分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绘制ROC曲线,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32例BI-RADS4类乳腺病变,根据病变血流Adler半定量分级及弹性评分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绘制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及校正BI-RADS分类。结果 132例病灶中,良性病灶75个,恶性病灶57个。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48.00%,准确度为65.15%;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61.33%,准确度为72.73%。校正BI-RADS分类诊断4类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明显高于BI-RADS分类的0.760(Z=2.963,P<0.01)。结论 CDFI联合UE可以明显提高对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检查 乳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85例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陆云飞 曾健 +2 位作者 覃光灵 廖清华 林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8-260,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从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为8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手术。肿瘤均为单发,最大直径<2cm44例,2.0~3.0cm37例,3.1~4.0cm4例。术后进行放、化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从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为8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手术。肿瘤均为单发,最大直径<2cm44例,2.0~3.0cm37例,3.1~4.0cm4例。术后进行放、化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10年,平均随访32.4个月。目前85例均生存,其中术后≥5年32例,≥10年11例,术后5、10年生存率均为100%。85患者例中,82例未发现复发及转移;3例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1例术后3年同侧腋窝肿瘤复发,1例术后8年出现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肺、肝转移,1例术后1年出现肝转移。美容效果良好为96.5%(82/85),一般为3.5%(3/85)。结论:采用保留乳房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疗效满意,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乳房手术 乳腺癌 疗效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9
6
作者 王颖芳 李智贤 +8 位作者 曾健 李艳宁 韦康来 李富 丁雪明 黄华 冯卫连 魏晏平 庞彩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将31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评价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TNBC和non-TNBC组,并分析比较其...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将31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评价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TNBC和non-TNBC组,并分析比较其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①31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占16.35%(52/318)。②病理结果显示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0.05)。③超声显示,TNBC组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内部微钙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2~3级的病例数明显低于non-TNBC组(P<0.05)。结论 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部分患者缺少典型的恶性肿块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及影像学医生对TNBC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健 石枫 +1 位作者 陆云飞 林进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评价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收集75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和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分析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75例患者中共检出235枚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发现6例6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另有3例3枚淋巴结的单个或多个癌细胞EMA和CK19均表达阳性。联合检测法的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为3.83%(9/235),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阴性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为12.00%(9/75),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组淋巴结转移状态、腋窝level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结论:使用连续多层切片HE染色法,连续多层切片EMA、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法检测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是可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level Ⅰ、levelⅡ组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微转移临床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第三组淋巴结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19 上皮膜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MRI影像特征及病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军杰 张文皓 +3 位作者 李智贤 曾健 李富 陈圆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髓样癌的磁共振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纤维腺瘤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以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女性乳腺髓样癌患者为研究组,32例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对照组,术前15d内行MR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MRI表现及病理... 目的研究乳腺髓样癌的磁共振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纤维腺瘤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以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女性乳腺髓样癌患者为研究组,32例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对照组,术前15d内行MR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组有1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实验组在所有序列上均清晰可见,直径一般为1.0~4.3cm;T1WI均呈低信号,T2WI4例呈低信号,20例呈明显高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Ⅲ型和Ⅱ型;对照组形态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光整;T1WI18例呈低信号,14例呈等信号,T2WI2例呈低信号,TIC为Ⅰ型;两组形态、内部强化及病理分级、TI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乳腺髓样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髓样瘤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曾健 张浩 +1 位作者 陈玲 胡翠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0月对76例乳头溢液患者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同时在乳管镜下对溢液乳管异常部位搔刮,盐水冲洗,收集导管冲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乳管...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0月对76例乳头溢液患者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同时在乳管镜下对溢液乳管异常部位搔刮,盐水冲洗,收集导管冲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扩张或炎症30例,未行手术;乳管隆起性病变46例,行手术活检;病理诊断早期乳腺癌10例,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腺腺病4例。76例中,导管冲洗液涂片的有效细胞团较乳头溢液明显增加(P<0.01)。10例早期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能获得更多的有效细胞团,使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冲洗液 脱落细胞学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癌 乳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丹 李智贤 +4 位作者 曾健 刘军杰 陈圆圆 王斯达 丁雪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发病低,但恶变率高。常规超声(ultrasonography,US)对其诊断准确率不高。文章探讨US结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患者63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 目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发病低,但恶变率高。常规超声(ultrasonography,US)对其诊断准确率不高。文章探讨US结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患者63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根据二维超声图像(two-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2DUS)特征进行分型,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及UE特征进行超声综合评级后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根据2DUS图像分为4种类型。常规US结合UE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3%、88.9%和90.5%,而常规US分别为75.6%、66.7%和73.0%;2种方法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8 vs 0.838,P<0.05)。结论常规US结合UE可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乳头状病变 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超声、CDFI及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圆圆 刘军杰 +5 位作者 李智贤 曾健 张海添 李富 罗丹 王斯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8-178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超声(2DUS)、CDFI及超声弹性成像(UE)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乳腺叶状肿瘤的2DUS、CDFI及UE表现。结果15例(15/17,88.24%)肿瘤边界较清晰;11例(11/17,64.71%)形态规则,表现为椭圆形或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超声(2DUS)、CDFI及超声弹性成像(UE)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乳腺叶状肿瘤的2DUS、CDFI及UE表现。结果15例(15/17,88.24%)肿瘤边界较清晰;11例(11/17,64.71%)形态规则,表现为椭圆形或1~2个小分叶,6例(6/17,35.29%)形态不规则,表现为3个以上的明显分叶;8例(8/17,47.06%)肿瘤内部出现囊性变;血流Ⅱ级9例(9/17,52.94%)、Ⅲ级8例(8/17,47.06%);UE评分3分4例(4/13,30.77%)、4分9例(9/13,69.23%)。结论超声提示明显分叶、囊性变、无微钙化、血流信号较丰富对乳腺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阿霉素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武军 曾健 潘承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12-1814,共3页
目的评价活性炭微粒-表阿霉素(Epi-CH)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转移灶化疗的改进作用。方法60例II-III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术前72h于瘤床或肿瘤周围腺体注射Epi-CH混悬液10mg,对照组20例注射表阿霉素水溶液10mg... 目的评价活性炭微粒-表阿霉素(Epi-CH)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转移灶化疗的改进作用。方法60例II-III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术前72h于瘤床或肿瘤周围腺体注射Epi-CH混悬液10mg,对照组20例注射表阿霉素水溶液10mg,术后清点腋窝淋巴结总数和黑染淋巴结数并计算腋窝淋巴结清除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治疗组黑染和未黑染淋巴结中表阿霉素的含量。光镜观察淋巴结组织变性坏死改变。结果治疗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比对照组多4.04个(P<0.01)。治疗组中腋窝淋巴结的黑染率为86.9%(565/650);直径≤1.0cm淋巴结黑染率明显高于直径﹥1.0cm淋巴结黑染率(P<0.01);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黑染淋巴结中表阿霉素的含量是未黑染淋巴结含量的14.3倍(P<0.01)。黑染淋巴结内癌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坏死改变。结论Epi-CH混悬液能增加手术清除的腋淋巴结数目,显著增加并维持表阿霉素在局部淋巴结中的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腺肿瘤 淋巴化疗 活性炭 表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现强 刘志明 +1 位作者 赫军 陆云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4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的VE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4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的VEGF及FGF3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9%、16.3%、10.5%,FGF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7.0%及5.3%的,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比较,VEGF及FGF3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甲状腺癌T3/T4期组、预后不良组及复发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VEGF染色分数与甲状腺癌预后指数呈正相关(r=0.323,P=0.011);FGF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P>0.05),但在VEGF阳性的甲状腺癌中有更高的表达(P<0.05)。结论VEGF及FGF3的过表达可作为协助甲状腺癌诊断的一个指标,两者在甲状腺癌中有协同表达;VEGF是甲状腺癌的预后预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VEGF/FGF3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增强MRI应用ROC曲线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杰华 陆云飞 陈之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对比性研究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肿物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FFDM、MRI增强检查和手术... 目的:对比性研究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肿物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FFDM、MRI增强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应用Medcalc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ROC曲线分析,比较FFDM和增强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160例患者中,FFDM检出肿块131例,发现钙化37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3例;MRI增强扫描检出肿块134例,发现钙化31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8例。ROC曲线分析FFDM和增强MR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24和0.929,P>0.05,在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上,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FDM是筛查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增强MRI能更多地显示乳腺癌病灶的特征,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磁共振成像 ROC曲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淋巴化疗对乳腺癌腋窝转移癌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武军 潘承恩 曾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淋巴化疗对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癌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合凋亡变化,探讨淋巴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淋巴化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淋巴化疗组改良根治术前72h于瘤床或肿瘤周... 目的观察术前淋巴化疗对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癌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合凋亡变化,探讨淋巴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淋巴化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淋巴化疗组改良根治术前72h于瘤床或肿瘤周围注射表阿霉素-活性炭混悬液10mg,对照组注射表阿霉素水溶液10mg。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腋窝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指数AI,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淋巴化疗组转移癌细胞AI平均为(9.5±2.7)%,对照组平均(3.8±1.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淋巴化疗组Bcl-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Bax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P<0.01),Bcl-2/Bax的比值下降。结论淋巴化疗能诱导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增加,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Bcl-2/Bax蛋白的比值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化疗 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小龙 李杰华 +4 位作者 覃新干 王震 田磊 张小彬 陈之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需手术治疗的1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腋窝入路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A组,...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需手术治疗的1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腋窝入路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B组,将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C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引流量)、术后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住院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C组(均P<0.05),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C组(均P<0.05),但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引流量、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无充气腋窝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和腋窝入路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快,满意度高,亦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腋窝入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通道蛋白1与胃肠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金禄 陈俊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2-834,共3页
恶性肿瘤的最基本特征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失控性增殖的根本原因就是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会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性,从而使肿瘤细胞不仅恶性增殖,还发生一系列恶性表型的改变。因此,细胞的调控成为当前肿... 恶性肿瘤的最基本特征是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而细胞失控性增殖的根本原因就是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细胞调控机制的破坏会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性,从而使肿瘤细胞不仅恶性增殖,还发生一系列恶性表型的改变。因此,细胞的调控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通道蛋白 氯离子 基因组不稳定性 肿瘤细胞 细胞调控 恶性增殖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专用软枕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葵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0期11-12,共2页
目的预防乳腺癌术后病人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方法选择临床诊断 (经病理证实 )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 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3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自制专用软枕 ,抬高患侧上肢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抬高患肢。... 目的预防乳腺癌术后病人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方法选择临床诊断 (经病理证实 )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 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3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自制专用软枕 ,抬高患侧上肢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抬高患肢。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11例 (占 31.4 3% ) ,对照组 2 0例 (占 5 7.14 %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使用自制专用软枕 ,能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病人感觉舒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患侧上肢 淋巴水肿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基因沉默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全军利 贺文兴 +2 位作者 吴斯敏 李健林 刘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观察STAT3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LV-sh RNA-STAT3)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MCF-7/ADR及亲本细胞MCF-7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LVsh RNA-STAT3感染MCF-7/ADR(STAT3-RNAi组),同时感染无... 目的:观察STAT3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LV-sh RNA-STAT3)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MCF-7/ADR及亲本细胞MCF-7中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LVsh RNA-STAT3感染MCF-7/ADR(STAT3-RNAi组),同时感染无义序列Scramble-sh RNA作为阴性对照(NC组),空白组不作处理(Con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TAT3 m RNA和蛋白、p-STAT3蛋白表达;不同浓度阿霉素处理各组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STAT3、p-STAT3蛋白在MCF-7/ADR中表达较MCF-7增强(P<0.05);STAT3-RNAi组STAT3 m RNA和蛋白、p-STAT3蛋白表达与Con组、NC组比较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对Con组、NC组和STAT3-RNAi组细胞的IC50分别为(56.1±3.00)μg/m L、(54.9±11.9)μg/m L和(7.6±0.2)μg/m L;Con组、NC组和STAT3-RNAi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5±0.7)%、(11.7±0.7)%和(34.0±3.1)%。结论 :LVsh RNA-STAT3可显著抑制STAT3基因表达,有效增强乳腺癌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TAT3 阿霉素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AR的表达及其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玉琴 张小彬 +1 位作者 李杰华 陆云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AR抑制剂比卡鲁胺在不同AR表达量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7例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AR抑制剂比卡鲁胺在不同AR表达量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7例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MDA-MB-453、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AR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抑制剂比卡鲁胺作用于以上3株乳腺癌细胞株,用MTT法分别绘制细胞株6天的生长曲线,最后予30μmol/L的比卡鲁胺持续作用以上3株细胞6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用药前后AKT及AR的表达量。结果 AR在12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29%,其中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阳性率为44.68%,在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中阳性率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月经状态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6,P=0.048),但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等病理参数无关。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强阳性细胞株MDA-MB-453在给予30μmol/L比卡鲁胺作用5天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用药后MDA-MB-453中AKT的表达显著降低(0.651 4±0.134 8 vs 0.461 1±0.0759 3,P=0.049)。结论 AR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AR抑制剂比卡鲁胺对AR强阳性乳腺癌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R介导,从而抑制PI3K/AKT/m TOR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AR PI3K/AKT/mTOR通路 比卡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