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踝血管指数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江南 李浪 +1 位作者 宋梦莹 蒋智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影响CAVI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老年患者3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127例)和冠心病组(237例),并对所有患者行CAVI...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影响CAVI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老年患者3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127例)和冠心病组(237例),并对所有患者行CAVI检测、病史采集及常规化验检查,分析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AVI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年龄、高血压、脉压、糖尿病、吸烟、LDL-C与CAVI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C是CAVI的影响因素(R^2=0.430),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脉压、糖尿病、吸烟、LDL-C和CAVI是老年冠心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VI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LDL-C是CAVI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志羽 马国添 钟国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治疗DCM,迫切需要该病的动物模型。本文按DCM的病因:家族性/遗传性,病毒性/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及其他病因,对近年来应用较为成熟的DCM模型作一综述,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梗死后心电生理和左室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金轶 钟国强 +4 位作者 韦卓 许为炎 柯红红 宁宗 吴志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19-423,I0003,I0004,共7页
目的建立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强,存活时间长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探讨采用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心梗后心电生理和左室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开胸后结扎冠状动... 目的建立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强,存活时间长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探讨采用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心梗后心电生理和左室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于手术后4、8和12周行ECG检测和UCG检查,术后12周取出心脏行病理检查。结果采用本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72h内大鼠存活率为83.3%,术后12周以上大鼠存活率为73.3%。术后48、和12周ECG监测示心梗后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均较假手术组延长,同期行UCG监测示心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值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值显著降低,12周后组织病理HE染色符合慢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技术操作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术后采用ECG和UCG可有效监测心梗后不同时期心电变化和左室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生理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IL-6和IL-17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艳丽 伍伟锋 +1 位作者 薛贻敏 高梦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7(IL-17)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在VMC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建立VMC模型,在不同时间点(0、1、2、4、6周)处死小鼠,RT-PCR检测其心肌组织TGF-β、I...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7(IL-17)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在VMC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建立VMC模型,在不同时间点(0、1、2、4、6周)处死小鼠,RT-PCR检测其心肌组织TGF-β、IL-6和IL-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检测血浆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TGF-β、IL-6和IL-17mRNA和蛋白水平自1周开始升高,TGF-β和IL-6在2周时达峰值,IL-17在4周时达峰值,实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P<0.05)。结论:TGF-β、IL-6和IL-17在VMC小鼠心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TGF-β、IL-6和IL-17参与了VMC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 白介素-17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