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受体电位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1
作者 吴智鹏 张钰琴 +2 位作者 王明刚 张荣臻 毛德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3-747,共5页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攀升,针对HCC的治疗策略仍然不足,凸显了探讨HCC发病和进展机制的重要性。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路是重要的非选择性阳...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攀升,针对HCC的治疗策略仍然不足,凸显了探讨HCC发病和进展机制的重要性。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路是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路,与炎性反应、感觉传导等方面密切相关。目前,多项研究表明,TRP通路也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诱导HCC的侵袭和迁移。然而,TRP通路在HCC中的整体潜在机制和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仍不清楚。因此,本文讨论了TRP通路在HCC中的异常表达,并就TRP通路参与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进展、HC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以及HCC干细胞生成等HCC形成与进展的关键生物事件进行综述,展望其在HC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旨在更好地理解TRP通路在HCC中的意义,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药物,并为未来临床治疗开拓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信号通路 肝细胞癌 表达特征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汉族早老症家系三例病例研究——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华裕 覃霞 +8 位作者 舒艳 张伟峰 李福记 舒伟 马军 胡启平 袁志刚 林有坤 方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619-3623,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汉族1个罕见早老症家系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该家系早老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广西汉族1个早老症家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X线、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为7岁女孩,另2例患者... 目的分析广西汉族1个罕见早老症家系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该家系早老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广西汉族1个早老症家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X线、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为7岁女孩,另2例患者分别为先证者的妹妹(3岁)和弟弟(1岁)。先证者颈部正侧位片示颅盖骨与下颌骨比例不协调,下颌骨发育不全,锁骨消失,梨形胸。3例患者双手正侧位片检查均显示双手指指关节屈曲畸形,骨质疏松;年长的2例患者双手正侧位片提示骨龄发育迟缓,指骨远端骨质溶解明显。3例患者肺部CT平扫结果均未提示肺部纤维化表现,但先证者胸廓及肺脏均小于正常儿童,且胸壁脂肪厚度较正常儿童薄,颅脑MRI显示脑颅骨比例增大,垂体大小正常。结论早老症患者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包括骨质疏松症、小下颌、锁骨及指骨末端缺失变短、手指指关节畸形、梨形胸等,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过早 早老症 体层摄影术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体外培养华支睾吸虫后尾蚴的实验研究差异表达基因
3
作者 冼凤喜 李柏蓉 +7 位作者 邓雪玲 吴雨洪 李仕涛 蒋一琦 周思颖 李林芮 吴展帅 唐泽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725,共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其早期入侵宿主的机制。方法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得到囊蚴,体外使其脱囊成后尾蚴,提取囊蚴与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mRNA进行转录...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其早期入侵宿主的机制。方法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得到囊蚴,体外使其脱囊成后尾蚴,提取囊蚴与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m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同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检测到1218个DEGs,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转录调节因子活性、门控通道(主要为K+)活性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主要富集于胆固醇代谢、溶酶体、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等通路,PPI分析筛选得到ZFAND4-2、BIRC6等核心基因。观察到脱囊前后有丰富的组织蛋白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如Cathepsin L、Cathepsin F等。结论华支睾吸虫囊蚴在脱囊前后发生了显著的转录水平变化,主要富集于激活生长、物质代谢等信号通路,以调控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激发了利于虫体入侵、迁移和粘附的生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囊蚴 后尾蚴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汉族早老症家系三例病例研究--线粒体DNAD-环区突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福记 吴华裕 +10 位作者 韩焕钦 陈凤平 覃霞 吕宇 林有坤 舒艳 张伟峰 方玲 胡启平 袁志刚 舒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624-3627,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1个早老症家系中3例儿童早老症(HGPS)患者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突变是否呈现年龄相关的突变累积。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例HGPS患者及其父母、8例正常老人(正常老人组)的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扩增、测...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1个早老症家系中3例儿童早老症(HGPS)患者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突变是否呈现年龄相关的突变累积。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例HGPS患者及其父母、8例正常老人(正常老人组)的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扩增、测序。结果正常老年人线粒体DNA D-loop区较Cambridge序列存在较多的突变位点,HGPS患者与正常老人组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HGP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单体型与其母亲一致;未检测到3例HGP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发生新突变,也未检测到3例HGP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存在差异。结论该家系3例HGPS患者在7岁前未发生线粒体DNA D-loop突变累积,且不同年龄患者均未见年龄相关的突变累积,推论线粒体DNA突变不是该家系HGPS患者加速衰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过早 早老症 DNA 线粒体 D-LOOP区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家系的单倍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舒伟 林有坤 +8 位作者 华荣 罗彦彦 方玲 许淑茹 何娜 马军 胡启平 李晓龙 袁志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1-436,共6页
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家系的遗传方式,文章对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Mucocutaneous venous malformations,VMCM)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中连续5代都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皮肤、... 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家系的遗传方式,文章对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Mucocutaneous venous malformations,VMCM)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中连续5代都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皮肤、口腔粘膜、舌头以及四肢等处可见蓝紫色、突出皮面、质硬、压之不褪色的瘤体,组织病理学显示,静脉血管的管腔极不规则,部分管壁存在缺失,部分管壁明显增厚。患者无消化道出血史,无心脏和脑部异常,临床诊断为VMCM。为了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单倍型分析,采集了家族中26人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微卫星引物进行了连锁和单倍型分析。两点间连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D9S1121处有最大LOD值为Z=5.38(θ=0.00),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提示,致病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上D9S1121和D9S161之间约7 cM的范围内。文章首次报道了中国汉族VMCM家系,其致病基因定位定位于9p,与已报道的欧洲家系相同。用4个微卫星标记D9S1121、D9S 169、D9S161和D9S248确定了该家系致病基因的单倍型,为不同种族和人群VMCM疾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VMCM) 汉族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抗肿瘤应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秒 胡启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88-992,共5页
蛇毒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或)抑制细胞迁移等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和(或)时间效应关系;此外,蛇毒还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蛇毒抗肿瘤机制如下:1)通过阻断某些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转移;2)通过激活死亡信号通路诱... 蛇毒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或)抑制细胞迁移等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和(或)时间效应关系;此外,蛇毒还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蛇毒抗肿瘤机制如下:1)通过阻断某些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转移;2)通过激活死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通过调节抑(促)癌基因表达或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4)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蛇毒在抗肿瘤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蛇毒抗肿瘤应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了蛇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蛇毒抗肿瘤成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抗肿瘤 机制 增殖 迁移 凋亡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