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部湾海域不同地区红树蚬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若鹏 杨宾兰 +4 位作者 刘康 卢玉典 莫飞龙 严雪瑜 韦玲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不同地区红树蚬(Geloina coaxans)软体部营养成分差异,为红树蚬的养殖和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地区的红树蚬软体部,采用生化分析手段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不同地区红树蚬(Geloina coaxans)软体部营养成分差异,为红树蚬的养殖和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地区的红树蚬软体部,采用生化分析手段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在常规营养成分方面,防城港红树蚬软体部水分质量分数最高,北海红树蚬软体部的总糖和灰分质量分数最高(P<0.05),并且北海红树蚬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低于钦州红树蚬(P<0.05)。在氨基酸方面,3个地区红树蚬软体部分检测出15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总质量(m_(EAA)/m_(TAA))和必需氨基酸总质量/非必需氨基酸总质量(m_(EAA)/m_(NEAA))分别在27.55%~28.22%和46.28%~48.23%之间,其比值偏低,但较均衡;呈味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总质量(m_(FAA)/m_(TAA))为45.85%~46.35%,且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介于53.19~86.13之间,防城港红树蚬软体部的m_(TAA)、m_(EAA)、m_(FAA)均为最高(P<0.05),并且其EAAI评分最高。在脂肪酸方面,共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防城港和钦州红树蚬软体部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结论】广西北海、防城港、钦州的红树蚬均为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均衡的优质贝类。其氨基酸种类多,组成比例合理,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天然调味品资源予以研究。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肪酸,可作为富含脂肪酸的营养食品原料。3个地区中,防城港红树蚬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氨基酸均衡性更好,可以更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蚬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栽培对主栽番茄植株根际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妲 庞师婵 +2 位作者 李祖健 宋静静 杨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为探究伴生不同作物对主栽番茄根际土壤肥力与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设置番茄伴生生菜、苋菜、菜心、薄荷和葱的栽培模式,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伴生不同作物栽培模式下主栽番茄根际土壤肥力及细菌、真菌多样性。结果显示:除菜心外,其他... 为探究伴生不同作物对主栽番茄根际土壤肥力与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设置番茄伴生生菜、苋菜、菜心、薄荷和葱的栽培模式,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伴生不同作物栽培模式下主栽番茄根际土壤肥力及细菌、真菌多样性。结果显示:除菜心外,其他4种伴生作物均显著提高了主栽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涉及氮、磷循环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伴生栽培虽然没有丰富主栽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多样性,但改变了主栽番茄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真菌优势门属间的丰度占比;门分类水平下,伴生管理均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Patescibacteria细菌的丰度占比;属分类水平下,norank f Microscillace⁃ae、norank f norank o Vicinamibacteral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 f Gemmatimonadaceae、交替赤杆菌属(Altererythrobacter)细菌是番茄伴生不同作物中丰度占比前10的特有优势细菌属。此外,伴生栽培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主栽番茄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富集了壶菌门、担子菌门和油壶菌门优势真菌门;同时富集了unclassified o Sordariales、油壶菌属(Olpidium)和锥盖伞属(Conocybe)、Phialemonium、unclassified o Pleosporales、unclassified o Boletales和Sodiomyces属等优势真菌属,亦提高了毛壳菌属(Chaetomium)的丰度占比。研究结果表明,番茄伴生栽培生菜、苋菜、薄荷和葱4种植物均同程度地有助于不提高番茄根际土壤肥力和维护根际微环境土壤健康的作用,其中,伴生栽培生菜和薄荷提升土壤肥力及维护土壤健康的效果优于伴生菜心、苋菜和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伴生栽培 根际 土壤肥力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不同作物对主栽番茄植株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覃欣仪 何丽珍 +3 位作者 肖可卓 庞师婵 宋静静 杨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为解决番茄连作障碍、构建番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栽培技术体系,设置番茄伴生生菜(A)、苋菜(B)、菜心(C)、葱(D)、薄荷(E)以及番茄单作(F)处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同样栽培管理,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不同作物伴生及... 为为解决番茄连作障碍、构建番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栽培技术体系,设置番茄伴生生菜(A)、苋菜(B)、菜心(C)、葱(D)、薄荷(E)以及番茄单作(F)处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同样栽培管理,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不同作物伴生及番茄单作处理下根系内生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显示:伴生及单作番茄植株根系共有的排名前5的优势细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马赛菌属(Massilia);番茄伴生生菜(A)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为新草小螺菌属(Noviherbaspirillum),番茄伴生苋菜(B)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为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番茄伴生葱(D)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为爬管菌属(Herpetosiphon),番茄伴生薄荷(E)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番茄单作(F)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栖大理石菌属(Marmoricola)和糖霉菌属(Glycomyces);伴生及单作处理番茄共有的优势真菌属为油壶菌属(Olpidium)、unclassified_o_Sordariales、unclassified_p_Ascomycota,番茄伴生生菜(A)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属为Immersiella,番茄伴生苋菜(B)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包括念珠菌属(Candida)、unclassified_c_Agaricomycetes和Phialemonium,番茄伴生菜心(C)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包括Rhizophagus、Plectosphaer⁃ella、Geminibasidium,番茄伴生葱(D)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包括unclassified_p_Chytridiomycota、unclassified_f_Ceratobasidiaceae、Ceratorhiza、unclassified_o_Boletales、unclassified_p_Basidiomycota,番茄单作(F)特有的优势内生真菌属为赤霉属(Gibberella)。结果表明,与番茄单作相比,番茄伴生不同作物使主栽番茄根系优势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属组成发生了变化,伴生条件下主栽番茄根系均富集了特异的优势内生细菌和真菌门、属。伴生富集的特异优势内生细菌或真菌门、属组成具有提升主栽番茄植株抵御环境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伴生 根系 内生微生物 连作障碍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不同地区乌原鲤表型性状及与体质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严雪瑜 陈肇聪 +1 位作者 韦玲静 肖珊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99-104,共6页
基于鱼类传统形态学和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的体质量与各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原鲤的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均存在相关性。其中,钦州... 基于鱼类传统形态学和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的体质量与各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原鲤的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均存在相关性。其中,钦州乌原鲤体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79,其次是体长,相关系数为0.932;南宁乌原鲤体高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747,尾柄高次之,为0.733;来宾乌原鲤全长和体长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均为0.972,体高次之,为0.969。研究结果表明,乌原鲤体质量与其体高、全长、体长和尾柄高等生长指标相关关系明显,且乌原鲤的体型越大,各个形态性状的测量值越大。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剔除与体质量不显著的性状,以剩余性状为自变量构建最优线性回归方程,钦州乌原鲤:Y=281.747X 4+134.778X_(5)-148.404X_(6)-100.056;南宁乌原鲤:Y=353.907X 4-92.249;来宾乌原鲤:Y=3.211X_(1)+74.39X_(5)-40.356。本研究结果对乌原鲤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相关性和形态差异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乌原鲤的生物学特征,并为其养殖和保护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原鲤 表型性状 体质量 相关系数分析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苋菜根际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心如 王群凯 +3 位作者 陈源 黄子粤 宋静静 杨尚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9-768,共10页
【目的】探究平衡施肥对苋菜根际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塑造肥沃的苋菜根际土壤微环境及构建高产优质苋菜生产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空白对照,CK)、缺钾施肥(NP)、缺氮施肥(... 【目的】探究平衡施肥对苋菜根际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塑造肥沃的苋菜根际土壤微环境及构建高产优质苋菜生产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空白对照,CK)、缺钾施肥(NP)、缺氮施肥(PK)、缺磷施肥(NK)和平衡施肥[氮磷钾(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88.0、53.0和50.0 kg/hm^(2)]处理条件下苋菜根际的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施用不同配比的N、P、K肥均可明显提高苋菜根际土壤中β-葡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酶活性;与NPK处理相比,非平衡施肥处理苋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N和P含量总体上偏低;各施肥处理均有助于增加苋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但仅NPK处理可提高苋菜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细菌门分类水平,各施肥处理苋菜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Patesci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Myxococcota细菌的丰度占比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的丰度占比减少;在细菌属分类水平,施肥处理不仅可明显改变苋菜根际细菌属分类水平的丰度占比,还可富集一些特有的优势细菌属[unclassified_o_Saccharimonadales、norank_f_LWQ8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真菌门分类水平,子囊菌门(Asc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unclassified_k_Fungi是所有施肥处理根际土壤中共有的优势真菌;在真菌属分类水平,Plectosphaerella、unclassified_f_Chytridiaceae、Gibellulopsis、单胞瓶霉属(Phialemonium)、被孢霉菌属(Mortierella)、unclassified_k_Fungi和漆斑菌属(Myrothecium)真菌是不同施肥处理根际土壤中丰度占比排在前10位且CK土壤中缺失的优势真菌属。【结论】施用不同配比的N、P、K肥均有助于提高苋菜根际土壤肥力并营造健康的土壤环境,其中平衡施肥(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88.0、53.0和50.0 kg/hm^(2))的效果最明显,能提高苋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善苋菜根际土壤微环境,可在苋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平衡施肥 根际 土壤肥力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WAP基因重组表达及抗病功能分析
6
作者 马春霞 黄婷 +6 位作者 卢敏 陆专灵 谢宗升 雷爱莹 陈福艳 熊建华 黎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98-2404,共7页
【目的】针对凡纳滨对虾白便病的危害现状,克隆其WAP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及抗病功能,为凡纳滨对虾抗病药物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WAP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检测WAP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眼柄、鳃、肝胰腺、心脏、胃... 【目的】针对凡纳滨对虾白便病的危害现状,克隆其WAP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及抗病功能,为凡纳滨对虾抗病药物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WAP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检测WAP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眼柄、鳃、肝胰腺、心脏、胃、肌肉、神经、肠、后盲囊和表皮等11种组织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白便病凡纳滨对虾鳃和肠道组织的WAP基因表达量;重组表达WAP蛋白,使用ELISA分析其与细菌多糖LPS(脂多糖)、PGN(肽聚糖)和LTA(脂磷壁酸)的结合能力。【结果】WAP基因在11个凡纳滨对虾组织均有表达,其中,以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表皮、眼柄和肝胰腺的表达量表达较低;WAP基因在感染白便病凡纳滨对虾鳃和肠道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凡纳滨对虾(P<0.05),分别为健康凡纳滨对虾的5.9258和1.5147倍;WAP融合蛋白与细菌多糖LPS、PGN和LTA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细菌多糖的结合能力表现为PGN>LPS>LTA。【结论】WAP基因与凡纳滨对虾抗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WAP融合蛋白在开发凡纳滨对虾抗白便病药物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WAP基因 白便病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实形状番茄品种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妍 陈思宇 +2 位作者 肖健 宋静静 杨尚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86-2595,共10页
【目的】解析果实形状不同番茄品种植株茎部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探究内生细菌与果实形状间的相关性,为构建新型番茄育种评价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4种果实形状(椭圆形、扁平形、长形和圆球形)... 【目的】解析果实形状不同番茄品种植株茎部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探究内生细菌与果实形状间的相关性,为构建新型番茄育种评价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4种果实形状(椭圆形、扁平形、长形和圆球形)番茄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进行相关代谢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4种果实形状番茄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中共鉴定到31门84纲206目347科655属1045种1660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间和丰富度指数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分类水平,4种果实形状番茄的植株茎部优势内生细菌门类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但门分类水平丰度占比存在差异;在属分类水平,青枯菌属(Ralstoni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短颈细菌属(Brevibacterium)、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是4种果实形状不同番茄的植株茎部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4种果实形状番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基因的一级功能层共有6类生物代谢通路,其中代谢(Metabolism)为4种果实形状番茄茎部内生细菌的主要功能,而内生细菌的二级功能层预测基因种类相近,但基因拷贝数存在差异。【结论】4种果实形状番茄的植株茎部均富集了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但各共有优势内生细菌属丰度占比各异;同时还富集了特有优势内生细菌属。其中,特有优势内生细菌属及其代谢功能参与调控或影响番茄果实形状的形成。番茄植株茎部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有望作为指示番茄果实形状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果实形状 高通量测序 内生细菌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生长时期香港牡蛎转录组数据分析BMP蛋白家族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农珍珍 蒙扬辉 +7 位作者 陈肇聪 蒋美君 孙若鹏 朱鹏 覃波忠 钟方杰 张斌 严雪瑜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长调控关键基因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家族中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香港牡蛎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本研究检...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长调控关键基因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家族中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香港牡蛎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本研究检测到了5个BMP蛋白家族的基因,并发现BMP1、BMP2、BMP3和BMP7在12M时的表达量低于4M时的表达量,基因时空表达呈下降趋势;而BMP10基因在12M时的表达量高于4M时的表达量,基因时空表达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BMP蛋白家族中的BMP1、BMP2、BMP3、BMP7和BMP10等基因可能参与了香港牡蛎的生长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BMP蛋白家族 生长调控 转录组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藻弧菌感染的合浦珠母贝转录组数据分析IAP蛋白家族的表达变化
9
作者 蒋美君 钟方杰 +2 位作者 喻达辉 张斌 严雪瑜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9期99-102,共4页
为探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抗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合浦珠母贝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蛋白家族中的几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溶藻弧菌... 为探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抗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合浦珠母贝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蛋白家族中的几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溶藻弧菌早期感染下的表达变化,发现有4个IAP蛋白家族的基因(BIRC2、BIRC3、BIRC4和BIRC7)在合浦珠母贝感染溶藻弧菌后基因表达变化显著,其表达量均在感染期间(0~24h)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通过基因功能分析发现IAP蛋白家族的基因主要富集到了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oll和IMD信号通路(Toll and Imd signaling pathway)、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Ubiquitin mediated proteolysis)等信号通路中。研究表明IAP蛋白家族中的BIRC2、BIRC3、BIRC4和BIRC7等基因参与了合浦珠母贝抗溶藻弧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溶藻弧菌 转录组 IAP蛋白家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