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教学改革:如何平衡伦理教育与教学效果
1
作者 许婧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学生提供深入理解疾病机制的实践机会。然而,如何在实验动物的使用中平衡伦理教育和教学效果,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探讨在《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学生提供深入理解疾病机制的实践机会。然而,如何在实验动物的使用中平衡伦理教育和教学效果,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探讨在《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教学中实施伦理教育和改进教学策略的方法,以实现动物伦理和教学效果的双重提升。通过整合课程、案例分析、伦理审查模拟以及跨学科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伦理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实施“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促进了实验动物福利的改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动物实验 伦理教育 教学改革 “3R”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柏惠 王经 +2 位作者 王琦 黎静 谭机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 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 目的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 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颈背部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周称重1次,按照体重调整给药剂量,并利用超声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Western blot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心腔大小、射血分数、衰老相关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变化,接近心脏自然衰老的各项指标,无小鼠死亡。结论利用D-半乳糖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模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是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心脏衰老 衰老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B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颜瑾 卢文敏 +2 位作者 黎永卓 周静 卢国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68-1876,1831,共10页
为了探讨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PB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 acetoxymeth... 为了探讨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PB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propidium iodide,Calcein-AM/PI)染色法,检测PB2对肝癌细胞Hep3B和Huh7增殖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磷酸化H2A组蛋白家族成员X(phosphorylated H2A histone family member X,γ-H2AX)表达水平,以及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与细胞周期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PB2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使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量降低;经PB2处理24 h后,肝癌细胞在S期的比例显著上升,但未引起细胞死亡;与此同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提示细胞周期阻滞;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PB2引起明显DNA损伤。值得注意的是,DNA保护剂甲基丙胺(methylproamine,MPA)能够部分逆转这些现象,说明PB2通过诱导DNA损伤和周期阻滞,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本研究为PB2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B2 肝细胞癌 细胞周期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3b-5p对缺血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谢晓泳 陈宁园 +1 位作者 潘尚领 彭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4,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93b-5p(microRNA-193b-5p,miR-193b-5p)对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ischemia-hypoxia,IH)环境中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心肌AC16细胞,并构建心肌细胞IH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IH组、IH+miR-193b-5p i... 目的:探讨微小RNA-193b-5p(microRNA-193b-5p,miR-193b-5p)对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ischemia-hypoxia,IH)环境中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心肌AC16细胞,并构建心肌细胞IH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IH组、IH+miR-193b-5p inhibitor组和IH+inhibitor NC组。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IH组使用缺氧小室处理24 h诱导心肌细胞凋亡;IH+miR-193b-5p inhibitor组和IH+inhibitor NC组以相同的操作方法转染相应的质粒后进行IH处理24 h诱导心肌细胞凋亡。RT-qPCR检测IH后心肌细胞中miR-193b-5p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检测细胞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以了解心肌细胞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最后,通过RNA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下游靶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miR-193b-5p与环指蛋白4[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finger protein 4,RNF4]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93b-5p在IH心肌细胞中高表达。此外,在IH环境下,心肌细胞活力下降,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增加;而抑制miR-193b-5p的表达水平可提高心肌细胞活力,减少细胞损伤,缓解IH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RNA测序结果以及进一步实验验证了miR-193b-5p可能作用于RNF4基因发挥作用。结论:抑制miR-193b-5p能减轻心肌细胞IH损伤和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miR-193b-5p通过介导RNF4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凋亡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血 缺氧 微小RNA-193b-5p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魏贞 吕泽平 +4 位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罗桓 胡才友 彭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及长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该地区521名壮族长寿老人(≥90岁,长寿组)和496名普通健康人(40~69岁,对照组)进行Ap0E基因分型,并检测血压...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血脂水平及长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该地区521名壮族长寿老人(≥90岁,长寿组)和496名普通健康人(40~69岁,对照组)进行Ap0E基因分型,并检测血压、血糖及血脂(TC、TG、HDL—C和LDL—C)等指标。结果:(1)在研究人群中,ApoE基因型频率以E3/3为最高,E2/3、E3/4次之,E2/2、E4/4最低;长寿组等位基因ε2和基因型E2/X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而ε4和E4/X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这些趋势无性别差异。(2)长寿组的TC、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G水平低于对照组;组内分析发现,无论是长寿组或对照组、男性或女性.当基因型从E2/X向E3/3和E4/X变化时,血清TC及LDL-C水平逐渐增加,而TG水平逐渐减少.结论: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富集ApoE优势基因型,并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可能是该流域长寿现象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APOE基因 多态性 血脂 长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204-5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义炜 杨英 潘尚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究hsa-miR-204-5p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迁移、周期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构建过表达hsa-miR-204-5p(hsa-miR-204-5p mimics)模型。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CCK-8、细胞周期和凋亡... 目的:探究hsa-miR-204-5p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迁移、周期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构建过表达hsa-miR-204-5p(hsa-miR-204-5p mimics)模型。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CCK-8、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等指标评估hsa-miR-204-5p对内皮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接着,使用RNA测序和RT-qPCR寻找并验证hsa-miR-204-5p的下游靶基因,将RNA测序中log2FC≤−0.5、P<0.05的基因和miRWalk数据库预测的hsa-miR-204-5p的下游靶基因取交集,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过表达hsa-miR-204-5p可以抑制EA.hy926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EA.hy926细胞的凋亡率,并使聚集在S期的细胞减少。富集分析结果发现hsa-miR-204-5p下游靶基因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富集在此通路的基因为MAPT、PPP3R1、PRKACB、PTPRR、MAP2K4、CACNA2D2和RPS6KA6。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hsa-miR-204-5p后,MAPT和MAP2K4扩增结果较好且表达为下调。其中,MAPT下降趋势最明显。结论:hsamiR-204-5p可能通过抑制MAPT/MAPK信号通路而影响内皮细胞的活力、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miR-204-5p 血管内皮细胞 RNA测序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军杰 黄国雄 +2 位作者 黎静 张星 谢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阐明其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手术+硫氢化钠(NaHS)组,每组9只。行左肺切除术建...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阐明其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手术+硫氢化钠(NaHS)组,每组9只。行左肺切除术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饲养35d后,分别测定3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质量(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值。检测各组大鼠血浆H2S水平和肺动脉组织中硫化氢还原酶(CSE)活性;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透视电镜观察肺动脉平滑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血浆H2S水平和肺动脉组织中CSE活性降低(P<0.01);肺动脉组织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活力下降(P<0.01);线粒体中ATP酶、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手术组比较,手术+NaHS组大鼠血浆H2S水平和肺动脉组织中CSE活性均升高(P<0.01);线粒体膜肿胀度减轻,活力有所恢复;肺动脉组织中ATP酶、GSH-Px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减少(P<0.01)。结论:H2S可增强线粒体ATP酶、GSH-Px和SOD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起到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高肺血流 肺动脉高压 平滑肌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表型和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叶新青 邝晓聪 +2 位作者 韦常宏 黄俊琪 叶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SMA和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表达。选取85例非DFSP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对照组,10例非DFSP作为FISH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对照组。结果: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SMA在73例DFSP中阳性率分别是100%、91.78%、61.64%、0、0、6.85%,在对照组中不同程度表达,其中CD34的表达在鉴别诊断中有意义。COL1A1/PDGFB融合基因在DFSP的阳性率为86.96%(60/69),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在DFSP的诊断中,COL1A1/PDGFB融合基因是DFSP较为特异性、敏感性的标记,而CD34是DFSP相对理想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COL1A1/PDGFB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平面细胞极性通路核心基因的突变筛查
9
作者 苏琳 姜茜 +4 位作者 蔚开慧 李颀 张震 肖萍 姜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目的探讨平面细胞极性(PCP)信号通路核心基因突变在人类先天性巨结肠(HSCR)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3例HSCR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PCP通路的核心基因(CELSR3、FZD3、VANGL1、VANGL2、PRICKLE1、PRICKLE2、DVL1、DVL2)进行目... 目的探讨平面细胞极性(PCP)信号通路核心基因突变在人类先天性巨结肠(HSCR)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3例HSCR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PCP通路的核心基因(CELSR3、FZD3、VANGL1、VANGL2、PRICKLE1、PRICKLE2、DVL1、DVL2)进行目标区域捕获及二代测序,针对检出的可疑致病性突变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验证,通过Gene Tool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3例患儿中,9例患儿存在PCP通路核心基因突变,阳性率为10.8%,突变的核心基因分别为:CELSR3基因c.7724A>G(H2575R)、c.6613G>A(A2205T)、c.1961C>T(T654M)、c.2230G>A(V744M)和c.8615C>G(A2872G);PRICKLE1基因c.113C>T(P38L)和c.797C>T(T266I);DVL2基因c.319C>T(R107W)和c.1276G>T(V426L),数据分析提示上述突变为有害突变。结论 PCP通路核心基因突变导致的编码蛋白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HSCR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平面细胞极性通路 基因突变 CELS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麦荣云 曾洁 +8 位作者 叶甲舟 苏奇斌 龙中荣 施显茂 黄山 吴飞翔 黎乐群 连芳 邬国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首次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首次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MELD)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APRI预测PHLF的能力。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 108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中,共有217例(19.58%)发生PHLF。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ALBI评分及APRI是PHLF的预测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PRI [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置信区间(CI):0.709~0.781,P<0.001]预测PHLF发生的能力明显优于Child-Pugh评分(AUC为0.561,95%CI:0.516~0.605,P=0.005)、MELD评分(AUC为0.650,95%CI:0.610~0.691,P<0.001)和ALBI评分(AUC为0.662,95%CI:0.621~0.703,P<0.001)。根据约登指数得到术前APRI的最佳截断值为0.55,此时APRI预测PHL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68.5%,APRI>0.55的患者PHLF的总体发病率及PHLF A、B、C各等级的发病率均高于APRI≤0.55的患者(P均<0.05)。结论术前APRI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能力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及ALBI评分,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CHILD-PUGH评分 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评分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诱导肿瘤细胞P53非依赖的G_(2)/M周期阻滞和凋亡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梓萱 周静 +10 位作者 唐玥 石欢 黄晓薇 邓敬桓 胡晓晓 陈攀红 李忠杰 戴惠淇 冯吉 Sayantan CHATTERJEE 卢国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0-796,共7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槲皮素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人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人乳腺癌MDA-MA-231细胞、人结肠癌HCT116 p53野生型(HCT116 p53WT)和p53敲除型(HCT116 p53KO)...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槲皮素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人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人乳腺癌MDA-MA-231细胞、人结肠癌HCT116 p53野生型(HCT116 p53WT)和p53敲除型(HCT116 p53KO)细胞12,24和48 h。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槲皮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呈浓度(rHepG2=0.972,P<0.01;rHep3B=0.959,P<0.01;rMDA-MB-231=0.979,P<0.01;rHCT116p53WT=0.983,P<0.01;rHCT116p53KO=0.980,P<0.01)和时间(rHepG2=0.974,P<0.01;rHep3B=0.956,P<0.01;rMDA-MB-231=0.959,P<0.01;rHCT116p53WT=0.971,P<0.01;rHCT116p53KO=0.988,P<0.01)依赖性,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槲皮素诱导G_2/M周期阻滞(P<0.01);镜下观察见核染色质浓缩和碎裂等典型的凋亡特性(P<0.01)。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AR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活化的PARP明显升高(P<0.01);在加入泛胱天蛋白酶抑制剂后,与槲皮素单独作用相比,胱天蛋白酶3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活化的PAR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0.05)。结论槲皮素能通过诱导P53非依赖性的G_2/M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肿瘤抑制蛋白P53 HEPG2细胞 HCT116细胞 MDA-MA-23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患儿SOX10基因新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蔚开慧 姜茜 +6 位作者 张震 李颀 肖萍 苏琳 邹继珍 李龙 潘尚领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一例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WS4)散发病例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丰富该致病基因突变谱,为WS4遗传咨询提供新的证据,并对该综合征相关的SOX10基因所有无义突变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方法收集一个WS4患儿的详细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一例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WS4)散发病例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丰富该致病基因突变谱,为WS4遗传咨询提供新的证据,并对该综合征相关的SOX10基因所有无义突变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方法收集一个WS4患儿的详细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获取血样,对包括SOX10、EDNRB、EDN3在内的172个先天性巨结肠及综合征相关基因进行二代测序,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针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扩增及Sanger测序验证,应用Gene Tool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发现患儿SOX10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一杂合无义突变(c.838G>T,p.E280X),父母均表现正常且未发现有该突变。结论发现一新的SOX10基因致病突变,丰富了致WS4的SOX10基因突变谱,并为父母提供再生育患儿的风险评估及必要的产前诊断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 SOX10无义突变 目的基因测序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依赖ROS升高介导DNA损伤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静 王红磊 +6 位作者 王梓萱 李昕宇 李美秀 吴勇 刘禹佳 卢国栋 周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在介导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 33...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在介导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肝癌细胞核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CM-H2DCF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DNA损伤标志蛋白γ-H2AX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γ-H2AX、caspase-3、PARP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存活,并可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关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内ROS聚集,高水平的ROS引起细胞DNA损伤,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肝癌细胞 氧化损伤 ROS DNA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多酚对急性脑出血大鼠抗氧化能力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红磊 韦红巧 +5 位作者 李祝森 秦英 冯勋伟 陈栩栩 陈攀红 周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048-2052,共5页
目的探究绿茶多酚对急性脑出血大鼠抗氧化能力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绿茶多酚组,每组分为3 d和7 d两个时间点。建立急性脑出血模型,绿茶多酚组腹腔注射绿茶多酚60 mg/kg,每天1次;模型... 目的探究绿茶多酚对急性脑出血大鼠抗氧化能力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绿茶多酚组,每组分为3 d和7 d两个时间点。建立急性脑出血模型,绿茶多酚组腹腔注射绿茶多酚60 mg/kg,每天1次;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取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及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绿茶多酚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降低(P<0.001)、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酶活性下降(均P<0.05);模型对照组脑组织损伤明显,凋亡细胞比率增加(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绿茶多酚组给药3 d后,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7 d后其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增高、MDA含量下降、SOD和GSH-Px酶活性上升(均P<0.05)、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 <0.001)。结论绿茶多酚能提高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缓解脑组织病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对脑出血后的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酚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损伤 脑组织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胡婉湘 谢露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69-175,共7页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主要特征的细胞可调节性死亡方式之一。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都涉及铁死亡,然而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从调节铁死亡为治疗靶点的思路出发,以不同疾病动物/细胞模型为...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主要特征的细胞可调节性死亡方式之一。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都涉及铁死亡,然而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从调节铁死亡为治疗靶点的思路出发,以不同疾病动物/细胞模型为基础的铁死亡机制研究和作用于不同环节的各种铁死亡抑制剂或诱导剂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正不断深入展开。本文从铁死亡的发现及主要特征、机制研究进展、标志性蛋白或基因以及铁死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试图梳理铁死亡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铁死亡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甘伟妮 宋凤卿 +1 位作者 谢露 陈蒙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55-2557,共3页
目的:对比经动脉与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CA)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随机经颈动脉(IA-gro=10)或经颈静脉(IV-gro=10)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立即开... 目的:对比经动脉与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CA)模型,起搏开始后4 min随机经颈动脉(IA-gro=10)或经颈静脉(IV-gro=10)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10 min无效则放弃复苏。主要观察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及ROSC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心肺复苏时经颈动脉或经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两组小鼠的ROSC率无显著差异(10/10 vs 8/10)。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生存时间也无显著差异[51±13 s vs 62±24 s;8.5(6.0,17.0)h vs 6.5(2.8,21.3)h,P>0.05]。结论:经动脉与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6-5p靶向FOXO1调节成骨细胞衰老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晴 谭海涛 +6 位作者 韦灿燊 程志琳 张光文 梁家敏 彭贾贾 罗雪文 黎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77-2682,共6页
目的探讨miR-96-5p靶向FOXO1调节成骨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6~8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法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和成骨细胞衰老模型,通过μCT扫描分析小鼠胫骨组织,β-半乳糖苷酶衰... 目的探讨miR-96-5p靶向FOXO1调节成骨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6~8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法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和成骨细胞衰老模型,通过μCT扫描分析小鼠胫骨组织,β-半乳糖苷酶衰老检测细胞衰老情况,Hoechst33258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凋亡;qRT-PCR检测miR-96-5p的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mRNA及靶基因FOXO1mRNA的表达。结果μCT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衰老组小鼠胫骨骨组织在骨体积(BV/TV)、骨小梁密度(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密度(BMD)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衰老成骨细胞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而且衰老骨组织及成骨细胞中miR-96-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制miR-96-5p后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细胞数量及凋亡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BMP2、ALP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FOXO1 mRNA显著升高(P<0.01)。结论miR-96-5p可能通过负调控FOXO1调节成骨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成骨分化,从而影响成骨细胞的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6-5p 成骨细胞 衰老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3介导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IMGU和NIMGU
18
作者 周彩霞 吕倩 +5 位作者 卜晓阳 田一夫 冼晶 黄媛恒 杨立会 黄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insulin-mediated glucose uptake,IMGU)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至关重要,但非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non-insulin-mediated glucose uptake,NIMGU)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 目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insulin-mediated glucose uptake,IMGU)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至关重要,但非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non-insulin-mediated glucose uptake,NIMGU)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下调微囊蛋白-3(caveolin-3, CAV3)蛋白表达,观察CAV3是否参与IMGU及NIMGU的生理过程。方法:分别设计合成针对骨骼肌C2C12细胞和心肌H9c2细胞的CAV3 siRNA并转染,C2C12细胞和H9c2细胞分别在有胰岛素和无胰岛素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转染效果,Western blot检测CAV3、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结果:转染CAV3 siRNA后成功下调C2C12和H9c2细胞CAV3蛋白的表达。在无胰岛素刺激时,C2C12细胞转染48 h后,GLUT4表达降低(P<0.01),葡萄糖摄取减少(P<0.05),H9c2细胞转染48 h后,GLUT4表达降低(P<0.05),葡萄糖摄取减少(P<0.01)。有胰岛素刺激时,C2C12细胞转染48 h后,GLUT4表达降低(P<0.01),葡萄糖摄取减少(P<0.01),H9c2细胞转染48 h后,GLUT4的下调无统计学意义,葡萄糖摄取减少(P<0.01)。结论:C2C12细胞和H9c2细胞存在IMGU和NIMGU的这两种不同状态。在胰岛素刺激的以及无胰岛素刺激的安静状态下,都通过CAV3调节GLUT4变化而影响细胞摄取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3 GLUT4 C2C12细胞 H9C2细胞 葡萄糖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