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钉螺广西地理株基因变异及种群变迁
1
作者 欧阳颐 黎学铭 +2 位作者 林睿 胡缨 张鸿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钉螺广西地理株与云南、四川、湖南及湖北等地的钉螺的基因遗传变异特点及系统发生关系,初步探讨广西地理株种群变迁情况。方法采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分别提取钉螺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tDNA)... 目的分析湖北钉螺广西地理株与云南、四川、湖南及湖北等地的钉螺的基因遗传变异特点及系统发生关系,初步探讨广西地理株种群变迁情况。方法采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分别提取钉螺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1(CO1)的基因并测序。同时从GenBank中搜索湖北汉阳、云南大理及四川绵阳钉螺相应序列,并应用邻接法(N-J)、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综合分析钉螺表型、孳生地及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并探讨其原因,分析系统发生关系。结果广西靖西与湖南岳阳、湖北汉阳的钉螺同源性较近,遗传距离较小,而与云南洱源、云南大理及四川绵阳的钉螺的同源性较远,遗传距离较大。基因变异以转换碱基数较多见,转换与颠换率为1.3,主要发生在第3碱基位点。结论广西、云南和四川虽然同属山地钉螺,湖南、湖北的钉螺为湖沼钉螺,但广西、湖南、湖北地理株亲缘性更近,而云南和四川地理株则高度同源。钉螺亲缘关系的远近及种群变迁,不能仅从外形及孳生地距离远近及地理纬度等来衡量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 种群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实验室证实的黏膜屏障损伤所致血流感染发生机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慧函 何雨 应燕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651,共6页
白血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感染并发症是临床白血病顺利治疗的主要障碍。白血病本身肿瘤特点和高强度化学治疗导致肠道屏障完整性损伤,肠道菌群易位是血流感染(BSI)的重要原因。实验室证实的黏膜屏障损伤所致血流感染(MBI-LCBI)... 白血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感染并发症是临床白血病顺利治疗的主要障碍。白血病本身肿瘤特点和高强度化学治疗导致肠道屏障完整性损伤,肠道菌群易位是血流感染(BSI)的重要原因。实验室证实的黏膜屏障损伤所致血流感染(MBI-LCBI)是急性白血病患者BSI的重要组成,但相关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综述黏膜屏障损伤、细菌易位,以及MBI-LCBI定义、诊断、流行情况,分析肠道微生态调节黏膜屏障完整性及MBI-LCBI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化学治疗介导黏膜炎及MBI-LCBI的防治及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血流感染 肠道屏障 细菌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胰腺癌裸鼠模型的建立及活体成像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永宁 黄雪桓 +2 位作者 唐芷盼 李若涵 秦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39,共9页
目的建立可动态观察成瘤过程并进行体内研究的2型糖尿病(T2DM)胰腺癌裸鼠模型。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载体GV260转染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构建能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Luc细胞)。然后,将36只SPF级裸鼠随机分... 目的建立可动态观察成瘤过程并进行体内研究的2型糖尿病(T2DM)胰腺癌裸鼠模型。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载体GV260转染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构建能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Luc细胞)。然后,将36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血糖正常的胰腺癌裸鼠)和模型组(n=24,T2DM胰腺癌裸鼠)。对照组:先给予繁殖饲料喂养,之后将PANC-1-Luc细胞异位种植于裸鼠皮下;模型组:先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1%STZ,之后将PANC-1-Luc细胞异位种植于裸鼠皮下。用荧光活体成像系统和人工测量法同步动态监测2组裸鼠胰腺癌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分析荧光值与肿瘤体积的关系。显微镜下观察裸鼠皮下肿瘤及胰岛,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来分析高血糖对裸鼠胰腺癌生长的影响。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确定PANC-1细胞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的最佳病毒滴度为5×107 TU/mL,用嘌呤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为20μg/mL、最佳筛选时间为9天;PANC-1-Luc细胞的荧光值与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线性方程为y=42.56x-42504(r=0.977,P=0.004)。T2DM裸鼠模型血糖值为23.05(19.25~26.40)mmol/L,且每只裸鼠的血糖均高于11.1 mmol/L,与对照组裸鼠血糖值[6.15(5.20~7.30)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5,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胰腺组织内胰岛数量减少、体积减小、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同时移植瘤病理学检查确认镜下为胰腺癌组织,可判定T2DM裸鼠胰腺癌模型造模成功。模型组皮下肿瘤大小与荧光值呈线性正相关,线性方程为y=232348691x-8258608(r=0.911,P=0.031);模型组移植瘤Ki-67免疫组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333±7.808)%vs(15.917±4.055)%,t=13.55,P<0.001],说明模型组肿瘤增殖较快。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T2DM裸鼠胰腺癌模型可模拟T2DM背景下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动态观察高血糖对体内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从而为T2DM背景下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体内研究提供新的实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腺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2基因非编码区罕见突变分子诊断及家系分析
4
作者 陈丽竹 严提珍 +4 位作者 黄钧 钟青燕 秦雪 唐宁 罗世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0-944,共5页
目的:对1例不符合遗传规律的α-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分子诊断及家系分析,探索新发现的罕见突变(HBA2:c.*12G>A)对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血红蛋白组分分析,常规技术(G... 目的:对1例不符合遗传规律的α-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分子诊断及家系分析,探索新发现的罕见突变(HBA2:c.*12G>A)对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血红蛋白组分分析,常规技术(Gap-PCR、RDB-PCR)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α-及β-珠蛋白基因位点,Sanger测序法分析α-珠蛋白基因序列(HBA1、HBA2)。结果:通过分析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检测结果,检出先证者基因型为-α^(3.7)/HBA2:c.*12G>A,其父亲为罕见α-珠蛋白基因HBA2:c.*12G>A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种未报道的罕见α-珠蛋白基因突变HBA2:c.*12G>A,其杂合突变携带者表现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HBA2:c.*12G>A 3′非翻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泰阶 郭世辉 +4 位作者 李萌 梁宏洁 李山 秦雪 刘志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为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将细菌鉴定到种,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从2.9%、5.5%、1.2%、2.8%和13.9%升至30.9%、21.2%、4.7%、11.2%和28.9%。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18.3%、12.2%、0.8%和6.1%升至77.8%、20.8%、2.3%和6.4%;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0.7%、11.4%、1.7%和9.4%升至78.3%、22.3%、3.8%和9.9%;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62.8%和11.3%升至93.5%和21.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8.5%、17.1%和29.0%下降至4.1%、6.4%和23.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增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肝癌Huh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糖谱的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莫翠菊 秦雪 +7 位作者 康晓楠 彭契六 江凯 卢宇 隋靖喆 翟励敏 刘银坤 李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寻找肝癌细胞表面转移相关的特征性糖谱。方法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建立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模型。通过凝集素芯片比较诱导前后细胞...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寻找肝癌细胞表面转移相关的特征性糖谱。方法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建立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模型。通过凝集素芯片比较诱导前后细胞膜的糖谱改变,采用凝集素印迹和荧光细胞凝集素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诱导后细胞对凝集素ACL、BPL、JAC、MPL、PHA-E、SBA和SNA的亲和作用减弱,而对凝集素AAL、ConA、DBA、GSLⅡ、ECL、HAL、LCA、LTL、NML、NPL、PHA-L、PTLⅡ和WFL的亲和作用增强。提示诱导后肝癌细胞表面出现了黏蛋白T/Tn抗原、平分型N-乙酰葡萄糖胺、α2,6唾液酸和末端α或β连接的N-乙酰半乳糖胺结构减少;而末端和核心岩藻糖、高甘露糖、N-乙酰葡萄糖胺β1,6分支和复杂型寡糖分支结构增多。结论肝癌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链结构改变,提示糖链结构与肝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为有效控制肝癌转移、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芯片 糖谱 肝癌(HCC)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苏显都 林榕 +4 位作者 徐晓兰 陈旭 詹文丽 郑金普 范长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及细胞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对47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标记CD138、CD38、CD56、CD117、CD3、CD13、CD33、CD19、CD7、CD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及细胞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对47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标记CD138、CD38、CD56、CD117、CD3、CD13、CD33、CD19、CD7、CD20、CD22、CD34、CD28进行检测,并结合骨髓细胞形态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分析应用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证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疑瘤细胞比例为9.42%-74.25%,形态学检查骨髓瘤细胞比例为11.0%-80.6%,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2=0.54,P<0.001);抗原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CD138为74.46%,CD38为100%,CD56为57.44%,CD117为40.42%,CD13为6.38%,CD33为19.15%,CD20为8.51%,CD28为27.66%,CD22为2.12%,CD34为4.25%,CD3为0.00%,CD19为0.00%,CD7为0.00%。结论:CD45/SSC配合CD38+/CD138+设门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设定需要分析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群,瘤细胞大多数表达CD138、CD38、CD56抗原;免疫表型分析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形态学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闫婕 陶慧 林发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6-999,共4页
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及食物中嘌呤核糖核酸代谢的终末产物.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 μmol/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350 μmol/L即诊断为高尿酸血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环境与遗传因素的改变,高尿酸血症与许多代... 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及食物中嘌呤核糖核酸代谢的终末产物.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 μmol/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350 μmol/L即诊断为高尿酸血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环境与遗传因素的改变,高尿酸血症与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内皮 血管 内皮细胞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尾蝮蛇毒中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黎渊弘 黎肇炎 +1 位作者 林发全 黄炳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1-835,共5页
目的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抗凝蛋白,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阳、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的方法分离纯化这种抗凝蛋白,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其抗凝活性,用SDS-PAGE测定其蛋白相对分子量,用等电聚焦法测定蛋白... 目的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抗凝蛋白,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阳、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的方法分离纯化这种抗凝蛋白,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其抗凝活性,用SDS-PAGE测定其蛋白相对分子量,用等电聚焦法测定蛋白的等电点.用薄层析方法确定抗凝蛋白与磷脂酰胆碱结合。结果从短尾蝮蛇中分离纯化出的抗凝蛋白是二聚体,相对分子量为24.0×103(非还原)和14.6×103(还原)。等电点为pH 5.2。该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能明显地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抗凝活性与磷脂结合有关。结论此方法成功地从短尾蝮蛇毒中纯化出一种抗凝蛋白。因其能够与磷脂结合,又具有明显的抗凝活性,因此把该蛋白称为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hospholip id-b ind ing anticoagu lation prote in,PB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 抗凝血 磷脂 蛇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建敏 李春燕 +1 位作者 师煜博 艾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经CTPA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201例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经CTPA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201例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组38例。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血清PCT、Hs-CRP血浆DD与治疗组和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Hs-CRP浓度的变化与PE有相关性,其水平与DD浓度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层鉴别诊断指标,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通过STAT3/Notch信号通路调控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株对硼替佐米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莹 隋靖喆 +3 位作者 朱丽华 戴益 蕫海群 程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4-1481,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株对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的化疗敏感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BTZ耐药MM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体外培养人KM3和KM3/BTZ细胞,ELISA法检测MM患者外周血、KM3和KM...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株对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的化疗敏感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BTZ耐药MM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体外培养人KM3和KM3/BTZ细胞,ELISA法检测MM患者外周血、KM3和KM3/BTZ细胞中IL-6的含量,CCK-8法检测KM3和KM3/BTZ细胞对BTZ的药物敏感性。将KM3/BTZ细胞分为KM3/BTZ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48 h),IL-6中和抗体Anti-IL-6组(500 ng/ml Anti-IL-6处理细胞48 h),BTZ组(300 ng/ml BTZ处理细胞48 h),BTZ+Anti-IL-6组(300 ng/ml BTZ和500 ng/ml Anti-IL-6处理细胞48 h)。采用CCK-8法检测KM3/BTZ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KM3/BTZ细胞周期分布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KM3/BTZ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KM3/BTZ细胞IL-6、Notch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KM3/BTZ细胞IL-6、Notch1、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BTZ耐药MM患者外周血中IL-6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KM3/BTZ细胞中IL-6含量显著高于KM3细胞(P<0.05)。KM3/BTZ细胞对BTZ的敏感性显著低于KM3细胞(P<0.05),耐药指数(RI)为19.62。Anti-IL-6和BTZ均可抑制KM3/BTZ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P<0.05);与单一药物处理相比,Anti-IL-6和BTZ联合处理对KM3/BTZ细胞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且显著下调KM3/BTZ细胞IL-6、Notch1、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拮抗IL-6可以增加BTZ的化疗敏感性,IL-6可能通过STAT3/Notch信号通路降低MM细胞对BTZ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储时间对血浆中巨细胞病毒DNA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丽 易珍 +5 位作者 王建 邓燕 陈志坚 徐涓娟 李山 秦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了解4℃条件下储存21 d后血浆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的稳定性。方法:收集CMV载量300~100 000拷贝/mL的30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并分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并进行基线(0 d... 目的:了解4℃条件下储存21 d后血浆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的稳定性。方法:收集CMV载量300~100 000拷贝/mL的30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并分为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并进行基线(0 d)载量检测,其余血浆于4℃存储,分别在第1、2、3、7、14和21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将30份样本进行不同时间点的配对t检验,CMV载量均差异无显著性:第1天与第0天比较,t=1.654,P=0.109;第2天与第0天比较,t=1.487,P=0.148;第3天与第0天比较,t=1.609,P=0.118;第7天与第0天比较,t=0.831,P=0.413;第14天与第0天比较,t=1.721,P=0.096;第21天与第0天比较,t=0.244,P=0.244。分组比较中,第21天与第0天比较CMV载量差异无显著性(低载量组P=0.485;中载量组P=0.858;高载量组P=0.949)。结论:4℃储存21 d中,血浆标本CMV载量未出现连续下降或上升趋势,且不同时间点与第0天的基线载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储时间 巨细胞病毒 DNA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燕 李若林 +4 位作者 黄霞梅 陈志坚 黄珊 李山 秦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10-3912,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基因rs11556218T/G、rs4072111C/T、rs4778889T/C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41例HCC患者(HCC组)与142例健康个体(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基因rs11556218T/G、rs4072111C/T、rs4778889T/C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41例HCC患者(HCC组)与142例健康个体(对照组)的IL-16基因的3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rs11556218T/G和rs4072111C/T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HCC组和对照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778889T/C位点的TC基因型在HCC组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T基因型相比,TC基因型患HCC风险显著降低至0.50倍。GTC单倍型在HC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有差异(P<0.05)。结论:IL-16rs4778889T/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IL-16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抗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东萍 黎肇炎 +3 位作者 杨斌 韦世秀 林发全 韦乃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 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一种胎盘抗凝蛋白 (theanticoagulationprotein ,PAP) ,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人胎盘抗凝蛋白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测... 目的 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一种胎盘抗凝蛋白 (theanticoagulationprotein ,PAP) ,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用饱和硫酸铵分步盐析、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人胎盘抗凝蛋白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测定其抗凝活性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测定其蛋白分子量 ,用等电聚焦法测定蛋白的等电点。结果 从人胎盘中分离纯化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 4 9× 1 0 4,等电点约为pH4 9的单聚体抗凝蛋白。该蛋白能延长APTT时间 ,且延长的时间与剂量成线性关系 ,得率占胎盘总重量的 0 0 1‰。结论 此方法成功地从人胎盘中纯化出一种抗凝蛋白。该蛋白的性质与膜联蛋白Ⅴ比较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抗凝蛋白类 分离提纯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损伤及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伍巧源 廖蕴华 +3 位作者 杨桢华 郭谊 周颖川 陈一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8,713,共5页
目的观察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后给予阿利吉仑,另设正常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差异;肾... 目的观察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后给予阿利吉仑,另设正常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差异;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管损害程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ephri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小鼠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并伴有进行性肾功能下降,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损害;阿利吉仑可使蛋白尿状况显著改善,血清白蛋白上升,肾功能恶化得以延缓(P<0.05),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明显改善(P<0.05)。阿霉素肾病小鼠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阿利吉仑干预后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阿利吉仑对小鼠阿霉素肾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该作用至少部分与其上调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抑制剂 阿利吉仑 阿霉素肾病 足细胞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利艳 杨峥 +1 位作者 黄春妮 黄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8-912,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的特征,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对早期识别E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EB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目的:回顾分析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的特征,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对早期识别E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EB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EBV感染患者取材33例,满意度100%。临床诊断IM 7例,EBV-HLH 17例,淋巴瘤3例,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2例,未能明确诊断4例。其中31例出现骨髓增生活跃或以上,26例出现粒系增生活跃或以上,21例出现红系增生活跃或以上,17例出现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功能减低。骨髓异常成分主要有异型淋巴细胞(33例),噬血细胞(22例),异常组织细胞(10例)。结论:根据骨髓粒、红、巨三系造血细胞增生情况的改变,以及异型淋巴细胞细胞、噬血细胞、异常组织细胞等异常成分的出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提示感染EBV的可能性,对早期识别EBV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骨髓细胞形态学 特征 早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消毒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消毒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青 朱莲娜 蒙可月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4期226-227,共2页
作者为了选择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有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采用2%碱性戊二醛、1%过氧乙酸、2%甲醛对30名受试者的藻酸盐印模进行消毒,并在消毒前后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发现:消毒前的印模有9种细菌被检出,污染率高达96... 作者为了选择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有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采用2%碱性戊二醛、1%过氧乙酸、2%甲醛对30名受试者的藻酸盐印模进行消毒,并在消毒前后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发现:消毒前的印模有9种细菌被检出,污染率高达96%;消毒后的印模细菌检出率为零。作者认为,本研究所用消毒剂、消毒方法效果良好,值得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印模 消毒 细菌 交叉 感染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人芽囊原虫感染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缨 陈国力 李艳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421-342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53例确诊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儿有消化道症状:腹泻31例,腹痛27例。患儿粪便中均查见人芽囊原虫,以空泡型最多见。实验室辅助检查... 目的:探讨小儿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53例确诊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儿有消化道症状:腹泻31例,腹痛27例。患儿粪便中均查见人芽囊原虫,以空泡型最多见。实验室辅助检查中,66.04%患儿血红蛋白降低,3.77%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81.13%患儿经甲硝唑1个疗程治愈,其余2个疗程治愈,且3个月后复查均无复发。结论:对有消化道症状而病因不明的患儿须高度警惕人芽囊原虫感染,酌情配合使用直接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是确诊简单有效的途径。甲硝唑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感染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级与多项指标的临床相关性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建敏 李春燕 +1 位作者 师煜博 艾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17-4121,共5页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DD)等血凝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气分析等在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例PE患者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组38例。分析多项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DD)等血凝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气分析等在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例PE患者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组38例。分析多项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PE者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DD、纤维蛋白原(Fib)、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氧分压(PO_2)与治疗组和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除低危组外,高危组与中危组的肌钙蛋白I(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呼吸指数(R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_2)仅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酸激酶(CK)和血氧饱和度(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多项指标不仅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层鉴别诊断指标,其浓度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D-二聚体 血凝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脂蛋白G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纯化
20
作者 白冰 苏敏 +4 位作者 刘旻雁 李泰阶 李萌 梁宏洁 陈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构建含结核分枝杆菌(MTB)脂蛋白G(Lpr 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is-Lpr G-FLAG,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和纯化Lpr G融合蛋白。方法以MTB 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Lpr G基因,并通过DNA重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 目的构建含结核分枝杆菌(MTB)脂蛋白G(Lpr 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is-Lpr G-FLAG,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和纯化Lpr G融合蛋白。方法以MTB 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Lpr G基因,并通过DNA重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is-Lpr G-FLAG,酶切鉴定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s-Lpr G-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Ni-NTA金属亲和层析柱从细胞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纯化融合蛋白His-Lpr G-FLAG,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纯化后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c DNA3.1-His-Lpr G-FLAG的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质粒后,HEK293T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Mr)为27 000。经Ni-NTA金属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融合蛋白His-Lpr G-FLAG。结论成功构建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和纯化了His-Lpr G-FLAG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脂蛋白G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