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5+3”路径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应诊能力的评价性研究
1
作者 赵璨 申颖 +6 位作者 陈培萌 彭厚瑄 奚谦 顾劲梅 覃丽 梁睿莹 左延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31-2739,共9页
背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我国旨在改善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匮乏,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其远期人才能力培养成效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检验。目的通过在农村乡镇卫生院真实环境中评价广西壮族自治... 背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是我国旨在改善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匮乏,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其远期人才能力培养成效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检验。目的通过在农村乡镇卫生院真实环境中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经“5+3”路径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的应诊能力,客观检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人才能力培养成效,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能力建设的优化策略。方法2023年7—8月,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梧州市、贵港市和崇左市4市75名正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为研究组,41名在同一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非“5+3”培养的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为对照组。8名培训合格的标准化患者(SP)到乡镇卫生院挂号求诊研究对象,且录像应诊全过程,再邀请相关专家观看视频,依据前期构建的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的应诊能力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应诊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在乡镇卫生院实境下应诊能力总得分及1~7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研究组在患者接诊和病史采集、患者管理、医生行为和与患者关系、预防性照顾4个维度的得分未合格,对照组所有维度的得分偏低。应诊时长、是否书写病历、是否规培、学历及地区是研究对象应诊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和是否书写病历是研究组应诊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5+3”路径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在农村基层实境下展现出显著优于非“5+3”培养的当地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远期人才能力培养成效达到预期。但是,仍需实施多种措施,包括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改革农村基层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加强“三基”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阶段增设农村基层实践环节,强调病历书写重要性等,持续提高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和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应诊能力 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 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 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5+3”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多重慢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赵璨 申颖 +6 位作者 奚谦 彭厚瑄 覃金琼 王璇 郑艳萍 覃丽 左延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039-2049,共11页
背景多重慢病较单一慢性病明显升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因病返贫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支出状况和影响因素仍不明晰,不利于降低农村居民多重慢病的疾病负担。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 背景多重慢病较单一慢性病明显升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因病返贫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支出状况和影响因素仍不明晰,不利于降低农村居民多重慢病的疾病负担。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多重慢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南宁市、玉林市、柳州市、贵港市的各2家乡镇卫生院为样本机构。收集10家样本机构2021年1月—2023年6月所有多重慢病住院患者的去识别化病历资料(n=9330)。比较不同慢性病数量及不同共病模式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采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多重慢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9330例多重慢病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为3063.0(2384.5,3836.3)元,人均住院费用为4175.0(2704.0,7966.7)元。患≥5种慢性病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最高,分别为4535.7(3718.3,5288.2)元和11897.7(6536.5,21940.2)元;其次是患4种慢性病者,分别为3894.2(3178.0,4562.2)元和9474.3(4854.9,15178.4)元;再次是患3种慢性病者,分别为3306.9(2649.5,3976.3)元和4926.0(3180.6,8793.8)元;最后是患2种慢性病者,分别为2699.8(2075.4,3290.7)元和3196.0(2264.1,5292.3)元;且任何患慢性病数量之间的次均和人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3、4、≥5种多重慢病中,各共病模式的患病率排序与次均及人均住院费用排序不完全一致。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职业、医疗保险类型、吸烟情况、BMI、患慢性病数量、住院次数是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吸烟情况、患慢性病数量是人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多重慢病患者的住院费用与患慢性病数量呈正相关关系,每增加1种共患慢性病均增加次均和人均住院费用;各共患模式中患病率较高者与住院费用较高者不完全一致;多重慢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复杂多样,应采取多维度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农村基层多重慢病的住院费用,降低农村居民多重慢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费用 医疗 农村卫生 乡镇卫生院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斯特评估量表的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顾劲梅 覃丽 +3 位作者 赵璨 彭厚瑄 奚谦 申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5,共8页
背景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和提升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执业能力是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缺乏适用于基层执业环境测评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的指标体系,阻碍了准确鉴定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缺口,不利于持续改... 背景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和提升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执业能力是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缺乏适用于基层执业环境测评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的指标体系,阻碍了准确鉴定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缺口,不利于持续改善全科医生及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目的基于经典列斯特评估量表(LAP)构建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执业环境的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基层全科医生临床能力提供指标模型参考。方法于2022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15名专家以函询的方式实施德尔菲法,评价初始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等。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结果共计实施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熟悉程度、判断系数、权威系数在两轮咨询中均为100%、0.77、0.91、0.84;各指标重要性及可行性评分均数均>3.5分,变异系数均<0.3,两轮咨询中指标重要性及可行性的专家肯德尔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第2轮高于第1轮;专家咨询共计提出10条新增指标类意见、1条合并指标类意见、29条修改指标表述类意见。经两轮德尔菲法修订,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共计含7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中,7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13.61%~14.69%,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为0.95%~4.91%。结论本研究基于经典LAP,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环境的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内容覆盖全科医生应诊工作的各主要环节和重点任务,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应诊能力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列斯特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顾劲梅 纪舒妤 +7 位作者 奚谦 彭厚瑄 覃丽 赵璨 陈培萌 黄小翠 梁睿莹 申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484,共9页
背景目前,我国缺乏在农村基层卫生环境中评估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的研究,缺少适用于农村基层医疗环境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工具是导致该类研究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本文旨在验证前期构建的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 背景目前,我国缺乏在农村基层卫生环境中评估全科医生临床能力的研究,缺少适用于农村基层医疗环境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工具是导致该类研究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本文旨在验证前期构建的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为在农村基层中科学、客观测评全科医生应诊能力提供具备较高信效度的评估工具。方法依据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调查量表,以Likert 5级评分法为各选项赋分。于2022年9—12月,采用目的性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全科医生或助理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将调查量表发送给研究对象。基于量表实测数据,计算量表及各部分的Cronbach'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临界比值(CR)及相关系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CFA)将量表实测数据和假设理论模型拟合,计算模型基本拟合度(PFC)、整体模型拟合度(OMF)及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FISM)3类指标验证实测数据拟合程度及结构效度。结果共发放600份调查量表,有效回收366份,有效回收率为61.0%。量表应答者来自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贵港市5个城市的204家乡镇卫生院,86.1%(315/366)为全科医师、13.9%(51/366)为助理全科医师。总量表及除基本人口学信息外的各部分的Cronbach'sα系数均>0.700,总量表折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931。初始一阶7因子模型的各项PFC指标均达理想;除拟合优度指数(GFI)、调和拟合优度指数(AGFI)、标准拟合指数(NFI)外,修正后的最终一阶模型的OMF指标均已达理想;FISM指标中有9个观察变量的项目信度(R^(2))<0.5,其余均达理想;初始二阶模型的PFC与初始一阶模型相似;修正后的最终二阶模型的OMF与最终一阶模型接近,FISM则逊于最终一阶模型。量表实测数据最终与一阶7因子模型拟合良好。结论基层全科医生应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农村基层执业环境中全科医生应诊能力测评研究和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应诊能力 信效度验证 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阶验证性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肾占位”起病的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松 陈强 +1 位作者 曾宇 陈朝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结,以期降低该病的误诊误治,提升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脓毒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林双 陈茂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72-3775,3783,共5页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之一,易引发肝损伤,目前对其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研究数据较少。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阿托伐...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之一,易引发肝损伤,目前对其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研究数据较少。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2年8月住院且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出现肝损伤且经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评估为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经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评估,共确诊84例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男性较多(72.6%),平均年龄为(60.2±11.5)岁,且均合并基础疾病(100.0%);达到中度肝损伤2例(2.4%),经治疗治愈或好转率达到100.0%。根据病程分型,主要表现为急性病程(100.0%);根据受损靶细胞分型以混合型最多(60.7%),其次是胆汁淤积型(26.2%)、肝细胞型(11.9%)。78.6%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在3个月内,且以第1~2周内居多;81.0%的患者在累积服用阿托伐他汀80个药物限定日剂量时发生肝损伤。结论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于男性、中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多为轻度肝损伤,预后较好;临床分型以混合型、胆汁淤积型居多;肝损伤发生时间主要在3个月内,且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思江 宁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1,379,共6页
铁死亡是一种以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堆积为特征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危重疾病,患者死亡率很高。随着对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证据表明铁死亡在急性肺损伤... 铁死亡是一种以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堆积为特征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危重疾病,患者死亡率很高。随着对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证据表明铁死亡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既往铁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缺血再灌注、脓毒血症、放射线、淹溺、油酸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均有铁死亡的参与,并总结了铁死亡的作用机制及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以期能够给未来诊疗急性肺损伤提出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急性肺损伤 过氧化物 再灌注损伤 溺水 综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