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避”技术在北海市瓜菜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家翔 何锐宗 庞小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40-41,共2页
“三避”技术是避雨、避寒、避晒栽培技术的简称,是指利用大中棚、小拱棚、简易雨棚、田间打桩等设施,采取覆盖农膜、防虫网、遮阳网和果实套袋等措施,对农作物实施避雨、避寒、避晒、避虫等栽培,实现农作物的提早或延后上市,达到... “三避”技术是避雨、避寒、避晒栽培技术的简称,是指利用大中棚、小拱棚、简易雨棚、田间打桩等设施,采取覆盖农膜、防虫网、遮阳网和果实套袋等措施,对农作物实施避雨、避寒、避晒、避虫等栽培,实现农作物的提早或延后上市,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三避”技术看似简单,实际上通过系统集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栽培模式也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体系 北海市 应用 生产 瓜菜 果实套袋 栽培模式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市厚皮甜瓜大棚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世天 黄明锦 +3 位作者 谢辉 邹冬燕 付木兰 郑景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6期289-290,共2页
主要介绍大棚栽培厚皮甜瓜栽培技术,北海市每年春、秋种植两茬,种植面积超过1 340 hm2,一般每茬每公顷产量30 t以上,每亩大棚厚皮甜瓜可创产值超万元。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市小型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3
作者 黄明锦 张世天 +2 位作者 邹冬燕 朱斌 付木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9期291-294,共4页
主要介绍了北海市大棚栽培小型西瓜栽培技术,每年春、秋种植两茬,种植面积达200 km2以上,一般每茬每公顷产量45 t以上,每亩大棚厚皮甜瓜可创产值超万元。
关键词 小型西瓜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海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庞小莲 莫永诚 +3 位作者 甘桂云 梁丽萍 韩作敏 李文嘉 《长江蔬菜》 2017年第10期64-67,共4页
介绍了北海市蔬菜的品种、分布及栽培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仍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慢、蔬菜附加值不高、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等,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如加大监管力度、依托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 介绍了北海市蔬菜的品种、分布及栽培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仍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慢、蔬菜附加值不高、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等,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如加大监管力度、依托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延长蔬菜产业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市 蔬菜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市小果型西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黎钦全 黄明锦 +1 位作者 张世天 付木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6期54-55,共2页
近几年小果型西瓜在生产中发展较快,为减少新品种盲目推广的风险,我市承担了广西农业厅下达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试验任务,主要针对参试品种在丰产性、品质、适应性等主要特性方面做客观比较评价,为因地制宜地推广高产、稳定、优质、抗... 近几年小果型西瓜在生产中发展较快,为减少新品种盲目推广的风险,我市承担了广西农业厅下达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试验任务,主要针对参试品种在丰产性、品质、适应性等主要特性方面做客观比较评价,为因地制宜地推广高产、稳定、优质、抗性强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品种比较试验 北海市 新品种 试验任务 参试品种 农业厅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市涠洲镇香蕉叶斑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6
作者 韩作敏 卢明 卜礼园 《广西植保》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北海市 暴发原因 防治 支柱产业 农民收入 种植面积 种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市设施大棚内哈密瓜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控对策
7
作者 沈小英 《广西植保》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描述了北海市设施大棚内哈密瓜的褪绿黄化病毒病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建议。
关键词 哈密瓜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情况及潜力品种推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作高 黄田夫 赵坤 《长江蔬菜》 2021年第7期10-13,共4页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以冬春季、春季栽培为主,95%农户采用小拱棚避寒栽培技术,90%田块实行长豇豆-水稻一年两茬水旱轮作模式,但在当地长豇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规模化程度低、劳动力科学素养偏低、采后处理不规范、栽... 广西沿海地区长豇以冬春季、春季栽培为主,95%农户采用小拱棚避寒栽培技术,90%田块实行长豇豆-水稻一年两茬水旱轮作模式,但在当地长豇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规模化程度低、劳动力科学素养偏低、采后处理不规范、栽培技术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困难、产品价格变化大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目前,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上急需引进高产、商品性好和耐贮运的新品种。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推荐了能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程度 产业发展过程 春季栽培 采后处理 农民增收 科学素养 产品价格 广西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与创新主要措施研究
9
作者 郑景文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8期71-72,共2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科技研发资源配置的现状,包括农业科技研发资金的数量和作用、农业科技研发资源的人力资源配置、农业科技研发资源配置的效率、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科技资金的运行状况,提出了当前农业科技研发资源配置存在的...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科技研发资源配置的现状,包括农业科技研发资金的数量和作用、农业科技研发资源的人力资源配置、农业科技研发资源配置的效率、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科技资金的运行状况,提出了当前农业科技研发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以北海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研发的高效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 创新 主要措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小英 刘暮莲 +1 位作者 苏兰少 王清 《广西植保》 2019年第3期16-18,共3页
为筛选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高效低毒药剂,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进行西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在制剂用量为40 g/667m^2、50 g/667m^2时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5.1%... 为筛选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高效低毒药剂,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进行西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在制剂用量为40 g/667m^2、50 g/667m^2时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5.1%和85.9%。建议于西瓜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40~50 g/667m^2喷雾防治,第一次施药后隔10 d再施药1次,共施3次,可有效防治西瓜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嘧菌酯 西瓜炭疽病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肥钼酸铵在甜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钦全 《长江蔬菜》 2015年第10期44-46,共3页
研究了不同用量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拌种对甜薯产量和抗逆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15 kg/667 m2,P2O56 kg/667 m2和K2O 20 kg/667 m2的基础上,每1 kg甜薯用钼酸铵2 g拌种,增产增收效果最显著,667 m2增收1 783.... 研究了不同用量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拌种对甜薯产量和抗逆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15 kg/667 m2,P2O56 kg/667 m2和K2O 20 kg/667 m2的基础上,每1 kg甜薯用钼酸铵2 g拌种,增产增收效果最显著,667 m2增收1 783.4元,甜薯抗逆性也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薯 微肥 钼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施用钼肥对冬瓜的增产效果
12
作者 付木兰 《南方园艺》 2017年第2期8-10,共3页
通过根外喷施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了解钼酸铵对冬瓜产量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海市酸性土壤条件下,冬瓜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每666.7m^2N15 kg,P_2O_55 kg和K_2O 15 kg的同时,在开花授粉期和瓜果彭大期配合喷施0.05%的钼酸铵溶... 通过根外喷施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了解钼酸铵对冬瓜产量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海市酸性土壤条件下,冬瓜在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每666.7m^2N15 kg,P_2O_55 kg和K_2O 15 kg的同时,在开花授粉期和瓜果彭大期配合喷施0.05%的钼酸铵溶液各1次,增产增收效果最显著,抗逆性也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微肥 钼酸铵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