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踝血管指数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江南 李浪 +1 位作者 宋梦莹 蒋智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影响CAVI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老年患者3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127例)和冠心病组(237例),并对所有患者行CAVI...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影响CAVI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老年患者3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127例)和冠心病组(237例),并对所有患者行CAVI检测、病史采集及常规化验检查,分析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AVI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年龄、高血压、脉压、糖尿病、吸烟、LDL-C与CAVI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C是CAVI的影响因素(R^2=0.430),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脉压、糖尿病、吸烟、LDL-C和CAVI是老年冠心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VI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C是CAVI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小丽 尹瑞兴 +4 位作者 吴东峰 秦超 郑金瓯 邹东华 蓝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冠心病(CHD)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134例,根据诊断分为CHD组565例、IS组56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冠心病(CHD)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134例,根据诊断分为CHD组565例、IS组56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5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BC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066715和rs2740483的基因分型,探讨其与CHD及IS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3组rs206671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SNP与CHD及IS的易感无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CHD组和IS组rs274048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该SNP与CHD及IS的易感有相关性(P<0.05)。结论 ABCA1rs2740483与广西汉族CHD和IS易感相关,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更高的罹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冠心病 卒中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德寨 尹瑞兴 +3 位作者 李依阳 李萌 廖钦晨 周毅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85例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饮食和生活方式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另选501例当地的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白裤瑶族人群的体力活动、碳水化合物... 目的了解广西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85例白裤瑶族中老年人群的血压、饮食和生活方式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另选501例当地的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白裤瑶族人群的体力活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于汉族人群,而受教育水平、身高、腰围、体重、体重指数、总能量、总脂肪、蛋白质、胆固醇和钠盐摄入量则低于汉族人群;白裤瑶族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汉族人群(P<0.05,P<0.01)。两民族人群高血压与年龄、体力活动、体重指数、腰围、总能量,总脂肪和钠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与教育水平和总食物纤维摄入量呈负相关(P<0.05,P<0.01);此外,白裤瑶族人群高血压还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汉族人群高血压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结论白裤瑶族和汉族人群的血压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钠盐摄入和遗传因素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志羽 马国添 钟国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治疗DCM,迫切需要该病的动物模型。本文按DCM的病因:家族性/遗传性,病毒性/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及其他病因,对近年来应用较为成熟的DCM模型作一综述,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40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舒成霖 何燕 +6 位作者 曾志羽 刘浩 李金轶 黄伟强 罗程 许键 黄艳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拟交感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探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Cx40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快速心房起搏+异丙肾上腺素(ISO)灌流组(RAP+ISO组),每组5只,... 目的:通过建立拟交感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探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Cx40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快速心房起搏+异丙肾上腺素(ISO)灌流组(RAP+ISO组),每组5只,处死后取出心脏,建立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3组分别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免疫组化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Cx43和Cx40总蛋白水平,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荧光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簇(ROS)生成量。结果:与N组AERP[(166±5.1)ms]比较,RAP组AERP[(160±3.2)ms]无明显改变,无法诱发出房颤,RAP+ISO组AERP[(148±3.7)ms]明显缩短(P<0.05),并可成功诱发房颤。与N组比较,RAP组线粒体轻度肿胀,基质基本完整,RAP+ISO组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基质透明。RAP组和RAP+ISO组Cx43和Cx40总蛋白含量均低于N组(P<0.05),且RAP+ISO组蛋白含量低于RAP组(P<0.05)。RAP+ISO组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分布和含量以及线粒体内ROS生成量显著高于RAP组和N组(P<0.05),而RAP组则高于N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感性房颤的发生与Cx43和Cx40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关,交感神经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下调Cx43和Cx40的蛋白含量来介导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心房颤动 缝隙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对浅低温心不停跳心肺转流期间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炳东 秦科 +2 位作者 黄海清 陈燕桦 周文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长托宁对浅低温心不停跳心肺转流(CPB)期间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长托宁组(B组)。B组转机前在预充液中加入长托宁3 mg,A组不用长托宁。体外循环转机 1...  目的 探讨长托宁对浅低温心不停跳心肺转流(CPB)期间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长托宁组(B组)。B组转机前在预充液中加入长托宁3 mg,A组不用长托宁。体外循环转机 10 min后开始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转机后 30 min分别抽动脉血测乳酸(BL)含量及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转机中尿量、中心温度(直肠温)复温时间。结果 B组BL较A组显著降低(P<0. 05);B组直肠温复温时间较A组显著减少(P<0. 05)。结论长托宁能较好地改善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期间微循环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不停跳 浅低温 心肺转流 微循环功能 复温 体外循环 病人 直肠 动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东科 张炳东 +1 位作者 梁蓓薇 陈燕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测定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诱导前缓慢静注硫酸镁30mg/kg,其后以15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直至插管完毕,双... 目的测定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诱导前缓慢静注硫酸镁30mg/kg,其后以15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直至插管完毕,双腔支气管导管囊套及前2/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g,依次静注丙泊酚2.0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3mg/kg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并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瑞芬太尼的剂量按序贯法确定,相邻剂量的比值为1.2。结果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ED50为0.91μg/kg,95%可信区间为0.80~1.04μg/kg。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91μg/kg,95%可信区间为0.80~1.04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半数有效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心室颤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蒙华 刘唐威 +2 位作者 谢露 宋凤卿 何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心室颤动 老龄大鼠 动物模型 经食管心脏起搏 心脏骤停 病理生理过程 老年患者 心肺复苏 复苏效果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高脂摄入致大鼠主动脉重构及辛伐他汀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尹明景 温汉春 +4 位作者 叶永维 管庆林 黄皓章 黄露霜 朱继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高钠盐与高脂肪喂养后大鼠血压、血脂变化、主动脉构型改变和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N组)、高盐组(S组)、高脂组(F组)、高盐高脂组(SF组)和高盐高脂加辛伐他汀组(T组)... 目的:探讨高钠盐与高脂肪喂养后大鼠血压、血脂变化、主动脉构型改变和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N组)、高盐组(S组)、高脂组(F组)、高盐高脂组(SF组)和高盐高脂加辛伐他汀组(T组)。喂养16周后,测量大鼠动脉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可溶性CD40L(sCD40L)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升主动脉根部血管壁组织CD40/CD40L表达;HE染色测量升主动脉起始段中膜层厚度和动脉内腔面积与血管腔横断面积比值。结果:(1)S组、F组和SF组收缩压与N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而T组与N组比增高但程度较SF组明显降低(P<0.05);(2)F组和SF组血清TG和TC明显升高,与N组和T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而S组、N组和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S组、F组和SF组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N组和T组(P<0.05),SF组高于S组和F组(P<0.05),S组与F组、N组与T组间无明显差异;(4)S组、F组和SF组动脉组织CD40/CD40L表达强度高于N组和T组(P<0.05),且SF组高于S组和F组(P<0.05),S组与F组、N组、T组间无明显差异;(5)S组、F组与SF组动脉中膜厚度与N组比较明显增厚(P<0.01);T组与N组比无显著差异;S组、F组和SF组血管内腔面积/血管横断面积比(LA/TVA)与N组比较明显变小(P<0.05);T组与N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高盐高脂喂养可导致大鼠血压升高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清sCD40L浓度升高、动脉组织CD40/CD40L表达强度增高;复合刺激改变明显强于单一因素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血清sCD40L及动脉组织CD40/CD40L表达途径保护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构 辛伐他汀 CD40 CD40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和活性氧及蛋白激酶C通路参与后处理心脏保护 被引量:6
10
作者 涂荣会 钟国强 +5 位作者 曾志羽 文宏 黄政 黎庆捷 张馨月 蒙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活性氧及蛋白激酶Cε(PKCε)信号通路在缺血后处理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C组和IPC+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 目的探讨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活性氧及蛋白激酶Cε(PKCε)信号通路在缺血后处理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C组和IPC+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腹腔注射NAC 150mg/kg,15min后IPC处理),每组10只。应用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测定心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线粒体总Cx43、磷酸化Cx43和PKCε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27.97±4.26)%vs (46.78±3.32)%],心肌酶LDH及CK-MB、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活性氧生成下降;上调线粒体总Cx43、磷酸化Cx43和PKCε蛋白表达。IPC+NA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LDH及CK-MB、心肌细胞凋亡较IPC组显著升高(P<0.05),心肌线粒体PKCε蛋白表达较IPC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活性氧信号介导IPC心脏保护,该保护作用与线粒体Cx43及PKCε密切相关,Cx43和活性氧及PKCε信号通路在IPC的心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连接蛋白类 活性氧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大鼠体外循环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涂杰 梁东科 +3 位作者 刘国锋 刘菊梅 韦秋英 张炳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内关穴组(EA组)和模型+电针非穴组(EAN组)。麻醉复苏后2 h,使用超声成像系统观测左心室舒张末...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内关穴组(EA组)和模型+电针非穴组(EAN组)。麻醉复苏后2 h,使用超声成像系统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然后处死动物,留取心肌组织,检测心肌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光镜下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M组比较,EA组LVIDd和LVIDs下降,FS和LVEF升高,TNF-α、IL-6和NF-κB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的表达与TNF-α和IL-6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HE染色显示EA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损伤轻于M组。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明显改善大鼠CPB后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进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关穴 体外循环 心功能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与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丽萍 应燕萍 +2 位作者 施莉莉 洪梅 谢园园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想象训练(MRIT)联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技术(PCIA)对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15例。A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想象训练(MRIT)联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技术(PCIA)对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15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在此基础上,B组增加MRIT;C组增加术后PCIA;D组采用MRIT联合术后PCIA。采用ELISA法测定术前30min、术毕和术后不同时间的TNF-α、IL-6、IL-10浓度及BP、HR、VAS评分。结果四组不同时段TNF-α、IL-6、IL-10,收缩压、舒张压、HR值及VAS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D组最优。结论围术期实行MRIT联合PCIA能获得较好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地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以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叶切除术 音乐放松想象训练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技术 炎性介质细胞因子 炎性反应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涂荣会 钟国强 +4 位作者 曾志羽 陈立 何艳 黎庆捷 梁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过氧化氢酶(CAT)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氧组...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过氧化氢酶(CAT)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应用荧光探针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i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明显上调,Bax蛋白明显下调。结论缺氧后处理及氧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可能机制与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缺氧 活性氧 自由基清除剂 细胞膜 线粒体 心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红星 马龙飞 +5 位作者 张杰 张莹 郭赫立 鲁召辉 韩欣宇 钟国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528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新发心包积液和(或)胸腔积液15例,其中6例确诊为继发于...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528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新发心包积液和(或)胸腔积液15例,其中6例确诊为继发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PCIS。结果与无PCIS的患者比较,PCIS患者的年龄较大[(68.3±7.8)岁比(51.3±13.2)岁,t=2.180,P=0.006 2],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83.3%比11.1%,P=0.011),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4.2±6.8)d比(11.4±5.5)d,t=2.896,P=0.035 7]。在6例PCIS患者中,射频消融术后均出现发热,并可探测到胸腔积液,双侧较多见(4例),单侧主要见于左侧(2例)。结论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的部分患者可进一步进展成为PCIS,其中高龄或伴高血压的患者出现PCIS的可能性更大,其早期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心包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分析
15
作者 莫剑梅 刘唐威 +1 位作者 黄荣杰 黄江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35-2136,共2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所有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达5%~15%,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13.65%[1]。研究表明,原醛患者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早地出现动脉硬化及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压变异性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交感效应对快速起搏离体心脏心房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舒成霖 何燕 +5 位作者 曾志羽 何涛 李金轶 黄伟强 许键 黄艳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离体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水平的变化。方法:15只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trol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灌流+快速心房起搏组(ISO+RAP组)。经胸骨正中切开术,快速... 目的:通过建立离体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水平的变化。方法:15只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trol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灌流+快速心房起搏组(ISO+RAP组)。经胸骨正中切开术,快速取出心脏,建立心脏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各组分别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x43和磷酸化Cx43的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检测Cx43在心肌组织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比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的AERP无明显变化,且仅出现电紊乱,ISO+RAP组的AERP明显缩短(P<0.05),并可成功诱发房颤。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和ISO+RAP组的TH表达量、细胞凋亡指数和线粒体ROS生成量均逐渐增多(P<0.05),Cx43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逐渐减少(P<0.05)。免疫荧光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RAP组的Cx43荧光强度降低,且呈明显侧链化,ISO+RAP组则呈点状散在分布。结论:交感神经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效应,引起Cx43的重构与下调,从而介导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缝隙连接蛋白43 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