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阳春 李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58-660,共3页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不仅具有强效降脂这一调脂效益,尚具有逆转斑块、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体现了巨大潜力。本文就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不仅具有强效降脂这一调脂效益,尚具有逆转斑块、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体现了巨大潜力。本文就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阳春 李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12-3514,3518,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就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转染 基因 超声疗法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智渊 林葆菁 黄荣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763,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每年2.0~7.6/100万,患病率则为11~26/100万[1]。PH致残、致死率高,预后差,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难点之一[1]。目前治疗PH的药物包括...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每年2.0~7.6/100万,患病率则为11~26/100万[1]。PH致残、致死率高,预后差,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难点之一[1]。目前治疗PH的药物包括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前列环素激动剂。上述药物主要针对肺血管收缩,而对于PH发病中最重要的环节--肺血管重构的作用有限[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线粒体分裂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通过调控细胞焦亡介导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丘少军 吴晓丹 王现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2,共3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心肌梗死后的炎性反应和细胞死亡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紧密相关。目前,心肌梗死相关的死亡机制研究仍面临诸...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心肌梗死后的炎性反应和细胞死亡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紧密相关。目前,心肌梗死相关的死亡机制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细胞死亡类型的识别及其调控途径方面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蛋白质 心肌梗死 细胞焦亡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5
作者 丘少军 吴晓丹 王现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6-818,共3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备受关注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性,而且其相互关联性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深远的影响。CMD是...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备受关注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性,而且其相互关联性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深远的影响。CMD是指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改变和结构重构,导致冠状动脉血流自动调节受损,而MS是一组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包括高血压、体位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两者共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尽管对CMD和MS的单独研究已有不少进展,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微循环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金轶 梁桂琤 +2 位作者 王世荣 李树湖 柯红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4018-4022,共5页
背景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容易合并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研究房颤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并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是目前房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 背景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容易合并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研究房颤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并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是目前房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血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开胸心脏手术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9例和冠心病患者10例,依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15例和房颤组24例。房颤组的24例患者再依据血栓情况分为无左心耳血栓和有左心耳血栓两个亚组,分别为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各1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抽取左心房血液标本检测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水平,并检测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血栓面积。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EF、炎性因子水平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与左心耳血栓面积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窦性心律组、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与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AKT、NF-κB、IL-8、ET-1、ICAM-1、VCAM-1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NO水平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AKT、hs-CRP水平高于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NO水平低于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P<0.05);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NF-κB、IL-6、IL-8、TNF-α、ET-1、vWF、ICAM-1、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血栓面积最大为4.8 cm2,最小为1.67 cm2,平均为(3.48±0.83)cm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LAD、LVEF、AKT、NF-κB、hs-CRP、IL-6、IL-8、TNF-α、ET-1、NO、vWF、ICAM-1、VCAM-1与血栓面积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液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且合并左心房血栓时上述指标更高。检测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心房功能 炎性因子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对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庞毅恒 桂春 陈力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s)表达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HCASMCs,实验使用第3代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rb B的表达和磷酸化。在正常、缺氧缺血清或NRG-1(100μg/L)处...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s)表达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HCASMCs,实验使用第3代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rb B的表达和磷酸化。在正常、缺氧缺血清或NRG-1(100μg/L)处理条件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改变。结果:Erb B2、Erb B3和Erb B4均能在HCASMCs中表达,加入NRG-1后,这3种Erb B的磷酸化水平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在缺氧缺血清组HCASMCs中VEGF和Ang-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Ang-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与缺氧缺血清组比较,NRG-1处理组的HCASMCs表达VEGF和Ang-1进一步显著增加(P<0.05),而Ang-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HCASMCs能表达Erb B2、Erb B3和Erb B4,加入NRG-1增强Erb B2、Erb B3和Erb B4的磷酸化。缺氧缺血清和NRG-1处理均能增加VEGF和Ang-1在HCASMCs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人冠脉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舒方 吴晓丹 王现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6-887,共2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男性和女性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有症状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依赖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识别。非阻塞性CAD通常指任何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尽管没有心外膜冠...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男性和女性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有症状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依赖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识别。非阻塞性CAD通常指任何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尽管没有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受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仍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2]。女性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的主要群体,且大部分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女性也更有可能出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0.5%存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而男性则为3.4%[3]。现综述CMD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危险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微血管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与冠状动脉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志鹏 吴晓丹 王现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2%,2008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1])。尽管表现为皮肤病,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银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2%,2008年中国六省市的银屑病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47%~([1])。尽管表现为皮肤病,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银屑病共病有银屑病性关节炎、冠状动脉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银屑病 共病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洋 李浪 +4 位作者 苏强 周游 王江友 孙羽涵 杨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11至2012-05在我院住院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11至2012-05在我院住院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术前80mg/d,术后40mg/d,n=34)和常规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术前术后均20mg/d,n=34):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6-24h抽血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及新鲜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miRNA-2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PDCD4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的浓度。结果:强化他汀组肌钙蛋白I高于正常高值1—5倍及高于5倍以上的发生率低于常规他汀组;强化他汀组CK—MB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他汀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PDCD4mRNA、PDCD4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他汀组术后miRNA-21、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DCD4mRNA、PDCD4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减轻PCI术后心肌损伤可能与上调PCI术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表达,导致其靶蛋白PDCD4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微小核糖核酸-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DCD4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4 位作者 符春晖 严华 苏强 陈妍梅 黄军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入住我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8例(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AMI组),同时选择同期冠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入住我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8例(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AMI组),同时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住院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EMPs水平及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分析EMPs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4组受检者EMPs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UA组和AMI组血浆EM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S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的血清IFN-γ和IL-2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UA组和AMI组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SA组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的血清IL-4和IL-10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水平与IFN-γ和IL-2水平呈正相关(r=0.795,P=0.000;r=0.804,P=0.000),与IL-4和IL-10水平无直线相关性(r=-0.088,P=0.374;r=-0.156,P=0.112)。结论 EMPs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和炎症的调控过程,且EMPs和Th1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微粒 T淋巴细胞 辅助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心室颤动大鼠心肺复苏后存活时间及脑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晓扬 谢露 +2 位作者 陈蒙华 卓晓军 宋凤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82-3985,共4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心室颤动大鼠心肺复苏后存活时间及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缺血再灌注(IR)组、茶多酚(TP)组、JNK通路阻断剂SP600125(SP)组、TP+SP组。除SH组外均经食道交流电刺激建立心室...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心室颤动大鼠心肺复苏后存活时间及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缺血再灌注(IR)组、茶多酚(TP)组、JNK通路阻断剂SP600125(SP)组、TP+SP组。除SH组外均经食道交流电刺激建立心室颤动模型,5 min后行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随机给药,每组按12、24、48、72 h分为4个时间点。观察ROSC后大鼠72 h内存活时间;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TP组、SP组及TP+SP组大鼠生存时间均较IR组延长(P<0.05)。TP组、SP组及TP+SP组ROS、MDA含量在各时间点均较IR组下降明显(P<0.05)且各组ROS均在24 h、MDA于48 h达高峰。TP组、SP组及TP+SP组脑SOD活性较IR组升高(P<0.05)且均在48 h达最低。结论:TP可延长室颤大鼠复苏后的生存时间,此作用与降低脑ROS、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有关,并可能涉及JNK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茶多酚 JNK 缺血再灌注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智渊 黄荣杰 +2 位作者 钟国强 刘唐威 林葆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他危险因素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159例,窦性心律组252例,所有患者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行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他危险因素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159例,窦性心律组252例,所有患者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行动态血压、常规生化等检查。结果阵发性房颤组非杓型血压比例(96.2%vs83.7%)、夜间收缩压[(132.23±16.50)mm Hg vs(122.38±17.70)mm Hg,1 mm Hg=0.133kPa]、夜间脉压[(62.74±16.67)mm Hg vs(50.83±14.52)mm Hg]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杓型血压(r=0.191,P<0.01)、夜间收缩压(r=0.254,P<0.01)、夜间脉压(r=0.353,P<0.01)与阵发性房颤呈正相关;调整年龄、血脂、餐后2h血糖、24h血压、昼间血压等危险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杓型血压、夜间收缩压升高、年龄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杓型血压、夜间收缩压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阵发性房颤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对心肌中e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燕 钟国强 +2 位作者 王炎 涂荣会 汪道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对肥厚心肌及心肌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 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逆转心肌肥厚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5只成年♀SHR随机分为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吲哒帕胺组。治疗前...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对肥厚心肌及心肌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 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逆转心肌肥厚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5只成年♀SHR随机分为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吲哒帕胺组。治疗前、开始至结束时每周测血压1次。4wk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称重后,计算左心室重与体重的比值,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分析心肌间质和血管壁胶原分布。采用W estern B lot法检测心肌eNOS蛋白质表达。结果治疗组动物收缩压及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经天狼猩红染色后见治疗组心肌结构基本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的胶原沉积。并且治疗组在蛋白质水平上调心肌eNOS的表达(P<0.05)。结论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可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纤维化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心肌中e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噻嗪 吲哒帕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肥厚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01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智渊 钟国强 +2 位作者 肖飞 何艳 洪钰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1(mi RNA-101)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59例开胸手术患者(心脏瓣膜病47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分为房颤组30例、窦律组29例。q PCR及锁定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右心耳mi RNA-101表达;q PCR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101(mi RNA-101)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59例开胸手术患者(心脏瓣膜病47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分为房颤组30例、窦律组29例。q PCR及锁定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右心耳mi RNA-101表达;q PCR检测两组右心耳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Ⅰ型胶原(COL1)m 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右心耳TGFβRI、COL1蛋白表达;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右心耳胶原的沉积。结果:房颤组右心耳mi RNA-101表达明显低于窦律组(P<0.05),原位杂交显示mi RNA-101主要分布于心房结缔组织,房颤组mi RNA-101表达较窦律组下降24.9%;房颤组TGFβRⅠm RNA表达与窦律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窦律组(P<0.05);COL1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右心耳胶原沉积明显多于窦律组(P<0.05)。结论:mi RNA-101下调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TGFβRⅠ而参与心房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小RNA-101 心房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Cx43参与Heptanol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燕 曾志羽 +3 位作者 钟国强 李金轶 李伟科 李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60-1665,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Cx43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Heptanol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兔8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Heptanol... 目的探讨线粒体Cx43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Heptanol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兔8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Heptanol预处理(HT组)和5-羟葵酸加heptanol预处理组(HT+5-HD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采用电子显微镜(电镜)观测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含量。结果再灌注4h末血浆CK-MB与cTnI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IP组和HT组明显低于IR组和HT+5-HD组(P<0.01)。电镜检测线粒体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均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IP组(P<0.01)和HT+5-HD组(P<0.05)明显减轻;与HT+5-HD组比较,HT组和IP组损伤明显减轻(P<0.01)。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发现,与sham组比较,HT+5-HD组和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HT组、IP组(P<0.01)和HT+5-HD组(P<0.05)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与HT+5-HD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升高(P<0.01)。结论线粒体Cx43可能参与Hep-tanol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toKA+T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预处理 线粒体 缝隙连接蛋白43 HEPTANOL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肺静脉形态结构CT成像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明宽 刘浩 +6 位作者 伍伟锋 朱立光 王炎 唐梅艳 杨仁贵 张棠 李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前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CPVA术(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前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CPVA术(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研究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特点并与术前做对比分析。结果: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小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最大径及最小径狭窄率小于50%者分别为61.6%及56.3%;狭窄率50%~70%者分别为3.6%和5.4%。结论:(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CT 肺静脉 环肺静脉电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苏强 李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1-1234,共4页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PMI,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明显增高,预后较差。因此,防治PMI对于行PCI的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几年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药物治疗的...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PMI,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明显增高,预后较差。因此,防治PMI对于行PCI的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几年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药物治疗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围手术期并发症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微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3 位作者 符春晖 苏强 严华 黄军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3大组:①EMPs不同时点观察组:用EMPs(终浓度105/ml)分别刺激细胞0、3、6、1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3大组:①EMPs不同时点观察组:用EMPs(终浓度105/ml)分别刺激细胞0、3、6、12、24 h;②EMPs不同剂量作用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2、103、104、105/ml的EMPs刺激细胞24 h;③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在EMPs(终浓度105/ml)刺激前,与终浓度为10μmol/L的PDTC共同孵育30 min。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核蛋白NF-κB p65和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EMPs可通过活化NF-κB,使ICAM-1mRNA和蛋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NF-κB特异性拮抗剂PDTC可显著抑制EMPs的此作用。结论在EMPs诱导的HUVECs炎性效应中,NF-κB参与调控炎性因子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21调控spry2影响Jurkat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栋 文伟明 +3 位作者 苏强 刘洋 周游 王江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通过调控spry2进而对Jurkat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分为miRNA-21模拟物组、miRNA-21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NA-21抑制物组和miRNA-21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例数为8,...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通过调控spry2进而对Jurkat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分为miRNA-21模拟物组、miRNA-21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NA-21抑制物组和miRNA-21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例数为8,进行细胞转染,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iRNA-21和spry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spry2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0、IL-2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其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和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spry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spry2的相对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抑制物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上清液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减少(P<0.05),spry2 mRNA相对表达量和spry2的相对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两组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Jurkat细胞中,miRNA-21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spry2的表达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表明miRNA-21可能通过影响IL-10的分泌而作为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微小核糖核酸-21 spry2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