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基层医院的间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标志物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维聪 苏源婷 +1 位作者 王华 李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6,共3页
富含间皮细胞的胸腹腔积液是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常见标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开展,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得以应用。但受标本量等因素限制,一般基层医院常难以购置种类众多的免疫化学标志物。本文选用几种常用的间皮细胞免疫标志... 富含间皮细胞的胸腹腔积液是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常见标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开展,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得以应用。但受标本量等因素限制,一般基层医院常难以购置种类众多的免疫化学标志物。本文选用几种常用的间皮细胞免疫标志物Calretinin、MC、CK5/6、vimentin,行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旨在寻找适用于基层医院细胞学室的经济有效的间皮细胞免疫化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室 间皮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正常值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伟 周力 +1 位作者 白丁 赵美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 :建立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的正常值。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169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人进行研究 ,选择测量项目包括URa PC、URa ULC、URa PP、MxAD、LRa TC、LRa LLC、LRa GoGn、MdAD。结果 :建立了... 目的 :建立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的正常值。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169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人进行研究 ,选择测量项目包括URa PC、URa ULC、URa PP、MxAD、LRa TC、LRa LLC、LRa GoGn、MdAD。结果 :建立了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的正常参考值。结论 :建立的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正常值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He 切牙 颌骨形态 头影测量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人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伟 周力 +1 位作者 白丁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2,309,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上下颌切牙区颌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垂直骨面型的关系。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对169例恒牙列初期正常人的切牙区颌骨形态进行聚类,并分析其与垂直骨面型的关系。结果①正常人上下颌切牙区颌... 目的研究正常人上下颌切牙区颌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垂直骨面型的关系。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对169例恒牙列初期正常人的切牙区颌骨形态进行聚类,并分析其与垂直骨面型的关系。结果①正常人上下颌切牙区颌骨形态分为Ⅰ、Ⅱ、Ⅲ、Ⅳ4个聚类分型。上颌切牙区颌骨Ⅰ型宽短;Ⅱ型瘦长;Ⅲ型厚度与Ⅱ型接近,高度与Ⅰ型接近;Ⅳ型与Ⅲ型形态相反,厚度与Ⅰ型接近,高度与Ⅱ型接近。下颌切牙区颌骨Ⅰ型宽短;Ⅱ型瘦长;Ⅲ型形态宽长,厚度接近Ⅰ型,高度接近Ⅱ型;Ⅳ型形态适中。②在上颌,高角面型以Ⅱ型为主,占86·49%;均角面型以Ⅲ型为主,占47·67%;低角面型以Ⅰ、Ⅲ型形态为主,共占82·61%。在下颌,高角面型以Ⅱ型为主,占51·35%;均角面型以Ⅳ型为主,占48·84%;低角面型以Ⅲ、Ⅳ型为主,共占69·57%。结论对不同的切牙区颌骨聚类分型形态和垂直骨面型,临床移动切牙时应有不同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he 颌骨形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与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明 张桂茹 +3 位作者 马学玲 张奎 唐密 李玉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7例心肌梗塞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7例心肌梗塞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酶切后可见在2 500 bp和1 100 bp+1 400 bp碱基对位置分别发现2个等位基因B1和B2。携带B1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28±0.94)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4±0.54)g.L-1(P<0.05),携带B2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97±1.02)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0.61)g.L-1(P<0.05);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2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内B1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I基因多态性 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