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苌海华 李超乾 +2 位作者 王威 廖园莉 黄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8-1379,共2页
初级创伤救治(PTC)是国际创伤救治委员会推行的一套创伤管理措施,旨在培训临床医师规范、快速、实用地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救治,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1]。我院作为广西PTC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该项目培训[2],并于2011年开始对... 初级创伤救治(PTC)是国际创伤救治委员会推行的一套创伤管理措施,旨在培训临床医师规范、快速、实用地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救治,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1]。我院作为广西PTC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该项目培训[2],并于2011年开始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PTC项目培训。通过对PTC培训前后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院前急救 急诊科 临床医师 急救成功率 器官功能障碍 现场救治 严重多发伤 平均住院费用 急诊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威 陈泉芳 +5 位作者 巫艳彬 李其斌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诊时间、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呼吸机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及院外与院内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措施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王蛇组危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银环蛇组(80.00%和58.21%,P=0.028)。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全身症状,眼镜王蛇组局部肿痛发生率(8.57%和0,P=0.0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0.00%和5.97%,P=0.030)高于银环蛇组,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短于银环蛇组〔(3.8±2.2)h和(7.1±8.4)h,P=0.042〕。眼镜王蛇组治愈率低于银环蛇组(77.14%和95.52%),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22.86%和4.48%),且眼镜王蛇组院外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11.43%和1.49%,P=0.027)。结论相对于银环蛇,被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病情更为凶险,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时间更短,MODS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更高,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关键性,加强神经毒类毒蛇咬伤院前急救策略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眼镜蛇科 眼镜蛇神经毒素蛋白质类 眼镜王蛇 银环蛇 疾病特征 入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威 李其斌 +3 位作者 陈泉芳 苌海华 白玉龙 廖园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白唇竹叶青蛇咬伤56例(占62.9%),普通竹叶青蛇咬伤33例...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白唇竹叶青蛇咬伤56例(占62.9%),普通竹叶青蛇咬伤33例(占37.1%)。分析其蛇体外形、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外形上蛇体两侧腹部纵线纹白唇竹叶青蛇多为白色,普通竹叶青蛇多为黄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6,P=0.000)。白唇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均出现出血症状,12例伴有患肢局部肿胀,7例伴有轻微疼痛,凝血四项检查均出现异常;普通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6例出现出血症状,出现时间较晚,均有疼痛、患肢局部肿胀症状,6例凝血四项检查异常。伤情分级:白唇竹叶青蛇中毒轻13例,重38例,危5例;普通竹叶青蛇中毒轻27例,重4例,危2例;两组伤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65,P<0.01)。89例竹叶青咬伤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白唇竹叶青蛇咬伤比普通竹叶青咬伤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唇竹叶青蛇体两侧腹部纵线纹多为白色,咬伤病情较重,全身出血多见、早发,需及早处理;普通竹叶青两侧腹部纵线纹多为黄色,咬伤病情较轻,以患处疼痛、肿胀多见,全身出血症状少见、迟发,建议临床医学观察时间为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属 蛇咬伤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4类土壤对百草枯的吸附力 被引量:4
4
作者 陆华 宁宗 +2 位作者 程道海 丘瑛 黄俊杰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38-941,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各类土壤对百草枯的吸附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3 mol·L-1庚烷磺酸钠、0.24 mol·L-1磷酸)=3∶97(用三乙胺调p H至2.0);检测波长258 ... 目的研究广西各类土壤对百草枯的吸附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3 mol·L-1庚烷磺酸钠、0.24 mol·L-1磷酸)=3∶97(用三乙胺调p H至2.0);检测波长258 nm;柱温25℃;进样体积20μL;流速0.8 m L·min-1。测定百草枯与4类土壤在3种介质中的峰面积,通过比较百草枯被土壤吸附前、后的峰面积,计算土壤对百草枯的吸附率。结果所检测的4种土壤对百草枯的吸附率均>99%。结论广西4类常见土壤可作为百草枯中毒急救的临时有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吸附力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陈文赏 尹明景 朱继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6只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APAP组,每组8只;APAP组按照4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6只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control组和APAP组,每组8只;APAP组按照4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溶液建模,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6 h后进行取材。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及AST,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LP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另取22只WT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ontrol组(n=8)、APAP组(n=8)和APAP+rTSLP组(n=6),APAP+rTSLP组先腹腔注射rTSLP溶液,同时control组、APAP组注射溶剂PBS;30 min后APAP+rTSLP组和APAP组注射APAP溶液,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3组小鼠血清ALT及AST;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Ⅱ、Beclin1、P62,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等分子的蛋白表达。此外,取16只WT雄性C57BL/6J小鼠和16只沉默TSLP受体(TSLPR^(-/-))小鼠,分为WT小鼠control组、WT小鼠APAP组、TSLPR^(-/-)小鼠control组和TSLPR^(-/-)小鼠APAP组,每组8只,WT小鼠APAP组和TSLPR^(-/-)小鼠APAP组按照4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溶液建模,WT小鼠control组和TSLPR^(-/-)小鼠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4组小鼠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的MDA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C3Ⅰ/Ⅱ、Akt、p-Akt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建模成功后,肝脏TSL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均升高(P值均<0.01)。在应用rTSLP的研究中,相比于control组,APAP组的ALT、AST明显升高(P值均<0.001),肝组织HE染色呈现沿中央静脉放射状坏死,氧化应激指标SOD、Nrf2蛋白表达下降,MDA水平上升(P值均<0.01);而APAP+rTSLP组较APAP组,ALT、AST下降,肝组织坏死面积减小,SOD、Nrf2蛋白表达升高,MDA下降(P值均<0.05);APAP+rTSLP组与control组相比,LC3Ⅰ/Ⅱ、Beclin1、P62、p-Akt、p-mTOR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应用TSLPR^(-/-)小鼠的研究中,建模后,TSLPR^(-/-)小鼠相较于WT小鼠,ALT、AST、MDA升高,LC3Ⅰ/Ⅱ、p-Akt蛋白表达下降(P值均<0.01)。结论TSLP能够增加自噬,降低氧化应激,从而改善过量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mTOR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 近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天使前哨战”推行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翠青 黄霜霞 +3 位作者 杨小兰 施梅芬 赵秀宝 周冬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S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推行急诊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在急诊分诊区设立"天使前哨战",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让分诊护士走出分诊台,零距离检诊、评估患者。结果 :设立"天使前哨战"前后,接诊护士的服务态度、与... 目的:探讨推行急诊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在急诊分诊区设立"天使前哨战",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让分诊护士走出分诊台,零距离检诊、评估患者。结果 :设立"天使前哨战"前后,接诊护士的服务态度、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患者综合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设立"天使前哨战"增强了急诊科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实现了零距离分诊,快速分流、分诊等候患者,使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护士 分诊 接诊护士 检诊 护理工作特点 语言沟通能力 护理工作任务 主管护师 副主任护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眼镜王蛇毒α-神经毒素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其斌 黄光武 +4 位作者 赵晓琴 渡庆次贺博 金城记代彦 中村真理子 小杉忠诚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为获得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简称 Oh)蛇毒 α-神经毒素 (α- NT)的基因序列 ,依据眼镜蛇科不同毒蛇种类来源的 α- NT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设计 1对上下游引物 ,为克服引物带来模糊扩增 ,在蛋白编码部分再设计 1对上下游特异... 为获得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简称 Oh)蛇毒 α-神经毒素 (α- NT)的基因序列 ,依据眼镜蛇科不同毒蛇种类来源的 α- NT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设计 1对上下游引物 ,为克服引物带来模糊扩增 ,在蛋白编码部分再设计 1对上下游特异引物 ,用 Nacleospin RNA Kit法从 3条活眼镜王蛇毒腺中提取 m RNA,以 3′端引物合成的 c DNA作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反应 ,测定产物的核苷酸序列 ,得到全长 4 74 bp的眼镜王蛇 c DNA基因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的信号肽与眼镜蛇树属 Pseudonnaja textilis(Pt)、海蛇 L aticauda semif asciata (L s) 10 0 %同源 ,与眼镜蛇南洋亚种 N aja sputatrix (Ns)、银环蛇 (Bungarusmulticinctus) (Bm) 96 .8%同源 ;蛋白密码部分有83.3%与 Ns、79.2 %与 Pt、76 .4 %与 L s、74 .1%与 Bm同源。信号肽后紧接着的 72个氨基酸有 90 .3%与已发现的眼镜王蛇毒长链α- NT Toxin a同源 ,大约有 73.6 %与 Toxin b、6 9.7%与 Oh- 4、6 6 .7%与 Oh- 5、5 6 .9%与 Oh-6 A和 6 B同源 ,并与 α-银环蛇毒素 5 4 .2 %同源。说明新发现的眼镜王蛇 c DNA是一条长链 α- NT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α-神经毒素 分子克隆 眼镜王蛇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威 尹瑞兴 +5 位作者 陈泉芳 巫艳彬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并按就诊时间(visiting time,VT)的不同分为4组:0 h<VT≤2 h组(25例)、2 h<VT≤4 h组(54例)、4 h<VT≤6 h组(55例)以及VT>6 h组(60例).分别记录各组Q波、R波、ST段以及T波的改变情况,并对各组的阳性改变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4组间的性别、年龄及Killi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发生改变总阳性率为26.3%(51/194),其中有Q波改变的占11.8%(6/51),有R波改变的占17.6%(9/51),有ST段改变的占25.5%(13/51),有T波改变的占45.1%(23/51).0 h<VT≤2 h组、2 h<VT≤4 h组、4 h<VT≤6 h组以及VT>6 h组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分别为24.0%(6/25)、38.9%(21/54)、18.2%(10/55)以及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2 h<VT≤4 h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均高于4 h<VT≤6 h组和VT>6 h组( P<0.05),且2 h<VT≤4 h组的阳性改变率最高(38.9%).结论 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集中在发病的2 ~4 h,以T波改变多见;识别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早诊断AMI,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江华 张剑锋 +1 位作者 雷卓青 郑晓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63-366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急诊科连续收治的新发脑卒中患者108例,分为自救组(n=52)和救护组(n=56)。比较两组的预后、急救时间和家属急救知识知晓率。结果在转运过程中,自救...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急诊科连续收治的新发脑卒中患者108例,分为自救组(n=52)和救护组(n=56)。比较两组的预后、急救时间和家属急救知识知晓率。结果在转运过程中,自救组呼吸道阻塞、脑疝及救治后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较救护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救组病死率较救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救组存活患者自救开始时间、院前开始急救时间、院外救治时间较救护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急救时间和入住专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属对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院前急救中,救护组转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低,预后好,院外急救时间明显缩短,这与家属急救知识知晓率影响密切相关。普及群众的健康知识和急救意识是目前改善脑卒中预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急救医疗服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5 位作者 邹小英 凌志安 巫艳彬 孔晋亮 徐邦浩 杜清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28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72)与无VTE组(n=210),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28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72)与无VTE组(n=210),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TE组的腺癌占65.28%、Ⅳ期占87.50%、血黏稠度增高占65.28%和D-二聚体增高占70.83%,均高于无VTE组的51.43%、75.71%、51.43%和56.67%(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年龄以及血黏稠度水平与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其OR值分别为3.802、2.339、5.814、3.875与6.4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效果:72例肺癌化疗合并VTE患者1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后36例治愈,8例好转,总有效率为61.11%。结论:Ⅳ期的肺腺癌、吸烟、高龄以及血黏稠度和D-二聚体的增高为肺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评估肺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可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宁宗 莫康林 +1 位作者 邱瑛 杨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76-307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院前抢救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不同预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院前基本资料和急救措施。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百草枯摄入量、百草枯的浓度、摄入...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院前抢救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不同预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院前基本资料和急救措施。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百草枯摄入量、百草枯的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服毒原因、服毒前胃的状态、是否呼救、是否采取催吐等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和首次呕吐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服用原液百草枯的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呕吐的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催吐和配合救治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原因构成及胃的状态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通过对服毒者早期尽快采取催吐措施、增加呕吐次数,争取患者配合救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急救医疗服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4 位作者 邹小英 巫艳彬 蔡双启 白玉龙 黄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高脂摄入致大鼠主动脉重构及辛伐他汀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明景 温汉春 +4 位作者 叶永维 管庆林 黄皓章 黄露霜 朱继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高钠盐与高脂肪喂养后大鼠血压、血脂变化、主动脉构型改变和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N组)、高盐组(S组)、高脂组(F组)、高盐高脂组(SF组)和高盐高脂加辛伐他汀组(T组)... 目的:探讨高钠盐与高脂肪喂养后大鼠血压、血脂变化、主动脉构型改变和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N组)、高盐组(S组)、高脂组(F组)、高盐高脂组(SF组)和高盐高脂加辛伐他汀组(T组)。喂养16周后,测量大鼠动脉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可溶性CD40L(sCD40L)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升主动脉根部血管壁组织CD40/CD40L表达;HE染色测量升主动脉起始段中膜层厚度和动脉内腔面积与血管腔横断面积比值。结果:(1)S组、F组和SF组收缩压与N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而T组与N组比增高但程度较SF组明显降低(P<0.05);(2)F组和SF组血清TG和TC明显升高,与N组和T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而S组、N组和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S组、F组和SF组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N组和T组(P<0.05),SF组高于S组和F组(P<0.05),S组与F组、N组与T组间无明显差异;(4)S组、F组和SF组动脉组织CD40/CD40L表达强度高于N组和T组(P<0.05),且SF组高于S组和F组(P<0.05),S组与F组、N组、T组间无明显差异;(5)S组、F组与SF组动脉中膜厚度与N组比较明显增厚(P<0.01);T组与N组比无显著差异;S组、F组和SF组血管内腔面积/血管横断面积比(LA/TVA)与N组比较明显变小(P<0.05);T组与N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高盐高脂喂养可导致大鼠血压升高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清sCD40L浓度升高、动脉组织CD40/CD40L表达强度增高;复合刺激改变明显强于单一因素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血清sCD40L及动脉组织CD40/CD40L表达途径保护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构 辛伐他汀 CD40 CD40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糖代谢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艳明 农光民 吴娇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符合单纯性肥胖标准对象370例,分别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常规方法检测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符合单纯性肥胖标准对象370例,分别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常规方法检测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nRI),采用因子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葡萄糖代谢异常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370例中葡萄糖代谢异常(IGM)检出率为21.08%。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在原始观察指标基础上提取7个因子,分别为WHR、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InRI、TNF-α、IL-6,分别代表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炎症反应,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葡萄糖代谢异常(IGM)与WHR(OR=1.557,P<0.001)、TC(OR=1.246,P<0.001)、HDL(OR=0.861,P<0.001)、InRI(OR=1.255,P=0.005)、IL-6(OR=1.135,P=0.008)和TNF-α(OR=1.471,P=0.002)等因素独立相关。结论儿童时期肥胖常伴有明显的葡萄糖代谢异常,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低度炎症反应与肥胖相关葡萄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重视对葡萄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代谢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化 倪琦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3-1815,18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36例ARDS患者根据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ICU时、24、48 h时的EVLWI、PVPI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入ICU时NT-proBNP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入ICU时及入ICU 48 h时,死亡组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 48 h时,死亡组PVPI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各时间点死亡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入ICU时NT-proBNP水平与EVLWI成正相关(r=0.774,P <0.01)。结论 ARD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肺水肿程度具有正相关性,早期动态联合监测EVLWI、PVPI及血清NT-proBNP有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云 崔妙玲 +2 位作者 王自秀 赵琳 李丽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讨BAP-65及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所收住的18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入住ICU组和普通病房组患者的BAP-65和CURB-65评分;构建ROC曲线分析BAP-65和... 目的:探讨BAP-65及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所收住的18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入住ICU组和普通病房组患者的BAP-65和CURB-65评分;构建ROC曲线分析BAP-65和CURB-65评分。结果:死亡组、入住ICU组患者BAP-65评分的风险等级和CURB-65评分的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普通病房组(P<0.01)。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患者院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955和0.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入住ICU的AUROC分别为0.750和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结论:BAP-65和CURB-65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分辨度,可用于预测AECOP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BAP-65评分 CURB-65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廉秋芳 牟建军 +2 位作者 朱继金 王显利 高卫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49,497,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MS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MS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4周。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和TNF-α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①M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MS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hsCRP、TNF-α水平、血TC、TG、LDL-C及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HDL-C、BM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MS治疗组4周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下降幅度与血TC、LDL-C的下降幅度无相关性。结论短期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即可降低MS患者血脂、HOMA-IR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有改善IR、抗炎作用,且独立于调脂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成分SHH和Gli-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晓文 陈一强 +2 位作者 孔晋亮 张剑锋 经庆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96-2102,共7页
目的检测人肺癌组织中的Hedgehog信号通路主要成分SHH、Gli-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肺癌,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 目的检测人肺癌组织中的Hedgehog信号通路主要成分SHH、Gli-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肺癌,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另选取同时期良性肺病变组织30例。收集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HH、Gli-1和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SHH阳性表达率为73.6%(53/72),癌旁组织为16.7%(12/7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9,P<0.05)。肺癌组织中Gli-1阳性表达率为30.6%(22/72),癌旁组织为8.3%(6/7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0,P<0.05)。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5.0%(54/72),癌旁组织为69.4%(50/7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30,P<0.05)。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Gli-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早晚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SHH mRNA相对表达量为(60.857±5.446),癌旁组织为(10.848±1.600),良性肺病变组织为(25.763±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982,P<0.05)。肺癌组织中Gli-1 mRNA相对表达量为(9.804±1.054),癌旁组织为(5.661±0.612),良性肺病变组织为(3.551±0.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3,P<0.05)。肺癌组织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74±0.051),癌旁组织为(0.495±0.027),良性肺病变组织为(0.357±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1,P<0.05)。不同性别、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Gli-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术前放化疗肺癌患者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SHH、Gli-1和VEGF的表达与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主要成分SHH、Gli-1及VEGF在肺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及VEGF是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信号传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的免疫学机制及应用草分支杆菌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霞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64-2066,共3页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发病特征[1]。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发病特征[1]。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免疫学机制以及以免疫学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2?3]。灭活草分支杆菌作为一种多功能强的免疫刺激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关注[4?5]。本文就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草分枝杆菌在哮喘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免疫学机制 草分支杆菌 治疗 气道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 气道高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RORγt在百草枯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霞 张景鸿 +1 位作者 陈威 李超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A和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在百草枯(PQ)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8只。模型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20 mg/kg PQ建立染毒模型,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A和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在百草枯(PQ)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8只。模型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20 mg/kg PQ建立染毒模型,对照组予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8 h后处死小鼠并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A的水平;免疫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 m RNA及IL-1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及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血清IL-17A含量明显增多(P<0.05);肺组织RORγt m RNA和IL-17蛋白的表达均增高。结论:Th17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PQ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炎症过程,并在其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急性肺损伤 IL-17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