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来昔布预防唑来磷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红 罗灵光 +6 位作者 覃保瑜 孙雯 杨曦 黄鸿 方丹 荣曦 王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应用塞来昔布是否可以减少使用唑来磷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年龄61~86岁。依据输注唑来磷酸前是否预防应用塞来昔布及布洛芬分为空白对照组、布... 目的探讨预防应用塞来昔布是否可以减少使用唑来磷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年龄61~86岁。依据输注唑来磷酸前是否预防应用塞来昔布及布洛芬分为空白对照组、布洛芬组、塞来昔布组。观察输注唑来磷酸过程中及输液后3 d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1)塞来昔布组发热比例最少,塞来昔布组7例(14%)、布洛芬组8例(25%)、空白对照组13例(38.2%)。(2)中热(38.1-39℃)、高热(〉39℃)的塞来昔布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低热(37.3-38℃)的塞来昔布组比例略高于其他两组。各组在不同发热程度的比例分别为:塞来昔布组:低热4例(8%)、中热2例(4%)、高热1例(2%);布洛芬组:低热3例(6.3%)、中热3例(9.4%)、高热3例(9.4%);空白对照组:低热2例(5.9%)、中热5例(14.7%)、高热6例(17.6%)。三组发热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肌肉痛、骨骼关节疼痛、流感样症状、消化道症状、头晕、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塞来昔布组最低。除心悸、皮疹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塞来昔布可以减少唑来磷酸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唑来磷酸 塞来昔布 不良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柳青 叶婷婷 +1 位作者 卢柳金 梁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9-1604,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abolic score for insulin resistance,METS-IR)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纳入370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abolic score for insulin resistance,METS-IR)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纳入370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骨密度值,计算METS-IR。分析METS-IR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T2DM患者中合并骨质疏松症的METS-IR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ETS-IR与髋部整体、腰椎整体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01)。在校正潜在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TS-IR是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的保护因素(OR=0.916,95%CI:0.870~0.964,P=0.001;OR=0.945,95%CI:0.898~0.995,P=0.033)。结论在T2DM患者中,METS-IR与股骨颈、髋部整体和腰椎BMD相关。METS-IR可能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曦 刘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40-2442,共3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机制,是寻找MS、IR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前药物的关键。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机制 胰岛素抵抗 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治疗方法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景华 刘红 杨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44-3346,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临床特点及其主要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12月—2009年9月确诊的44例IH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病程为30个月;误诊率为95.5%;肢体搐搦40例,... 目的研究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临床特点及其主要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12月—2009年9月确诊的44例IH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病程为30个月;误诊率为95.5%;肢体搐搦40例,癫痫发作19例,智力障碍14例,白内障6例,脑钙化26例;脑钙化为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B=1.168,OR=3.216,P=0.006);血磷与血钙磷乘积值为正相关关系(r=0.801,P=0.000);脑钙化与智力障碍及癫痫发作为正相关关系(r=0.408,P=0.010;r=0.457,P=0.003)。结论 IHP误诊率、脑钙化发生率高;血磷与血钙磷乘积值、脑钙化与智力障碍呈正相关;脑钙化为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体征和症状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NIT-1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慕贤 刘红 +1 位作者 荣曦 岳惠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63-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高、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以下4组:L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LG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和20 ...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高、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以下4组:L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LG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和20 nmol/L的GLP-1)、HG组(培养液中含16.7 mmol/L的葡萄糖)、HGG组(培养液中含16.7 mmol/L的葡萄糖和20 nmol/L的GLP-1)。检测基线0 h及葡萄糖和(或)GLP-1刺激后2、4、6、8、10 h各组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基线时各组胰岛素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2、4、6、8、10 h后HG组、HGG组胰岛素原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LG和LG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G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及HG组(均P<0.05)。H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均P<0.05)。胰岛素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刺激后4 h达到高峰,而胰岛素原蛋白的表达量在2 h达到高峰。结论:在高糖条件下,GLP-1短期刺激胰岛β细胞可显著增加胰岛素原合成,GLP-1联合高糖对胰岛素原合成具有协同作用。胰岛β细胞在受到高糖或高糖+GLP-1刺激后胰岛素原蛋白表达的高峰要先于胰岛素原mRNA表达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高糖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一菲 何玉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2,178,共6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micro vascular disease, MVD)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7例T2DM住院患者(男性均≥50岁,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micro vascular disease, MVD)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7例T2DM住院患者(男性均≥50岁,女性均已绝经)相关资料,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将患者分为MVD组(178例)、无MVD组(139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合并MVD者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无MVD者更高(43%vs 28%,P=0.007)。在调整了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高血压、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是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是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男性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女性患者中无相关关系。结论 男性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