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打印技术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伟 苏伟 +2 位作者 程建文 胡峰 赵劲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13-371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技术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闭合性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胫骨手术...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技术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闭合性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胫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及Rasmussen放射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有助于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提高术后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三维打印 胫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异位骨化的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伟 赵劲民 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275-4277,共3页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是指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状骨的现象,也称关节周围骨化或关节周围新骨形成。其主要特点是在软组织中钙化骨迅速形成,可引起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关节僵硬、神经嵌压、骨质疏松、压迫...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是指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状骨的现象,也称关节周围骨化或关节周围新骨形成。其主要特点是在软组织中钙化骨迅速形成,可引起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关节僵硬、神经嵌压、骨质疏松、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异位骨化常分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创伤性 关节周围骨化 周围软组织 治疗 预防 压迫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手、拇指移植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忆梅 郑捷 +1 位作者 李秀霞 郑小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6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 手移植术 拇指移植术 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手移植术1例护理
4
作者 郑捷 黄忆梅 +4 位作者 郑小敏 李秀霞 赵劲民 杨志 苏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异体手移植术 护理 功能恢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伟 杨志 +5 位作者 唐士婷 沙轲 谭桢 程建文 石小荣 赵劲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9岁。小腿创面...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9岁。小腿创面6例,足踝创面9例。创面大小9cm×4 cm^26 cm×5 cm,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如缝合张力过大则采取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术后予以制动、抗炎、抗血栓形成、抗血管痉挛、消肿、保暖等治疗,术后随访皮瓣成活情况、创面修复效果。结果切取皮瓣大小10 cm×5 cm^27 cm×7 cm,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期清创后植皮修复创面愈合良好;9例足踝创面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轻度受限;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经外固定治疗出现骨折不愈合,经改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愈合;2例患者皮瓣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整后改善。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膝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世兴 张均锦 +3 位作者 龙光华 董桂甫 苏伟 秦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1-955,共5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50例汉族KOA患者与147例非KOA受试者,其年龄、性别、体...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白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50例汉族KOA患者与147例非KOA受试者,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相匹配。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IL-16基因rs11556218、rs4072111和rs47788893个位点与KOA的遗传易感相关性,并用基因测序验证结果。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3个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KOA组rsll556218的T/G基因型频率高于非KOA的人群(OR=2.06,95%CI=1.26~3.35,P=0.005),G/G也明显增加发病风险(OR=2.52,95%CI=1.10—5.74,P=0.005),rs4072111的C/T基因型KOA的发病风险较C/C基因型明显增加(OR=2.45,95%CI=1.42~4.22,P=0.000),T/T也明显增加发病风险(OR=4.04,95%CI=1.06—15.37,P=0.000);rsll556218与rs4778889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D’=0.63,R。=0.236),单倍型TTT增加KOA的发病风险(OR=3.70,95%CI=1.57—8.72,P=-0.003),GCC也增加了KOA的发病风险(OR=6.22,95%CI=2.37—16.33,P=0.000)。结论:汉族人群中IL—1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KOA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介素-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损伤关节软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军 李佳 +1 位作者 杜刚 赵劲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887-2890,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损伤关节软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BMSCs组。建立新西兰白兔双膝... 目的:研究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损伤关节软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BMSCs组。建立新西兰白兔双膝软骨损伤模型,术后1周将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NSP-PCL+BMSCs分别注射到NSP-PCL组、BMSCs组和NSP-PCL+BMSCs联合治疗组的兔软骨损伤处,连续注射3周,每周注射1次。末次给药后24 h,切取缺损软骨组织。通过HE染色法,对双膝关节软骨进行病理学检查;Hoeehst33342标记检测移植1周和3周后兔关节软骨中BMSCs的存活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中CTGF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软骨中CTGF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软骨层变薄,有纤维原细胞增殖,软骨表面凹陷较明显。各治疗组的损伤软骨表面凹陷处均有新生软骨细胞,软骨层较模型组厚。BMSCs移植3周后BMSCs组和NSP-PCL+BMSCs联合治疗组的BMSCs细胞数量较移植1周后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蛋白印记法的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软骨中的CTGF的蛋白水平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提高损伤软骨中CTGF的蛋白水平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 关节软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晓飞 廖世杰(综述) 林华豪(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80-284,共5页
Perthes病即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Perthes病治疗理念是“包容治疗”,包容治疗的术式较多,常用的包括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骨盆Salter截骨术及骨盆三联截骨术,骨盆三联截骨术具有不影响股骨头颈干角及下肢力线、不增加髋关节压力... Perthes病即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Perthes病治疗理念是“包容治疗”,包容治疗的术式较多,常用的包括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骨盆Salter截骨术及骨盆三联截骨术,骨盆三联截骨术具有不影响股骨头颈干角及下肢力线、不增加髋关节压力、不改变髋臼形状等特点。各种三联截骨术入路及截骨方式不同、手术术式多,并且三联截骨术存在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等缺点。三联截骨术在治疗Perthes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其入路、截骨位置(坐骨、耻骨、髂骨)及截骨方式的选择均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就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thes病/外科学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内置外架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木文 胡峰 +3 位作者 程建文 谭桢 李育泉 刘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341,共8页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分为INFIX组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表明:INFIX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2 d、1周、1个月INFIX组VAS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INFIX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骨盆Majeed功能评分INFIX组优良率与钢板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INFIX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均良好,但INFIX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少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固定术 内置外架 骶髂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