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人群CD36基因rs17154181和rs176166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1
作者 袁雁 庞翠军 +4 位作者 肖常青 潘海林 宋琳 廖碧芝 张峥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21-2425,共5页
目的探讨CD36基因rs17154181、rs176166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5... 目的探讨CD36基因rs17154181、rs176166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5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提取外周血DNA,CD36基因rs17154181和rs1761667经PCR扩增后分析基因型。结果两组CD36基因rs17154181、rs176166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年龄大于无大血管病变患者,TC水平低于无大血管病变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G水平低于无大血管病变患者(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CD36基因rs17154181、rs176166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rs17154181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因型AG患者收缩压高于基因型AA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回归方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而rs17154181、rs1761667位点基因型未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D36基因rs17154181、rs1761667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有关,其多态性可能不是CD36与糖脂代谢有关的功能性多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CD3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T/In9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人群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余博先 肖常青 +3 位作者 庞翠军 袁雁 宋琳 廖碧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82-3586,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C>T/In9(rs289714)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的...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C>T/In9(rs289714)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的T2DM患者83例为T2DM组,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T2DM组C>T/In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43、0.004,P>0.05)。T2DM组SA亚组TT、CC、CT基因型分布分别为67.4%、10.9%、21.7%,非SA亚组分别为45.9%、2.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14)。T2DM组SA亚组与非SA亚组T、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2,P=0.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TP C>T/In9基因型和年龄是广西人群T2DM发生SA的影响因素〔OR(95%CI)=0.560(0.317,0.989)、1.126(1.054,1.203),P<0.05〕。结论在广西人群中,暂不能认为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有关;CETP C>T/In9基因型在T2DM SA和非SA人群中分布不同,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 SA相关,基因型TT可能是损害性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类 C〉T/In9 糖尿病 2型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蓉 梁瑜祯 卢炳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血局部肌内注射DMEM培养基,治疗组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移植4周后,行双下肢CT动脉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血流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及患肢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肢体缺血后的动态观察显示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表皮坏死、趾甲脱落,治疗组则未见坏死,且肌肉萎缩较轻。2CTA示治疗组侧支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与已有的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血管网。3CTPI示治疗组血流灌注比对照组明显增加。4HE染色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及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049)个/HP vs(3.670±0.816)个/HP,(9.68±0.56)%vs(5.87±0.86)%,P<0.01]。2组均未见微小坏死灶,治疗组也未见血肿、骨样组织或纤维瘤形成。结论自体BM-MSCs移植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可作为效治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血管新生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血浆糖蛋白磷脂酶D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秦雯 梁瑜祯 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及健康人群血浆糖蛋白磷脂酶D(GPLD1)水平的差异,探讨GPLD1与LAD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诊的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成LAD... 目的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及健康人群血浆糖蛋白磷脂酶D(GPLD1)水平的差异,探讨GPLD1与LAD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诊的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成LADA组、T1DM组、T2DM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并对比分析4组血浆GPLD1、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水平,分析血浆GPLD1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对LADA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LADA组GPLD1水平为(197.0±33.3)μg/ml,高于T2DM组〔(180.3±36.2)μg/ml〕和NC组〔(178.1±33.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A组血浆GPLD1与FCP呈线性负相关(r=-0.80,P<0.05),与HbA1c、FPG、2 hPG呈线性正相关(r=0.45、0.62、0.35,P<0.05)。以血浆GPLD1水平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HbA1c、FPG、2 hPG、FCP、2 hCP为自变量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FCP进入方程(P<0.05)。ROC曲线显示,GPLD1对早期诊断LADA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23,敏感度为76%〕。结论 LADA患者GPLD1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GPLD1在发病机制上与LADA关系密切。血浆GPLD1检测方便,有望成为早期诊断LADA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磷脂酶D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曦 刘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40-2442,共3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机制,是寻找MS、IR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前药物的关键。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机制 胰岛素抵抗 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治疗方法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流体动力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汝霞 黄炫庚 +3 位作者 陈冰 詹佑明 林媛媛 李月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52-754,758,共4页
目的:探究流体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IMT分为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1例)和动脉粥样硬化组(65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者... 目的:探究流体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IMT分为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1例)和动脉粥样硬化组(65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流体动力学指标(PSV、EDV和MV)和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和hs-CRP)。结果:非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的左右两侧颈动脉PSV、EDV和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左右两侧颈动脉PSV、EDV和MV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左右两侧颈动脉PSV、EDV和MV亦分别显著低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非动脉粥样硬化组的MCP-1、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的MCP-1、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结论:流体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指标,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流体动力学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