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出血与血瘀证相关的中西医结合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展 陈业强 +1 位作者 李凯 陈观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对颅脑出血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中西医结合探讨,为活血化瘀药在颅脑出血患者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101例颅脑出血患者检测其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结合出发探讨颅... 目的:对颅脑出血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中西医结合探讨,为活血化瘀药在颅脑出血患者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101例颅脑出血患者检测其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结合出发探讨颅脑出血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IB、D-二聚体水平在颅脑出血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二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出血的病程中存在着高凝状态,即与血瘀证相关,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地使用活血化瘀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出血 血瘀证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培凤 刘启华 +2 位作者 凌江红 Akarayosapong Pichamon 李东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 Med、EMBASE、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和ISI Proceedings、ICTRP、Chi CTR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0...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 Med、EMBASE、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和ISI Proceedings、ICTRP、Chi CTR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0月1日。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profiler3.6软件基于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级。结果共纳入25篇随机对照试验(RCT),1 518名试验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相比,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可降低患者病死率(OR=0.47,95%CI[0.33,0.65],P<0.000 1),提高有效生存率(RR=1.36,95%CI[1.01,1.82],P=0.04)及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GCS提高更明显(治疗后1周,MD=1.82,95%CI[1.15,2.49],P<0.000 01。治疗后2周,MD=1.88,95%CI[1.21,2.55],P<0.000 01),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皮肤过敏反应,OR=1.26,95%CI[0.33,4.76],P=0.74。肝肾功能异常,OR=0.32,95%CI[0.03,3.18],P=0.33。消化道溃疡出血,OR=12.71,95%CI[0.68,237.40],P=0.09)。基于GRADE系统,各结局指标的证据治疗从"极低质量"至"低质量",推荐等级为弱推荐。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能提高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但由于现有RCT的质量普遍偏低,故该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液 颅脑损伤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音乐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淑金 磨飞鸿 凌江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1-57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音乐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效果进行观察,认知功能评定采用Rancho Los Amigos Hospital的RLA标准,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各评定... 目的:探讨中医音乐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效果进行观察,认知功能评定采用Rancho Los Amigos Hospital的RLA标准,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各评定一次。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音乐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中医音乐疗法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C97影响肝癌的免疫微环境以及生物学功能
4
作者 莫灵玲 吴新悦 +1 位作者 彭小花 陈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CCDC97与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免疫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中获取HCC患者的临床和RNA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库分析,研究CCDC97在HCC中的作用,并利用体外实验探讨其功能。... 目的探讨CCDC97与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免疫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中获取HCC患者的临床和RNA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库分析,研究CCDC97在HCC中的作用,并利用体外实验探讨其功能。结果HCC患者和肝癌细胞中CCDC97的表达水平高,并与病理特征、预后等密切相关。CCDC97被确认是一个新的预后因素。CCDC97与剪接体通路相关,该通路在肿瘤中高度活跃,可能促进癌变。CCDC97在多种免疫细胞中高表达,与免疫微环境有关。此外,敲低CCDC97在体外实验中抑制了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增殖。结论CCDC97在HCC进展以及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HCC预后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CCDC97 免疫微环境 剪接体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阴阳 医道之纲也”之明其用——名老中医陈业强学术思想研究
5
作者 李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6-878,共3页
中医学通过将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而提出了整体观念,并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从整体观出发,强调人生命机体要"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从而达到"阴阳冲和"的最佳生命活动状态。并以此来解释复杂... 中医学通过将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而提出了整体观念,并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从整体观出发,强调人生命机体要"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从而达到"阴阳冲和"的最佳生命活动状态。并以此来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把握生命运动的变化规律,而指导生命的各种活动。并通过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指导着中医学防治疾病,养生保健。这正是《黄帝内经》应用阴阳学说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与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阴阳学说 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调节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宽 周洲 +1 位作者 张丽敏 凌江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102-1105,共4页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防御机制,各种干扰内质网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因素,均可破坏内质网的稳态而触发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时,首先启动生存途径,但是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将启动细胞凋亡途径。基于内质网应激对机体的双向影响,目...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防御机制,各种干扰内质网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因素,均可破坏内质网的稳态而触发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时,首先启动生存途径,但是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将启动细胞凋亡途径。基于内质网应激对机体的双向影响,目前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是传统医学治疗疾病最主要的手段,文章就近三年基于调节内质网应激中药复方防治疾病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内质网应激 呼吸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MCAO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对侧大脑皮层GAP-43、MA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香玲 吴新贵 +3 位作者 张俊川 梁欣 周丽芳 刘建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对侧皮层不同时期生长相关蛋白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电针调节GAP-43和MAP-2表达与神经可塑性及大鼠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对侧皮层不同时期生长相关蛋白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电针调节GAP-43和MAP-2表达与神经可塑性及大鼠运动功能改善的可能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再随机分为3d、7d、14d、28d等4个亚组(剔除耗损或死亡,n=6)。运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取双侧"曲池""足三里"针灸治疗,余两组同一时间捆绑,不做治疗。采用Bederson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对侧皮层GAP-43、MAP-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术后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术后第7、14、28天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电针组术后第3天GAP-43、MAP-2阳性细胞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14天GAP-43、MAP-2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术后第28天GAP-43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增加梗死对侧皮层MAP-2、GAP-43的表达,改善了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可能与加快启动梗死对侧皮层的保护机制、减少病灶对侧的远隔继发性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治疗 运动功能 远隔损害 神经可塑性 GAP-43 MA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理气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 胃 血浆胃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凌江红 韦连明 +5 位作者 张钰琴 王道刚 梁纲 陈业强 刘耀利 李勇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2-1813,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法对实验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胃、血浆胃泌素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吗丁啉组,每组10只,以夹尾激惹刺激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柴胡疏肝...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法对实验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胃、血浆胃泌素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吗丁啉组,每组10只,以夹尾激惹刺激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柴胡疏肝散水煎剂、吗丁啉溶液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胃、血浆胃泌素变化。结果:柴胡疏肝散组大鼠除下丘脑外,其胃、血浆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均P<0.05),与吗丁啉组无显著差别(均P>0.05)。结论:疏肝理气法升高胃和血浆胃泌素可能是其治疗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理气 消化不良 大鼠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同护理的PICC维护网络体系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32
9
作者 凌瑛 应燕萍 +6 位作者 陈莹莹 陈国连 杨丽 赵志莹 覃燕英 叶将霞 黄丽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建立广西全省PICC导管维护网络并进行管理,全程监控置管患者导管维护情况,为患者提供同质的PICC导管延续性护理。方法:建立以我院为中心,各地市三级甲等医院为分中心,县级、社区医院为服务站的区域协同机制,制定转诊流程,培训维护... 目的:建立广西全省PICC导管维护网络并进行管理,全程监控置管患者导管维护情况,为患者提供同质的PICC导管延续性护理。方法:建立以我院为中心,各地市三级甲等医院为分中心,县级、社区医院为服务站的区域协同机制,制定转诊流程,培训维护网点护士,监控维护网点质量,提高PICC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构建辐射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管道维护网。结果:广西PICC维护点由21个增加到133个,维护点护士由79人增加到232人,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由35.0%升到76.0%,护士维护操作合格率由53.9%升至88.4%,维护缺失率由40.0%降到10.9%。结论:PICC导管维护网络的构建与实施为PICC带管患者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优质护理,规范了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导管维护,提高患者满意度,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维护网络 区域协同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对脾胃湿热证舌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卓冬婷 吕军影 +2 位作者 黄李平 阙铁生 朱莲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复方中药对脾胃湿热证黄腻苔影响的微观机理。方法:借助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取正常对照者、脾胃湿热证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组及多潘立酮对照组患者舌苔进行细菌总数、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等指标检测,并观察脾胃湿热...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复方中药对脾胃湿热证黄腻苔影响的微观机理。方法:借助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取正常对照者、脾胃湿热证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组及多潘立酮对照组患者舌苔进行细菌总数、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等指标检测,并观察脾胃湿热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苔分级变化。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苔存在着微生态的严重失衡,舌苔细菌总数,G+长链、G+c、微C、G-b菌群密集度级别构成比,以及球菌、真菌种类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经清热祛湿中药复方治疗后上述微生态指标回复正常状态,而对照组治疗后舌苔细菌总数及G+长链、G+c、G-b菌群密集度级别构成比仍未恢复至正常。结论:清热祛湿复方中药对黄腻苔有明显的消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整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舌面菌群的平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脾胃湿热证 舌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病理及肺泡灌洗液SP-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文川 潘宇政 +1 位作者 张冉令 朱翠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36-2438,共3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病理及肺泡灌洗液(BALF)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18只)、B组(气管切开插管模型组18只)、C组(气管切开插管+肉苁蓉干预18只)... 目的:探讨肉苁蓉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病理及肺泡灌洗液(BALF)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18只)、B组(气管切开插管模型组18只)、C组(气管切开插管+肉苁蓉干预18只)。各组分别于24 h、72 h、168 h 3个时段取材6只。取材时结扎并取右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采用Smith评分半定量分析;于左肺取肺泡灌洗液,应用SP-A ELISA试剂盒检测SP-A浓度。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B组、C组大鼠24 h、72 h、168 h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出血、肺不张等肺组织损伤,Smith评分高于对应时段正常大鼠。C组3个时段评分与B组对应时段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气管切开插管大鼠24 h、72 h、168 h 3个时段肺组织损伤程度不同,随着时间增加损伤程度不断加重,3个时段有明显差异。B组、C组大鼠肺泡灌洗液SP-A浓度在24 h、72 h、168 h 3个时段均明显高于对应时段空白对照组,以24 h浓度最高,168 h最低,呈随气管切开插管时间的延长而浓度不断降低的趋势,C组168h SP-A浓度高于B组。结论:气管切开插管可导致水肿、肺泡炎症、出血、肺不张等肺组织损伤及肺部固有免疫功能紊乱,SP-A有保护肺组织作用,早期SP-A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下降,而肉苁蓉在后期可提高SP-A的浓度而抑制肺组织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管切开插管 肺部病理 Smith评分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胃管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拔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淑金 黄李平 磨飞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胃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拔管后切口闭合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6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是否保留原有胃管分成实验组(保留原有胃管)和对照组(不保留原有胃管),对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后切口闭合时... 目的探讨保留胃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拔管后切口闭合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6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是否保留原有胃管分成实验组(保留原有胃管)和对照组(不保留原有胃管),对两组患者气管套管拔出后切口闭合时间、肺部再次感染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切口闭合时间(2.26±1.94)d较对照组(3.83±3.82)d缩短(P<0.05);实验组肺部再次感染率(14.70%)少于对照组(4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选择在拔气管套管时保留原有胃管可使切口早期愈合,减少肺部再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拔管时机 胃管 肺部感染 切口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癌症患者顽固性呃逆32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雪梅 吴丽霞 黄智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癌症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2例顽固性呃逆癌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2例针刺天突、内关、足三里;对照组30例给予奋乃静、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癌症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2例顽固性呃逆癌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2例针刺天突、内关、足三里;对照组30例给予奋乃静、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止呃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4h、11.8h(P<0.01)。结论:针刺治疗癌症患者顽固性呃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较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顽固性呃逆 针刺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业强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展 陈业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46-2348,共3页
目的:探讨陈业强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临证医案中,探讨其运用丹栀逍遥散的理、法、方、药。结果: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是从整体观出发,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谨守病机,随证化裁。结论... 目的:探讨陈业强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临证医案中,探讨其运用丹栀逍遥散的理、法、方、药。结果: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是从整体观出发,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谨守病机,随证化裁。结论: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得以启迪,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古方,不仅发挥了古方的功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而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临床应用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学敏 邓淑蓉 +2 位作者 彭玲玲 潘茂华 潘宇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7,471,共7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动态变化及其意义,阐明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气管切开插管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在造模...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部形态学和肥大细胞活性动态变化及其意义,阐明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气管切开插管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在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48、72和168h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2组大鼠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2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2组大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β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组织于各个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等改变,Smith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肺组织炎症等变化不断加重,Smith评分升高(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各时间点肥大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颗粒,其中以24h脱颗粒最明显。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组胺水平在24、72和168h3个时间点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48h时2组组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24h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0.05)。气管切开插管组大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β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24h时达到最高峰(P<0.05)。结论:气管切开后大鼠肺部肥大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肥大细胞活性增强可能是气管切开大鼠肺部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插管 肥大细胞 炎症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业强从气机论治胃脘痛经验
16
作者 卓冬婷 吕军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49-2050,共2页
陈业强教授辨析胃脘痛,认为"不通则痛"为其共性,重视从气机论治,善于应用疏肝理气、健脾行气、宣肺调气、活血利气法,结合具体证候灵活加减用药,标本兼治,收获良效。
关键词 胃脘痛 从气机论治 陈业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IRE1和TRA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宽 凌江红 +4 位作者 周洲 张丽敏 张钰琴 谢天一 王煜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肌醇需求酶1(IRE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柴胡疏肝散组、多潘立酮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正常组。正常组大鼠正常饲... 目的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肌醇需求酶1(IRE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柴胡疏肝散组、多潘立酮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正常组。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只夹尾不灌药,其余组给予对应的液体灌胃。造模过程中,记录大鼠生活状态的变化。干预1个月后,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IRE1、TRAF2蛋白表达情况,用逆转录PCR测定胃窦组织IRE1、TRAF2 mRNA的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胃排空率较正常组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胃排空率较模型组增高(P<0.0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IRE1、TRAF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与模型组对比,各给药组的IRE1、TRAF2蛋白呈下调趋势(P<0.05)。RT-PCR显示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的IRE1、TRAF2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而模型组IRE1、TRAF2 mRNA的表达比正常组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分子IRE1和TRAF2来促进FD大鼠的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 内质网应激 IRE1 TRA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早期β-防御素-2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鞠静 谭人千 +2 位作者 钟勇 彭玲玲 潘宇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早期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ICA治疗组(C组),每组18只。B,C组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模型。模型成功6 h后给予C组ICA...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早期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ICA治疗组(C组),每组18只。B,C组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模型。模型成功6 h后给予C组ICA干预,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第24,72,168 h取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用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β-防御素-2 mRNA表达,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血清中β-防御素-2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并计算CD4+/CD8+值。结果:气管切开后B组大鼠肺组织β-防御素-2 mRNA及肺泡灌洗液β-防御素-2含量在24 h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至168 h降低最明显(均P<0.05);外周血血清β-防御素-2含量逐渐降低,168 h明显低于24 h(P<0.05),但3个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CD3+T细胞水平24 h明显低于A组(P<0.05),CD4+和CD8+T细胞水平3个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组内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ICA干预后: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外周血血清β-防御素-2含量及外周血中CD3+和CD4+T细胞水平均逐渐升高,明显高于B组(均P<0.05);CD8+在24 h明显低于A组(P<0.05),其余时间点3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CD8+值在168 h明显高于A,B组(均P<0.01)。结论:ICA可以改善气管切开模型大鼠早期肺部免疫功能,这可能与上调肺组织β-防御素-2 mRNA表达及肺泡灌洗液、外周血血清中β-防御素-2含量,提高外周血中CD3+和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值,降低CD8+T细胞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气管切开模型 早期肺部免疫功能 Β-防御素-2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蛭汤含药血清联合3-MA、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管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显雯 刘启华 +4 位作者 陈永斌 罗捷 李南方 邹玲 罗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63,I0023-I0025,共8页
目的观察龙蛭汤含药血清联合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自噬及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分别予生理盐水、龙蛭汤水煎液灌胃7 d,... 目的观察龙蛭汤含药血清联合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自噬及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分别予生理盐水、龙蛭汤水煎液灌胃7 d,取腹主动脉血制备含药血清,分装备用。通过建立H2O2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自噬模型,分别加入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3-MA(3-MA组)、3-MA+10%龙蛭汤含药血清(3-MA+LZD组)、Res(Res组)、Res+10%龙蛭汤含药血清(Res+LZD组);CCK8、划痕实验、基质胶管型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UVECs增殖、迁移及管型形成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自噬表达强度,Western Blot比较各组细胞Beclin-1、LC3Ⅱ/Ⅰ、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Res组与Res+LZD组的细胞增殖数、迁移距离及管型形成数均明显增多,LC3荧光表达增强,Beclin-1、LC3Ⅱ/Ⅰ、VEGF蛋白水平升高,3-MA组的自噬、VEGF蛋白水平均降低;与3-MA组、Res组相比,加入龙蛭汤含药血清后的细胞增殖、迁移、管型形成数增多,3-MA+LZD组自噬荧光表达增强,Beclin-1、LC3Ⅱ/Ⅰ、VEGF蛋白水平升高;Res+LZD组下调Beclin-1、LC3Ⅱ/Ⅰ蛋白水平,与自噬荧光表达趋势一致,同时VEGF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龙蛭汤含药血清通过调节Beclin-1、LC3Ⅱ/Ⅰ自噬蛋白水平调控自噬通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及管型形成,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的血管新生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蛭汤含药血清 3-MA RESVERATROL 自噬 血管管型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来霉素诱导系统性硬化病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羽 周雪艳 +2 位作者 赵亮娟 李凯 吕军影(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55-2264,共10页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检测胶原纤维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DNA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背部皮肤变硬、结痂,粘连皮下组织,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多(P<0.01);肠道菌群物种丰度、谱系多样性降低(P<0.05);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乳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螺杆菌、文肯菌属、瘤胃梭菌属_6、罗斯氏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组改善了SSc小鼠生存状态,明显下调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P<0.01);增加了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谱系多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了普雷沃氏菌科、文肯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变化趋势(P<0.05)。结论:博来霉素诱导的SSc小鼠肠道不同分类水平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明显改变。SSc主要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GCs)醋酸泼尼松龙有限度地影响了SSc小鼠肠道菌群,但改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醋酸泼尼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