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动纤维定量技术研究卒中后抑郁的纤维束改变
1
作者 卢秋红 黄燕兰 +3 位作者 刘婕 王淼 梁志坚 陆顺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591,共6页
目的通过自动纤维定量(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技术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神经纤维束的结构改变,并探索与抑郁程度相关的纤维节段。方法纳入单部位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 目的通过自动纤维定量(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技术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神经纤维束的结构改变,并探索与抑郁程度相关的纤维节段。方法纳入单部位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收集发病1个月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MRI数据,采用AFQ提取神经纤维束节段的部分各项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评估纤维束节段FA组间差异,以及差异纤维束节段FA与HAMD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8例PSD和18例non-PSD患者。与non-PSD组相比,PSD组胼胝体、左侧下纵束和钩状束的节段FA降低(P<0.05)。所有患者胼胝体小钳(r=-0.418,P=0.047)和左侧钩状束(r=-0.467,P=0.029)部分节段FA与其HAMD呈负相关。结论AFQ精确地揭示了PSD患者的神经纤维束存在节段性的微结构损害,且胼胝体小钳和钩状束节段性微结构损害与抑郁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缺血性脑卒中 结构损害 自动纤维定量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