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威 尹瑞兴 +5 位作者 陈泉芳 巫艳彬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并按就诊时间(visiting time,VT)的不同分为4组:0 h<VT≤2 h组(25例)、2 h<VT≤4 h组(54例)、4 h<VT≤6 h组(55例)以及VT>6 h组(60例).分别记录各组Q波、R波、ST段以及T波的改变情况,并对各组的阳性改变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4组间的性别、年龄及Killi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发生改变总阳性率为26.3%(51/194),其中有Q波改变的占11.8%(6/51),有R波改变的占17.6%(9/51),有ST段改变的占25.5%(13/51),有T波改变的占45.1%(23/51).0 h<VT≤2 h组、2 h<VT≤4 h组、4 h<VT≤6 h组以及VT>6 h组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分别为24.0%(6/25)、38.9%(21/54)、18.2%(10/55)以及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2 h<VT≤4 h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均高于4 h<VT≤6 h组和VT>6 h组( P<0.05),且2 h<VT≤4 h组的阳性改变率最高(38.9%).结论 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集中在发病的2 ~4 h,以T波改变多见;识别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早诊断AMI,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B7-H4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吕静 徐戈 +3 位作者 黄琛 雷敏 张晶晶 马冰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B7-H4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B7-H4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B7-H4(s B7-H4)、白介素(IL)-4、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7-H4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的IL-10、s B7-H4水平和B7-H4 m RNA表达量均较术前升高,其中强化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IL-4、IFN-γ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强化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促进B7-H4表达,调节炎性因子IL-4、IFN-γ水平,从而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免疫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B7-H4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葆菁 刘唐威 +2 位作者 王炎 张海峰 朱川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HYD)联合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成模后分为安慰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培哚普利(2 mg.kg-1.d-1)+比索洛尔(5 mg.kg-1.d-1)组及培哚普... 目的探讨肼苯哒嗪(HYD)联合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心力衰竭大鼠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成模后分为安慰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培哚普利(2 mg.kg-1.d-1)+比索洛尔(5 mg.kg-1.d-1)组及培哚普利(2 mg.kg-1.d-1)+比索洛尔(5 mg.kg-1.d-1)+HYD(7.2 mg.kg-1.d-1)+ISDN(6 mg.kg-1.d-1)组。药物干预6周后,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皮素1(ET-1)的表达,同时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HYD+ISDN并不能增加心肌组织eNOS含量,对心肌组织内eNOS及ET-1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HYD+ISDN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同时使心肌组织SOD活性增高。结论HYD+ISDN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苯哒嗪 硝酸异山梨酯 心力衰竭 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神经病理学与神经可塑性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石胜良 陈仕检 刘唐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卒中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脑受损区域神经功能的缺损,而且还可以致使远隔部位的神经细胞死亡。故而针对卒中,寻找更多、更好的防治措施,并对卒中后神经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及神经可塑性机制进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