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面材料应力-应变测试方法及设备研究综述
1
作者 潘勤学 胡嘉 +5 位作者 郑健龙 吕松涛 张军辉 姜舜君 宋小金 周怀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52,共25页
现行路面材料应力施加与测试方法难以实现三向独立及拉伸加载,真三轴仪可开展三向全应力状态下路用材料三轴力学性能试验,对路面结构与材料的设计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国内外不同应力状态下路面(含岩土)方向材料应力-应变... 现行路面材料应力施加与测试方法难以实现三向独立及拉伸加载,真三轴仪可开展三向全应力状态下路用材料三轴力学性能试验,对路面结构与材料的设计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国内外不同应力状态下路面(含岩土)方向材料应力-应变测试方法与设备测试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现行常用施加不同应力状态设备的技术特点,其中重点分析3类典型真三轴仪的应力施加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应变测量方法与技术进行归纳,据此提出路面材料真三轴试验设备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真三轴仪可准确模拟路用材料的实际受力状态,适用于三向不同应力状态下路面材料的强度、模量、本构模型等大部分材料力学特性研究;刚性加载真三轴仪可实现路面材料三向全应力状态组合,且采用三向滑动互扣式夹具可有效解决刚性加载板间的相互顶托、消除应力空白角和端部效应,使得试件的三向应力-应变均匀分布;LVDT位移传感器精度高、灵敏度及抗干扰性能好,较适合路面材料应变测试。据此建议采用滑动互扣式刚性加载真三轴仪及LVDT位移传感器进行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测试方法 真三轴 应力 应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拱脚位移理论计算及参数影响分析
2
作者 占玉林 李俊毅 +2 位作者 侯之瑶 何鹏 朱淑兰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研究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拱脚变形,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推导考虑提升高度、支架水平刚度、拱肋与水平索材料属性及截面特性、水平索预拉力大小的拱肋整体提升全过程拱脚水平位移(简称拱脚位移)理论解析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建... 为研究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拱脚变形,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推导考虑提升高度、支架水平刚度、拱肋与水平索材料属性及截面特性、水平索预拉力大小的拱肋整体提升全过程拱脚水平位移(简称拱脚位移)理论解析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拱肋提升模拟,以验证该理论解析公式的精确性;分析拱肋、水平索、提升索、支架等的相关参数对提升过程拱脚位移以及提升前、后位移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理论解析公式可操作性强、精度较高,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误差仅6%左右;拱脚位移与位移变化率对拱肋自重最为敏感,水平索预拉力建议为拱肋自重的50%;增加拱肋与水平索的截面尺寸、刚度能够减小拱脚位移及位移变化率;提升高度与拱脚位移变化率呈正向非线性关系,提升索剩余长度越短,拱脚位移变化率增长越快;不同拱轴线形、悬链线拱轴系数的拱脚位移与位移变化率差异较小;跨径与拱脚位移及位移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矢跨比越大,拱脚位移越大,但拱脚位移变化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拱肋整体提升施工 提升高度 拱脚位移 水平索预拉力 解析解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侵条件下炭质岩石耐崩解特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张涛 杨玉玲 骆俊晖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100,共10页
为揭示炭质岩石在水分侵入条件下耐崩解特性的演化规律,通过矿物组分分析、耐崩解试验和电阻率测试,研究广西地区不同炭质岩石中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含量wc、耐崩解指数Id2和电阻率ρ值随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电阻率测试的岩石耐崩... 为揭示炭质岩石在水分侵入条件下耐崩解特性的演化规律,通过矿物组分分析、耐崩解试验和电阻率测试,研究广西地区不同炭质岩石中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含量wc、耐崩解指数Id2和电阻率ρ值随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电阻率测试的岩石耐崩解特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耐崩解指数Id2随浸水时间增加呈先急剧降低、后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经16d浸水后,试样耐崩解处于低或极低水平;电阻率ρ值变化趋势与Id2值相似,水侵作用提高了岩石的导电能力;黏土矿物亲水膨胀助力微裂隙产生与发育、二氧化碳综合作用下的矿物溶蚀和可溶盐/胶结物溶解是炭质岩石耐崩解性劣化和电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的基于电阻率的耐崩解指标预测模型考虑了黏土矿物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炭质岩石自然环境下崩解特性的无损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侵条件 炭质岩石 矿物特征 耐崩解指数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中西部岩溶区营运公路隧道土建结构病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罗资清 吴春伟 +2 位作者 周睿 蒋雅君 骆俊晖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5-575,共11页
为分析广西中西部岩溶区营运公路隧道土建结构的病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5条高速公路上111座隧道的土建结构病害情况进行调研统计,从围岩等级、围岩岩性和隧道埋深3方面入手,对其中3条高速公路上的37座隧道的衬砌渗漏水和衬砌裂... 为分析广西中西部岩溶区营运公路隧道土建结构的病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5条高速公路上111座隧道的土建结构病害情况进行调研统计,从围岩等级、围岩岩性和隧道埋深3方面入手,对其中3条高速公路上的37座隧道的衬砌渗漏水和衬砌裂缝情况展开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得出结论,岩溶区营运公路隧道土建结构病害主要集中在衬砌、洞门、检修道和排水设施上;衬砌病害以裂缝和渗漏水为主。这2种病害与围岩等级、岩性和隧道埋深的关系为:1)衬砌病害随着围岩等级的增加而加重,其中衬砌渗漏水主要集中在边墙处,衬砌裂缝以环形裂缝为主。2)衬砌渗漏水多数出现在一般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中,占比分别为46%和45.9%;衬砌裂缝在白云质灰岩中情况最严重,占比达61%;衬砌病害密度方面,渗漏水和裂缝的最大密度均在泥质岩段落,最小密度均在一般石灰岩段落,即泥质岩段落最易出现衬砌病害。3)衬砌渗漏水和裂缝全部出现在300 m埋深范围内,且71.31%的衬砌渗漏水和76.52%的衬砌裂缝均出现在100 m埋深段落内,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衬砌渗漏水和裂缝病害均呈线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营运公路隧道 土建结构 病害统计 病害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炭质岩石耐崩解性与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先林 张涛 骆俊晖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研究广西地区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性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室内耐崩解性试验、筛分试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和微观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炭质岩石耐崩解指数(I_(dn))和崩解分维数(D)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炭质岩石耐... 为研究广西地区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性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室内耐崩解性试验、筛分试验、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和微观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炭质岩石耐崩解指数(I_(dn))和崩解分维数(D)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炭质岩石耐崩解指数和崩解分维数与TOC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对比浸水前后炭质岩石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遇水崩解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1)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指数与干湿循环次数呈负相关关系,6次干湿循环后观察到炭质岩石中大量碎石和黏土矿物的溶解,炭质岩石的耐崩解指数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采用指数函数形式可较好地描述这一相关关系;(2)炭质岩石的崩解分维数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4次干湿循环后炭质岩石的崩解分维数趋于稳定并达到最大值,炭质岩石中崩解分维数和耐崩解指数与TOC含量之间分别呈正、负相关关系,但在TOC含量为2.5%附近相关关系变化速率的差异明显;(3)水分浸入会破坏炭质岩石的致密结构,岩石颗粒表面产生黏土矿物晶体团粒,使颗粒间孔隙增大,黏土矿物的溶解和差异膨胀是影响炭质岩石崩解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岩石 耐崩解性 微观结构 黏土矿物 总有机碳 崩解分维数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崇高速公路膨胀土动力变形及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咸远 王诗海 +1 位作者 马杰灵 罗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9,共9页
为研究膨胀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变形及动强度特性,对广西钦崇高速公路膨胀土开展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围压和动应力对膨胀土轴向累积变形和动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轴向累积应变随振次变化关系在较小动应力... 为研究膨胀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变形及动强度特性,对广西钦崇高速公路膨胀土开展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围压和动应力对膨胀土轴向累积变形和动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轴向累积应变随振次变化关系在较小动应力时呈现稳定型发展趋势,在动应力较大时呈现破坏型发展趋势,建立了考虑稳定型和破坏型发展趋势的修正双曲线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得出了不同围压和动应力下的拟合参数;膨胀土滞回曲线倾斜程度随振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形状由饱满梭形变为柳絮条状,随围压的增加滞回曲线逐渐朝动应力轴方向靠拢,斜率逐渐增大,动应变逐渐减小;膨胀土动强度随破坏振次N_(f)的增大呈现幂函数曲线衰减规律,动黏聚力c_(d)和动内摩擦角φ_(d)在半对数坐标下随lg N的增加而线性减小,且c_(d)减小速度大于φ_(d)减小速度,将动静强度指标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了膨胀土强度指标随不同破坏振次lg N变化的归一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膨胀土 动三轴试验 累积变形 动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悬链线拱联合结构的受力机理与力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天之 李春华 +2 位作者 杨涛 龙夏毅 邓年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02,共14页
早期拱桥已运营多年,缺乏有效的养护,且设计荷载等级偏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及车辆超载,其在活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为改善此类拱桥的受力性能,提出一种索-悬链线拱联合结构,在拱肋两侧对称设置索,使索和拱肋形成... 早期拱桥已运营多年,缺乏有效的养护,且设计荷载等级偏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及车辆超载,其在活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为改善此类拱桥的受力性能,提出一种索-悬链线拱联合结构,在拱肋两侧对称设置索,使索和拱肋形成新的受力体系,从而改变悬链线拱结构的传力路径,进而降低拱结构的内力。在索-拱联合结构图式下,基于弹性中心法对其力法方程进行简化,采用近似曲线积分方法推导了竖向移动荷载作用下拱肋的内力解析解,并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验证解析解的准确性;分析了在车道荷载作用下索约束位置、拱轴系数、矢跨比和轴向刚度比等设计参数对拱结构的影响,揭示了索-拱联合结构的受力机理和内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内力解析解与有限元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索的设置改变了拱结构弯矩影响线量值的正、负区间分布,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拱结构弯矩影响线的峰值,从而使拱结构的整体弯矩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弯矩分布更均匀;沿拱脚至拱顶,拱结构弯矩的降低幅度和轴力的增长幅度均逐渐减小;轴向刚度比从0.02增加至0.10,拱脚负弯矩的减小幅度呈非线性增大,最大降幅达63.7%;索力的增长幅度与其数值大小成反比,当索设置在距拱顶0.3L(L为拱跨经)时,索力可增至轴向刚度比为0.02时的1.9倍。矢跨比对拱结构内力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矢跨比越大拱结构的内力变化幅度越大;拱轴系数对拱结构内力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拱联合作用 拱桥加固 悬链线拱 矢跨比 拱轴系数 内力影响线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加筋处治沿海高速公路拓宽路堤数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骆俊晖 祁航翔 +2 位作者 王家全 畅振超 吴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为了研究沿海高速公路路堤拓宽差异沉降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模分析,探讨土工格栅加筋参数(格栅层数与格栅弹性模量)、新路堤填土参数(土体重度与土体弹性模量)对拓宽路堤差异沉降的影响,并提出了路堤拓宽最优设计... 为了研究沿海高速公路路堤拓宽差异沉降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模分析,探讨土工格栅加筋参数(格栅层数与格栅弹性模量)、新路堤填土参数(土体重度与土体弹性模量)对拓宽路堤差异沉降的影响,并提出了路堤拓宽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参数对路堤差异沉降改善作用较小,而新旧路堤差异沉降随着路堤填土重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路堤填土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通过对影响拓宽路堤差异沉降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拓宽路堤最大剪应变增量进行分析,建议在实际改扩建路堤加宽过程中选择轻质高强的路堤填料,以此来改善路堤拓宽差异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拓宽 差异沉降 FLAC^(3D) 土工格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加筋砾性土填料的动三轴试验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家全 畅振超 +1 位作者 唐毅 唐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51-2860,共10页
为探究循环动载作用下加筋砾性土填料的动力特性,在不同加筋层数和围压下对加筋砾性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加筋层数和围压对加筋砾性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加筋砾性土轴向累积应变发展机制。研究表明:加筋层数增... 为探究循环动载作用下加筋砾性土填料的动力特性,在不同加筋层数和围压下对加筋砾性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加筋层数和围压对加筋砾性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加筋砾性土轴向累积应变发展机制。研究表明:加筋层数增加时,轴向累积应变减小,回弹模量增大,且加筋作用的影响幅度逐渐衰减;增大围压时,土体轴向累积应变减小,回弹模量和动孔压均随之增大;随着加筋层数和振次的增加,滞回曲线逐渐向应力轴靠近,滞回圈面积逐渐减小,土体耗能作用减弱。基于安定理论和间接影响带理论,揭示了加筋作用对轴向累积应变发展的影响机制。建立了能够反映加筋层数的加筋砾性土轴向累积应变预测模型,其条件参数α、b、γ与加筋层数呈线性关系,可有效预测循环荷载下加筋砾性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性土 动三轴试验 加筋土 动力特性 轴向累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锂和超细矿物掺合料对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波 王静 +1 位作者 明阳 骆俊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32-3437,共6页
为了研究碳酸锂(Li_(2)CO_(3))和超细矿物掺合料(ultrafine mineral admixture,UMA)对快硬硫铝酸盐水泥(R·SAC)性能的影响。以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为宏观指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 为了研究碳酸锂(Li_(2)CO_(3))和超细矿物掺合料(ultrafine mineral admixture,UMA)对快硬硫铝酸盐水泥(R·SAC)性能的影响。以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为宏观指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为基础,探讨了Li_(2)CO_(3)和UMA对R·SAC凝结时间、力学性能、水化产物种类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i_(2)CO_(3)不仅可以有效提高R·SAC主要水化产物钙矾石的生成速率,而且还可以改变其微观形貌,显著缩短R·SAC的凝结时间;Li_(2)CO_(3)虽然改变了R·SAC的水化进程,但对其水化产物的种类并无影响;UMA不仅可以改善R·SAC胶砂界面过渡区力的学性能,而且同样可以有效缩短R·SAC凝结时间,同时对胶砂后期强度倒缩起到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凝结时间 力学性能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小跨梁桥结构响应特点的阈值设定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海军 袁光杰 +2 位作者 王涛 屈浩然 李明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58,66,共6页
鉴于国内外针对中小跨梁桥安全监测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分析了活载效应比例对桥梁安全监测评估方法选取的影响并做出相应选取,设定了基于中小桥结构响应特点的预警阈值表达式,推导了适用于中小桥动态采集的数据有效性系数公式,以重庆... 鉴于国内外针对中小跨梁桥安全监测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分析了活载效应比例对桥梁安全监测评估方法选取的影响并做出相应选取,设定了基于中小桥结构响应特点的预警阈值表达式,推导了适用于中小桥动态采集的数据有效性系数公式,以重庆罗家坝桥为工程实例进行应用并对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桥宜采用基于活载响应监测值进行运营期的安全状态评估;基于中小桥结构响应特点的预警阈值设定,需在有限元理论计算值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校验系数和数据有效性系数的影响;所应用桥梁γ=0.81,应变指标Z1=43με、Z2=57με,挠度指标Z1=6.32 mm、Z2=8.42 mm;根据应变和挠度指标的一级、二级预警条件偶然成立,判定该桥处于一级(黄色)预警状态,尚不存在安全问题,对于超载车辆过桥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小跨梁桥 安全监测评估方法 预警阈值 数据有效性系数 活载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子结构动态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涛 谢元康 郝天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了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性能,设计了6个比例为1/4的框架子结构模型,通过快速抽柱试验研究了框架梁的跨高比、拼接节点位置和预应力等参数对其动态倒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柱失效后在框架梁端和框架梁拼接节点... 为了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性能,设计了6个比例为1/4的框架子结构模型,通过快速抽柱试验研究了框架梁的跨高比、拼接节点位置和预应力等参数对其动态倒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柱失效后在框架梁端和框架梁拼接节点的后浇混凝土区均产生了少量裂缝;在框架梁跨度相同的情况下,现浇混凝土框架子结构的最大动态位移响应小于装配式框架子结构;在预制节段的框架梁内施加预应力后,倒塌荷载对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动力冲击作用增大,但结构的最大动态位移和梁端钢筋应变等动态倒塌响应反而减小;与现浇混凝土框架子结构相比,中柱失效后装配式框架产生的结构损伤更大;当预制节段的拼接节点位置向框架柱靠近时,装配式框架的最大动态位移响应增大;试验所得预制装配式试件的位移动力增大系数和梁端钢筋应变动力增大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1.39和1.62,这可为开展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静力倒塌分析时倒塌荷载动力增大系数的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倒塌响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及粒子群算法的异形斜拉桥索力优化 被引量:21
13
作者 占玉林 侯之瑶 +2 位作者 邵俊虎 张育智 孙约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3,共8页
为简化异形斜拉桥的索力优化过程,提出了采用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索力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异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优化目标,再利用响应面法将优化目标函数与成桥索力的关系显式化并构建响应面方程,最后结合粒子群算... 为简化异形斜拉桥的索力优化过程,提出了采用响应面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索力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异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优化目标,再利用响应面法将优化目标函数与成桥索力的关系显式化并构建响应面方程,最后结合粒子群算法根据响应面方程进行索力寻优。为验证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某异形斜拉桥为背景开展索力优化。基于该异形斜拉桥受力特点,以主梁的横梁两端最大剪力差为优化目标、以斜拉索成桥索力为优化变量、以斜拉桥成桥索力均匀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索力优化目标函数进行索力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该异形斜拉桥主梁的横梁两端最大剪力差减小20.3%,主梁最大弯矩减小13.8%,南北侧边箱梁最大竖向位移差减小25.0%;全桥成桥索力及主梁弯矩均匀性均有所提升,主梁受力、线形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斜拉桥 合理成桥状态 索力优化 响应面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循环荷载下细粒含量对砾砂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家全 王晴 +1 位作者 祝梦柯 畅振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9-248,共10页
为揭示不同排水条件、细粒含量下饱和砾砂动力特性的发展规律,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其动力特性进行相关测试,探究了排水条件、细粒含量以及动应力幅值对饱和砾砂轴向累积应变、回弹模量、体积应变及动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级循环荷... 为揭示不同排水条件、细粒含量下饱和砾砂动力特性的发展规律,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其动力特性进行相关测试,探究了排水条件、细粒含量以及动应力幅值对饱和砾砂轴向累积应变、回弹模量、体积应变及动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级循环荷载下不同排水条件试样轴向累积应变随细粒含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其骨干曲线符合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排水条件下轴向累积应变均大于不排水条件。高细粒含量及排水条件下试样的回弹模量较小,不排水条件下振次N=9000时细粒含量F_(c)=15%的回弹模量相比于F_(c)=0%减小了20.284%。各试验工况下试样体积变形整体以体缩为主,动孔压随振次的发展曲线可分为峰值型、增长型、衰减型及平稳型4种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砂 排水条件 细粒含量 动力特性 三级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技术状况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雅君 刘世圭 +2 位作者 周睿 曹丹阳 吴春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15-2023,共9页
为指导管理单位维护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保证隧道结构和通行安全,提出一种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技术状况评估方法。根据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排水段、排水单元和排水管段3个层次,分别以各管段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病害... 为指导管理单位维护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保证隧道结构和通行安全,提出一种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技术状况评估方法。根据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排水段、排水单元和排水管段3个层次,分别以各管段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病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市政排水管道病害参数的计算方法确定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管段病害参数计算方法;采用SWMMH软件建立公路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模型,模拟排水系统中地下水的状态,计算各管段和不同工况下排水单元间流量,根据流量比值大小得到不同管段和排水单元的权重;采用分层加权综合评价思想建立功能性和结构性技术状况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排水系统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衬砌排水系统 技术状况 评估方法 病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高活性矿物掺合料对UHPC水化和收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卫煜 陈平 +3 位作者 明阳 骆俊辉 张革芬 吴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1-468,共8页
本试验研究了超细高活性矿物掺合料(超细掺合料)与硅灰以单掺、复掺的方式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分析了复掺不同掺量超细掺合料对UHPC的工作性、力学性能、水化热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流动性随超细掺合料掺量的增加而增... 本试验研究了超细高活性矿物掺合料(超细掺合料)与硅灰以单掺、复掺的方式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分析了复掺不同掺量超细掺合料对UHPC的工作性、力学性能、水化热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流动性随超细掺合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跳桌流动度最高为275 mm^(2)将超细掺合料与质量分数为10%的硅灰以复掺的方式制备UHPC时,随超细掺合料掺量的增加,UHPC抗折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抗压强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稳,最大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25.9 MPa和150.0 MPa;超细掺合料与质量分数为10%的硅灰复掺制备的UHPC水化热随超细掺合料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复掺质量分数为10%的超细掺合料与质量分数为10%的硅灰制备的UHPC早期收缩量最小,比单掺质量分数为20%的硅灰制备的UHPC低5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掺合料 UHPC 水化热 收缩 流动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拱桥索力优化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段君邦 王华 +1 位作者 郝天之 梁茜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65,共9页
为实现复杂工程结构的高效率优化设计,以某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索力优化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映射与非线性收敛改进的灰狼算法组合优化模型。使用改进灰狼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得到训练样本下线形预测的最佳参数组合... 为实现复杂工程结构的高效率优化设计,以某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索力优化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映射与非线性收敛改进的灰狼算法组合优化模型。使用改进灰狼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得到训练样本下线形预测的最佳参数组合。建立索力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灰狼算法得到期望线形下的最优索力组合。计算结果表明,经改进灰狼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对数据样本具有良好的学习泛化能力,可应用于索力优化等工程问题;预测模型与有限元软件线形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9%,组合优化模型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灰狼优化算法 组合优化方法 混沌映射 非线性收敛 拱桥 索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索力优化实用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孟生 姚鑫玉 +3 位作者 郑皆连 谢开仲 王龙林 郝天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了简化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合理成桥索力调整方案,建立了一种新的吊杆索力优化调整方法。首先基于索力优化的影响矩阵原理,提出了合理成桥索力计算方法,然后结合钢管混凝土拱桥自身受力特性,针对工程中常用的影响矩阵法进行改进。结... 为了简化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合理成桥索力调整方案,建立了一种新的吊杆索力优化调整方法。首先基于索力优化的影响矩阵原理,提出了合理成桥索力计算方法,然后结合钢管混凝土拱桥自身受力特性,针对工程中常用的影响矩阵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可使吊杆张拉简单快捷,利用改进后的影响矩阵法进行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索力的调整,更符合吊杆调整的实际施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 加权矩阵 吊杆索力优化 施工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微应变高分辨率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天之 龙夏毅 +1 位作者 邓年春 杨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9-1545,共7页
为克服移动荷载识别过程受应变测试分辨率影响大的难题,研发了一种高分辨率应变测试装置。该装置将不同刚度比和长度比的两种部件进行组合,将有效距离内的变形集中至某一部件上,从而实现对结构应变的放大作用。推导了基于部件参数刚度... 为克服移动荷载识别过程受应变测试分辨率影响大的难题,研发了一种高分辨率应变测试装置。该装置将不同刚度比和长度比的两种部件进行组合,将有效距离内的变形集中至某一部件上,从而实现对结构应变的放大作用。推导了基于部件参数刚度比、长度比的高分辨率应变求解公式,提高了对结构应变的测试分辨率,可识别的应变达到0.01με。分析了温度及体系变形所引起的测试误差,推导了此类误差的计算公式。所提出的方法可广泛适用于桥梁荷载试验、健康监控及基于动应变识别移动荷载等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应变测试 高分辨率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筋形式的沿海高速公路拓宽路堤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骆俊晖 祁航翔 +2 位作者 王家全 畅振超 吴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55-3465,共11页
为研究沿海高速公路路堤拓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规律,通过拓宽路堤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分析了施工过程中两种不同加筋形式对新路堤深层侧向位移、地表累计沉降、格栅累计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了路堤拓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 为研究沿海高速公路路堤拓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规律,通过拓宽路堤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分析了施工过程中两种不同加筋形式对新路堤深层侧向位移、地表累计沉降、格栅累计变形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了路堤拓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K2130+590段和K2130+620段的深层侧向位移、地表累计沉降、格栅累计变形也随之增大;其中K2130+590段和K2130+620段的深层侧向位移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大致呈“倒三角形”分布趋势,路堤顶部、底部的最大侧向位移与K2130+620段相比分别减小了31.83%、76.98%;且路中处最大沉降与K2130+620段相比减小了40.51%;而两个试验段格栅累计变形相差不大,基本保持一致。通过综合考虑K2130+590段与K2130+620段的深层侧向位移、地表累计沉降及格栅累计变形,建议采用格栅与格室的组合加筋形式。同时发现最大剪应变增量随着新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新旧路堤最有可能沿台阶处发生滑移破坏,故为了拓宽路堤的稳定与安全,建议增强新旧路堤台阶处的连接强度,以此保证加筋新旧路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试验 路堤拓宽 侧向位移 地表沉降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