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战 农晓琳 +2 位作者 李佳荃 朴智 唐黎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7-951,共5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0、75、150、300、600μmol·L-1ART干预24 h,MTT法检测青蒿琥酯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0、75、150、300、600μmol·L-1ART干预24 h,MTT法检测青蒿琥酯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Ⅰ型前胶原α2链(proCOL1A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TGF及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各测试浓度ART均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对照组相比,CTGF和proCOL1A2mRNA表达降低,而MMP1表达明显升高。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CTGF及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ART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下调其CTGF及Ⅰ型胶原表达,同时上调MMP1的表达;通过抑制CTGF,并促进MMP1表达而减少胶原沉积可能是ART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青蒿琥酯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Ⅰ型胶原 MMP1 COLLA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bFGF在牵引成骨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诺 麦华明 +1 位作者 梁飞新 韦山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术式的比较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BMP -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水平和成骨的关系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8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及正常对照组 4只 ,用免疫...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术式的比较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BMP -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水平和成骨的关系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8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及正常对照组 4只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比较BMP - 2、bFGF在两组牵引第 6天、固定 2周、固定 8周时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在牵引第 6天骨断端附近的新生编织骨边缘基质及周缘的活跃的成骨细胞、骨膜下及牵开区增生活跃的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基质均可见BMP - 2、bFGF强阳性的染色 ,染色平均灰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牵引后固定 2周 ,牵引组新生编织骨边缘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牵开区纤维结缔组织仍可见BMP - 2、bFGF阳性染色 ,而直接延长组的BMP - 2、bFGF在牵开区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牵引后固定8周 ,BMP - 2、bFGF在牵引组和直接延长组的组织中的染色强度均明显减弱 ,染色灰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 ,在机械的牵引力和微创伤等多种因素刺激下 ,局部牵开区BMP - 2和bFGF持续高表达。两种生长因子可能共同参与促进了牵开区大量新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抗皮肤瘢痕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农晓琳 陈洪 +4 位作者 李佳荃 陈石海 邓凌 唐黎黎 李菊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38-1643,共6页
原代培养法分离培养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抗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SP法鉴定所获细胞为间质来源。采用MTT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指数。于兔耳腹侧皮肤制备创面,建立瘢痕模型,术后28 d... 原代培养法分离培养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抗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SP法鉴定所获细胞为间质来源。采用MTT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指数。于兔耳腹侧皮肤制备创面,建立瘢痕模型,术后28 d,瘢痕形成基本稳定时始采用自制的水蛭素外用膏剂对兔耳瘢痕模型进行治疗,每天3次,连续用药28 d。术后56 d处死动物,耳部瘢痕取材,多聚甲醛固定,行HE染色及VG染色。光镜观察瘢痕区形态学改变,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及胶原纤维面积密度。水蛭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局部外用含水蛭素的膏剂可以抑制动物实验性皮肤瘢痕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瘢痕 成纤维细胞 水蛭素 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诺 麦华明 +1 位作者 梁飞新 韦山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组织学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4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 ,用HE染色光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观察牵引第 6天、牵引后固定 2、8周不同时期的两...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组织学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4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 ,用HE染色光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观察牵引第 6天、牵引后固定 2、8周不同时期的两组组织学变化。结果 :牵引组在牵引后固定第 8周 ,牵引区几乎完全由新生的骨组织连接修复 ,成骨方式是以膜内成骨为主 ,伴有少量的软骨内成骨 ;而直接延长组仅早期在两骨断端附近可见活跃的膜内成骨 ,两周以后则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中间区域仍为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8周以后成骨量增加 ,但中央仍为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间隔。结论 :牵引成骨以膜内成骨为主 ,达到良好的骨愈合 ,直接延长成骨效果不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牵引成骨 直接延长术 骨愈合 组织学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异兴 李曦雯 农晓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6-989,共4页
青蒿素的可溶性衍生物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以及白血病等多种人类常见肿瘤。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细胞信号转... 青蒿素的可溶性衍生物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以及白血病等多种人类常见肿瘤。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增敏抗肿瘤化疗药物等。近年来有新的研究表明,ART亦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作用,且抗氧化可能也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本文对近年来ART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作了全面的归纳分析,并对ART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琥酯 肿瘤 机制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 4CD44 CD133表达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农晓琳 徐铭竹 +6 位作者 李昊 杨亦萍 农东晓 曹阳 李佳荃 胥航 黎燕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4例舌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舌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XCR4、CD44、CD133的表达情况。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4例舌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舌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XCR4、CD44、CD133的表达情况。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指标进行Kaplan-Meier检验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44例舌鳞癌标本中,高分化29例,中、低分化15例;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13例。各病理分级病例CXCR4、CD44、CD133阳阳性率分别是79.54%(35/44)、77.27%(34/44)和75.00%(33/44)。CXCR4、CD44、CD133在舌鳞癌各病理分级组在之间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XCR4、CD44、CD133分别与转移、复发也成正相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XCR4表达情况、临床分期、颈部转移为本组舌鳞癌患者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CXCR4、CD44、CD133的表达与舌鳞癌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CXCR4表达情况、临床分期、颈部转移为术后评价舌鳞癌患者生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CXCR4 CD44 CD133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昊 农晓琳 +5 位作者 陈琦 农东晓 黎燕宁 黎彦 陈洪 张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F和VEGF在ACC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F和VEGF在ACC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NGF、VEGF在63例A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项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GF、VEGF在ACC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表达,Cox模型提示NGF、VEGF、神经是否有侵袭、TNM分期、复发等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腺样-管状型的预后较实性型好。结论:ACC的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其中NGF、VEGF与ACC的侵袭转移有较大关系,可望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腺样囊性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腭裂骨缺损 被引量:6
8
作者 黎婷 孙晋虎 +1 位作者 赵亮 李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修复先天性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16只2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在其腭部制作骨组织缺损和采集胫骨MSCs培养,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后复合明胶海绵支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修复先天性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16只2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在其腭部制作骨组织缺损和采集胫骨MSCs培养,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后复合明胶海绵支架并行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植入腭骨缺损区;对照组:进行与实验组相同的手术操作,腭骨缺损区仅植入明胶海绵支架。于4、6、8和12周采集标本行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等。结果:实验组4周时骨缺损部分有骨痂形成,第6周时实验组骨缺损表面有较多骨痴形成,与骨端连接紧密,有骨桥形成;第8、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骨缺损未见骨组织修复。结论:通过MSCs扩增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以明胶海绵支架为载体移植腭骨缺损中,能较好的修复骨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腭裂 骨缺损 诱导分化 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战 陈翔 农晓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08-3209,共2页
皮肤组织遭受损伤后,其修复有时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的过度生长,除破坏外观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1],甚至癌变[2]。皮肤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其具体机制均尚未完... 皮肤组织遭受损伤后,其修复有时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的过度生长,除破坏外观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1],甚至癌变[2]。皮肤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其具体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非手术治疗 皮肤组织 增生性瘢痕 瘢痕形成 过度生长 功能障碍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10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关艳 邝晓聪 +1 位作者 姚金光 黄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研究ADAM10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舌鳞癌中ADAM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结果:ADAM10蛋白的阳性表达... 目的:研究ADAM10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舌鳞癌中ADAM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结果:ADAM10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舌鳞癌伴淋巴结转移ADAM10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ADAM10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参数无关。结论:ADAM10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ADAM1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治疗病理性瘢痕与纤维化疾病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翔 农晓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3-636,共4页
青蒿琥酯除具有抗疟疾作用外,对纤维化疾病病理性瘢痕也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该文对青蒿琥酯治疗病理性瘢痕和纤维化疾病,以及对病理性瘢痕中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瘢痕 病理性 纤维化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在面颈部微创除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翔 农晓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88-1190,共3页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面颈部皱纹的形成作为人体最先出现衰老表征,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颈部作为人体常年暴露在外的部位,人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均是通过表情的变化而流露出来,因此成为人体最受关注的部位之一。通常从2...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面颈部皱纹的形成作为人体最先出现衰老表征,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颈部作为人体常年暴露在外的部位,人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均是通过表情的变化而流露出来,因此成为人体最受关注的部位之一。通常从25岁开始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出现皱纹,其机制主要是由于皮肤的自然老化与光老化(photoaging)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表皮角质层中的自然保湿因子(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NMF)不断减少、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及退化、胶原和弹性纤维的排列紊乱、皮下脂肪细胞减少萎缩。此外,地心引力作用与面部表情肌运动也加剧了皱纹的形成口[1]。目前在除皱的各种治疗中,手术除皱相对于非手术除皱,明显具有效果好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并且逐渐向微创和无创方向发展,而内窥镜除皱技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代表正顺应了这一发展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皱纹 微创手术 除皱术 内窥镜 面部表情肌 应用 自然规律 言谈举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晋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728,共2页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修复较宽大腭裂26例,观察其修复腭裂后的伤口愈合和语音恢复效果。结果: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复裂和瘘发生。随访16例患者,其鼻漏气得到...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修复较宽大腭裂26例,观察其修复腭裂后的伤口愈合和语音恢复效果。结果: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复裂和瘘发生。随访16例患者,其鼻漏气得到有效控制,语音清晰度状况优良。结论: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修复术可较好的恢复腭部的形态和腭咽功能,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和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咽环扎 腭帆提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对小鼠颌下区肉瘤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农晓琳 王大章 +3 位作者 李佳荃 蒙敏 周诺 蒙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 :建立小鼠颌下区肉瘤模型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对颌下区肉瘤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S 180细胞接种于小鼠一侧颌下区 ,接种量每 0 1ml含 1× 10 6。随机将 40只小鼠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即对照组、TNP 4... 目的 :建立小鼠颌下区肉瘤模型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对颌下区肉瘤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S 180细胞接种于小鼠一侧颌下区 ,接种量每 0 1ml含 1× 10 6。随机将 40只小鼠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即对照组、TNP 470 ( 10mg/kg)、TNP 470 ( 3 0mg/kg)、TNP 470 ( 10 0mg/kg)治疗组。接种后8h起远离肿瘤区皮下注射给药 ,对照组给相应溶剂。隔天给药 1次 ,共 6次。接种后第 12天处死小鼠 ,解剖出瘤体并称重 (鼠及肿瘤 )。各组间瘤称重、鼠称重作方差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VEGF、bFGF表达。TUNEL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凋亡情况。结果 :移植瘤生长迅速 ,侵袭性强 ,肿瘤灶边界不清可浸润局部肌肉 ,侵犯颌下腺、腮腺、面神经。S 180肉瘤可通过表达VEGF、bFGF促进瘤体血管生成。TNP 470对颌面区肉瘤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效果 ,并呈剂量依赖性。TNP 470通过抑制血管生成 ,减少瘤体血供 ,诱导S 180肉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增殖 ,剂量与凋亡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可望成为治疗颌面部肉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颌下区 血管生成抑制剂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应斌 农晓琳 +2 位作者 杨亦萍 曹阳 李佳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CXCL12/CXCR4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腺样囊性癌病理切片中CXCL12/CXCR4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COX模型分析以上2个因子及临床病理相关指标对ACC患者预后生存时间... 目的:探讨CXCL12/CXCR4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腺样囊性癌病理切片中CXCL12/CXCR4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COX模型分析以上2个因子及临床病理相关指标对ACC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XCL12、CXCR4在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4.8%(34/62例)、77.42%(48/62例);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CXCL12、CXCR4阳性组生存时间均较阴性组短(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CXCR4的表达、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A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XCR4的表达与ACC的恶性程度有关;CXCR4表达、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为预测腺样囊性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CXCL12/CXCR4 侵袭 转移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来源胞外囊泡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衍 周诺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备较强分化及增殖能力的细胞,并有良好的血管生成作用。目前研究表明EPCs旁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可独立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血管...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备较强分化及增殖能力的细胞,并有良好的血管生成作用。目前研究表明EPCs旁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可独立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血管生成的过程。EVs大致可以分成3类:包括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微泡(microvesicles)和外泌体(exosomes),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是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分子的天然载体,通过生物体液循环可被局部或远处的靶细胞吸收,并传递囊泡内的物质。本综述主要对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微泡和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参与调节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在多种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展开讨论,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的生物功能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胞外囊泡 微泡 外泌体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