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桂林南边村上泥盆统沉积灰岩脉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阳 陆刚 胡贵昂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4,共8页
沉积灰岩脉广泛发育在桂林及桂西北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纪—石炭纪(层55~56)国际副层型剖面中,沉积灰岩脉分别出现在层50(为多条栉壳状方解石细脉标示拉张的构造背景)和层45(为液化颗粒灰岩脉)。层4... 沉积灰岩脉广泛发育在桂林及桂西北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纪—石炭纪(层55~56)国际副层型剖面中,沉积灰岩脉分别出现在层50(为多条栉壳状方解石细脉标示拉张的构造背景)和层45(为液化颗粒灰岩脉)。层45中的液化颗粒灰岩脉与在桂林庙头剖面和桂西北右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发育的沉积灰岩脉有较大差异:桂林庙头和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沉积灰岩脉中充填物大多数为与围岩有时差的后期正常海水沉积物,而层45内的沉积灰岩脉中充填物为上覆软沉积物液化颗粒流。由砂屑、生物屑颗粒组成:砂屑成分为含铁泥质、破碎方解石晶体及细小生物屑,呈暗色,彼此紧密接触,几乎没有填隙物,并常因挤压而变形,表明砂屑为非正常海水沉积物;生物屑主要为腕足类和海百合茎,挤在砂屑颗粒之间,且海百合茎纤细侧剌保存完好、腕足壳完整,被缓慢挤压变形几近U型合拢并原地寸断——佐证颗粒为非正常海水沉积物。脉顶端显示上宽下稍窄V字型,脉壁无侵蚀但贴有红色铁质泥皮(表明短暂间断);而且在周围岩层中找不到与脉内岩性结构相同的沉积地层。因此脉中颗粒物应来源于上覆弱固结沉积物流。晚泥盆世晚期,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桂林及右江盆地各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活动并伴生张裂隙,同时诱发地震;桂林庙头剖面和右江盆地各含沉积灰岩脉剖面多数处在陡峭的台地边缘,是无沉积刚性正地形(bypassing),因此同沉积正断层及地震只在此形成伴生刚性张裂隙,并在下次海侵时接受正常海水沉积物;桂林南边村剖面处于靠近台缘的斜坡位置,因此具有上覆软沉积物;当台缘同沉积正断层及地震活动波及时,形成少量张裂隙,而上覆软沉积物,如准同生灰泥、砂屑、生物屑、亮晶胶结物、铁泥质等,与孔隙水混合形成粘稠的液化颗粒灰岩流,灌入这些张裂隙。二者裂隙成因均与台缘同沉积断层的构造—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即:同沉积断层发生时,在南边村剖面层45中产生刚性张裂隙,而其上覆地层的沉积物还处在弱固结的塑性状态,发生混合、颗粒化形成塑性液化颗粒流灌入下伏裂隙中。因此,南边村剖面层45中的沉积灰岩脉是软硬岩层对同沉积断层活动诱发地震的不同响应。而南边村剖面晚泥盆世所处的台缘靠近斜坡的古地理位置是其沉积灰岩脉的内部结构构造与众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灰岩脉 上泥盆统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石组合的确定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许华 倪战旭 +3 位作者 黄炳诚 韩淑朋 王翠云 陈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0-796,共17页
文章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地区发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TTG岩石组合的研究。该系列岩体主要沿大瑶山隆起东南缘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岩株(脉)成群、成带产出,大致呈北东向弧形带状... 文章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地区发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TTG岩石组合的研究。该系列岩体主要沿大瑶山隆起东南缘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岩株(脉)成群、成带产出,大致呈北东向弧形带状展布。按其产出的时空分布特征,可划分为2条构造-岩浆岩带:1古龙—夏郢中-晚奥陶世辉长闪长岩+TTG组合构造-岩浆岩带(445~475 Ma);2罗平—古袍早志留世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构造-岩浆岩带(432~436 Ma)。岩石SiO_2含量51.56%~73.12%,总体具低K_2O、高CaO、相对富钠(Na_2O>K_2O)的特征;以偏铝质—弱过铝质(A/CNK值≈1)为主,岩石化学系列由低钾系列→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化;稀土总量低(∑REE67.82×10^(-6)~214.81×10^(-6)),为弱—中等铕亏损的轻稀土富集型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LREE,具明显Ta、Nb负异常,总体反映了活动陆缘弧花岗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早古生代花岗岩属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岩浆岩组合,以壳幔同熔I型花岗岩为主,为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洋陆俯冲-碰撞的地质记录;由TTG组合→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的组成极性显示:洋俯冲玄武岩板片由南东往北西方向俯冲,其与东邻的华夏云开陆缘(由北西往南东俯冲)构成双向俯冲-碰撞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花岗岩 TTG组合 岩石地球化学 双向俯冲 大瑶山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贵港银山岭铅锌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蒙勇 文件生 +2 位作者 吕宇明 林煜强 伍贵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通过在广西贵港银山岭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工作和1∶10 000土壤剖面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银山岭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Pb、Zn... 通过在广西贵港银山岭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工作和1∶10 000土壤剖面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银山岭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Pb、Zn、Ag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变化系数较大,易次生富集形成实质性的地球化学异常;(2)元素组合分析、元素分布型式、元素分形特征显示,Pb、Zn、Ag元素代表了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其分布范围广,离散度大,可作为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3)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分析,在工作区发现了3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块段,并对各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铅锌矿 分形 银山岭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凌云下甲二叠纪沉积灰岩墙和角砾灰岩体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阳 陆刚 +3 位作者 胡贵昂 周敏 乔秀夫 章雨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8,共6页
20世纪70年代,广西地质八队在凌云下甲水晶矿区识别出中二叠世茅口期的沉积灰岩脉呈近直立状穿插在中泥盆统东岗岭阶或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中,同时在同层位识别出中二叠世茅口期生物碎屑灰岩胶结石炭纪—早二叠世生物碎屑角砾形成的角砾... 20世纪70年代,广西地质八队在凌云下甲水晶矿区识别出中二叠世茅口期的沉积灰岩脉呈近直立状穿插在中泥盆统东岗岭阶或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中,同时在同层位识别出中二叠世茅口期生物碎屑灰岩胶结石炭纪—早二叠世生物碎屑角砾形成的角砾灰岩体。但对其成因解释与地质事实矛盾。笔者识别出沉积灰岩脉内有地震软沉积物流充填物和正常海底沉积物,同时识别出灰岩脉是台地边缘同沉积断层的伴生张裂隙,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断层产生的陡崖崩塌物及断层角砾岩。从而认为中二叠世时,由于频繁的同沉积正断层活动,使中、上泥盆统成为凌云地区碳酸盐岩台地的陡崖。一次新的断裂活动,在陡崖上形成张性裂隙,或者使已有裂隙张开,并诱发地震。最初,地震引发的碎屑流灌入裂隙,首先落入裂隙中的是中二叠世以前形成的固体岩石,可来自石炭系等,接着是台地上形成的内碎屑流,最后在安定期,台地形成的内碎屑也可缓慢落入裂隙中。与此同时,台地的断层陡崖崩塌,形成角砾灰岩体,其成分大部分是地震诱发的角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灰岩岩墙 角砾灰岩体 同沉积断层 二叠纪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中的灰岩脉和角砾灰岩体及其成因 被引量:17
5
作者 彭阳 李岩 +2 位作者 胡贵昂 陆刚 乔秀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6-742,I0003,共8页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脉 角砾灰岩体 同沉积断层 上泥盆统 广西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前人地质资料的利用与数据采集 被引量:4
6
作者 覃小锋 周开华 +4 位作者 胡贵昂 周府生 李广宁 谢凌锋 潘艺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6-994,共9页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入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填图系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前人地质资料利用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田东布兵石炭纪水下沉积灰岩脉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开华 陈春芳 +3 位作者 陆刚 田青 李新华 汤新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0-905,共6页
笔者等首次在德保台地边缘上泥盆统灰岩中发现大量多期次下石炭统杜内阶之灰岩岩脉;通过调查,查明岩脉的形态、沉积物特征、时代及其分布规律,首次在沉积岩脉中采获早石炭世早期牙形刺及Gnathodus与Siphnodella大量混生的现象。经过调... 笔者等首次在德保台地边缘上泥盆统灰岩中发现大量多期次下石炭统杜内阶之灰岩岩脉;通过调查,查明岩脉的形态、沉积物特征、时代及其分布规律,首次在沉积岩脉中采获早石炭世早期牙形刺及Gnathodus与Siphnodella大量混生的现象。经过调查研究,对岩脉的成因有新的认识:其形成是构造与地震相结合的产物,地震造成台地的隆升、沉降,使上泥盆统已成岩的刚性灰岩发生断裂,形成较深层的张性(拉张)裂隙,早石炭世未成岩的软沉积物及碎屑灌入裂隙中,形成灰岩脉。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拉张,造成张性裂隙的多次的张裂,多期次灌入则形成似直立产状的岩墙。这一成因模式既能合理解释岩脉中具有地震造成的液化脉之现象,又能解释形成如此深度岩脉的动力因素,也能解释台地边缘相中有深水相的沉积物及生物之物质来源。通过对岩脉的调查及研究,对理解右江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脉 软沉积物 台地边缘 石炭纪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苏桥 陈懋弘 +3 位作者 黄庆文 张长明 李继贤 蒋柏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近年新发现的中型矿床之一,具有层控和断控的双重特点。矿床位于同生断裂附近褶皱和断裂构造最为发育的地方,含矿地层为槽盆相中三叠统百逢组,赋矿围岩为含钙质砂岩。原生矿石具典型的浸染状构造,主...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近年新发现的中型矿床之一,具有层控和断控的双重特点。矿床位于同生断裂附近褶皱和断裂构造最为发育的地方,含矿地层为槽盆相中三叠统百逢组,赋矿围岩为含钙质砂岩。原生矿石具典型的浸染状构造,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次为毒砂。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等。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于含砷黄铁矿环带中。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78-230℃)、低盐度(w(NaCl)5%-7%)、中低密度(0.79-0.94 g/cm^3)的特点。这些特征表明林旺金矿属于卡林型金矿。地层、褶皱和断裂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三者的有机组合控制了矿体形态和产出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卡林型金矿 林旺金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云开地区元古代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5 位作者 周府生 胡贵昂 李广宁 谢凌峰 周开华 潘艺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云开地区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识别出古老的不整合事件,表现为中浅变质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中深变质岩系之上,二者在岩石组合、原岩沉积环境以及变形变质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P-T-t...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云开地区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识别出古老的不整合事件,表现为中浅变质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中深变质岩系之上,二者在岩石组合、原岩沉积环境以及变形变质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证明上覆中浅变质岩系明显晚于下伏中深变质岩系形成。利用SHRIMP法测得下伏岩系石榴辉石岩锆石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为(1894.4±17.36)M a和(1846.8±58.58)Ma,并获得3个分析结果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817±36)Ma,其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上覆岩系中一些微古植物化石保存完好,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的时代为长城纪—蓟县纪,部分为青白口纪;获得其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法同位素年龄为(1462±28)Ma,表明上覆岩系的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明显的巨大灾变事件,其应为古元古代末吕梁期造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笔者把下伏岩系从“云开群”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天堂山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天堂山岩群 云开群 不整合事件 云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上泥盆统F—F界线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冰 顾兆炎 +1 位作者 胡滨 李镇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发生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古生代以来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其原因仍含糊不清。碳同位素研究显示,伴随F—F事件全球碳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对中国南方F—F事件地... 发生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古生代以来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其原因仍含糊不清。碳同位素研究显示,伴随F—F事件全球碳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对中国南方F—F事件地层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的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广西桂林杨堤上泥盆统灰岩剖面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泥盆统存在两次碳同位素正偏移,分别出现在下rhenana带和F—F的界线,其中,出现在F—F界线的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广西垌村以及欧美和非洲等地的上泥盆统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对广西桂林附近的杨堤和垌村剖面F—F界线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模式的分析发现,这次正偏移可能是由多次次级变化组成,与F—F事件中生物的灭绝步骤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界线 变化特征 偏移 剖面 古生代 生物灭绝事件 上泥盆统 晚泥盆世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部钦州地区早-中三叠世火山事件--台马碎斑熔岩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丽贞 刘融涛 白艳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对前人划分的十万大山岩带的主要岩体——台马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原台马岩体主要由碎斑熔岩组成,是火山侵出相的产物而不是侵入相的花岗斑岩。结合台马碎斑熔岩与周边火山岩、侵入岩、地层的关系,认为它是... 通过对前人划分的十万大山岩带的主要岩体——台马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原台马岩体主要由碎斑熔岩组成,是火山侵出相的产物而不是侵入相的花岗斑岩。结合台马碎斑熔岩与周边火山岩、侵入岩、地层的关系,认为它是早—中三叠世中心裂隙式火山构造中央部位侵出的穹状岩脊。因此,十万大山岩带是火山-侵入杂岩带,台马碎斑熔岩是该火山-侵入杂岩带的一个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南部 早—中三叠世 台马碎斑熔岩 侵出相复合岩穹 火山-侵入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辉 白艳萍 +2 位作者 张继淹 白晓 黄宜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5-609,共5页
广西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分布于大瑶山西部的莲花山和圣堂山一带,面积180 km2,由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紫红色砂岩形成。砂岩峰林位于海拔千米山体上部,边缘为高耸的崖壁;峰林由数以千计的石峰、石柱、垂直崖壁、凹槽组成,主要形态为柱状和锥... 广西大瑶山砂岩峰林地貌分布于大瑶山西部的莲花山和圣堂山一带,面积180 km2,由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紫红色砂岩形成。砂岩峰林位于海拔千米山体上部,边缘为高耸的崖壁;峰林由数以千计的石峰、石柱、垂直崖壁、凹槽组成,主要形态为柱状和锥柱状,是一处与湖南张家界相似,但成岩时代更老的砂岩峰林地貌区。峰林地貌由泥盆纪台地演化而来,经历了台地方山、嶂谷、峰丛、峰林等发展演化阶段,现处于幼年至壮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峰林地貌 莲花山组 大瑶山 金秀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藤县西部大燕山首次发现早白垩世火山岩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继淹 李乾 王建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5,共1页
广西藤县西部兰洞、索雅、太平、大燕山、金鸡一带白垩纪地层较发育,1∶20万桂平幅区调将其划分为上、下两统,岩性为一套厚达2 000余m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其中上统底部和下部普遍夹1~2层火山岩,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酸性凝灰岩及凝灰熔岩... 广西藤县西部兰洞、索雅、太平、大燕山、金鸡一带白垩纪地层较发育,1∶20万桂平幅区调将其划分为上、下两统,岩性为一套厚达2 000余m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其中上统底部和下部普遍夹1~2层火山岩,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酸性凝灰岩及凝灰熔岩,厚10~50 m不等。关于火山岩时代,广西区域地质志及1∶50万广西地质图均将其划为晚白垩世西垌组,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资料对比,时代依据不足。为了确定该套火山岩地质时代,笔者于2012年6月对大燕山一带的火山岩采同位素年龄样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广西 早白垩世 燕山 西部 藤县 白垩纪地层 红色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懋弘 黄庆文 +2 位作者 李继贤 蒋柏昌 张长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61,共13页
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矿床构造线主要分为南北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造山期间形成的南北向构造线(不对称褶皱和逆冲断层)控制了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构造应力场发生近直交的改变,一方面使造山期形成的褶... 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矿床构造线主要分为南北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造山期间形成的南北向构造线(不对称褶皱和逆冲断层)控制了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构造应力场发生近直交的改变,一方面使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发生重褶,形成走向北东东的叠加褶皱;另一方面导致F1的左旋-正滑运动,矿液沿着断层拉张的空间沉淀就位。矿床构造演化至少经历了同生期裂陷、造山期挤压和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等三个阶段,成矿发生在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阶段。层状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构造中,在空间上与赋存于断层中的脉状矿体相连。能干性和渗透性明显不同的地层组合是形成层状矿体的岩性基础,断裂构造则是主要控制因素。泥质不透水层分别与反冲断层、背斜构造组成的构造圈闭,以及两期非共轴背斜叠加形成的构造高点则是形成厚大矿体的主要原因。林旺金矿在烂泥沟金矿与水银洞金矿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脉状型式→脉状和层状之复合型式→层状型式的完整矿床型式系列。这种复合矿床型式直观地表明了层状矿体是后生热液成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矿体 构造圈闭 构造成矿 卡林型金矿 广西林旺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东南缘侏罗纪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华 韩淑朋 +3 位作者 钟锋运 黄启明 白晓 陈子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4-1092,共19页
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的中晚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岩(165~153 Ma)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埃达克质和TTG岩类的特征属性。岩石SiO;含量63.76%~72.13%,总体具高Al_(2)O_(3)(Al_(2)O_(3)≥15%)、低MgO(<3%),亏损... 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的中晚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岩(165~153 Ma)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埃达克质和TTG岩类的特征属性。岩石SiO;含量63.76%~72.13%,总体具高Al_(2)O_(3)(Al_(2)O_(3)≥15%)、低MgO(<3%),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正Eu异常或弱的负Eu异常,低Y(≤18×10^(-6))和Yb(≤1.9×10^(-6)),高Sr(>300×10^(-6))和Sr/Y值(>20)等埃达克岩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侏罗纪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内加厚(隆起区)的下地壳底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大陆板内环境I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低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L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MA)两种高压型TTG亚类的属性,为古俯冲增生带下地壳弧型岩石熔融的继承性特征,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片熔融过程无关,属非俯冲成因的埃达克/TTG岩类。其空间上与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俯冲增生带高度重合,且与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组合紧密相邻,提示它们可能源自于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或大陆边缘弧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因而具有洋俯冲成因的特征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花岗岩 埃达克质 TTG岩类 非俯冲成因 大瑶山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乐业泥盆系—石炭系沉积碳酸盐岩脉及地震事件沉积的新发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阳 陆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7,共7页
广西右江盆地发育多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在各台地边缘广泛发育同沉积断层及沉积碳酸盐岩脉,常常发育地震事件记录。在广西乐业台地边缘上泥盆统融县组鲕粒灰岩、藻粘结灰岩等地层中新识别出多条晚泥盆世沉积灰岩脉:玛瑙纹状灰岩脉、白... 广西右江盆地发育多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在各台地边缘广泛发育同沉积断层及沉积碳酸盐岩脉,常常发育地震事件记录。在广西乐业台地边缘上泥盆统融县组鲕粒灰岩、藻粘结灰岩等地层中新识别出多条晚泥盆世沉积灰岩脉:玛瑙纹状灰岩脉、白云岩脉、微晶灰岩脉及藻灰岩脉等,新识别出早石炭世海百合茎灰岩脉(内部结构呈高密度颗粒流状新类型),同时观察到同沉积断层及同生角砾岩、层内断错及原地震裂岩等,为沉积碳酸盐岩脉的成因提供新的证据,同时表明在乐业台地边缘,至少有两次同沉积正断层的活动,一次发生在晚泥盆世,诱发了脉及围岩均为晚泥盆世融县期的沉积碳酸盐岩脉、层内断错及原地震裂岩;一次发生在早石炭世,诱发的脉为早石炭世尧云岭期,围岩为上泥盆统融县组的沉积灰岩脉及伴生角砾岩。展示了在广西右江盆地发生张裂背景下,乐业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活动,诱发地震事件,同时伴生张裂隙,即沉积灰岩脉的构造-沉积过程,是广西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伸展过程的历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灰岩脉 地震事件 广西乐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靖西果乐晚寒武世地层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乃仁 唐兰 +1 位作者 韦仁山 王桂斌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50-355,共6页
韦仁山、王桂斌等人在广西靖西县果乐发现并实测了上寒武统剖面 ,发现了Lophosaukia ,Dictyella ,Tsinania,Prosaukia ,Lotagnostus,Haniwa等上寒武统三叶虫化石 ,并发现了海扁果类的海桩化石 ,在亚洲还是首次发现 ,腕足类有Billingsell... 韦仁山、王桂斌等人在广西靖西县果乐发现并实测了上寒武统剖面 ,发现了Lophosaukia ,Dictyella ,Tsinania,Prosaukia ,Lotagnostus,Haniwa等上寒武统三叶虫化石 ,并发现了海扁果类的海桩化石 ,在亚洲还是首次发现 ,腕足类有Billingsella,Palaeostrophia ,Plectotrophia ,Lingulella ?及软舌螺等。这些都说明该地区为过渡区 ,与滇东南博菜田组及贵州三都组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又不尽相同 ,因此提出新名“果乐组”代表广西西部晚寒武世凤山期早中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寒武世 地层 靖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柳州地区石炭系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北岸组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阳 谭建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72-1480,共9页
在1∶5万地质测量中,广西柳州地区石炭系鹿寨组与"寺门组"之间的地层曾被称为"黄金组",但其与典型地区的黄金组在岩性、岩相、古地理位置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新的研究与前人的资料综合分析,将柳州地区所谓的... 在1∶5万地质测量中,广西柳州地区石炭系鹿寨组与"寺门组"之间的地层曾被称为"黄金组",但其与典型地区的黄金组在岩性、岩相、古地理位置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新的研究与前人的资料综合分析,将柳州地区所谓的"黄金组"命名为一个新的组——北岸组。该组主要分布于广西中北部柳州市、柳江县、鹿寨县、柳城县、环江县等地,在古地理上位于黔南-桂中台槽的北缘。该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厚层生物碎屑粉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为主,夹硅质岩、泥岩和砂岩,可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属斜坡-盆地相沉积。下伏鹿寨组,上覆新圩组,均为整合接触。时代为石炭纪维宪期晚期—谢尔普霍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柳州 北岸组 维宪阶 谢尔普霍夫阶 石炭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化金伯利岩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翔 彭懋媛 +2 位作者 胡贵昂 陆刚 黄祥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8-425,共8页
产于广西大化县的金伯利岩类岩石钾镁煌斑岩及金伯利斑岩,经岩石化学、重砂、岩矿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42.60%~42.69%)、Al_2O_3(10%~11.07%),K_2O>Na2O、K/Al=0.874 6~1.037 9、K/Na=4.970 7~5.215 6;主要... 产于广西大化县的金伯利岩类岩石钾镁煌斑岩及金伯利斑岩,经岩石化学、重砂、岩矿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42.60%~42.69%)、Al_2O_3(10%~11.07%),K_2O>Na2O、K/Al=0.874 6~1.037 9、K/Na=4.970 7~5.215 6;主要矿物含铬,有含铬金云母(Cr_2O_31.05%~1.72%)、含铬橄榄石(Cr_2O_30.1%~0.64%)、含铬透长石(Cr_2O_30.06%~0.2%)、含铬透辉石(Cr_2O_30~0.1%)、铬尖晶石、碳硅石等;岩石中微量元素Cr(404.9~478.6)×10^(-6)、Ni(168.6~222.9)×10^(-6)、Co(28.27~39.75)×10^(-6)、Nb(36.55~50.19)×10^(-6),含量较高。岩石具同种矿物多世代结构、煌斑结构、卵斑结构,基质具隐晶质-显微球粒状结构、显微柱粒状-显微放射状结构、显微席状交织结构。岩中包体(捕掳晶、捕掳体)含量高,包体种类既有同源包体亦有异源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斑岩 钾镁煌斑岩 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 大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万查多岗日幅、布若错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Gu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Gu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Guilin 541003, Guangxi, China)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8-33,共6页
侏罗系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较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珊瑚、菊石、海绵等化石;首次在展金组、曲地组中发现瓣鳃、腕足类、介形虫、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首次在新近系唢呐湖组中发现瓣鳃类和植物化石;首次在图北湖一带曲地组中发现... 侏罗系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较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珊瑚、菊石、海绵等化石;首次在展金组、曲地组中发现瓣鳃、腕足类、介形虫、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首次在新近系唢呐湖组中发现瓣鳃类和植物化石;首次在图北湖一带曲地组中发现科化石,初步鉴定为Misellina等,属于典型的暖水相动物,常见于华南地区,说明早二叠世测区已进入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首次在原划若拉岗日岩群中发现放射虫化石。首次在一级河流阶地分别获取1 4 C年龄值1 5 6 0 0±5 4 0a和1 3390±6 70a ,暗示了羌塘高原在更新世以来发生了一次明显隆升过程。新发现多处侏罗系小型生物礁(点礁)。查明若拉岗日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形变质特征,建立了弯岛弧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查明测区中部一带出露新生代花岗斑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为橄榄粗玄岩序列,属于同碰撞花岗岩,代表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大横山构造带内出露岩浆岩调查取得新的认识,蛇绿岩残片的存在,对认识大横山构造带的构造属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肯定了金沙江结合带西延至测区。基本查明测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其分布特征,查明蓝闪片岩带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空间分布,硬柱石与蓝闪石共生说明了红脊山蓝闪片岩可能属于碰撞造成的产物。查明戈木日岩组(?)中级变质岩系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万 地质调查 查多岗日幅、布若错幅 成果与进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