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耦合与自突触耦合神经元随机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欧小红 覃玉荣 陈妮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为了研究磁、电和化学自突触耦合共同作用对神经元随机共振强度的影响,解决单一耦合方式未能如实反映人体真实耦合情况的问题,本文在同时考虑磁、电和化学自突触作用条件下,构建高斯白噪声和弱周期性外刺激信号作用下的神经元膜电位非... 为了研究磁、电和化学自突触耦合共同作用对神经元随机共振强度的影响,解决单一耦合方式未能如实反映人体真实耦合情况的问题,本文在同时考虑磁、电和化学自突触作用条件下,构建高斯白噪声和弱周期性外刺激信号作用下的神经元膜电位非线性变化模型,以膜电位一次谐波(频率和外刺激相同)的傅里叶系数作为随机共振强度评价指标,开展弱周期性外刺激信号作用下高斯白噪声诱导的神经元随机共振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机共振强度随电和化学自突触电导增大而增强,随磁耦合强度的增大而减弱;②在外刺激信号参数给定条件下,电自突触延时量决定了自突触对神经元放电起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作用,从而增强或减弱神经元随机共振强度;③相对磁和电或磁和化学自突触2种耦合方式而言,磁、电和化学自突触的协同作用对外刺激信号的传导具有更好的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 电自突触 化学自突触 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神经毒素分离纯化及其经大鼠直肠给药吸收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昊 廖明 +6 位作者 张学荣 周怡 孔露平 胡少聪 肖曼琪 张子彦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4,共8页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神经毒素在大鼠直肠组织中的分布。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和数据库检测大鼠血浆神经毒素片段。利用HE染色观察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醋酸扭体法测定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后镇痛活性。结果通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直肠给药3 h后直肠黏膜组织内神经毒素分布明显,阳性面积比率、平均光密度值、H-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质谱检测到大鼠血浆中神经毒素有关片段。HE染色表明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没有损伤,组织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醋酸扭体法测定小鼠直肠给药神经毒素3 h后扭体抑制率达50%,提示具有镇痛活性。结论眼镜蛇神经毒素可以通过直肠吸收入血并且发挥镇痛作用,为后续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神经毒素 直肠给药 免疫组化 质谱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低剂量螺旋CT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葵 刘丽娟 金观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2-676,共5页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早期肺癌由肺结节发展而来,常规早期肺癌影像学筛查手段为低剂量螺旋CT(LDCT),但筛查效果因诊断医师水平而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早期肺癌由肺结节发展而来,常规早期肺癌影像学筛查手段为低剂量螺旋CT(LDCT),但筛查效果因诊断医师水平而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在LDCT中的应用可辅助医师提高对肺结节的诊断效果。本文从AI对肺结节的图像质量、检出率、图像分割以及结节良恶性鉴别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低剂量螺旋CT 肺癌 肺结节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聚合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构建并用于没食子酸定量检测
4
作者 徐璐 黄代政 毛宇昂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了实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没食子酸(G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电化学定量检测。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镍金(Ni-Au)合金纳米颗粒;再以没食子酸为模板分... 为了实现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没食子酸(G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电化学定量检测。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镍金(Ni-Au)合金纳米颗粒;再以没食子酸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制备没食子酸聚邻氨基苯酚膜,洗去模板分子后得到特异性识别没食子酸的分子印迹膜和镍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玻碳电极(MIPs/Ni AuNPs/GCE)。在制备过程中采用方波伏安法进行条件优化,最终在pH为7.0的电聚合溶液中扫描30圈以电聚合MIPs,接着浸入硫酸中洗脱30 min得到不含模板的分子印迹膜,然后在含有没食子酸的溶液中孵育20 min再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检测条件下,该传感器对GA响应灵敏,线性方程为I pa=5.47×10^(-4) c+0.02507(R 2=0.986),测得GA的线性范围为1~900μmol/L,检测限为53 nmol/L。构建的MIPs/Ni AuNPs/GCE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实现绿茶中没食子酸的检测,并且具有宽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 没食子酸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牡蛎活性肽抑制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增殖及对运动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李超柱 陈艳辉 +1 位作者 陈艳华 黎丹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99-203,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牡蛎活性肽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SKOV3-PM4)的增殖及运动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广西牡蛎活性肽... 目的:研究广西牡蛎活性肽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SKOV3-PM4)的增殖及运动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广西牡蛎活性肽作用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的广西牡蛎活性肽处理后,采用细胞计数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迁移能力。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牡蛎活性肽质量浓度在5~80 mg/L范围内抑制SKOV3-PM4的增殖,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50)为35.36 mg/L。细胞划痕实验表明无细胞毒性的质量浓度为4 mg/L的牡蛎活性肽能抑制SKOV3-PM4的增殖能力,牡蛎活性肽作用SKOV3-PM4细胞后其侵袭、迁移能力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牡蛎中分离出的小分子多肽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对SKOV3-PM4细胞的生长增殖、运动迁移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活性肽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喉毒素突变体与E型肉毒毒素受体结合区融合分子制备和免疫效应评价
6
作者 贾秋菊 赵耀辉 +4 位作者 刘晓宇 余硕 陆健昇 余云舟 廖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1-1431,共11页
CRM197(cross-reacting material 197)是白喉毒素的天然突变体,它的酶活性丧失但受体结合能力及免疫原性却完全保留,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安全且高效的疫苗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偶联或结合疫苗的开发。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制备白喉毒素... CRM197(cross-reacting material 197)是白喉毒素的天然突变体,它的酶活性丧失但受体结合能力及免疫原性却完全保留,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安全且高效的疫苗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偶联或结合疫苗的开发。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制备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及它与E型肉毒毒素受体结合区(EHc)的2种融合蛋白质分子,对获得的重组蛋白质分子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继而免疫BALB/c小鼠,评价它们作为融合蛋白质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制备了无毒性的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和CRM197-EHc与EHc-CRM197两种融合蛋白质分子,这两种融合蛋白质分子作为亚单位疫苗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了强的抗CRM197和EHc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与CRM197与EHc联合组相比,CRM197-EHc与EHc-CRM197融合蛋白质疫苗组能够诱导更高的抗CRM197抗体效应(P<0.01),EHc-CRM197融合蛋白质低剂量的疫苗组也能够诱导更高的抗EHc抗体效应(P<0.05)。因此,EHc在融合蛋白质疫苗中发挥了载体分子效应,增强了CRM197的免疫原性;CRM197在EHc-CRM197融合蛋白质分子疫苗中作为载体分子增强了EHc的免疫原性,作为融合亚单位疫苗诱导产生了最高的抗CRM197和EHc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是个高效的二价疫苗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毒素 CRM197突变体 融合蛋白质 亚单位疫苗 免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氯化两面针碱抗马尔尼菲篮状菌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张萌 韦吴迪 +5 位作者 詹佰利 何小桃 谢晓婷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5-68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抗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各个数据库收集NC和TM的作用靶点,利用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共同靶点进行KE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抗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各个数据库收集NC和TM的作用靶点,利用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不同浓度NC的抗菌能力,qPCR方法检测目的通路上基因的mRNA表达,WB检测细胞目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筛选获得NC靶点基因153个,TM靶点基因2095个;NC和TM交集靶点23个。通过PPI网络结合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FLT1、FLT3、CD38、PRF1等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基因。CFU结果表明,NC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qPCR结果显示,NC下调FLT1、FLT3、RPS6KA3的mRNA表达,上调MAP3K8的mRNA表达;WB结果表明,NC下调RSK2、VEGF和FLT3蛋白的表达,上调MAP3K8蛋白的表达。结论NC可能通过下调RSK2、VEGF和FLT3蛋白的表达,抑制MAPK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抗TM作用,NC抗TM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NC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马尔尼菲篮状菌 网络药理学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黄连总碱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电镜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孟春梅 陆世银 +6 位作者 梁永红 莫肖敏 李卫东 黄远洁 成晓静 苏志恒 郑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79,共4页
为了研究岩黄连总碱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本文通过体外培养HSC-T6细胞,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0、0.25、0.30g·L^(-1))脱氢卡维丁组、巴马汀组和小檗碱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HSC-T6细胞的... 为了研究岩黄连总碱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本文通过体外培养HSC-T6细胞,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0、0.25、0.30g·L^(-1))脱氢卡维丁组、巴马汀组和小檗碱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HSC-T6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3组不同药物诱导的HSC-T6细胞抑制率均呈浓度依赖性;经不同浓度3组药物处理24h后的HSC-T6细胞均呈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噬现象。可见,脱氢卡维丁、巴马汀和小檗碱能诱导HSC-T6细胞凋亡,也能诱导细胞自噬。这3种成分可能为岩黄连总碱中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自噬 肝星状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_(2)O_(4)@HMD纳米酶的合成及体外抗小细胞肺癌作用
9
作者 何敬川 李婷婷 +2 位作者 潘晓琴 高明 阳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5-2082,共8页
目的制备MnFe_(2)O_(4)@HMD纳米酶,研究其体外抗小细胞肺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及酰化反应合成HMD,通过共沉淀法合成MnFe_(2)O_(4),并在超声及磁力搅拌下合成MnFe_(2)O_(4)@HMD;通过FTIR、UV-vis、Zeta电位、XRD对MnFe_(2)O_(4)@HMD... 目的制备MnFe_(2)O_(4)@HMD纳米酶,研究其体外抗小细胞肺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及酰化反应合成HMD,通过共沉淀法合成MnFe_(2)O_(4),并在超声及磁力搅拌下合成MnFe_(2)O_(4)@HMD;通过FTIR、UV-vis、Zeta电位、XRD对MnFe_(2)O_(4)@HMD进行表征;TEM及DLS评估MnFe_(2)O_(4)@HMD的形态及粒径分布;MTT法及活/死细胞染色研究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活力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1688细胞对MnFe_(2)O_(4)@HMD的摄取情况;DCF-HA染色法及GSH试剂盒检测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ROS及GSH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MnFe_(2)O_(4)@HMD纳米酶,其Zeta电位及粒径分别为-14.57±1.81 mV、27.1 nm;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杀伤作用;H1688细胞对MnFe_(2)O_(4)@HMD具有良好的摄取行为;MnFe_(2)O_(4)@HMD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1688细胞ROS的产生及GSH的消耗,并上调H1688细胞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可导致ROS的升高及GSH的消耗,并诱导H1688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_(2)O_(4) 纳米酶 小细胞肺癌 透明质酸 肿瘤靶向 凋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的分离纯化及其对HSC-LX2细胞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10
作者 孔露平 王秀男 +4 位作者 廖明 张学荣 周怡 张昊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9-600,共2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通过影响HSC的增殖和凋亡来调节肝纤维化[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1 分离纯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HSC-LX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胖大海三种扫描电镜制样方法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远洁 李卫东 +2 位作者 孟春梅 成晓静 莫肖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以直接烘干、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和烘干加锇酸熏染电镜样品制备三种方法分别处理梧桐科植物胖大海干燥成熟种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胖大海外层种皮薄而脆,表面具不规则细皱纹,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腺鳞和气孔丰富,有... 以直接烘干、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和烘干加锇酸熏染电镜样品制备三种方法分别处理梧桐科植物胖大海干燥成熟种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胖大海外层种皮薄而脆,表面具不规则细皱纹,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腺鳞和气孔丰富,有少量星状非腺毛;中层种皮较厚,细胞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呈管状簇网状排列,其间分布有革质带、革质筛孔、螺纹及环纹导管,吸水后高度膨胀而易使外层种皮破裂剥离。内层种皮较薄而光滑,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一,层叠排列;二片胚乳肥厚,细胞呈立方或短棒状,排列整齐;子叶菲薄,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边形,排列紧密,气孔丰富。常规生物电镜制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水膨胀后的胖大海超微形态结构,其图像清晰,但易受结构破坏缺失而影响整体观察;而烘干加锇酸熏染电镜制样,能更好地保存干燥胖大海结构,同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二者相辅相成,有助于较全面了解胖大海超微形态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胖大海 种皮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制样 烘干加锇酸熏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痫性发作后含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春梅 雷丹青 +3 位作者 孙兰凤 韦雷 何敏 吴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71-1574,158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 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当大鼠痫性发作达Ⅳ~Ⅴ级时,分别于发作时(立即)及发作后5、10、15、20、25、30 min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与GABA含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痫性发作达到Ⅳ~Ⅴ级时,0、5、10、15、20、25 min组海马组织Gl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之后开始下降,30 min组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在5 min时显著增高(P <0.05),随后开始下降,10 min时下降至最低,在15 min时再次缓慢升高,持续至25 min时达到高峰(P <0.05),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痫性发作后Glu与GABA含量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Glu与GABA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癫痫发作终止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性发作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海马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结构的大黄酸衍生物4a对卵巢癌细胞的 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会锋 田炜 +6 位作者 亢建康 赵玉华 翟利娜 梁丹丹 李俊莹 侯华新 黎丹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讨含酰胺结构的大黄酸衍生物4a(简称衍生物4a,derivative 4a)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和Western blot检测衍生物4a对Rac1蛋白的调控作用,CCK-8、HE染色、Scratch和Transwell实验... 目的探讨含酰胺结构的大黄酸衍生物4a(简称衍生物4a,derivative 4a)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和Western blot检测衍生物4a对Rac1蛋白的调控作用,CCK-8、HE染色、Scratch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衍生物4a对SKOV3细胞增殖、形态学、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衍生物4a处理细胞后EMT的标志性蛋白Vimentin、β-cantenin、E-caderin、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衍生物4a能有效与Rac1蛋白结合,结合能明显低于大黄酸;且能下调SKOV3细胞Rac1蛋白的表达。衍生物4a能够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产生大量空泡化;衍生物4a可下调MMP-2、MMP-9表达,上调EMT上皮性标志蛋白E-caderin表达及下调Vimentin、β-cantenin的表达。结论衍生物4a能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靶向调控Rac1,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上调EMT过程关键分子E-caderin和下调Vimentin、β-cantenin的表达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衍生物4a 卵巢癌SKOV3细胞 Rac1蛋白 细胞迁移和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EMT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模型与机械痛阈及自噬水平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丽娟 韦苏益 +1 位作者 胡艳玲 雷丹青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构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机械痛阈和自噬相关微管轻链蛋白LC3和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随造模时间的变化规律,为CP/CPPS疼痛及自噬水平研究... 目的构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机械痛阈和自噬相关微管轻链蛋白LC3和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随造模时间的变化规律,为CP/CPPS疼痛及自噬水平研究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和完全弗式佐剂的混悬液,建立CP/CPPS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前列腺病理变化,运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骨盆区域机械痛阈,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C3和p62表达水平,运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平均光密度。结果 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出现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和淋巴细胞侵润,且实验后第6个月前列腺出现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表现为基底膜消失和细胞核异形性明显等,空白组和对照组则表现为正常组织学形态。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初始痛阈值为(0.35±0.154)g,第22周为(0.008±0.000)g],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LC3和p6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LC3,p6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第1个月:(2.767±0.464)%,(2.872±1.642)%;第6个月:(13.501±1.900)%,(9.070±0.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CP/CPPS模型,且造模后第6个月出现PIN。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LC3和p62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P/CPPS炎症微环境促进疼痛产生及加剧,并提高小鼠前列腺自噬水平,与P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57BL/6小鼠 机械痛阈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模型在筛选靶向调控RAC1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钊全 粟正英 +6 位作者 梁丹丹 王春苗 蓝富 李俊莹 田炜 黎丹戎 侯华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构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CNE1-RAC1-Luc2稳转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转录水平筛选靶向调控RAC1抗肿瘤活性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RAC1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鼻咽癌CNE1细胞,获... 目的 构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CNE1-RAC1-Luc2稳转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转录水平筛选靶向调控RAC1抗肿瘤活性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RAC1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鼻咽癌CNE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RAC1激活剂PMA和抑制剂NSC23766刺激该细胞后的萤光素酶发光值,并观察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细胞RAC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双酶切实验显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嘌呤霉素筛选,获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CNE1-RAC1-Luc2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RAC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RAC1激活剂和抑制剂反应灵敏,萤光素酶活性与Western blot实验中RAC1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CNE1-RAC1-Luc2细胞萤光素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与Western blot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RAC1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的细胞模型,为高通量进行靶向RAC1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实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鼻咽癌CNE1细胞 大黄酸衍生物 细胞模型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体外抗鼻咽癌物质红树林土壤细菌筛选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议莹 李喆 +7 位作者 潘信利 黄媛林 胡文进 李菲 王巧贞 黄庶识 周晓莹 温文胜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6-853,共8页
研究一株通过活性筛选获得的、具有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活性物质生产潜力的细菌,对其所产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以探讨其抗肿瘤研发价值。以鼻咽癌肿瘤细胞株TW03和5-8F作为测试对象,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 研究一株通过活性筛选获得的、具有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活性物质生产潜力的细菌,对其所产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以探讨其抗肿瘤研发价值。以鼻咽癌肿瘤细胞株TW03和5-8F作为测试对象,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从广西北海采集的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出具有体外抗鼻咽癌活性物质生产潜力的细菌,通过基因分析、细菌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柱层析分离和活性测试追踪法从菌株的发酵液中获得具有体外抗鼻咽癌活性的化合物,并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和低分辨质谱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经16S rRNA和看家基因(atpD和rpoB)的多位点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归属于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sp.MCCG 218。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活性化合物1,经图谱分析和文献比对确认该化合物为巴弗洛霉素A1衍生物(17,18-dehydro-24-demethyl-bafilomycin A1),其对鼻咽癌细胞株TW03和5-8F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2.7μmol/L和9.2μmol/L。红树林来源链霉菌MCCG 218能够生产具有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巴弗洛霉素A1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红树林 链霉菌 分离鉴定 抗鼻咽癌 巴弗洛霉素A1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瑶山甜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林盼 凌雪 +2 位作者 方姣 苏志恒 郑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为了探讨瑶山甜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应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糖和胰腺组织的变化;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查找并筛选瑶山甜茶的活性成分靶点及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以... 为了探讨瑶山甜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应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糖和胰腺组织的变化;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查找并筛选瑶山甜茶的活性成分靶点及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以预测其可能的信号通路,对筛选所得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瑶山甜茶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P<0.05),同时改善其胰岛细胞损伤。筛选出瑶山甜茶干预2型糖尿病的有效成分59个,核心靶点1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癌症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分子对接表明黄芪苷、咖啡酸、槲皮素可能是瑶山甜茶治疗2型糖尿病抗血糖的物质基础,与调控MAPK1、EGFR、SRC、AKT1、PIK3R1、PTPN1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瑶山甜茶 2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修饰物KA-4c触发内质网应激靶向ATF6抗乳腺癌细胞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盈盈 许淑妹 +4 位作者 赵英丹 陈强健 李俊莹 侯华新 黎丹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867,共9页
目的探讨蒽醌修饰物KA-4c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并采用药物亲和力反应靶标稳定性技术(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确定其作用靶点。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E染色、ER-Tracker Red、电镜研究KA-4c对乳腺癌细胞... 目的探讨蒽醌修饰物KA-4c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并采用药物亲和力反应靶标稳定性技术(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确定其作用靶点。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E染色、ER-Tracker Red、电镜研究KA-4c对乳腺癌细胞形态学等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KA-4c是否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蛋白表达;DARTS、细胞热移位分析(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技术确定KA-4c的作用靶点。结果KA-4c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并可导致内质网和线粒体空泡化而损伤细胞,凋亡率随KA-4c浓度增加而升高,凋亡相关蛋白CHOP、caspase-7随KA-4c浓度增加表达增强。DARTS结果显示,KA-4c可激活内质网蛋白加工信号通路,其中KA-4c与ATF6蛋白结合而耐受蛋白酶水解;CETSA实验结果表明,KA-4c可呈浓度依赖性增强ATF6蛋白的表达。结论KA-4c触发内质网应激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ATF6可能是KA-4c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TS 蒽醌修饰物 药物靶点 乳腺癌 内质网应激 AT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rine、EGCG和genistein联合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鹏书 潘火珍 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 3种抗肝纤维化药物联合使用对体外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设立对照组、联合药物(t...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 3种抗肝纤维化药物联合使用对体外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设立对照组、联合药物(taurine+EGCG+genistein,TEG)组、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A1)组和联合药物+抑制剂(TEG+Baf-A1)组。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HSCs的存活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HSCs内部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通过吖啶橙(AO)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自噬溶酶体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G组、Baf-A1组和TEG+Baf-A1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 <0. 05);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部出现双层或多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以及单层膜结构的自噬溶酶体。与对照组相比,AO染色结果显示TEG组和Baf-A1组红色荧光区域显著缩小,TEG组中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活化的HSCs发生自噬现象,联合药物TEG可阻断HSCs的自噬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s中自噬体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三羟基异黄酮 肝星状细胞 自噬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陵菜酸通过阻断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LX-2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艳 张晓琳 +3 位作者 韦园园 温淑娟 林兴 黄权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7-903,共7页
目的研究委陵菜酸(TA)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LX-2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LX-2细胞分为正常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组(20 ng/mL)、1-吡咯烷二硫代羧酸铵盐(PDTC)组(P... 目的研究委陵菜酸(TA)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LX-2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LX-2细胞分为正常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组(20 ng/mL)、1-吡咯烷二硫代羧酸铵盐(PDTC)组(PDGF-BB联合10 mmol/L PDTC)、TA处理组[PDGF-BB分别联合(35、25、15)μmol/LTA]。噻唑蓝(MTT)法检测T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剂盒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 p65)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磷酸化的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抑制蛋白α(IκB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A明显抑制LX-2细胞的活化增殖,降低α-SMA和TGF-β的蛋白表达;同时,TA处理可降低细胞中ASL、ALT和TBIL的水平,减少细胞损伤;TA明显诱导LX-2细胞凋亡,下调Bcl2表达同时上调BAX的表达。TA能明显抑制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和IκBα蛋白的磷酸化。结论TA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陵菜酸(TA) LX-2人肝星状细胞 核因子κB(NF-κB)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